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简说安岳石刻的价值与地位 作者:石永恩 (说明:该文发表于2005年,文物单位级别与现不同) 安岳佛教摩崖石刻造像,以其布点众多、历史悠久、规模恢弘、雕刻精美、保护完好而闻名于世。从盛唐至宋代,数代技艺精湛的古代石刻大师,历尽艰辛,在安岳全县开凿了二百一十余处、十万余 尊摩崖石刻造像。现公布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的有2处:八庙卧佛院(1985年)、毗卢洞石 刻造像(2001年);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的7处:千佛寨、圆觉洞、华严洞、孔雀洞、玄 妙观、茗山寺、木门寺、高升大佛;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的则有黄桷大佛、净慧岩等26处。 安岳石刻极为珍贵的多元价值,可以从佛教价值、艺术价值、社会价值几个主要方面来具体认识。 一在河畔山崖开凿佛教寺庙,本为宣扬普及佛教义理,为佛教信众提供佛教活动场所。安岳石刻众 多雕像中,不乏佛陀讲述轮回修行故事和西方极乐世界图像及往生方法的内容。八庙卧佛院(开凿 于公元713年—741年)《释迦牟尼涅?图》是释迦牟尼快入涅?时最后一次为诸弟子等说法 。他慈母般安慰弟子们不用悲伤:生命必然循着自然法性归于寂灭,法身却永远留存人间。在安岳 最大北宋石窟华严洞两壁顶部,刻有名为《善财童子求法经变图》的浮雕。“众妙香国”、“剪云 补衣”等十组连环画,玉宇琼楼、奇花异草、飞禽走兽、甘露珠河、飘渺云彩,各类成佛成仙的人 物,都呈现在祥云之上,吸引善男信女皈依佛法。镌刻于北宋年间的毗卢洞石窟,是佛教密宗第五 代祖师柳本尊修炼的传记性石窟造像。居中是毗卢遮那佛—柳本尊法身像。左右两侧分上下两层雕 刻柳本尊《十劫修行图》和《十炼》全文。柳本尊残肢毁体历经人生十劫,雕像却无痛苦表情,反 带微笑,更激发信众对佛教的虔诚。这处柳本尊“行化图”与自称密宗六代祖师赵智凤刻的“行化 图”是我国仅存的“行化图”,且开四川密宗大规模造像先河,成为密宗地方化、世俗化见证,是 珍稀研究资料。佛教义理深奥难懂,不少信众难以把握。为了引导众生体味佛经说法的深奥境界, 中国艺术家发展出图解佛经故事的办法,称为经变。在敦煌莫高窟有许多这种中国特有的经变壁画 。到了云冈、龙门石窟,经变就发展成了石刻造像。在安岳石刻造像中存有大量经变造像,以佛讲 述因果业报的事例以度化众生。千佛寨的药师经变相是中国石窟造像绝无仅有的珍品。药师佛、八 大菩萨、十二药叉神将以及左右两壁“九横死”和“十二大愿”浮雕,共同组成“药师经变”石刻 造像的宏伟场面。其宣扬“生死轮回”、“因果报应”的思想,劝戒众生弃恶从善。卧佛院15个 经文窟,保存着清晰可识的佛教经文四十余万字,刻字面积一百五十多平方米,是我国石刻经文的 精华。其用楷书或行书镌刻在洞内石壁上,总计达70部经文;部、卷、品之多,为中国石刻佛经 之冠。它们是研究佛教典籍,校正佛经版本的珍贵原始依据。尤其是46号窟,所刻唐代著名高僧 静泰撰写的《一切经论目序》已成国内孤本,73号窟所刻《檀三藏经》为中国藏经绝版。卧佛院 留存题刻23件,其内容为论证川中佛教由北向南传播提供了依据,也为卧佛院石窟考古研究提供 实证。安岳石刻的佛教价值,还体现在儒释道三教合流方面。三教造像共于一窟者,在安岳有数处 ,数量千尊,为中国石窟造像所罕见。最早的是开凿于唐开元间的玄妙观,这是以道教题材为主的 佛道联合题材。最为典型的是开凿于南宋嘉熙年间的大般若洞的儒、释、道三教合龛。洞窟正壁刻 释迦牟尼佛像,左右分别雕刻孔子和李老聃的坐像。两壁分三层刻佛的十童子像、二十四诸天道教 造像。二作为文化部命名的“中国民间艺术之乡(石刻艺术)”的安岳县,是中国佛教古代石刻艺 术的陈列馆。佛教石窟中,有众多至善至美的佳作。