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工巧明 地理 雕塑 绘画 建筑 历史传记 农工商业 书法 天文 舞剧 哲学 其它护持
 
 

佛教祖庭茶文化

发布人:admin   下载DOC格式文档    微信分享     

 
 
     

  佛教祖庭茶文化

  佛教是东汉末年传入我国的,魏晋南北朝时期开始盛行,至唐而大盛。当时的长安作为唐朝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佛教得到了空前发展,除了法门寺是皇家寺院外,还出现了汉传佛教六大祖庭:大慈恩寺(唐代长安的四大译经场之一,是中国佛教法相唯识宗的祖庭)、大兴善寺(中国佛教密宗祖庭)、华严寺(中国佛教华严宗的祖庭)、香积寺(中国净土宗祖庭)、净业寺(佛教律宗的发祥地)、户县草堂寺(三论宗祖亭)。

  茶在唐代中期的兴盛,在很大程度上是在佛教发展的基础上风盛起来的。佛教重视“坐禅修行”,要求排除所有杂念,专注于一境,以达到身心“轻安”、观照“明净”的状态。所以要求参禅的僧人要“跏趺而坐”、“过午不食”。由于坐禅中闭目静思,极易睡着,而茶则有提禅养心之用,又可使饥饿感减轻,所以坐禅中“唯许饮茶”。 于是在长安佛教六大祖庭寺院饮茶之风大盛,形成了寺必有茶,教必有茶,禅必有茶的风尚,并直接影响到社会的各个层面和全国各地。

  当时长安寺院十分讲究饮茶之道,寺院内设有“茶堂”,是专供禅僧辩论佛理、招待施主、品尝香茶的地方。法堂内的“茶鼓”是召集众僧饮茶所击的鼓。另外寺院还专设“茶头”,专管烧水煮茶,献茶待客,并在寺门前派“施茶僧”,为香客施惠茶水。寺院中的茶叶,称作“寺院茶”,一般用途有三:供佛、待客、自奉。僧人待客以中等茶,自奉以下等茶,供佛则用上等茶。“寺院茶”按照佛教规矩有不少名目,如每日在佛前、堂前、灵前供奉茶汤,称作“奠茶”;按照受戒年限的先后饮用的茶,称作“戒腊茶”;化缘乞食得来的茶,称作“化茶”等等。

  佛教的祖庭文化孕育了和谐、雅致的佛教茶礼,成为陕西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推动饮茶风尚的普及并向高雅境界,发展到创立茶道,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李三原)

 
 
 
前五篇文章

敦煌莫高窟装饰艺术中首饰纹样分析

东嘎皮央石窟壁画——尚待解破的文化之谜

东嘎壁画岩画石刻文化

石雕创作与艺术思考

石壁金相,新昌大佛

 

后五篇文章

浮丘山导游词

甘肃旅游线路推介

古代题壁诗漫谈

古格东嘎皮央石窟遗址壁画

古刹 名树 灵泉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五明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