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工巧明 地理 雕塑 绘画 建筑 历史传记 农工商业 书法 天文 舞剧 哲学 其它护持
 
 

两座古刹的难解之谜_沙湾寺和玉印古刹

发布人:admin   下载DOC格式文档    微信分享     

 
 
     

两座古刹的难解之谜_沙湾寺和玉印古刹
  来源:东楚晚报
  东楚网黄石新闻网(东楚晚报)记者 吴建新 通讯员 洪坤 文/摄
  太子镇有个樟铺村,距村不远的半山腰上有一座千年古刹,名曰沙湾寺,村民在该寺发现了一座建筑奇特的古墓,相传古墓的主人就是传奇人物《了凡四训》的作者了凡大师。无独有偶,在太子镇东部海拔400多米的筠山的深处,也有一座古刹,该古刹建在荆山上玉印洞旁,相传这里就是当年卞和发现和氏璧的地方。它们给千年古镇带来神秘的色彩。
  秘密一:了凡大师墓葬在此?
  太子镇樟铺村,坐落在秀丽的海口湖边。走进该村,到处是一株株高大的樟树,村民讲,这里百年以上的古樟就达50多株,形成了一个庞大的古樟群,非常壮观。从该村继续向山林中穿行,约20多分钟就来到了满眼翠绿的山边,首先听到了潺潺的流水声,一条山溪从深山密林中蜿蜒而下,逆溪而上,只见一条急流的瀑布从山中奔腾而至,就在这瀑布旁,一座高大而又奇特的古墓立即映入眼帘。
  村民讲,这就是了凡大师的古墓。古墓墓碑高2.4米、宽2米,与黄石地区其他的墓葬有明显的差异。该墓为墓后碑,也就是将碑立在墓穴的后方。该墓碑有四层楼牌,雕刻有精美的图案。上有:“东土流芳”,有对联“离尘脱俗逍遥路 潜骨藏身安乐乡”、“枕石听泉洪俗卧 乘鸾跨鹤伴仙游”。立于乾隆十七年。
  该墓还奇特在,墓后碑后竟自然形成了一个庞大的土坡,面积约500平方米,近似坟冢,往瀑布的方向,还自然形成了一块近似龟头的巨石,昂首向山,远看,整个古墓仿佛一只巨龟缓缓向溪流爬行,很有动感。村民讲,该墓还奇特在,碑后的“坟冢”还能遇水长,即使遇到罕见的雨季,山上的大水冲下形成汪洋,但是从来都没能淹没“坟冢”。“坟冢”倒像一只巨龟浮在水面上。
  该古墓是否为《了凡四训》的作者了凡大师的墓葬呢?据专程到古墓来考证的东方山弘化禅寺方丈正慈法师和阳新佛教协会会长正道法师讲,了凡大师著有《了凡四训》闻名天下。了凡本名袁黄,为江苏省吴江县人,是明神宗万历年间的进士,曾在河北省宝坻县做县长,七年后升拔为兵部主管,日寇侵犯,朝鲜向中国求救兵时,他帮助朝鲜的军队打败了日寇,后反遭陷害,被迫停职返乡。在家里,了凡认真行善直到去世,享年七十二岁。
  了凡先生家里并不富有,可是却非常乐善好施,他的家居生活俭朴,每天诵经持咒,参禅打座。在这当中,了凡先生写下四篇短文,当时命名为《戒子文》,用来训诫他儿子,就是后来广行于世的《了凡四训》这本书。
  正慈法师认为,该墓从年代和籍贯上讲,此了凡可能非彼了凡,但从模糊的碑文内容上看,有些地方与了凡平生有些相近,尤其是该墓的埋藏方式与本地区差别太大,故此,该墓的主人还要进一步地考证。
  在古墓上方,就是千年古刹沙湾寺了。据记载,该寺建于唐代贞观年间,原寺在附近的白岩山下,1925年,一块巨石将古刹4个大雄宝殿和钟楼砸垮,后迁建古墓之上的樟树林中。站在古刹放眼远眺,满山是翠绿的密林,与海口湖相望,无限风光尽收眼底。村民讲,该寺与下面的气温相差5度左右,冬暖夏凉,夏天没有蚊子,解放前,曾是一些豪绅和当地国民党官员避暑的地方。
