五明学习 净土宗 净土法脉 净土经论 净土圣贤 早晚课 净土指归 净土文集护持
 
 

净土宗教程-第七编 往生品位(一)

发布人:admin   下载DOC格式文档    微信分享     

 
 
     

  净土宗教程 作者:魏磊

  第七编 往生品位

  净业行人信愿持名,力行三福与十大行愿,自然感得往生西方净土之果。净宗念佛往生虽属圆顿妙法,然圆融不碍行布,净业行人随其信愿的浅深、功夫的勤惰,亦有往生品位、功德受用的差异。了解往生的因行果报,既能避免高推圣境的退怯;又可捐除轻忽率尔的慆慢;生起般若观照,内重己灵,外慕诸圣,自信信他,信愿持名,往生彼土,华开见佛。本编拟从极乐世界四土界说、三辈九品与边地疑城的因行果报诸方面,予作讨论。

  第二十章 西方极乐世界四土界说

  诸大乘经典关于净土的相状与所住圣众的情形,多有宣示。各宗的祖师大德依据自宗经论,衍生出不同的净土界说。鸠摩罗什大师首唱诸佛果报净土、众生无净土之说;净影慧远将净土判分为事净土、相净土、真净土三类,主唱身土相关,心净土净;嘉祥大师从修因感果的角度,判别佛与众生各有净土;窥基大师以法相唯识的理念,将净土分为法性土、自受用土、他受用土、变化土四类;华严系诸家以华严理念判释净土;李通玄居士类分十种净土,以毗卢遮那所居的莲华藏世界及唯心净土为最上实说之净土,阿弥陀佛净土为诱引未知法空之实理者,说示有相最下之净土,故是权说。另有道绰、道基、法常、智俨、迦才、元晓、怀感等法师,对净土的分类与性质,多有阐发。

  在诸多净土界说中,得到后人认同并广为运用的当推天台智者大师的净土分类框架,兹拟天台四土界说与极乐世界四土生因两大方面,略施阐释。

  第一节 天台四土界说

  天台净土分类系统诠释面宽,剖析精细,囊括十方佛国的净土与秽土,将净土的类别性质与众生的根机、不同净土往生的条件等加以综合说明。天台将十方佛国分为四土,即凡圣同居土、方便有余土、实报无障碍土、常寂光土。兹分述如次。

  一、凡圣同居士

  本土是凡夫与三乘圣人共住之地。凡圣同居土又分净秽二种。吾人所居的娑婆世界即是凡圣同居秽土。若约秽土,则有三界、二十五有,乃凡夫有漏善、不善、不动业之所感。凡居有四恶趣与人天趣,圣居有实圣与权圣二种。实圣是界内的声闻缘觉与地前菩萨,权圣是地上菩萨与如来有缘而化现界内者。本土有凡夫,也有圣人,凡圣同居,故名凡圣同居士。

  娑婆的凡圣同居土有三个特点:(1)暂同。此土小乘初二三果、证阿罗汉便入寂灭;大权菩萨,度生机尽便不复示现,故与此土凡夫只是暂时同居,非究竟同居。(2)难遇,虽有圣者现居此土,但不易见闻亲近。(3)稀少,此土圣者如珍如瑞,希有难逢。

  凡圣同居土的净秽,依见思感的程度而判分,凡夫见思惑轻,感凡圣同居净土;见思惑重,感凡圣同居秽土。

  二、方便有余土

  本土是声闻缘觉及地前菩萨所住之地。但离三界内分段生死,未断变易生死;但断三界内见思烦恼,未断尘沙无明,不能逍遥自在。以烦恼生死,二皆有余,故名方便有余土。

  方便有余土的净秽,依体析巧拙而判分。通教三乘,体色明空则巧,感方便有余净土;藏教三乘,析色明色则拙,感方便有余秽土。

  三、实报无障碍土

  本土乃圆教四十一位,别教地上菩萨所居之地。由于全性起修,契合实相,所感真实果报,故名实报。色心自在,一多互含,突破时空的羁束,故曰无障碍。此土菩萨分证法身;身能现土,土能现身;心外无法,全彰法界。七宝庄严具净妙五尘,毛孔遍含刹海,十世不离刹那。法法相即,周遍含容。具如《华严经》所明法界安立海。

