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连江县旅游指南 |
 
福州连江县旅游指南 连江风景迷人,清山绿水风光好,县境区有许多名山、古迹、古刹、奇峰、怪岩、幽洞、名潭,最闻名青芝山、覆釜山、宝华山,以及文笔春烟、玉山听泉、云居观日等。古时斑驳的长门炮台令人浮想联翩,雄壮的五虎礁让人称奇叫绝,驱车前往美丽的黄岐半岛,欣赏望乡亭、龟蛙接吻、盘蛇吞蛙。到定海湾观看古城堡、烽火台、古沉船遗址,还可以登上马祖列岛,观赏牛角峥嵘、狮岭远眺、山垅映月等十大景观。 我县有名山16座,古刹148座,千姿万态,各有千秋。有的藏于深山,有的隐于翠谷,有的巧构于危岩之畔,有的屹立于奇峰之巅,有的与岩洞相通。古刹因名山而增姿,名山因古刹而焕彩;古刹因名山而益神,名山因古刹而添奇。 青芝山(寺) 青芝山---坐落于青芝山中峰,因山产灵芝,色青而得名。山上有108景,共有3峰、44岩、19石、17洞、4泉、1湖。景物集中,分布在方圆1平方公里的山丘上,山色妙在天然,多奇石异洞,世有"武夷九曲水,青芝百洞山"之誉。青芝山岩石千奇百怪,一石一胜,步移景换,驻足观赏,令人浮想联翩。 覆釜山(寺)--- "青芝连覆釜"自古就是一条登山通道,一路碧枝翠谷,鸟语花香,景色如画。 覆釜山峰峦耸峙,以中峰似石釜倒置而得名。有16峰、72岩、9溪。山顶建过38座寺院,现有6座,丛刹毗连。各寺院规模宏大,建筑华丽,佛像庄严,经常法鼓金铎,响彻云霄。 其中年代最久的白云寺是1942年性清法师在历经一千昼夜祈祷世界和平法会结束后,利用鼎石寺旧址重建的。最雄伟的是忉利寺,因地势凌霄摩天而得名。纯石殿宇,全铜佛像,是其一大特色。如来佛像高4.05米,肩宽2.9米,重3吨,为八闽诸寺之冠。 覆釜山岩洞遍布,最壮观的要推东麓玉华洞,一块硕大的岩石如同瓦片覆盖成洞府,高8米,构成一方禅地玉华寺,洞前殿宇依山并列排成一字形,别具一格。 金福寺 坐落在覆釜山西麓的狮山上,建于北宋天圣六年(1028年)。传说清顺治年间,金福寺中有一年轻貌美尼姑,为了不受花花公子欺负,保持贞洁,毅然投江,被一乌鲤托起,坐鲤升天。她掷下的金钟化为岩,即金钟岩,矗立在狮山下,敖江岸边,狮山因之又叫师姑山。登上山顶,可鸟瞰凤城全廓。 斗门寺 斗门山是座圆形小山,状如斗,斗门寺依山而建。寺西北有含光塔,为明万历年间邑人兵部尚书吴文华重建。登塔远眺,敖江在望,山环水抱,风景如画。 云居山(寺) 云居山素有"天上云居,人间仙境"的美称,山顶有普光塔,远眺东海,气象万千。 云居山三寺鼎立,各距一公里。上庵寺始建于唐代,曾为明代名儒陈第讲学之所,寺旁有风动石;下庵寺附近仙桃石下,有一块虎石,似乎在守卫仙果,十分逼肖。飞鳄石在寺后,腾跃欲飞。静室寺掩映在密林白云之中,显得分外巍峨壮观。大门口横匾"静室禅寺"四字,系原全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所题,黑底金字,为寺庙增添了光辉。 宝华山(寺) 凤城西郊有一脉山峦,诸峰相连,自北西南逶迤至敖江之滨,包括玉泉山、中岩、后岩,合称"宝华三岩",又叫宝华山。 