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代佛门人物志 于凌波 居士传法灌顶的王弘愿 近代佛门人物志之十六 王弘愿,号圆五居士,广东潮安人,生于清光绪二年(一八七六),初读儒书,颇有卓见。以爱好韩昌黎文,取名师愈,字慕韩。后来博览西方译籍,探求西方学术,撰文提倡新思想,颇著声誉。后来任教于潮州中学,前后达三十年,曾一度代理校长。 他四十多岁时,由于阅历日深,渐对韩愈辟佛之说起了怀疑,于是搜求佛书而深入研究。他初读华严经,对于普贤境界微有所悟,乃身体力行,而苦未得法。后来读日僧权田雷斧所著的“密宗纲要”,乃知有即身成佛之事!遂将此书译为中文。后来又广探密教经轨,颇有心得。 我国的密教,自唐玄宗朝,善无畏、金刚智、不空三大士之弘化,一时颇为盛行。后来经五代十国之乱,经疏销毁,持明轨仪,流为市井歌哏,就闩渐衰微。到了明代明太祖镇压民间秘密宗教,连此宗一并禁止,就此中绝数百年之久,到了清末民初,柬密—日本密宗渐形泛滥,学者日多,桂伯华且到日本学密。 民国十三年,日本僧正权田雷斧见王弘愿翻译他的著作,有志于密教,乃亲临潮州,于开元寺建坛为弘愿灌顶,特别授他两部大法。时太虚大师闻权田雷斧来华,曾致书王弘愿门: . “读敬告海内佛学家书,知日本雷斧僧正将至中国,此诚一大事因缘也。以近年闻密教之风而兴起者,多得力于居士所译雷斧诸著。而雷斧于日本密教之学者中,洵为一代泰斗。然虽冒僧正之名,实缺僧行,闻之演华师,其年七十余时犹娶妾,闻日本省皆如此,已成通俗,所行殆不亚居士非议于净土宗之某某上人者。夫密教贵行,空言无行,则只能以哲学者枧之,不能以密教阿合黎视之也。故私意当请周行讲学,等之—杜威、罗素,而不应有开坛灌顶之事,质之居士以为如何?” 事实上,雷斧来华,动机并不纯正,那时日本图谋中国的野心,早经暴露。民国四年对袁世凯政府要求的二一十一条”,其中第五条即要求日人在华有布教自由权,实是假布教之名,行帝国主义之实。太虚大师有见于此,始有致书弘愿之举。弘愿得书,不以为然,因此植下僧俗、显密之诤论。 民国十五年,弘愿奉雷斧之命,柬渡闩本,受阿合黎位,回国之后,开设讲习会,并采用函授办法,向有志于密法者传授,之后并先后在潮州、广州、香港、汕头等地开坛灌顶,几年间受灌顶者数以千计。弘愿想以此压倒佛法一切法门,欲以白衣身份统率七众。动辄以一六大缘起”为究竟。因此遭受佛教缁素之驳斥。太虚大师作“缘起抉择论”以折之曰: “业感、赖耶、真如、法界、六种五种缘起,于所知法,于能知人,皆当以六大缘起为最浅……一 大师综缘说为六,大分为三。以六大缘起,业感缘起为“色心缘起”;以空智缘起,无明缘起为“意识缘起一;以真心(法界)缘起,藏识缘起为“心识缘起”。论意识缘起,以为: 一起信论之缘起义,乃以登地以上菩萨心境而说,无漏无间续生无漏,无漏无间忽生有漏,可云真如缘起或如来藏缘起。有漏无间忽生无漏,有漏无间续生有漏,可云无明缘起。一 无奈弘愿邪见已深,对此不加反省,并于广州“佛教解行特刊序”中发表谬见,以“十不同、十殊胜”为密宗辩。所谓“十不同一者,为: 一、教主之不同而殊胜也。 二、说处伴类之不同而殊胜也。 三、内外悲智应用偏圆之不同而殊胜也。 四、相承之不同而殊胜也。 五、教义之不同而殊胜也。 六、印玺之不同而殊胜也。 七、真言梵文之不同而殊胜也。 八、灌顶之不同而殊胜也。 九、法则之不同而殊胜也。 十、传持之不同而殊胜也。 