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工巧明 地理 雕塑 绘画 建筑 历史传记 农工商业 书法 天文 舞剧 哲学 其它护持
 
 

中国最早的石窟——子长钟山石窟

发布人:admin   下载DOC格式文档    微信分享     

 
 
     

  中国最早的石窟——子长钟山石窟

  “红都”瓦窑堡(延安子长县)西十五公里处、秀延河畔,有山巍然若巨钟倒扣,故名曰“钟山”。“钟山”南麓有石窟焉,据出土碑文记载:“钟山石窟究竟始建于何代?无法考证,有据可考为稽之勒石曰晋太和年”(即公元336年——370年)。它历经唐、宋、金、元、明、清千余年的凿建,遂蔚成大观,史料载共十八窟,目前仅发掘五窟,被有关专家誉为"中国最早的石窟群"!“全世界罕见的石窟,艺术价值不在莫高窟、龙门、云岗石窟之下”;“第二个敦煌”!

  钟山石窟,又名万佛岩、普济寺、大普济禅寺、石宫寺。石窟周围,历史上古塔林立,寺院延绵,古建成群,占地三百六十垧、僧众五百多,是我国西北佛教传播的重要发祥地之一。石窟规模宏伟,气势壮观,历代香火不断,有“人间胜地”之称。一九八八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绝对保护范围19250平方米,一般保护范围44000平方米,建设控制地带80公顷。

  在钟山石窟目前保留完好的五处石窟(其余的因地理位置低、被泥沙埋没)中,最完整的是三号窟,窟内有大小佛像万余尊,人称为“万佛岩”。石窟艺术起自西晋,盛行数百年,至宋代已始衰落。而钟山到宋代却更为兴盛,它不但继承了唐代雕刻丰满圆润的写实风格,而且在造型上更注重人物内心世界的刻画,是我国雕刻艺术的一大飞跃,成为我国北宋石雕艺术的代表作。

  万佛岩呈长方形,窟内面积达225平方米、平顶、八角藻井,坛基上分前后有一米间方的8根接地连顶的方形石柱,石柱的四周和石窟的四壁均密无间隙的雕满数层佛像、菩萨、弟子的造像。坛基上有三组十四尊大型立体圆雕造像,主佛像是释迦牟尼横三世佛,即:过去世、现在世、未来世。释迦佛的两侧分别侍立着左胁侍菩萨和右胁侍菩萨。尤其是未来世左侧侍立的左胁侍菩萨,石带当风,飘摇欲举,有“东方维纳斯”的美誉。而现在世的正前方,有一对对称的观音坐像,坛基的前壁下方,雕有十六罗汉的雕像。雕刻多以佛传故事为主。所有石窟内的造像,造型逼真传神,工艺精细、形象各异、栩栩如生、排列紧凑、场面富丽。其泥金彩绘虽历经上千年,色泽仍鲜明如初。而最为人称道的是所有造像都是就地雕刻而成,与石窟浑然一体,紧密相连,证实了石窟艺术“拓雕”的存在。到了明代万历年间,又在主窟的外壁上,精雕了道教老子及关帝的造像。清代儒教盛行,又将孔子的造像补雕其上,历史上称为三教圣人,体现了我国历史上的儒、释、道三教合一。

  钟山石窟内还保留完好的数十通碑、碣题记,既是书法佳作,也为研究考证钟山提供了佐证。同时,钟山石窟现存的山门、牌坊、萧寺宫、七级密檐式砖塔、惠善法师浮图塔,松岩法师浮图塔,以及塔林、地宫、石崖墓群、禅室、禅院等,也都有很高的艺术和科学考察价值。可以说,钟山石窟是人们研究千余年来历朝历代宗教史、民俗风情、彩绘工艺、衣着装饰与雕刻艺术和建筑艺术的重要史料。

  作为与敦惶对应的丝绸之路北线上的重要石窟群,随着尚未开掘的一些石窟的清理与考古的深入,钟山石窟可能还会带给我们更大的惊喜。但记者在三号窟内看到,由于风化和自然的侵蚀,释迦牟尼横三世佛背后墙壁上原来雕刻的佛像已经完全消失了,两壁上的佛像也已经开始风化,而透过墙缝所看到的隔壁石窟已完全没有什么有价值的雕刻存在了!据工作人员介绍,三号窟开放后,风化速度比原来被封存时有所加快,而我们目前的科技手段还不足以阻止风化的进程。那么,如今被开发出来供游人参观的“万佛岩”与尚不知所踪的其他石窟比较起来,究竟是幸或不幸呢? 作者:雷恺 通讯员樊晓霞

 
 
 
前五篇文章

张大千与敦煌壁画

五代的绘画艺术

吴道子及其画派

北朝豳宁地区部族石窟的分期与思考

王母宫与王母宫石窟

 

后五篇文章

周昉及中唐以后的绘画

庄浪石窟的历史分期及其地位

仙游寺里话古今

敦煌壁画中的杖具

敦煌学史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五明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