隋大业元年(605年),宝华山建玉泉寺,山之西峰出泉水,甘洁清冽,北宋开宝年间宋太祖赐名"玉泉"。寺下关公亭是中共连江县第一次党代会会址,现为革命纪念地。 中岩寺是千年古刹。在东南巨岩上屹立着"定光"小石塔,双层,高2米,方形,拱分八角。西北有两石室,均为巨石覆盖,夏雨初晴,岚光凝碧,置身其间,倍感清幽。 后岩寺,唐大中年间始建,寺前有"太极岩"、"橄榄岩"诸胜,后有"蝙蝠"、"水仙"两洞。火焰山、象山、狮山、文笔山隔江相望,青峰倒映,满目苍翠。 荷山寺 凤城东郊荷山,因形似荷叶而得名。荷山寺为元代始建。李弥逊裔孙仕明,因世受宋恩,不做官,隐居浦下,辟荷山院,祀列祖像,明后改称今名。荷山寺面朝含光塔,寺旁凉亭有柱联:"橹声过寺潮初上,塔影横江月正来。"把临江独特夜景,描绘得淋漓尽致。 宝林寺 经丹阳,上宝林山,"山随溪水转,岭向寺门分",确是一方难得禅地。梵宫建于唐文宗年间,宋代理学大师朱熹曾隐居于寺内。清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与鼓山涌泉寺同蒙御笔亲赐"大中宝林禅寺"。鼎盛时,殿堂十多座,僧众千人,规模居县内首位。 宝林寺建于一穴地中,传说建寺时,发现穴地中有一形如凤咀的巨石,无法破土整理,正感为难,突然风雷大作,飞砂走石,刹那间凤咀石被移到寺后,并显现"雷移石"三个大字。"虎跑泉"也有神话传说:高僧法诠建寺时,苦缺水,"虎刨而出之"。原名"虎刨泉",后与杭州"虎跑泉"同名,有"天下第二泉"之称,夏冷冬暖,色白味甘,是泡茶上品,闻名遐迩。 九龙山(寺) 越浦口,进筱埕,九龙山麓林荫深处有一佛寺,四殿五亭,建筑雄伟壮丽,这就是县内名刹九龙寺。传说长乐一长老"坐石浮海",从梅花到定海,开山建寺。由于寺院临海而建,在寺中可听到岸边传来的如雷的海浪声,故又名海潮寺。海潮寺依山傍海,风光独特,山门有名联:"海涌碧波增九龙飞舞,潮掀白浪壮五燕翱翔。"此联不但把寺名嵌在上下联首字,而且罗列寺周环境寺前九峰并列,寺后五丘簇拥自然贴切,向来为人们所称道。 敖江揽胜 敖江,为福建省独流入海的第六大河流,干流全长137公里,其中连江境内流程63公里,自小沧流经县城,到东岱注入东海。沿岸层峦叠嶂,风光秀美,名胜古迹众多。尤其"敖江十二景",自古盛传不衰,并留下不少历代名人题咏墨宝。虽然有的景观已随地貌和人文演变而变迁,但多数景观仍令人心驰神往,产生寻幽探胜之念。 文笔春烟 文笔山矗立连江县城西南,又名云台山。文笔山壮临敖江,峰顶海拔607米,狮山、象山作前卫,半岭、芦溪扼其背,山下江水长流,山上草木常青。每年三月,文笔山峰烟雾缭绕,给人一种朦朦胧胧的美感。前人常说文笔山是连江的风水山,在清朝乙酉年间,"文笔山上金鸡鸣,连江一科十进士",这在当时是一件十分了不起的喜事。 蝶案潮平 连江城南有座石桥叫做通济桥(即江南桥),当时每逢八月十五潮水上涨,沙洲为河水淹没,形如飞蝶,经星月辉映,微风徐来,好像展翅飞翔,文人墨客观者如潮,是一个罕见的景观。 宝华晴岚 城西宝华山,怪石嶙峋,妙景天成。宝华分前、中、后三岩,旧有十八景:宝岩、飞龙岩、天柱峰、天窗洞、羚羊洞、石门关、安居塔、棋盘石、伏虎石、松下石、三僧石、祈梦庵、尊者堂、栖贤亭、无边风月亭、石眼泉、定光佛。