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工巧明 地理 雕塑 绘画 建筑 历史传记 农工商业 书法 天文 舞剧 哲学 其它护持
 
 

开元寺桑开莲花

发布人:admin   下载DOC格式文档    微信分享     

 
 
     

  开元寺桑开莲花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开元寺是历史文化名城泉州的一座著名的古刹,它有千年以上的历史。泉州素有“闽南佛国”之称,开元寺则是泉州佛教三大丛林之首。开元寺,初名“莲花寺”,后改名“兴致寺”,再改名为“龙兴寺”。唐代开元二十六年(公元738年),唐玄宗下令“天下诸州各建一寺,以纪年为名”,于是改称今名“开元寺”。这座寺历经五代十国,到了宋代,已发展到有支院120所,规模很大。至元朝至元二十二年(公元1285年),又合并成为一大丛林,并由元朝政府赐额为“大开元万寿禅寺”(现在这块匾额仍悬挂在开元寺山门原处,是件珍贵的文物)。

  开元寺所处的位置,相传原是唐代泉州富商黄守恭的大桑园。当时泉州一带百姓普遍种桑养蚕,织造丝绸。“刺桐缎”就是当时颇负盛名的丝织品,与德化的陶瓷一道,通过海上丝绸之路远销海外。有一年夏天,有个云游的和尚来到了泉州。他法名匡护,是一位得道的高僧,每次开坛讲说佛经,常常有上千人前来听法。这一天,他来到黄守恭的桑园,对主人说,这里是一方难得的佛地,请他献地修建寺庙。作为商人的黄守恭当然不愿轻易割舍这块宝地,但他也是一个佛教徒,献地建寺是积德行善,又不好直接拒绝匡护和尚的请求,于是婉言道:“法师,您说我这桑园里有一块佛地,应献给你修建寺宇,可是您有何凭据呢?”匡护法师反问道:“你想要什么凭据?”黄守恭灵机一动,想出一个刁难人的点子:“如果我这桑园里的桑树都开出莲花来,我才相信这里是佛家宝地。我就献地建寺。”大家想想,桑树是一种落叶乔木,生在陆地之上;而莲花是多年生草科植物,长在池塘之中。两者简直可说是“风马牛不相及”。不过,细加推敲,我们又会发现黄守恭的要求也不无道理。因为莲花向来是佛祖的象征,佛法是无边的,可以使不可能的成为可能。他的桑园如果真是一块佛地,佛祖显出无边的佛力,桑树便能开出莲花,说来倒也顺理成章,不是无理取闹的。黄守恭自以为这一招天衣无缝,足以难倒匡护和尚了,所以说完脸上露出一丝得意的神情。谁知匡护法师听后不仅毫不丧气,还很认真地说:“善哉,善哉!只是到时候请施主不要食言。”说完就飘然而去。黄守恭见状,仍然以为匡护和尚不过是在找台阶下罢了。由于生意繁忙,他很快就把这事忘了。

  没想到,几天后的一个早晨,黄守恭还在酣睡之中,忽然被仆人惊喜的声音叫醒:“恭喜老爷!我们的七里桑园开满了莲花,大家都跑来看呢。老爷您快起来看看这祥瑞的奇事吧!”黄守恭揉揉惺忪的睡眼,穿好衣赏,半信半疑地跟着仆人来到桑园,果然像仆人所说的那样,只见万绿丛中,点缀着一朵朵洁白的莲花。他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仿佛身临仙境一般。正在恍惚惊疑间,又有仆人来报:前几天来的那个云游和尚又来了。黄守恭这才明白匡护法师是一位得道高僧,于是急忙赶回家中迎候,并心悦诚服地献出桑园,用来兴建寺庙。

  如今,在开元寺的紫云大殿后西廊,人们还可以看到一棵老态龙钟的古桑,树干大可合抱,树头主干已分裂为三叉,像三条舞动的虬龙。古桑枝繁叶茂,郁郁葱葱,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据说它就是当年开过莲花的桑树中仅存的一棵,建寺时被特意保留下来,以示佛法无边,劝人向善。据植物专家分析,这棵古桑的树龄已有一千多年,堪称树木中的“老寿星”。