弘愿于文中宣称: “吾宗无僧俗之分,在家居士皆负荷大法之法器,即身成佛之塔婆也。此其不可思议,宁非足以骇人,然而佛教胜义至此,乃是真实之极谈。” 弘愿之同修玛达庵,亦于该特刊上宣称: “……造玄血脉云,不空传慧朗,朗传天竺,竺传居士赵政,政传喜贞。是居士直可与比丘权顶。” 由于二人的堕入邪见、颠倒是非,于是引起佛教缁素普遍的攻击,首有姚陶馥之“护法痛言”、周圆性之“中国佛教密宗危矣”。继之有法肪法师的“全系佛法上之密宗观”、密宗革新会之“王师愈诤潮中的闲话”,以及李一超之“密宗平议”、澹云法师之“从显密问题上说到王弘愿之犯戒”、曼殊揭谛之“与王弘愿论教书”等文,均发表在海潮音月刊上。由于各方一致声讨,弘愿之气焰稍杀,而东密亦日渐销沉。民国二十年后,几至无人问津。 弘愿晚年,曾主修“两广通志”中的宗教志。民国二十六年(一九三七)逝世,享年六十二岁。 他的译著,除“密宗纲要”外,尚有“十八道私勘重制两部曼茶罗通释”、“大日经会疏本”等。 英译六祖坛经的黄茂林 近代佛门人物志之十七 黄茂林,广东人,出生年代不详,他民国初年,曾受上海狄楚青居士的委托,将二八祖坛经”译为英文,又在上海净业社英译佛经,据此推测,年龄将长于民国二十余年,约出生于一八八五年至一八九O年之间。 他早年在香港有年,精通英文,在香港曾和英国人一起研究过小乘佛教。大约在民国初年到了上海,担任英文翻译,闾或也英译佛经,与当时上海的一些佛教界居士交往甚密,常在一起讨论佛学。他后来皈依了太虚法师,遂转而信仰大乘佛教。 这时狄楚青居士(名葆贤、字平子)在上海出版“佛学丛报”,弘扬佛法,他并创办有一所“有正书局”,出版一般书籍及佛学书籍,他十分欣赏茂林的英译能力,他委托茂林把二八祖坛经”译为英文,是害译成后,由有正书局出版,外人购买者甚多,当时英国伦敦的佛教会曾购买了一百数十部,在英国销售一空。佛教会并将此书摘要分期刊载在英国的“佛教杂志”上,这使中国禅宗的典籍,远播到国外。 上海的佛教净业社,是民国十一年,由上海佛教名流施省之、关网之、简照南、简玉阶、黄庆澜等人成立的。当时由施省之任董事长,关网之、简玉阶、黄庆澜等任社董。施省之并在净业社的香光堂侧,捐资修建智照堂一座,做为社友静修之所。茂林与这些人都有交往,因此也加入净业社,住在净业社内,先后将“阿弥陀经”、“十善业道经”等翻译为英文。 在这段时间中,他自己创办了一份英文的“中国佛教杂志”,向国外宣扬佛法,后来欧美人士信仰大乘佛教,对中国的佛教有了相当的认识,与这本英文杂志的宣传弘扬不无关系。 民国二十年,他发愿赴印度、锡兰(斯里兰卡)学习巴利文及梵文,以便将来回国译经及进行弘法事业。是年二月首途,先至印度,翌年转锡兰,他在国外进修期间,仍负责校对英文“中国佛学杂志”,不使中断。在此期间,他在锡兰把“成唯识论”首卷译为英文,寄回上海排印出版,惟终因耗费心力过度,加以营养失调,以致感染了肺结核病。曾住入医院疗养,惟当时尚无特效药问世,致治疗无效,于民国三十二年(一九三三)病逝。 黄茂林的译作 茂林的译作,早已散佚,无从搜觅,早年佛学书局出版有聂其杰(云台)居士昕著的“佛学篇”一书,汇辑聂居士于民国十五、六年问之文稿如“劝研究佛法说”、“说习气”、“修慧说”等十余篇,书后附录德、英、美国之佛教近况(约指民国十五、六年间而言)注明系“黄茂林居上译稿”,录之如下,以见茂林之译笔: 德国之佛教居士林 西人之学佛法者,每苦无合适之修养地,良以西俗之起居饮食,多不便于修行人也。