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刹今寺话净因 宋代泰州,佛教界号称有“九大丛林”,庙宇寺庵林林总总有百余所。净因寺作为九大丛林之一,又是海内外享有声誉的当代名僧了中法师的剃度出家之地,如今其名望日升。 古净因寺,又称南天滋庙,位于原泰州南门外打渔湾东侧,今市区海陵南路海陵大桥西侧。寺肇建年代无考,大抵兴建于五代宋初年间,约与本地永宁寺(建于后周显德三年,公元956年)同属于一个时期。清朝雍正年间(1723-1735),世宗皇帝曾为该寺书赐寺名匾额“净因”。 净因寺西、南两面环水,地势高敞开阔。寺西打渔湾是旧通扬运河与南城河的流汇之处,通扬运河流到净因寺前,分汊而支,一支向西南流经高桥(济川桥)下,为运河的主流;一支向西北流经净因寺右前方的拱桥(万善桥)下,与南城河汇合。此处河面宽广,湾汊纵横,河水清澈,俨若湖泊,常有渔人在此撒网垂钓、停泊渔船,遂谓“打渔湾”。以前湾汊中有芦滩,滩上芦荻滋蔓,野鸟翔集,而水湾的东西两岸遍植垂柳、白杨,每到春暖花开时节,柳絮杨花飘落在水面上,微风吹皱湖水,湖面有如笼罩了层层烟雾,故有“渔湾柳浪”之美誉,是泰州的名胜之一。 清咸同间两淮盐运使乔松年曾有《海陵八景·南濠渔唱》描写净因寺周围环境: 南濠十里比湖光,多少渔翁打桨忙。 晚唱忽闻声欸乃,高踪真在水中央。 扣舷一发波光静,弄笛三终月正凉。 苇际延缘有人在,灵均慎莫恣清狂。 《海陵竹枝词》中亦有吟咏: 何必兰亭记永和,海陵修褉酒人多。 浮觞最是南河好,万善桥前水不波。 万善桥即净因寺门外的一座桥,可见净因寺周围环境之雅致。 净因寺原来的主体建筑,只有山门殿与大雄宝殿,没有天王殿,而山门殿与大雄宝殿也不在一条垂直线上。山门略偏东,是一座二层的楼阁,好像城门的门楼。山门二楼是楼阁式的建筑,飞檐反宇,丹楹画角,飞檐四角垂挂铜铎,风吹铎鸣,铿锵之声清脆悦耳。旧时泰州城东南隅,有三座高耸的楼阁式建筑物,一是望海楼,二是文峰塔,三即净因寺的山门楼,三楼塔呈品字形排列,东南乡十余里外遥遥可见。在山门楼二楼的东向及南向开窗,视野辽阔(旧时泰州无工厂,民居亦无二层以上建筑),极目东南村落,阡陌纵横,桑田万倾。山门内天井中有大照壁,绕过照壁方能见到殿宇。主建筑有前殿、大殿两进,偏于照壁西北,殿东又有殿宇两进,与正殿持平,正殿西则另有寮屋。净因寺殿宇布局不同于寻常寺庙,其主体建筑与山门殿非一条垂直线上,而是偏在山门的西北方,其布局自成一格。独特、紧凑的结构,幽深、庄严的境界,惟见千年古刹的气派。 根据原净因寺住地河道内挖出的一块墓碑上记载,净因寺第五代方丈为源谷和尚,称为千华第十三世。源谷是泰州人氏,生于清嘉庆二十二年(1817)丁丑八月初九日戍时,殁于光绪十八年(1892)壬辰十一月十五日辰时,碑上并记载世寿七十有六,戒腊五十有二,法腊四十有余,从而佐证了净因寺为律宗丛林。 净因寺的十八罗汉塑像,不同于一般寺院,罗汉塑像大多是金身金面,造型刻板,平淡无奇,而净因寺的罗汉塑像则是泥塑粉面彩身。塑像有的衣着端庄整齐,有的衣衫散漫不整;有作呵欠状,有作掏耳状,有作搔痒状;有在穿针缝衣,有在观心入定;有的捧腹大笑,有的莞尔微笑;有的耸肩抱膝,有的蓬头跣足。塑像造型千姿百态,有浓厚的禅修风格,表露了修行不离日常生活的意趣;自然逼真的生动形象,则充分显示了众罗汉洒脱不羁的超脱心境。净因寺塑像艺术上的成就,堪称精绝拔群,其中一尊伏虎罗汉握拳赤背,筋骨毕露,全身是力的形态活灵活现;更有一尊张口轩鼻,可以看到口腔深处的咽喉,塑工之细致入微,令人叹为观止。 净因寺的罗汉塑像,是被誉称为“泰州艺人三绝”(柳敬亭、梅兰芳、吴广裕)之一的吴广裕所塑。《中国美术家名人大辞典》载:“吴广裕,清江苏泰州人,在乾隆年间以泥塑佛像而得名,曾任宫廷供奉衔,在泰州塑像作品有:净因寺十八罗汉像,粉面彩身,形状类常人,而嘻笑自然,绝无俗气。”吴广裕在泰州的雕塑作品,除净因寺的十八罗汉外,另有南门关帝庙的二马、二夫,南门板桥内土地庙中的二鬼、二差、二判宫,光孝寺戒坛的二十四诸天像,泰山岳庙的岳飞及岳云像等,其塑工精湛,都是登峰造极的旷世精品。