又有鲤鱼朝天石、金鼓潭等。宝华山川灵秀,景色迷人,在绿树的掩映下,偶尔会露出红墙一角,那是中岩寺、后岩寺、玉泉寺等寺庙点缀在山中。每当夏雨初晴,岚光凝碧,人在山中,疑是仙人。 玉山听泉 玉泉山位于县城西郊,有股泉水从山缝间流出来,颜色呈淡黄、水质甜美。据说古代寺里的和尚长期饮用这口泉水,不仅筋骨强健,而且声音铿锵有力,眼神明亮。唐天宝年间,经太守上奏,皇帝为这口泉赐名为"玉泉"。宋代建有玉泉禅寺,正殿佛龛下不时发出间歇的泉响,丁冬之声酷似琴曲。由于玉泉水质优良,附近的村民常到山上汲取泉水酿酒,酒味非常纯厚。20世纪70年代,连江啤酒厂专门在这里设水池,用这里泉水酿成的玉泉啤酒(现改名为"神达"啤酒)畅销八闽大地。 鳌峰雪霁 鳌峰在连江城南金鳌山,挺拔高大,草木茂盛,就像一头巨大的鳌鱼要出海游玩。每当隆冬季节,山顶白雪皑皑,一些文人常呼朋结伴,携酒踏雪。雪后天晴,积雪融化,成为一股泉水奔泻而下。南宫山麓的一间磨房就是利用这水流碾米磨麦,富有乡村情趣。现在因气候转暖,这种雪景已很难见到。 石门斜照 石门寺建于唐中和元年(881年),背倚青山,面对溪流,风景独好。当时这里有十个著名的景观:石门、覆釜、斗牛石、五台石、石鼓、玉人峰、玉华洞、清音洞、双鱼涧、半月池。石门在原石门寺对面的山坡上,因有两块巨石相对而立,一条山道穿越其中,因而得名。每当夕阳西下,霞光斜照山谷,雾霭飘渺,远近寺观,钟声隐约。1963年建南宫水库时,石门与寺没入水中,但库区的湖光山色仍吸引了不少游人。1983年又建太极观于水库边,雄伟壮丽,更添胜景。 覆釜归樵 覆釜山在连江城南六公里处,三峰鼎立,因为中峰好像倒立的铁锅,所以得名。主峰海拔509.8米,高耸入云,云雾缭绕。《连江县志》记载:"不到斗牛峰,不见覆釜面,登上覆釜峰,群峰皆足底。"每当夕阳西下,樵夫们砍柴归来,你追我赶在弯弯曲曲的山间小道上,与日光、霞彩相映成趣,颇似一幅绝妙的山水画。 云居观日 云居山在敖江、闽江汇海处,距连江县城十五华里。满山青翠,怪石罗列。最奇特的是山巅上有一黑色巨岩,上刻"海上飞来",下有牡蛎壳黏附,给人沧海桑田的感觉。山中还有指动石、流米石、金猫戏鼠、彤云碧海等诸多景物,风光绮丽,令人陶醉。云居普光塔历来是重阳登高观日的好去处。每年九月,秋高气爽,四方游客云集。黎明前登上塔顶向东眺望,海天苍茫之处,荻壶、五虎诸岛都在波涛间出没。不久,一轮红日跃出海面,冉冉升起,满天红霞,万道金光,蔚为壮观。高僧释海筏有一副对联"海自混茫能蓄日,山无今古独云居",生动地概括了云居观日的独特景色。 伏沙雨牧 白沙村位于连江城东,旧时叫伏沙。由于靠近敖江,江畔泥沙淤积,成为大片沙滩。每逢春季,沙滩上绿草丛生,成为天然牧场。村里的牧童赶着一群群牛羊,沿江放牧,尽情嬉戏。春季多雨,那春雨淅淅沥沥地下个不停,牧童们头戴竹笠,身穿蓑衣,悠然自得地骑在牛背上,欢快地吹着笛子,使人不禁想起唐代著名词人张志和"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的佳句。 岱江垂钓 东岱镇位于敖江入海处,俗称"岱江"。这里天高海阔,江海潮汛每日两次。过去岸边的渔民大多数都自置小船,以捕鱼放钓为生。