  实报无障碍土的净秽,依次第三观与一心三观而判分。别教菩萨修次第三观,证法身理,感实报无障碍秽土;圆教菩萨修一心三观,证法身理,感实报无障碍净土。

  四、常寂光土

  诸佛所居之三德秘藏,究竟涅槃皆含有性德修德,约修德所显真实法性言之,谓如智不二,依正圆融,真俗两忘,自他不二。尘尘无非法界,念念贯彻古今。常即法身德,法身常住不迁故;寂即解脱德,一切尘劳永寂故;光即般若德,般若光明遍照故。三德不离一心,复本心源,究竟清净,具证常寂光净土。

  常寂光土的净秽,依分证与究竟而判分。别教如来,断十二品无明,分证三德,感常寂光秽土。圆教如来断四十二品无明,究竟证三德秘藏,感常寂光净土。克实而言,实报无障碍土与常寂光土,本属一土,圆教初住菩萨,豁破一分无明,始入实报无障碍土,分证常寂光土。妙觉极果,断尽无明,属究竟常寂光土。

  十方佛刹的十界四土,皆有净秽之别,分齐有别。唯极乐世界为阿弥陀佛大愿之所成就庄严,有净无染。凡生带业往生极乐世界凡圣同居土,即已横生上三土。四土在一处,往生者机殊见异。若见思惑断尽,即见方便有余土;尘沙惑断尽,分破无明,即见实报无障碍土,亦分见常寂光土;无明断尽,即得了了见于常寂光土。于极乐世界方便有余土横生二土,即实报无障碍土与常寂光土;于彼实报无障碍土横生一土,即常寂光土。

  又极乐世界的佛菩萨声闻,能随于已土横竖自在。若证常寂光土,能于下三土随心寄托;如欲教化法身菩萨,则寄实报无障碍土;欲教化权乘圣人,则寄方便有余土;欲教化凡夫,则寄凡圣同居土。实报无障碍土的法身大士,能示现下二土;方便有余土的圣人。能示现同居土教化带业往生者。

  西方极乐世界的殊胜,体现在凡圣同居土。与娑婆凡圣同居土相比,极乐凡圣同居净土中,凡夫与圣人俱会一处,直至成佛,非暂同;凡夫与圣人如师如友,朝夕同聚,非难遇;极乐世界的圣人,一生补处菩萨无量无数,非稀少。极乐世界的凡夫,与圣众一道,同尽无明,同登妙觉,与娑婆众生所作不同。证知:极乐同居净土胜过娑婆同居秽土百千万亿倍。下凡众生带业往生凡圣同居土,悉皆圆证三不退,于念不退中超尽四十一因位,不必舍身受生,一生必补佛职。此等往生者,非凡非圣;若谓是凡夫,却不历异生圆证佛果,与观世音大势至,无二无别,故非凡;若谓是圣,就所带烦惑业障而言,却可名凡夫,不可名等觉菩萨,故非圣;而又即凡即圣。十方无量佛刹,无此名相,无此阶位,无如是凡圣同居土。这种情形,“非心性之极致,持名之奇勋,弥陀之大愿,何以有此。”

  蕅益大师的赞叹,弥显极乐世界凡圣同居土的超绝殊胜。十方世界的众生,见思之惑难断,分段生死难出,故凡圣同居之关最难透脱。唯极乐世界凡圣同居土,圆具上三土,圆证三不退,故能圆断诸惑,一生圆成佛道,超出十方凡圣同居土之外。吾人深契此中真相,方能弥感阿弥陀佛的深重恩德。

  第二节 极乐世界四土生因

  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悉以“发菩提心,一向专念阿弥陀佛”为正因。而由念佛功夫的浅深、断惑的程度决定往生极乐世界的境界,为何土所摄。四土的差别只是就往生者的根机而论。在西方净土本身并无此分别。极乐世界乃是阿弥陀佛依无漏善根所成的唯一清净的净土。

