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工巧明 地理 雕塑 绘画 建筑 历史传记 农工商业 书法 天文 舞剧 哲学 其它护持
 
 

【龙门石窟】中国石窟艺术的“里程碑”

发布人:admin   下载DOC格式文档    微信分享     

 
 
     

  【龙门石窟】中国石窟艺术的“里程碑”

  “龙门地区的石窟和佛龛展现了中国北魏晚期至唐代(公元493~907年)期间,最具规模和最为优秀的造型艺术。这些详实描述佛教中宗教题材的艺术作品,代表了中国石刻艺术的最高峰。”

  ——世界遗产委员会评价

  石窟作为一种人类在与自然的抗衡中祈求上苍永远让人间风调雨顺、人寿年丰的历史见证,让人在一种敬仰前人对上苍与佛的虔诚之时,更多的是平添一种历史的沉重感。

  龙门石窟是中国四大石窟之一,位于洛阳市城南十三公里,这里是香山和龙门山两山对峙,伊河水从中穿流而过,远望犹如一座天然的门阙,所以古称“伊阙”。到了隋朝,伊阙改称为龙门。龙门山清水秀,景色宜人,温泉增辉。自古以来,龙门山色被列入洛阳八大景之冠,唐代大诗人白居易曾说:“洛都四郊,山水之胜,龙门首焉。”龙门石窟就开凿于山水相依的峭壁间。

  龙门石窟始凿于北魏孝文帝由平城(今山西大同市)迁都洛阳前后。当时孝文帝深感国都偏于北方不利于统治,而地处中原的洛阳自然条件优越,于是在公元493年迁都洛阳,同时拉开了营建龙门石窟的序幕。龙门石窟经历东魏、西魏、北齐、北周、隋、唐和北宋等朝,雕凿断断续续达400年之久。

  龙门石窟是历代皇室贵族发愿造像最集中的地方,它是皇家意志和行为的体现。北魏和唐代的造像反映出迥然不同的时代风格。北魏造像在这里失去了云岗石窟造像粗犷、威严、雄健的特征,而生活气息逐渐变浓,趋向活泼、清秀、温和。这些北魏造像,脸部瘦长,双肩瘦削,胸部平直,衣纹的雕刻使用平直刀法,坚劲质朴。北魏时期人们崇尚以瘦为美,所以,佛雕造像也追求秀骨清像式的艺术风格。而唐代人们喜欢以胖为美,所以唐代的佛像的脸部浑圆,双肩宽厚,胸部隆起,衣纹的雕刻使用圆刀法,自然流畅。龙门石窟的唐代造像继承了北魏的优秀传统,又汲取了汉民族的文化,创造了雄健生动而又纯朴自然的写实作风,达到了佛雕艺术的顶峰。

  龙门石窟也是书法艺术史是宝藏。著名的书法精品龙门二十品,是后代碑拓鉴赏家从龙门石窟众多的石刻造像题记中精选出来的书法极品。这些碑刻不仅记录了发愿人造像的动机、目的,还为石窟考古分期断代提供了依据。清代学者康有为曾大力提倡整个社会书写要用魏碑体,还称赞魏碑有十美,如:笔法跳跃,结构天成,血肉丰美等。时值今日,魏碑体还作为标语、装潢用字广泛使用。由此可见,二十品在书法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行走在石块修建的古道上,人们会深深地被龙门石窟的艺术魅力和历史厚重感吸引、震撼。龙门石窟这些洋溢着信仰情感的文化遗存,其极具异域格调的外在形态和充斥着人文意识的内在涵养,是古代社会广大人民对现实世界充满诉求意愿的物质折射。中华民族向往美好生活的精神追求和成效卓绝的创造能力,透过这遗响千载的人文景观得到透彻的解说。

  古阳洞是龙门石窟中开凿最早,内容最丰富的一座,也是北魏时期的代表洞窟。古阳洞中有很多佛龛造像,这些佛龛造像多有题记,记录了当时造像者的姓名,造像年月及缘由,这些都是研究北魏书法和雕刻艺术的珍贵资料。中国书法史上的里程碑“龙门二十品”,大部分集中在这里。“龙门二十品”代表了魏碑体,字体端正大方,气势刚健有力,是龙门石窟碑刻书法艺术的精华,历来为世人所推崇。

  宾阳洞有三窟,宾阳中洞是北魏时期的代表性作品。这个洞窟前后用了24年才建成,是开凿时间最长的一个洞窟。洞内有11尊大佛像。洞窟正壁刻主像释迦牟尼,左右二边有弟子、菩萨侍立,佛和菩萨面相清瘦,目大颈平,衣锦纹理周密刻划,有明显西域艺术痕迹。窟顶雕有飞天,挺健飘逸。