每当太阳下山,渔民们乘着涨潮返航,海滩上横七竖八地停泊着各种小船。劳累了一天的渔民们在夜幕的笼罩下,提着灯笼,扛着钓竿,背着沉甸甸的渔箩,渔家的孩子们高兴地在前后追逐嬉戏,大家满怀收获的喜悦,真是一幅"渔歌互答,其乐何极"的生动画面。 潘溪风帆 潘溪位于敖江上游,过去交通不便,山里人大多用溪船运载木柴以及农副产品进城贩卖,然后再买些生活日用品回家。如果天气晴朗,东风劲吹,返航的船夫们升起了一张张风帆,乘风破浪。那一片片白帆在青山绿水之间跳动,就像穿花蝴蝶一样好看。山民们满足地坐在船头饮着自酿的米酒,谈论着今年收成情况,别有一番情趣。现在由于道路交通发达,水上运输已逐渐被公路运输所替代,这种景观也就无法看到了。 庐峰晓瀑 庐峰即香炉峰,位于县城东北五十里的长龙乡下洋岭下。《九域志》记载:"乡人章寿在这里修道,后来成仙飞去,留下了香炉。"据说原来由溪涧、泉水汇聚成一股瀑布,像一条银龙降落人间,一路飞珠溅玉,与晓色晨光相映照,景色非常壮观,颇似大诗人李白"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生动写照。 闽江口景观 素有福建门户之称的闽江口,沿线两岸山峰连绵,山势奇绝,重峦叠嶂,各显其姿。沿江可以饱览长门要塞古炮台遗址、双龟锁口、川石岛、壶江岛、五虎守门等诸多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 古炮台 我们从琯头镇乘船顺江而下,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闻名中外的闽江口要塞长门古炮台遗址北岸长门电光山炮台与南岸金牌山炮台隔江对峙。瞻仰炮台遗址,我们不由得想起1884年发生的震惊中外的中法马江海战的情景。正是从长门炮台发射出的愤怒炮火,迫使法国军舰不得不仓皇而逃。睹物思人,我们不禁对英勇抗击外来侵略者的中华儿女肃然起敬。 双龟屿 到了长门山下的江心,我们可以看见两座翠绿的小岛,形状似龟,得名"双龟屿"。"双龟"中流砥柱,形势险要,如两扇大门拱卫江口,所以也叫"双龟把口"。"双龟"同浮江心,相距不远,在江水涨落和阳光辉映下,犹如在江中自由游动,形态逼真,惟妙惟肖。据传夜间双龟合拢,阻止外船进入,白天分开,让水路畅通,故称"双龟锁口"。 壶江岛 船出双龟屿,极目了望,在飘浮的烟波中,有一弹丸小岛,南北长、东西窄,形如壶状,故名壶江岛。壶江岛面积3平方公里,居民近万人,以养殖、捕捞为业。 壶江岛四面环水,山丘起伏,椿木、相思林郁郁葱葱,海风丝丝,沁人心脾。壶江岛著名游览胜地"蓝尾石室",又称"淡泉洞"。洞深15米,宽34米,洞中套洞,内洞下斜,铺设石阶,洞洞连通。洞底淡水泉眼,常涌不息,供全岛渔民饮用,传说是东海龙王赐予壶江岛民的甘泉。相传宋朝宰相叶向高未仕前,曾住洞中读书,故又名"叶相洞"。洞中岩壁镌刻林汝翥行书"潮鸣空谷"四个大字,笔迹苍劲雄浑。历史上许多文人雅士慕名登上壶江岛,留下很多佳作,宋朝工部侍郎董应举撰写"壶江游记",张煌言编写"壶江即事"。民族英雄郑成功亲临壶江岛,并在该岛岐山下建筑水寨,至今遗址还在。 