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工巧明 地理 雕塑 绘画 建筑 历史传记 农工商业 书法 天文 舞剧 哲学 其它护持
 
 

佛教圣地——多灵山

发布人:admin   下载DOC格式文档    微信分享     

 
 
     

  佛教圣地——多灵山

  韦然超

  祖国南陲有座名不见经传的奇山——多灵山,位于广西宜州市北牙乡西部,形似巨龙昂首,巍然壮观。人们通常称佛教圣地为灵山,此山名多灵,自然非同一般,固有它非凡的魅力而负此盛名。明代旅游家徐霞客于崇祯十一年(1638)农历二月二十八至三月初一,前后四天登多灵山作实地考察,留下三干余字的考察日记,这不失为他在粤西考察中的又一处重点.除了在多灵山考察四天的日记外,徐霞客于三月初九离开宜州境时,对多灵山还作如下补记:

  “多灵山最高耸,其上四时皆春,瑶花仙果,不绝于树,登其颠,四望无与障者.其山在郡城西南九十里永顺司邓宗胜之境,乃龙江西南都泥江东北,二江中分之脊也,其来脉当自南丹分支南下,结为此山。”1

  据《宜山县志》载:“多灵山在永顺司内外哨山里,麓绵亘十余里,山上峰峦耸拔,高入云霄,有多灵寺,南汉时建,明来圯后重修,山多泉穴下注,四时不竭,为宜邑之最高山。”又据《宜州市志》载:“(多灵山)三峰挺立于土岭之上,形如笔架,山上时有烟云缭绕,雾霭迷茫,南汉时已为名胜,原建有云深寺,画栋雕梁,龙脊碧瓦,山上有泉多处,常年不涸,有许多美丽传说.1953年拆庙用砖建粮所,原建筑已毁,古碑仍存。徐霞客于崇桢十一年(1638)曾攀登山顶,饱览奇花异果和无限风光。”

  从“山多泉穴下注,四时不竭”和“时有烟云缭绕,雾霭迷茫”可为徐霞客“四时皆春”的考察论断再次得到证实。多灵山确是冬暖夏凉,四季如春,是天然的生态空调和避暑胜境。多灵山泉水潺潺,四时不竭,是靠地层压力,从贵州经南丹而下,历程千里,到此冲吐而出,形成九十九泉穴之奇观。清代诗人邓绍禹有《登多灵山》一诗云:

  何处寻仙迹,多灵景最幽。

  云吞山半雾,泉吐水层流。

  共踏菩提树,同登般若舟。

  棋盘今尚在,烟霭自悠悠。

  ——《庆远府志·地理志》

  这首诗对多灵山生态环境和自然景观的描绘,可谓有声有色,淋漓尽致,无愧为历代诗人咏多灵之上乘杰作。多灵山泉水属优质矿泉饮料,民间誉为“仙水”,大有健身价值,置身处地者,自然会心有体验。

  多灵山胜迹繁多,尤以龙岩、飞来石、金鸡吐米、仙女亭、仙人棋盘和九十九泉穴等自然景观配以美丽动人之民间传说吸引着历代游客留连忘返。早在五十年代初,广西著名作家肖甘牛因慕环山九+九泉穴之奇观,曾采访民间,撰写《九十九滴奶汁》一文,先后发表在《民间文学》和《金芦笙》等刊物上。随后如《山不在高 有仙则名》、《会升高的仙桃》、《金鸡吐米》、《飞来的香炉》、《仙翁会诊》、《独角钟的由来》以及《段红玉夜走竹枝山》(?)等等,均为现代文人在保持原故事情节的基础上进行加工,整理成民间口头文学而公诸于世。此外,多灵山尚有不少故事传说至今仍停留在民间口头上,龙岩便是-例。龙岩位于多灵山西面约2公里处,岩道往东伸延,洞内奇石怪景,美不胜收,可谓一绝.但由于山路崎岖,荆莽当途,问津者,唯采樵耳。

  据《宜州市志》载:“1960年拉利乡多灵山防空监视哨所民兵班长符代全被评为全国优秀民兵代表,出席全国民兵代表大会,获奖五六式半自动步枪一支。”据符代全本人所述,这支半自动步枪是大会期间为周总理所赠发,由此可知党和国家领导人对多灵山的关注。报社记者覃丽菊在-篇采访稿中曾经详细地记载了符代全前往北京参加全国民兵代表大会的前后经过,更生动地描绘了符代全接过周总理枪支那激动人心的时刻。文章最后说:“前几年,市武装部搜集民间枪支,总理送的那支抢也被送到武装部统一保管,心里有几分不舍。符老说,不管枪在不在身边,总理那和蔼可亲的面容早已锁在心间了。”2

