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工巧明 地理 雕塑 绘画 建筑 历史传记 农工商业 书法 天文 舞剧 哲学 其它护持
 
 

泰山:谷山寺记碑

发布人:admin   下载DOC格式文档    微信分享     

 
 
     

  泰山:谷山寺记碑

  谷山寺记

  前翰林学士承旨、中大夫、知制诰、上护军、冯翊郡开国侯、食邑一千户、食实封壹佰户、致仕党怀英撰并书篆额。

  佛法自西方来,天下名山胜境化为道场,兴废因缘自有时运。尝读元魏《高僧传》,得僧意胜迹之详而异之。意之寂也,以天帝之召,及期遂行,此其余缘当有复兴之日矣。泰山南向而东骛,繇东迤北日“大小岘”,其下曰“天津河”,环地百有余顷,山势四围,盖“汉之明堂在山之东北址”,此其地也。道左二里许,耕垦之余,瓦砾被之,与沈存中之说“高丽制度,瓦皆有纹”者合。又西北行六七里,山光丛丛,高下隐见一峰,嶷然秀拔,而下圜日谷山也,沿涧少北,今寺基矣。尝有猎人行猎莲花峰侧,遇罗汉像而终日无所获,每遇之必然。猎夫怒,积薪将焚之。明日迁坐于高险,薪燎不可及,猎夫愕而悔谢。是夕,山下老稚三四,同梦异僧久隐莲花峰,有猎者之厄,或问为谁,盖日“意”云。耆老十余辈,更相诱率,凡一再行,当石掩奥处果访得之,乃扶舆而下。至今所,忽重不可动,而峰岭重复掩抱,可兴寺场,众悟遂止焉。粤自兵乱,荒山重泽,残扰殆遍,废置始末不可详究。惟土人名之曰“佛谷”者旧矣,盖意之逝也,有灵感之异,土人以是命名。继有僧善宁,远涉荒梗,首至谷山旧址,破屋废圮而已。独山色如旧,出没起伏,益远益秀。善宁独喜雅契,宿心于是。日趋山下,丐菽粟,携火具,结茅而休焉。往来山坂无难色,暇日畚筑溪涧,勤苦作劳而无怠意,短褐芒屦,从事如初。自是涧隈山胁,稍可种艺,植粟数千株,迨于今充岁用焉。斋粥所须,日益办具,凡三十余年,则谷山初祖也。天眷二年四月间,诣官言寺之旧地,东至于黑山分水岭,南至于恩谷岭,西至于张远寨,稍北至于返倒山岭,有司可其请。其后僧法朗继之,锄理荒险,不避寒暑,经营成就,复三十余年,则谷山第二祖矣。今崇公,寺缘契合,四方有识翕然归向,工役趋作日盈百数,殿基琢石高逾数丈,若是者三四焉,采塑图饰不与也。州城之东隅曰柴水院,惟许存上院积贮之物,其余住持摄度申理,徒弟皆不许也。崇公经画作劳,能继二祖,此寺当兴时矣。盖意之去来也皆异,则其成也必闳,其久也必振。今谷山寺尚仍旧名,计其岁月盖七百有余岁矣,是复兴之数云。呜呼异哉!泰和元年五月九日记。

  劝缘住持沙门智崇立石。度僧九人:广琳、广靖、广玮、广宝、广颢、广兴、广纯、广敏、广彬,宣秘大德等故法兄三人:智思、智照、智源,度僧八人:祖显、祖正、祖了、广祜、广琛、广安、祖义、广珍,各办化缘执设寺事。古任李绅刻。

  【说明】

  此碑立于金泰和元年(公元1201年)。碑高205厘米,宽76厘米,方座圆首。碑阳文18行,满行51字,凡837字,字径2.6厘米,隶书。额篆“谷山寺记”2行4字,字径13厘米。碑阴题名44行,满行90字,计题名千余人。碑阴额“玉泉禅寺勤绩檀那铭”3行9字,亦党怀英篆书。碑原立玉泉寺殿西,“文革”期间被推倒,1988年5月即原地重立。铭文尚完好。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谷山寺记碑拓本局部

 
 
 
前五篇文章

泰山《石刻文宝》(上)

泰山:神宝寺记碑

泰山:郭思游灵岩记碑

游徂徕山记

泰山石刻与佛教研究

 

后五篇文章

泰山:重修谷山寺记碑

安岳千佛寨的石刻造像

紫云庵

宁波正阳禅寺风水考察记

千年古刹正果寺 舍利真身探秘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五明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