  一、凡圣同居土生因

  净业行人信愿持名,未断见思惑,以一向专念之力,得蒙阿弥陀佛愿力冥加,临命终时,舍娑婆世界同居秽,生极乐世界同居净。得生净土,即断生死,故名为横出三界。带业往生的凡夫依念佛功夫的浅深分为三辈九品。而十方世界凡圣同居土的凡夫,须断尽见思二惑,方得漏尽通,始截生死流,出凡圣同居土而升方便有余土,此名竖出三界,其事甚难。净宗念佛带业往生净土,其事至易,故名易行道。如是方便直截,殊胜希有,乃十方世界之所无。故知极乐世界凡圣同居土,胜于十方佛土,良有以也。

  二、方便有余士生因

  若人念佛功深,以离杂乱之心专念一句名号,或系缘忆念阿弥陀佛相好光明,心口相应,字字分明,心不离佛,佛不离心,念念相续无有间断,如是念佛,名事一心。若达此境界,虽不求断惑,而见思烦恼自然断落,则从娑婆凡圣同居秽土,横生极乐世界方便有余土。此土以伏断尘沙惑的程度分三辈九品。

  三、实报无障碍土生因

  若忆佛念佛历历分明,行住坐卧唯此一念,无第二念,不为贪瞋烦恼诸念之所杂乱,是名事一心。事上即得,理上未彻,属定门摄,未有慧故。若于百尺竿头更进一步,于自本性忽然契合,了知能念所念唯是一心,不住有念,不落无念。诚如莲池大师所云:“若言其有,则能念之心本体自空,所念之佛了不可得;若言其无,则能念之心灵灵不昧,所念之佛历历分明。”①无念而念,念而无念,言思路绝,不可名状,唯是一心,清净本然之体,更有何法而得杂乱,是名理一心。属慧门摄,兼得定故。念佛若达理一心,破一分无明,则生实报庄严土,同时分证常寂光土。

  四、常寂光土生因

  法身大士任运进道,四十二品无明,生住异灭四相,悉皆断尽,即生实报庄严土上上品,而证究竟无上菩提,究竟无余涅槃,常寂光净土。实报庄严土与常寂光土,以无明的多寡而区别。

  以天台六即位来判,若功行至观行位,则生凡圣同居土,分三辈九品;通惑未断,故见弥陀劣应身。若至相似位,则生方便有余净土,四住虽脱,六尘未空,故见弥陀胜应身。若至分证位,则生实报庄严净土,亦名分证常寂光净土,见佛报身,亦见法身。于此境界,虽生彼土,即生自土;虽见他身,即见自身,自他不二,乃惟心净土自性弥陀的现量亲证。

  四土各有三辈九品,一般来说,娑婆世界净业行人,大多生在凡圣同居土。于中随其功行浅深,分三辈九品(或无量品)。兹举几例以证。

  天台智者大师,相传释迦之化身。临终时,有弟子问:“未审大师证入何位?”智者大师回答:“我不领众,必净六眼(即十信位——注),损人利己,但登五品(即随喜、读诵、讲说、兼行六度、正行六度五种,此位圆悟藏性,圆伏无明烦恼,而见惑尚未能断——注)。”智者大师的回答,表明自己还属凡夫,只能生到凡圣同居土。蕅益大师临终示偈,表明自己的修证位果,“名字位中真佛眼,未知毕竟付何人?”蕅益士师自称尚居名字位人,圓悟藏性,与佛同俦,而见思惑尚未能伏,何况乎断?换句话说,蕅益大师亦只能生凡圣同居土。本世纪大彻大悟人,亦多多是此等身份。二位大师的本迹不可测度,然其末后示位,以身说法,杜塞后世以凡滥圣之弊,恩德弘法,诚末法净业行人之顶门针。

 
 
 
前五篇文章

净土宗教程-第六编 净土资粮:信、愿、行(十)

佛说般舟三昧经

佛说弥勒大成佛经

佛说弥勒下生成佛经 鸠摩罗什译

佛说观无量寿佛经疏(并序)

 

后五篇文章

净土宗教程-第七编 往生品位(二)

净土宗教程-第七编 往生品位(三)

净土宗教程-第六编 净土资粮:信、愿、行(十一)

大佛顶首楞严经卷一浅释之一

大佛顶首楞严经卷一浅释之二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五明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