  药方洞因窟门刻有诸多唐代药方而得名。它始凿于北魏晚期,经东魏、北齐,到唐初还仍有雕刻。洞中五尊佛像,身躯硬直少曲线,脖子短粗,身体硕壮,菩萨头冠两旁的带子很长,下垂到胳膊上部。这都是北齐造像的特征。洞门两侧刻有药方150多种,所用药物多是植物、动物和矿物药。药方涉及内科、外科、小儿科、五官科等,所涉及药材在民间都能找到,很大程度上方便了老百姓。这些药方不仅可以治疗常见的疾病,而且还能治疗疑难杂症,其中有95方在公元10世纪被一位日本学者收录在《医心方》中,足见它的价值和影响。药方洞的药方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石刻药方,对研究中国医药学起重要的作用。

  奉先寺是龙门石窟规模最大、艺术最为精湛的一组摩崖型群雕。主佛莲座北侧的题记称之为“大卢舍那像龛”,因为它隶属于当时的皇家寺院奉先寺而俗称“奉先寺”。 正中卢舍那佛通是龙门石窟中最大,最精美的一尊佛像,大佛面相饱满,眉如新月,慈祥而端庄,形象生动逼真。由于卢舍那大佛面相生动,似是略带微笑的表情给许多游客带来愉悦的心情,当看见大佛的微笑时,感觉旅途的疲劳一扫而空,心境顿感宁静平和。因此,卢舍那大佛的祥和面相被誉为“东方的蒙娜丽莎”。此外,传说卢舍那群雕是当时的唐皇后武则天捐出自己一年的脂粉钱2万贯修筑而成,这组雕像体现了大唐帝国强大的物质力量和精神力量,显示了唐代雕刻艺术的最高成就。

  卢舍那石佛用他那慈祥的目光注视着人间千年的风雨变迁,人类的千年兴亡史与人类所承载的巨大不幸,如果石佛真的有灵,他一定会被人类千年的虔诚所打动,一定会用他的大智大慧为人间祈求万代福祉。徘徊驻足于一座座精雕细刻的石佛像前,那满山的岩石好像都有了灵气,有了生机。在景仰古人巧夺天工与精美绝伦的雕刻手艺之时,更多是一种崇敬之情溢于心头。

  饱经沧桑、老成持重的大弟子迦叶,温顺聪慧的小弟子阿难,表情矜持、雍荣华贵的菩萨,英武雄健的天王,咄咄逼人的力士与主佛卢舍那一起构成了一组极富情态质感的美术群体形象。卢舍那大佛右侧的文殊菩萨像作为唐朝女性的象征,其优雅美丽的面相,繁复华丽的衣饰,都显示出唐朝时女性社会地位的崇高。

  石壁上一个个的小小佛龛,基本上全都为古时当地百姓自行雕凿,百姓们希望能借在此开凿佛龛而沾到皇家福泽,保佑自己生活幸福平安,富贵吉祥。民间老百姓的这种愿望即使过去千百年也都是相同。

  漫步于大小石窟间,看着那被人为破坏的大大小小的雕像,瞬间心灵就象被压上一块沉甸甸的石头,如果我们的古人有知,一定会为我们的行为而伤心落泪。好在哪一页已经翻过,如今,石窟已变成中华民族的国宝被精心修缮与维护,已成为全世界人民共同的财富与文化遗产。我们的古人有知,应该含笑于九泉了。历史是公平的,只要为中华民族作出贡献的人,总有载入史册的那一天。我们的民族将永远记住为石窟付出汗水与辛劳的所有人。

  看着龙门石窟那一座座大小佛像总是出现在眼前,眼前仿佛出现千年前那些虔诚的佛教徒们用自己虔诚的心,用自己巧夺天工的手将自己心目中的佛的形象一刀一刀的雕刻在石崖上。驻足于一座座雕像前,心灵在一种强烈的震撼中穿越时空,感悟人类在与大自然几千年的拼搏中,多么希望通过自己虔诚的付出与祈祷,使人类永远能够过上安逸、祥和的太平生活。

  跨过伊河来到东岸。向对面望望,雾气缠绕下的龙门石窟群错落有致。神奇的石窟散发着幽幽古韵。幽幽古韵带着浓浓的佛教气息穿越浩瀚岁月盈盈扑面。

 
 
 
前五篇文章

【克孜尔石窟】从丝路飘来的古老佛音

【湖南开福寺】最爱招提景,花落满闲庭

【湖北归元寺】百年名刹,众妙之门,极乐玄境

【德昂族文化】摆奘教派最大佛寺“菩提寺”

【藏族舞蹈】羌姆:戴着神兽面具跳大神

 

后五篇文章

【宜良法明寺】滇境无双寺,宜城第一山

【浙江阿育王寺木雕舍利小塔】身藏佛舍利,形小名不小

【浙江天台国清寺】楼凤阙不肯住,飞腾直欲天台去

【浙江天台山】天台一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雕版印刷:千年文化的传播始端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五明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