德国博士Dr.paul Dahlke精研小乘内典,有佛学著作行世,近在距离柏林不远之FrOhnaUKOimerPark地方,设立一佛教居士林,该林之地位环境凡其布置,皆足令人生念佛念法之心,适宜于居士修习禅定及研究内典之用。博士每演讲时,座上常有听众二百余人,比丘西来迦那Bhiku alaeana(俗名Mr,J.F.Mc.Kecnnii)现驻钖该林,将博士所著“佛法与科学”一圭曰BUddhism and Science翻德为英,以便流通。闻该林对于世界各国佛教徒一律欢迎云。 实行乞食制之美国比丘 美国比丘德加Bhikku Javans Tikkha二年前来锡兰,曾人某寺六月,习巴利文兼修禅定,后往缅甸出家,游方至意大利,由该地步行回缅甸,沿途实行比丘乞食制,在hnsbruck地方与锡兰佛教年刊主笔通信云:刻下已环绕意大利一周,在法时因乞食被监禁八天,因足疾故留医院五天,除此之外,沿途精神上实甚愉快。 英国佛学社近况 该社在英国伦敦霍司福尔尼路第一O—A号,Buddoist Lodge 101AHors eperry Koad. london.内设佛堂,乃该社秘书Miss Faulkner福克勒女士舍宅以供养者,该社自一九二六年十月正式成立后,会员加入日见增加,德法德国佛教徒加入者亦众,社内备有佛教书籍杂志多种,社员则周游英伦各地,宣讲佛法,藉此得与热心佛法者联络。 社会苏沙君去秋曾徇耶教牧师希士君之请,在耶稣教堂内演讲佛法,盖希士君与其他牧师眼光不同,常在教堂内演讲世界各大宗教也。与该社联络之团体,有德国博士Dr.P.Dahke,在柏林设立之佛教居士林,锡兰居士Mr.A. Darmepali达摩巴利在英设立之花士他佛堂Forstev House in Faling(堂名花士他,乃以纪念独捐多金美人花士他女居士),及迈尔士君设立之庆除肉食会。 社员维他色加现在苏兰格衣登堡大学筹备该处佛学会,该社出版品有Buddhism in England英国佛学月刊一种。现正从事编辑一书,名“西方眼光中佛法的理性讨论”·闻该书之目的,乃为普通有智识之西人,不满于泰西宗教者说法,于大小乘两宗皆有所讨论云。 按:此文中所称的锡兰居士达摩巴 利Mr.A. Darmepali,就是 光绪二十年在上海与杨仁山老 居士见面,矢志复兴五印度的 佛教的达摩波罗居士。 创办华严大学的月霞法师 近代佛门人物志之十八 月霞法师是近代的佛教学者、佛教教育家,是最早倡办僧教育的人,他曾创办过江苏僧师范学堂,及华严大学,培育僧才,对后世颇有影响,尤其是华严大学,先后受教者三百余人,华严奥义,由斯昌明。 法师俗姓胡,名显珠,湖北黄冈人,生于清咸丰七年(一八五七),幼年受传统的学塾教育,十余岁时,曾随师习医,旋于佛学发生兴趣,十九岁时到南京观音寺出家(一说在南京大钟寺出家,未知孰是),禅定长老为之剃染。翌年于九华山受具足戒,自此参学金山、天宁、高曼诸大宗门,学习佛教经论,并历游名山,遍参知识。后来在终南山结茅静修。时为光绪八年,师年二十六岁。 时清廷绿营兵驻西安有苏军门者,信佛虔诚,每人终南山向霞师请益。他布施出山中的军田二百亩,交给霞师,由终南山数十个茅蓬的僧人垦殖。霞师即于终南山行百丈清规,率众僧侣,一面挑锄,一面参谭,先后六年之久,荒田均成熟田。 光绪十四年,师年三十二岁,至中州桐柏山太白顶,依了尘和尚习惮,三年如一日。听讲穴维摩经》,悟入不二法门。光绪十六年,师至南京句容赤山真如寺,参谒法忍老人,研习佛学,备得其传。