川石岛 从壶江顺流而下,便是环境优美的川石岛。川石岛北临五虎礁,南控壶江岛,西与粗芦岛对峙,东濒马祖列岛。岛长3.4公里,宽1公里,面积3.1平方公里,最高点芭蕉山海拔189.6米。 川石岛层峦叠谷,山峰挺秀,为闽江口天然屏障。该岛南北狭长,形似芭蕉,故又名芭蕉岛。芭蕉山有一天然洞府,南北贯通,又名"穿石岛"。登上芭蕉山顶峰,视野开阔,翘首东眺,东海烟波浩渺,马祖列岛尽收眼底。岛上锦峰秀岭,丛林染碧,满山翠绿。草木花卉,蒙受大自然甘霖雨露恩泽,报以默默生长,显现出"江山之清风,山间之明月"的高洁品质,绘染出一幅海天交接的绿色景观,真有"江旁穿石亦自奇,山峰灵秀隐幽姿"之感受。 五虎礁 在闽江口波涛滚滚的海天交接处,还有一座长约300米的岛礁,怪石峥嵘,雄峙大海之中,浪花拍击,犹如五只斑驳吊额大虫,咆哮欲跃,这就是闽江口最负盛名的"五虎守门"天然景观。《闽都别记》记载:"五虎礁在闽江口,中有五峰,岩状似虎,故名五虎。"五虎礁面向东海,背水而卧,虎架鼎鼎,威风凛凛,各呈其姿,逼视大海,真有随时迎击来犯者之雄姿,令人称奇叫绝。 粗芦岛 又称荻芦岛,东临川石岛,南隔闽江与琅岐岛相望,是连江县单岛面积最大的岛屿。全岛面积14平方公里,居民超过两万人。整个大岛犹如一座大型的四时如春的大花园,又似一幅优美的画卷,令人陶醉神往。 半岛胜地 多姿多彩的黄岐半岛,有着著名的定海湾和黄岐湾。由于面对马祖列岛,地理位置独特。明代全国建12座城堡,黄岐半岛占7座。这里不仅是天然渔场,还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港口,也是军事要地。 有一位新华社记者来连江采访,把连江比作一把张开的雨伞,那漂亮的伞柄即黄岐半岛。如果从高空俯视,狭长的半岛仿佛一条粗壮的手臂,与罗源县鉴江半岛合抱罗源湾。雄伟的半岛如同一条游弋东海的蛟龙,北茭鼻即龙鼻,突出部黄岐镇和定海村是两只龙爪,周围上百个岛屿礁石犹如颗颗龙珠。 定海湾 从县城驱车东行,半小时抵敖江口北岸官岭村。一条大溪把它分成东西两半,溪东即半岛起点。从敖江口到定海角海域为定海湾。 一进官岭,在海拔130米的小山上就能看见海蚀洞和黏于洞口的海蛎壳。明代大学者陈第墓也在戈沃山里,是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右拐进入筱埕镇,有蛤沙、罗回、大埕、小埕、定海,如粒粒珍珠星罗棋布。蛤沙村因盛产野蛤而得名,它是县城咽喉和门户,明代建镇,同时筑有城堡,设巡检司,现仅遗留城基。村前岛屿18座,其中3对为上担、下担,上礁、下礁,月屿、日屿,形状大小,一一成对,宛如神工鬼斧,堪称奇迹。 黄岐湾 东临马祖列岛,北至三都澳口与罗源湾口,包括安凯、黄岐、苔菉三个乡镇,是省内著名渔港和航运交通重要海域,也是海峡两岸人民渔业生产作业区域。海湾因最大的集镇黄岐得名。 经大埕口,进入安凯乡,这里山色秀丽,海边观日,尽览碧波晨曦。白云寺也是游览胜地,相传古时松皋龙从这里卷道入海,在岩壁上留有鳞甲遗迹,古往今来吸引着众多文人墨客到此探幽揽胜,一饱眼福。还有文湾船舶修造厂,拥有全省最大的2万吨级船坞。 沿岸中段为黄岐镇区,很像美丽的凤凰,古人称之"凤岐"。