彻庸禅师与妙峰山在云南佛教史上的影响初探 |
一个地方佛教的兴衰,与一位高僧的出世有不可分割的关系。高僧的道行和福德因缘又影响了他所弘传的法脉的兴衰和长久。故古言“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的道理亦在其中。一佛出世,万佛护念亦此理也。因此阅过云南佛教史的人,或对云南佛教有了解的人,就知道云南是一个特殊的地域。它集中了佛教中的藏传佛教,汉传的大乘佛教和南传的小乘佛教。甚至还有一些本主教、笨教、黑教、阿吨利教、基督教、天主教、道教等各种宗教教派和信仰。非常复杂、难于统一。故在这种复杂的宗教背景下,龙蛇混杂,难免影响了高僧的出现。作为以汉传佛教为主的云南佛教,一直在明清时期以鸡足山和妙峰山为最鼎盛,故有鸡足妙峰之言。鸡足山是因佛陀授记为佛的大弟子大迦叶尊者守衣入定的圣地。又是藏传佛教中被誉为弥勒佛坛域的圣山,而闻名东南亚。作为妙峰山,只因开山祖师彻庸禅师被誉为圣者德云比丘的应化身而又因彻庸禅师在明末时为云南佛教界禅门泰斗而名闻天下。在传承祖师慧灯中,高僧甚多,但很多高僧在佛教史上犹如流星般一闪而过,也只能一灯焰过罢了,故能灯灯相焰者甚少,仔细阅过和了解过云南佛教史,便知道在云南汉传佛教中,能使祖灯灯灯相焰者,明代曾出现过盘龙祖师崇照大师及古庭大师。古庭大师是云南禅宗又恢复南岳临济正宗的一代高僧,随后一直没有再出现其他有成就的大师来承担祖脉传承这一法缘。直到明万历年间,彻庸禅师开悟于鸡足山,创妙峰山后,彻庸禅师的出世,犹如一盏明灯,亦如一颗摩尼宝珠照耀了云南的汉传佛教,灯灯相映,使祖灯传承再次点燃了二百余年,使明清时期的云南汉传佛教为之焕然一新。 |
前五篇文章 |
后五篇文章 |
|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