  黄守恭答应献地建寺后,还有担心,会不会这七里桑园之地都要呢?就恭恭敬敬地问道:“敢问法师,建寺需要多大的地皮?”说话的时候双眼紧紧盯着匡护法师的眼睛。匡护法师一看他还是有些不舍,便和蔼地笑了笑,若无其事地回答道:“施主!贫僧需要贵地建寺的地皮,只有一领袈裟的大小。”说时双手合十为礼。黄守恭一见法师如此说,也急忙打躬还礼,满心高兴答道:“没关系,那是没关系的。”这时只见匡护法师徐徐脱去身上披着的袈裟,黄守恭以为法师脱下袈裟是马上同他量地的,于是更加高兴了。没想到,匡护法师脱了袈裟,不是覆盖在地上,而是向着空中一抛,日影之下,遮了大片的桑园,只有后面正中靠边的地方,透下一块长方形的日光。那匡护法师指着长方形的日光之地说道:“施主!袈裟影子所遮之地,都是建寺的范围,中间的日光之地,就留给施主将来建造檀樾祠之用吧!这是菩萨的意旨,佛会庇佑你的。”这时,黄守恭既被佛法所震撼,又尊敬法师是位高僧,就点头同意。献地之事,就这样决定下来。

  后来,这檀樾祠,供奉的就是黄守恭的禄位,经过了紫云黄姓子孙的历代重修,至今还保存在藏经阁东边,他的子孙经常前来祭祀。

  匡护法师向黄守恭乞求得到建寺庙之地后,就开始筹措建寺的资金。然而,这笔建筑资金是巨大的,如何化募呢?匡护法师的门徒甚广,信仰他的四方善男信女很多。他一提出来募捐建寺,人们纷纷响应,不到一年的时间,建寺的资金就筹足了。于是,在唐天后三年开始动工兴建开元寺。

  开元寺的主体建筑物大雄宝殿被称为“紫云大殿”,相传这是一块佛家宝地,每天早晨有紫色祥云覆盖,所以匡护法师把正殿建在这里。大殿规模宏伟,有一百根柱子。殿内建筑的最大特色,是在梁柱间的斗拱上,雕刻出造型精美的二十四尊妙音鸟。这些妙音鸟是半人半鸟的造型,它们手拿乐器,人们称它为“飞天乐伎”。飞天原本是佛教想像的东西,纯粹是一种宗教艺术,泉州古代的建筑工匠,却将它运用到佛教寺庙建筑上来,代替斗拱,这可以说是一种可贵的创造,也是中印宗教文化交流的结晶。解放后,它引起了各方的重视,1965年中央文化部先后拍摄了电影记录片及五彩照片向国外宣传介绍。

  现有的大殿建筑是明崇祯十七年(公元1644年),民族英雄郑成功的父亲郑芝龙主持修建的。修建时,他将流散在南校场一带的婆罗门教残存的七十二幅人面狮身的青石雕,移置于殿前露台束腰处三面座壁上。这种人面狮身的造形,据说是发源于古希腊,再由希腊传到埃及、印度,随着印度婆罗门教由海上传入泉州,它也随之传入。还有一对青石柱,雕琢着锡兰与印度教的故事,安装在大殿后廊作为廊柱,这都是极为珍贵的文物,可以作为泉州中世纪海交历史的见证。

  泉州作为历史文化名城,开元寺是典型的代表。桑开莲花也许只是佛教的传说,未必可信,但千年的古树却见证着闽南佛国佛教的兴盛。就像现存于开元寺中朱熹所题的对联所称:“此地古称佛国,满街都是圣人。”紫云大殿的飞天乐伎,殿前的人面狮身青石雕更是闽南宗教文化的精品。(李晓洁)

 
 
 
前五篇文章

九华山真佛肉身不灭之谜

借茶之雅悟佛之空

揭秘青神中岩摩岩石刻

简论《魏书·释老志》与《元史&

“羌姆”面具艺术的分类

 

后五篇文章

拉萨净土17站

乐山大佛名号之谜

千年名刹梁山寺

灵山梵宫建筑设计与思考

六榕寺建寺时间之商榷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五明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