明代城堡背山面海,形同月牙,加上周围星罗棋布的岛屿,风光娇艳,被人们喻为"碧海明珠"。 港口向东南敞开,是对外开放港湾,台胞船只常在此停泊,建有台胞接待站。 西南望乡亭是台胞捐款建造。台胞为了表达思乡情怀,把亭命名为"望乡亭"。背山面海,眺望东海,马祖列岛历历在目大文豪郭沫若伉俪登临望乡亭,留下一首好诗:"东西犬岛波涛外,南北竿塘烟霭中。" 黄岐岛最热闹的日子是正月十五迎海神。1989年黄岐半岛与马祖列岛两岸渔民同时举行传统的"高照神灯"活动,共庆元宵佳节,为建国以来首次。 半岛最前沿是著名的苔菉乡。相传明太祖朱元璋南下入闽,虎头境灯火通明,似为引航。取福州后,朱元璋封虎头境寺为"通山第一寺",并赐横匾嵌于寺前。 中部有一谷地名叫后湾,是天然避风港。后湾浴场,滩平沙净,海水清澈见底。 半岛最末端北茭村有"连江海角"之称,也是我省著名的渔村。居民村落建造新颖,多为花岗石结构,盘山临海而立,别具一格,富有浓郁的渔乡建筑气息。 北茭鼻形同一把利剑直插海区,形成两道峡门,峡门水道上6块明礁暗石成一纵队,抵住海峡中游,成为狭窄危险的航道。 站在北茭鼻,海岸陡岩千奇百怪,"龟蛙接吻"、"观音面海"、"盘蛇吞蛙",形象逼真,浑然天成。俯瞰大海,观看惊涛拍岸,沙鸥翔集,令人心旷神怡。 可门港 素有"沿海山区"之称的下宫乡,重峦叠嶂,历史上曾设烽火台,清末设海关分卡,隶属三都澳海关。如今可门港第一期工程已经告竣,全省最大的火力电厂拔地而起。一座现代化国际港口城市即将屹立于半岛北侧。 更迷人的是马祖十景。 牛角峥嵘 南竿塘牛角澳形似犀牛,牛首在东部牛角村。牛角岭陡峭险峻,怪石嶙峋,奇岩峥嵘。其中最奇特的是牛角岩,岩状如袋,中空,面临风口,冬季北风充灌,虎虎而啸,堪称一绝。 塘后浴场 塘岐与后澳之间有一片沙滩,洁白如玉,闪烁似金,有"金沙"之誉。海滩背靠松林,前倚平坦海域,海水清澈,为理想的天然海滨浴场。游人或在沙滩漫步,欣赏海景,或在碧波中游泳,另有一番风味。 狮岭远眺 北竿塘有岭,酷似雄狮,昂首挺立,气势非凡。登临四眺,远处是蓝天碧海,对面的黄岐半岛历历在目;近处是岛屿星罗棋布,周围是峰峦起伏,寺宇若隐若现。 珠螺鼓浪 南竿大小澳口9个,珠螺澳最胜,因海边有一块仿佛螺壳的小礁石而得名。每到涨潮,海浪拍岸,忽缓忽急。慢时,涛声如同暮鼓晨钟,悦耳怡心;快时,潮音犹如万马奔腾,气势磅礴。巨浪排空,形成"千堆雪浪卷,万斛珍珠落"的壮丽景象。 燕秀潮音 东引岛燕秀山下,有一著名的海蚀穴唤"仙洞",既大又深,弯弯曲曲向下与海相通,每当海潮涌入,声如擂鼓。 西尾夕照 马祖居民以海为田,以船为家,西部尖端处房舍三五聚集,类北方风貌。每当夕阳西下,归舟云集,热闹非凡;天高云淡,倒影水中,渔舟摇荡,宛如一幅生动画面。 山垅映月 南竿山垅村,三面环山,星月皎洁之夜,银盘铺地。漫步雪岸银波,清风徐来,胜景更为奇特。此时海湾中,银针泻地,珠玉落盘,天光、海色、山岚、月影、渔村,五者辉映,融为一体,美景天成,不可多得。 上述诸景再加福澳渔火、翠谷春晓、天后神宫,合称"马祖十景"。
|
前五篇文章 |
后五篇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