越数年,随法忍至湖北归元寺讲《楞伽经》,代座弘扬,盛极一时,由此开始他讲经说法的生涯。翌年,至安徽翠峰茅蓬,约高曼寺首座普照和尚,及北京印魁法师,于翠峰结界打桦七。嗣后三年,主讲八十华严。 四十一岁之后,历游武汉、北京、江苏、浙江各地,随缘讲经说法,受到大江南北缁素两众的称道。光绪二十五年,师主持安徽迎江寺,创设安徽省佛教会,招僧徒受学,嗣后出国考察各国佛教,曾到过泰国、缅甸、钖兰(斯里兰卡)、印度等国。 光绪三十二年(一九O六),留学日本的佛学家桂伯华,在东京发起迎师到日本讲经,师抵束京,为留束学人讲了《楞伽经》、《维摩经》、《圆觉经》等经,听经的人士中有章太炎、苏曼殊、孙少侯、刘申叔夫妇、蒯若木夫妇等,留学生中因听经之影响而学佛者,不乏其人。是年,师且与应慈、明镜、惟宽三人,同受天宁寺治开老和尚记别,传临济宗。 光绪三十四年冬,杨仁山居士在南京金陵刻经处内创设“只洹精舍”,以新式教育培育佛学人才,时太虚、仁山、智光、开悟、惠敏等均入学受教。杨仁老授楞严,苏曼殊授英文,谛闲法师任学监,霞师亦应邀入校授课。只洹精舍开办不足一年,大约在宣统元年下半年,因经费困难而停办。霞师以端方(午桥)、杨仁山、及李瑞清(即人民国后之清道人)等推荐,担任江苏省僧教育会副会长。主持江苏省僧师范学堂,这是我国佛教中最早以新式教育方式培育僧才的学府。翌年,霞师到洪山讲经,僧师范学堂监督由谛闲法师继任。 辛亥革命后,霞师受上海佛教居士之请,到上海讲《大乘起信论》,受到佛教护法狄楚青(平子)居士的招待,并由狄楚青之推荐,人哈同花园,为哈同夫人罗迦陵讲经,时康有为在上海,建议哈同夫人弘扬佛法,开办华严大学,哈同夫人以创校事委托霞师。华严大学民国二年开办,当时招生六十人,订为预科三年,正科三年,方克毕业。并在园中新建禅堂、讲堂,为学生授课,率学生坐惮,时常惺、慈舟、持松等皆在华严大学肄业,唯第一届学生预科尚未结业,因有异教徒从中破坏,学校势将停办。霞师接受康有为之建议,率全体师生,迁移至杭州海潮寺,利用旧有惮堂法堂,继续上课。师在校讲授《华严经》、《楞严经》、《大乘起信论》,其间曾先后到九华山东崖寺,湖北归元寺等处讲《楞严经》,到武昌为居士界讲《大乘起信论》,到江苏宜兴磬山寺讲《法华经》。 民国六年(一九一七),师年六十岁,在宜兴磬山寺讲《华严一乘教义分齐章》,是年夏天,奉治开老和尚命,任常熟虞山兴福寺主持,并续办华严大学。他七月一日在兴福寺升座,继之返回杭州办华严大学迁校事,十月三日人寂于杭州西湖玉泉寺,世寿六十,僧腊四十二岁。后来建塔于常熟兴福寺内的师子口。 师一生初习天台,后改华严。对于杜顺的法界观,及法藏澄观的章疏,均有深湛的研究,是近代华严宗的代表人物。尤以他因创办华严大学故,培育出了一批弘扬华严的学者。他的弟子中,著名者如常惺、慈舟、持松、戒尘、了尘、霭亭、智光等。后来常惺法师曾主持北京的柏林教理院,著有《佛学概论》、《贤首概论》等。慈舟法师后来曾在常熟兴福寺创办法界学苑,著有《华严经普贤品亲临记》等。持松法师著有《华严教义始末记》等。戒尘与了尘法师,曾于民国九年在汉口九莲寺,创设华严大学。霭亭法师后来在香港弘化,著有《华严教义章集解》。智光法师一九四九年到台湾弘法,圆寂后其弟子南亭法师,在中和市为之创设智光工商职校以为纪念。 《菩提树》1992年第10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