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积寺的钟声 |
 
香积寺的钟声 李哲良 诗佛王维曾有“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的诗句,可见香积寺之闻名。 一 香积寺在西安城南约36华里的长安县神禾原西畔,南临滈河,北接风景秀丽的樊川。 联想到香积寺向有“骑马关山门”的传说,可知当初的香积寺一定规模很大,范围很宽,所以王维才说“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又道“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所谓“不知”、“何处”者,都旨在说明香积寺的宏大、幽深、神秘。明代的“中南敦物山人”也说:“野寺荒原上,登登径转遥。禅房穿树梢,珠阁擘山腰。”(《宿香积寺》)大抵也和王维所说的差不多。但现存的香积寺,与此相去甚远。 须知,诗人笔下的灵山秀水,古刹名寺,都不免有夸大之处,而且也都写的是当时的物态风貌和他们个人的独特感觉。如果按图索骥,以今观古,那准会令你失望的。今人访香积寺,主要是想由此领略善导和法然两位中外高僧的遗范。 二 善导禅师,是唐代净土宗的一位高僧大德,同时也是一个擅造佛像的艺术大师。他在西京实际寺时,唐高宗敕于洛阳龙门兴起卢舍那佛像,整个工程就是由他负责“检校”的。这是佛教东传以来,建造最大的古佛之一。 佛像塑好啦,善导却病倒啦! 更为不幸的是,善导从此一病不起。他为这尊举世罕见的卢舍那佛像,付出得太多了,几乎耗尽了他全部的心血。再加上他又不顾自己病体残躯,坚持每日课诵名佛,勤化众生。也许他已知道自己来日不多了,于是赶紧撰写他的传世之作《观无量寿经疏》。他发心要给后人留下两件宝物:一是卢舍那佛的庄严佛像和至今还流传在西北一带的图画经书;二是《观无量寿经疏》。他深信会有人赏识他的这两件无价之宝的。 于是,他赶快写,他赶快做,要赶在死神到来之前,把该完成的事做完、做好。就在他那千千万万声“阿弥陀佛”的佛号长鸣中,就在他那唐人唐僧特有的快速而从容、沉着而豪迈的生命节奏中,他终于走完了自己的人生历程,圆满地画上了一个句号。 唐永隆二年(681)3月14日,善导禅师患疾而逝,含笑九泉,往生极乐世界。享年69岁,虽不为高寿,但却壮丽多辉,格放光华。他的神足怀恽,感师功德无量,在朝廷和僧众的关爱下,即于当年修寺建塔。这就是至今屹立在丝绸之路通道上的香积寺和善导大师供养塔。 在卢舍那佛像完成后的第二年,高宗因病退位,武后便堂而皇之地正式摄知国事了。善导圆寂的消息传来,她正在东都洛阳临朝听政。善导之死,的确令她悲痛不已。国事再多再忙,她也暂时放下,忙回后宫把闲躺在龙床上养病的李治拖了起来,一起从东都赶到西都长安,然后又直奔香积寺。 史籍记载,李治和武后来此吊念善导禅师时,除了带来他们的一片诚意之外,还带来了大批金银器具。“倾海国之名珍”,“舍河宫之秘宝”,慷赐香积寺。一个禅僧,死后能有此殊荣,也是少见的。 三 净土法门的佛号,从南方的庐山东林寺,一直吹到西北黄土高原的广袤长空。善导禅师在道绰大师的起点上,又将唐代净土宗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峰。象征这一高峰的13级(现为11级)高的善导大师供养塔,更是中外闻名。 日本僧人法然依据善导的《观无量寿经疏》而创立了日本净土宗。据1955年《日本宗教年鉴》记载:日本净土宗现有14个宗派,拥有8190座寺院,开办了二所大学,一所学院,一所专科学校,现有信徒500余万之多。更意想不到的是,善导大师的英灵,竟引发出日本净土教主法然大师的一个神奇的梦;而且在八百年之后,又由中日两国僧人圆了两位大师的梦。 法然9岁出家,15岁受戒。他广读佛典,精研经义。尤其是对善导禅师的《观无量寿经疏》,爱不释手,反复琢磨。他既爱其经,更重其人。可惜万水千山,难以来中国谒见。忽然在一天夜里,他梦见自己来到真葛原的一座大山之上。他在日记中写道:“此山南北悠远,峰顶至高。山的西边有一条河流,森林茂密。”他登上半山腰,看见一个高僧驾着一片紫色云彩飘到他的面前。 “予即敬礼瞻仰尊容,腰上半身,寻常僧相;腰下半身,金色佛相。予合掌低头,问曰: ‘师是何人?何以来此耶?’答曰:‘我是唐善导也。……汝能弘演专修念佛之道,甚为希有,吾来证之。’又问曰:‘专修念佛之人,皆得往生耶?’未答乃觉。觉已,圣容尚在也。”这就是日本佛教史上,有名的“真葛原之会见”,又名“法然梦中见善导”。 1982年11月15日,当日本净土宗祖师法然上人诞生850周年纪念之日时,日本净土宗宗务总长武田(大周)彦率领信徒80余人,特来香积寺瞻仰日本净土宗在中国的祖庭,并赠送了善导和法然二祖对面像。 现在两位大师的对面像,就供奉在善导大师供养塔内。日本日中友好净土宗协会副会总裁稻田觉顺,来香积寺礼佛膜拜时致词说:“中国是日本净土宗的灵魂故乡,是日本的父母之国。愿日中两国人民的友好往来,就像香积寺旁的滈河与(水矞)河两条河流汇合一样,源远流长。”当时赵朴初先生即席作偈赞颂善导大师: 惟我大师,乘愿再来, 净土法门,应机宏开。 五部九卷,妙宣深蕴。 能我难信,广生正信。 龙门大像,旷古神工。 赖公检校,人天永崇。 行愿既圆,随缘示寂。 千三百年,塔留香积。 寂而常照,星曜东方。 法然续起,宗风正扬。 四色之莲,七宝之树。 法音宣流,甘露普注。 善信亿万,同具至诚。 六时佛号,千载祖庭。 …… 四 中国的古塔,委实太多太多。大的小的,石的砖的,木的铁的,林林总总,像繁星一样,点缀在中华大地上。它们既是灵异佛道的象征,也是佛道文化人格的显示。 在人文精神、文化人格的失落之中,重新找回自己,返璞归真,悟见自己的本来面目,这恰是中国佛文化的灵魂,也正是善导禅师、法然大师宣流的法音。 世界之大,文化虽多,但毕竟只有两大系统:一曰东方文化;二曰西方文化。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西方人每打完一次大战之后,总要看一看东方文化。 日本人则看中国文化,他们认为中国是 “日本人的父母国 ”,是他们的“ 灵魂故乡 ”。因此,每年几乎都有日本人来中国寻 “根”。尤其是日本佛教,各宗各派都来中国瞻仰他们在中国的祖庭。 唐代是宗教与文化、宗教与文学、宗教与艺术交汇互融的时代,繁荣的时代,文化人格得到最充分地发挥的时代。因此,高僧辈出,宗门大兴;诗人艺术家,璀璨夺目,多如繁星。善导大师则是其中的佼佼者之一,他是高僧,又是杰出的艺术家。人们始终会记得他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