几十处摩崖造像布局精到,气势恢弘,题材丰 富,刻技精湛,保存完好,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受到国内外行家的称赞。无数精致的人物造像神 态各异,历经千年色彩不变。英籍著名作家韩素音女士就曾专程赴安岳考察石刻,盛赞紫竹观音是 “东方的维纳斯”。紫竹观音面相丰润秀美,洒脱不失沉稳,泼辣而充满慈爱,又有秀美的天足、 洁白的玉臂以及恍若极富弹性的皮肤。在她身上,佛性和人性达到高度的统一与融合。千佛寨的观 音造像,显示的是盛唐时代宫廷美人丰腴、富态、高雅、端庄的风韵。安岳石刻中的佛、菩萨、罗 汉、护法金刚、官员、供养人等,从极乐世界到现实人间,各具特色,栩栩如生,真是千人千面, 万佛万态。石窟中多处可见的飞天之美,使人得到诗意般的享受。飞天是人类自古的美好梦想。从 莫高窟的壁画飞天到安岳的石刻浮雕飞天,是古老梦想驱动下的美丽艺术表现。圆觉洞北山“西方 三圣”龛窟中有四尊女性石刻飞天,身无双翼,仅靠长长的衣带迎风飘举,轻盈多姿,漾出“天衣 飞扬,满壁风动”的意境,成为安岳石刻中回味无穷的重要艺术形象。千佛寨药师经变龛窟中的两 尊男飞天,赤膊披长飘带,着长裤,轻巧灵动,飘然临空,亦为石窟艺术中的稀世珍品。安岳佛教 石窟中的动物雕刻,被美学家称为有神魔性:从奇禽异兽的泼辣表现里可见生命的原始境界。玄妙 观李老聃的青牛坐骑、圆觉洞地藏与十王经变中的护法神狗、华严洞门内的两尊护法神狮、文殊的 青狮座骑、普贤的白象座骑,还有那些飞鸟、树木花草、楼台亭阁……一起构成佛的世界和世俗人 间的和谐图景。它们是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的完美结合体。八庙卧佛院15窟四十余万字石刻佛教 经文,为唐代书法名家所书楷书与行书,是欣赏学习唐代书法真迹和刻字艺术的陈列馆。安岳石刻 中多达十万余尊的造像多为汉人,也偶见少数民族。圆觉洞南坡五代时造像中的护法力士,“毗沙 门天王”窟中的护法神将,其服装、发式、脸型、神态均像胡人。八庙卧佛院《释迦牟尼涅?图》 中浑身肌肉饱满的赤身护法力士,无疑是蒙古人的形象。三观赏安岳石刻,犹如翻开一本中国古代 生活的百科全书。我们知道,宗教的艺术世界,透射出人类现实世界的面目。佛教以故事的形式讲 经说理,为佛教石刻艺术描摹现实世界提供了无限广阔的空间。 安岳石刻最盛时期经历了从盛唐至 北宋(公元724年—1110年)近四百年、四个世纪七个朝代,大量人物造像为研究人物雕刻 技法和不同历史时代各阶层与民族服饰提供了重要资料。造像表现了多样性的民风民俗。从消失的 世风世象,到流传至今的民风皆在其中。八庙卧佛院十一面千手观音向乞者施钱,石羊紫竹观音窟 中法官审案,女菩萨的大脚,……均反映出那个时代的民俗民风。经变故事雕像中表现的现实生活 片断与劳动生产场景,为了解时代风情提供了珍贵资料。柳本尊“行化图”中两尊护法天王分别仗 剑持斧,茗山寺12护法手持各类兵器,圆觉洞摔跤图,健美强悍的金刚等,透露出的是那时军事 、体育方面的信息。精细雕工、匠心独运的一个个鲜活灵动人物和动物造像,凝聚着古代石刻匠师 们卓越的艺术创作灵感和超群才艺。安岳佛教石窟艺术创作中综合运用了光学、力学、美学、雕刻 材料学等方面的原理,成为有关科学研究的珍贵资料。世俗人间的和谐图景。它们是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的完美结合体。八庙卧佛院15窟四十余万字石刻佛教 经文,为唐代书法名家所书楷书与行书,是欣赏学习唐代书法真迹和刻字艺术的陈列馆。安岳石刻 中多达十万余尊的造像多为汉人,也偶见少数民族。圆觉洞南坡五代时造像中的护法力士,“毗沙 门天王”窟中的护法神将,其服装、发式、脸型、神态均像胡人。八庙卧佛院《释迦牟尼涅?图》 中浑身肌肉饱满的赤身护法力士,无疑是蒙古人的形象。三观赏安岳石刻,犹如翻开一本中国古代 生活的百科全书。我们知道,宗教的艺术世界,透射出人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