  秘密二:“和氏璧”在此发现?
  沿太子镇向筠山而行,便来到了筠山的石井村,该村口几棵高达30多米的参天古木可惜死了二棵。在一位僧人向导下,沿一条山间小道向东爬行约一个多小时,就到了阳新县太子镇东部海拔400多米的荆筠山(古时称荆山)。
  在密林中,隐藏着一座古刹。据介绍,这就是有关史料上记载的“玉印古刹”,是卞和在此发现“和氏璧”的地方,现存有“玉印洞”。碑文记载:和氏璧是卞和在古刹后的山洞里发现后才三献楚王的。相传,山洞有一天然石桥,传说卞和年轻时是医生,经常上荆山采药,多次休息于山洞,朦胧中发觉有一只喜鹊攀在洞壁处,闪闪发光,认为是宝石,于是凿下此石块,献给楚王被砍足。后来和氏璧为无价之宝,制成镇国玉玺。王莽篡位时,与姑姑争夺玉玺,玉玺被摔破,用金子镶补。卞和后来在荆山山洞居住,被他治好病的网湖姑娘娥眉时常上山看望,愿意以身相许,但被卞和拒绝。于是娥眉将采来的莲蓬气得丢在来的山路上,化为石头,堆成一座山,叫莲蓬山(现在这里的村民常采这些有孔的石头卖)。娥眉姑娘后来出家,在荆山南边建庙,隔沟相望。
  据史料记载,卞和,湖北襄樊人也,是春秋时期楚国的琢玉能手,他在荆山里得到一块璞玉。卞和捧着璞玉先后去见楚厉王和武王,但说这只不过是一块石头,于是以欺君之罪被砍下左脚和右脚。文王即位后,卞和抱着璞玉在楚山下痛哭了二天二夜,哭干了眼泪后又继续哭血。文王得知后派人询问为何,卞和说:我并不是哭我被砍去了双脚,而是哭宝玉被当成了石头,忠贞之人被当成了欺君之徒,无罪而受刑辱。于是,文王命人剖开这块璞玉,见真是稀世之宝,命名为和氏璧。
  和氏璧面世后,成为楚国的国宝。后来楚国向赵国求婚,使和氏璧又到了赵国。公元前283年,秦国听说赵国有和氏璧,提出以15座城相交换,因赵弱秦强,赵国不敢怠慢,但又不情愿,便派智谋双全的蔺相如奉璧使秦。蔺相如知道其中有诈,偷偷将和氏璧送回了赵国。但后来,和氏璧还是被秦国拥有,至于何时、如何被秦国拥有,史无记载。
  据《史记》记载,秦王政九年,便将和氏璧制造成玉玺,刘邦灭秦得天下后,子缨将玉玺献给了刘邦,玉玺成为“汉传国宝”。到汉末董卓之乱,玉玺先后落入孙坚、袁术之手,再传魏、晋。隋灭陈后,玉玺被陈朝的萧太后带到突厥,直到唐太宗贞观四年公元630年 玉玺归唐。五代时,天下大乱,流传的玉玺不知所终。在六朝以后的记载中,大都认为被秦始皇所用的玉玺是用和氏璧改造而成的。
  关于和氏璧的来历,《韩非子》中只说卞和得璞于荆山,而荆山究竟在何处?记者查阅了有关资料。其一,湖北南漳县说。其二,湖北阳新说,据《中国古今地名大辞典》载:“荆山在湖北阳新县北五十里荆山”,并引《舆地纪胜》云:“为卞和得珍之所”。其三,安徽怀远县说。其四,安徽芜湖县说。以上四种说法,都

 
 
 
前五篇文章

《大唐西域记》藏文版之研究

巴中石窟的初步研究

创新中再现传统 一位著名企业家对中国古典建筑装饰的艺

全面理解马克思主义无神论的意义

《新编曹溪通志》序

 

后五篇文章

玄奘与唐朝之二法门领袖西域归来

应化无穷造像 慈悲济世观音

藏族舞蹈的内涵及衍化

大慈恩寺志·凡例、卷首语、序言

大慈寺历史特色与未来图景初探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五明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