  多灵山虽名不见经传,却令人关注瞩目。1985年,上海古籍出版社责任编辑周宁霞曾上多灵山考证《徐霞客游记》所述情景;1986年,两位英国地质专家曾专程上多灵山作地质考察;2001年11月,全国“徐霞客学术研讨会”在宜州举行,无锡市“徐霞客研究会”学者吕锡生在《仙景自天成 开发多灵游》一文中认为:“这座地处广西西部的主要山脉,无疑对宜州的自然条件、自然景观乃至人文景观,都有他特有的魅力。多灵山蕴藏着丰富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为宜州市发展旅游业提供了无限广阔的前景”,这也是与会专家学者对多灵山的权威性评价。但半个世纪以来,多灵山却一直湮没无闻是因其曾有一段非寻常的劫难历程:

  多灵山北坡有一平缓地带,那便是云深寺遗址所在地。云深寺初名真武堂,始建于五代十国南汉年间(公元950年前后),历代屡经修葺,有佛殿、僧寮等梵宇计二十余间,雕梁画栋,宏伟庄严,佛像栩栩如生,在三宝殿内有一副楹联:“超苦海,渡迷津,仗佛法宏开觉路;种福田,培心地,劝世人广积阴功。”这副楹联语意深切,对弘扬佛法,普度众生乃至和谐社会都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讵料五十年代刮起一股破旧之风,致使千年古刹毁于一旦,一尊尊佛像应声而倒,粉身碎骨,青砖碧瓦,被掠一空,残碑横卧于荆莽之丛,古木绝踪于樵人之手,径石危斜,山鸟失鸣,名山自此一抹荒烟,香客志士,无不为之叹惋。半个世纪过去,人们记忆犹新的是云深寺山门一副楹联:

  山环水绕多灵地 寺静云深极乐天

  这副楹联把山寺融为一体,托出一幅人间极乐世界依正庄严图。的确,登上白云缭绕,泉流不竭,冬暖夏凉,四季如春之多灵山,如登仙境,如归净土,别有一番心旷神怡之感受,因而当地称之为“仙山”,是出家人修行的风水宝地。云深寺遭毁后,更经历“文革”十年浩劫,多灵山在人们心目中消失殆尽,无人问津。1988年,原《河池日报》记者韦国良登游多灵山后,曾发出由衷之感慨:“壁峭径险,阶缺碑残,令人不胜唏嘘。达山腰多灵寺旧址时,菽梁一片黄熟,寺宇已无从寻觅,残存的半月形青砖及几坨断柱,使人怀想古人劈山凿石俢寺建亭之业迹,……多灵山,作为历史证人,你该有何感受!”3文人志士为云深寺这一古老文化遗产被毁殁而疾书其怀者,不胜枚举。云深寺遭劫后,多灵山风雨凄凄,连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尚排不上号,经传更何从谈起!多灵山,作为桂西北佛教文化最古老的发源地,对此又该有何感受!

  多灵山历为佛教圣地,与云深寺唇齿相依,没有云深寺,多灵山便徒有其名,一抹荒烟,这是半个世纪以来为历史所证实。1993年,原拉利乡领导对恢复多灵山名胜古迹有所共识,报请市有关部门审批,成立“重修多灵山云深寺筹委会”,并于同年农历四月初八于云深寺遗址举行隆重的奠基仪式。1997年,市宗教办为云深寺颁发《宗教活动场所登记证》,并相应成立“多灵山云深寺管委会”,在政府宗教事务部门的行政领导下恢复正常的宗教活动。自“管委会”成立的那一天起便肩负着建寺的历史重担,以“山鸡救林火”的无畏精神拼搏不息,更通过佛门渠道广结善缘,在十方檀樾的热忱资助下,云深寺主体工程大雄宝殿、天王殿以及客堂等已先后宣告竣工;配套工程斋厨、库房和卫生设施等已先后交付使用。逢年过节,公休假日,多灵山游客络绎不绝,云深寺香火鼎盛,更经历十多年的封山育林,多灵山已呈现一派生机蓬勃的自然景象,在茂林修竹环抱的云深寺显得格外幽净肃穆,体现出古刹的传统光彩。

  ,

  参考文献:

  1《徐霞客游记》[M],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年6月第二版,第591页。

  2 覃丽菊:《总理奖我一支枪》[N],自宜州报2002年10月7日,第三版。

  3 韦国良:《多灵山》[J],自《宜苑》1988年9月第2期。

  原载:佛刊:《黄檗》2002年2月第44期

 
 
 
前五篇文章

第四届西藏考古与艺术国际学术讨论会及论文简述

佛史略览与佛法概观

五蕴心理学的基本文献

五蕴心理学的性质和评价

五蕴心理学的基本概念与来源

 

后五篇文章

禅与书画

论儒、释、道的战争与和平观

印度早期石雕刻艺术中的中国文化

游二佛寺记

《探秘“海外藏”雕塑艺术》系列之一:寻访流失海外的陕西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五明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