令人扼腕的是,泰州艺术宝库中这些辉煌的艺术作品,都在“文革”动乱年代被破坏得荡然无存了。 吴广裕曾被乾隆皇帝授以宫廷供奉职衔,但他生性非官场中人,无拘无束的不羁生活,虽让他一生未露显达,最后竟穷困潦倒地死于这千年古刹净因寺内,但他的雕塑艺术成就却令人瞩目地载入了华夏艺术史册。 净因寺注重教育,民国36年(1947年),住持希尧曾创净因佛化小学,至民国37年(1948年)因校舍驻军而停办。1949年以后寺僧逐渐走散,1951年寺中佛像也逐步被毁。“文革”期间,寺内佛像被悉数砸毁,寺址改为原泰县种子站。 1988年4月,原在净因寺披剃出家的了中长老回大陆探亲时,专程拜谒祖庭。此时该寺仅剩几幢岌岌可危的佛殿,见状,长老遂萌生发愿,在机缘成熟时,当恢复祖庭。在了中最终决定捐巨资修复净因寺后,泰州市人民政府以“泰政复(2000)53号”文批准,同意恢复重建。2001年4月,净因寺在旧址举行奠基大典,海内外信众五百多人纷至沓来。为适应目前寺址四周的环境及寺内实际功用,设计复建的净因寺,是一座五层多功能的现代化建筑。一如过去,净因寺不以建筑宏伟而显名,它要以新时代特有的寺院风格,融入社会,走近人群。 已经落成的净因寺古朴而典雅,是一座颇具现代气息的仿古建筑,从南到北正面有50米宽,从东到西跨度有29米,建筑面积共有8000平方米,面积之大,为现代寺庙建筑中所罕见。整座建筑高达五层28米,一楼为餐厅与业务用房;二楼、三楼中间挑空11米,为大雄宝殿供奉三尊大佛所用,周围环绕为住房,分别用于图书馆、阅览室、僧人寮房及办公室等;四楼为多媒体的现代化讲堂;五楼拟为寺庙修闲场所。恢复后的净因寺将注重佛教文化的传承,侧重于慈善、教育事业,给僧众及信徒提供一个清净的修持道场。 了中法师与净因寺 了中法师是海内外颇具影响的著名高僧,俗姓周,名志强,1932年10月出生于泰州海陵塘湾。幼年就在净因寺出家,后受戒于南京古林寺。他曾参学各大丛林,先后入泰州光孝佛学院、南京栖霞佛学院、上海静安佛学院等研习佛学。 1949年以后,了中随上海静安学院迁往台湾,在台湾汐止弥勒内院亲近一代高僧慈航老法师,继而东渡扶桑,在日本东京立正大学留学八年,获文学硕士学位,并修完博士课程。多年来,了中法师曾先后出任台湾太虚佛学院教务主任、文化大学哲学讲师、法藏佛学院院长、华严莲社住持、善导寺住持等。 上世纪七十年代中期,了中法师担任台湾佛教会秘书长,八十年代中期先后出任世界佛教僧伽会秘书长、第一副会长兼秘书长,2003年11月出任世界佛教僧伽会第七届会长,被誉为“世僧之尊”。2005年12月在马来西亚第八届世界佛教僧伽会上,了中法师继续当选为会长。 了中法师是台湾玄奘大学创校董事长。如今出自该校的学生已有六千余人,学校现拥有19个学系、12个研究所,一个博士班,校誉蜚声全世界。1998年,了中曾组团来南京迎清玄奘舍利供奉于玄奘大学,堪称是海峡两岸佛教界相隔半世纪以来最盛大的一次佛学交流活动。 多年来,了中法师致力于海峡两岸的佛教交流,多次率团来祖国大陆朝山拜祖。作为泰州光孝寺的学僧,他会同海外著名高僧成一、妙然等法师不遗余力恢复祖庭,使泰州光孝寺壮丽梵宫再现、庄严法相重光。他还热心家乡的公益事业,为家乡建设多次慷慨捐赠。 近年来,了中法师投入巨资兴建出家祖庭千年古刹净因寺。他在一篇文章中写道:本人一九四○年于净因寺剃落出家,悠忽六十余年,近年来回乡访旧,见寺宇残破,金身摧毁,抚今思昔,目击神伤,不忍坐视,是故发启重建,承诸方大德,远近同道,相应捐助,共结胜缘,不胜感激之至。惟冀早日梵宇重辉,金像再现,从此经声佛号不断,钟鸣鼓振远闻。 2006年4月13日,了中法师作为国际佛教组织负责人的身份应邀回祖国参加第一届世界佛教论坛。他在杭州开幕式上应邀致词:世界佛教论坛的召开,是佛教界的一次空前的大集合,我们希望透过这次盛会,能促成佛教的空前大团结,大家共同秉承佛陀伟大的悲忨,为建设人间净土,促进世界和平而努力。会议结束后,了中法师又风尘仆仆赶回故乡泰州,察看了即将竣工的净因寺工程建设。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