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工巧明 地理 雕塑 绘画 建筑 历史传记 农工商业 书法 天文 舞剧 哲学 其它护持
 
 

中国佛教史话(三)

发布人:admin   下载DOC格式文档    微信分享     

 
 
     

中国佛教史话(三)
大藏经


渠中
  大藏经是汇合佛教一切经典成为一部全书的总称,古时也叫做“一切经”又略称“藏经”。因为它的内容主要是由经、律、论三部分构成,亦称为“三藏”,分别称为“经藏”、“律藏”和“论藏”。经是佛为指导弟子修行所说的理论,律是佛为他的弟子所制日常生活应守的规律,论是佛弟子们为阐明经律的理论而作的著述:藏,有容纳收藏的意义,都是从印度梵语意译的。
  佛教三藏的分类起源很早,相传佛灭不久,他的弟子们为了永久保存佛所说的教法,开始进行了遗教的结集:即通过会议方式把佛说的话加以统一固定下来。佛教的藏经,是经过几次结集(会诵和编纂)会议才形成的。
  在佛教传世的二千五百年间,经典的流传大体上经过了口传、书写、印刷三个时代。他们最初结集三藏时,只是通过问答的形式,把佛的说法编成简短的语句,以便佛的弟子们能够共同背诵而已,其后才有书写流传的作法。
  我国现存有汉译大藏经,自后汉(公元第一世纪)以来,直接间接从印度和西域各地输入的写在贝叶(贝多树叶)上的各种佛经原典翻译过来的。自汉至隋唐时代,都靠写本而流传,到了晚唐——九世纪时,才有了佛经的刻本。现存唐咸通九年(八六八)王玠所刻的《金刚经》是世界上一本最古的附有美丽版画的印刷书籍。
  由于佛经的翻译越来越多,晋、宋以后就产生了许多经录,记载历代佛经译本的卷数、译者、重译和异译等。在现存许多经录之中,以唐代智升的《开元释教录》最为精详。他把当时已经流传的佛经著录为五千另四十八卷,并用梁周兴嗣撰的《千字文》编号,每字一函(又称一帙),每函约收佛经十卷,把五千另四十八卷,编为五百四十八函,用千字文五百四十八字作为函号。这便完成了汉文大藏的规模。
  大藏经整藏的雕版印刷,始于十世纪末,即宋开宝年间敕命在四川成都雕刻而运到当时首都开封印刷的《开宝藏》。全藏刻版共有十三万版。当时政府为了贮藏这批大量的经版,特地在都城内建造一所印经院,并委任了专人负责管理和印行。这种官板大藏经,主要是为颁给国内名山大寺和作为赠送各国的文化礼物而雕印的,无论刻字印刷以及所用的纸张,都非常精美。由于《开宝藏》的刻成,大大促进了我国宋代新兴印刷技术的发展。
  自《开宝藏》雕成以后,因为可以大量印行,手写的佛经便逐渐减少了。但是官板大藏经的请购手续,有一定的限制,民间不容易普及,于是私刻藏经的风气日渐流行,后来便出现不少的私板大藏经。
  根据佛教文献记载,自宋经过元明清各代,朝野所刻大藏经共有二十次。宋代继《开宝藏》而刻的有福州本《崇宁万寿大藏》和《毗卢大藏》,湖州本《思溪藏》、及平江《碛砂藏》。金代有山西《赵城藏》,元代有杭州《普宁藏》、北京《弘法藏》,明代有洪武刻的《南藏》,永乐刻的《北藏》,还有《武林藏》(相传刻于杭州昭庆寺)、《径山藏》等。《径山藏》刻于浙江余杭径山,发行于嘉兴,亦称《嘉兴藏》,因为这一藏的经本采取书本形式,一般称为《方册藏》,大大的便利了学者的利用。清初雍正乾隆间,北京还刻了一部《龙藏》。这是中国官刻藏经最后的一部。这部藏经的经板尚存在北京柏林寺内。
  以上这些大藏经都是雕板印刷的,因为历时悠久,现在除清刻《龙藏》板本尚完整外,其他历代所刻大藏经的板木都不见了。宋元的藏经印本流传到现在的也很少。抗战以前在西安发现了一部宋刻《碛砂藏》的残本,又在山西赵城广胜寺访得了一部金刻大藏经:因为它在赵城发现。通称为《赵城藏》。
  谈起这部《赵城藏》,有一段惊险的历史。在抗日期间,侵占山西的日寇想抢走这部藏经,我八路军得悉消息后,为了保护这批宝贵的文物,立即组织战士搬运,途中曾和敌人遭遇,发生了一场激烈战斗,结果牺牲了八个英勇的战士才保全了它。解放后,这部《赵城藏》已护送到京,现在保存在北京图书馆善本室。对残损页卷,特请艺工进行复原。
  以上历代所刻的藏经,体积都很庞大,对于学者研究很不便利。清末民初,上海频伽精舍依日本弘教院本藏经,用活字排印,称为《频伽藏》,这是我国最初一部铅印大藏经。后来上海商务印书馆又影印了日本出版的活字《续藏经》,它的特色是专收过去未收入藏的古德著述,对于佛教各宗思想的研究提供了不少的便利。此外,清末各地刻经处,如金陵刻经处,扬州刻经处,北京刻经处,常州天宁寺等所刻的佛典也很多。这些刻经处的共同目的是为了可以集成一部全藏,《百纳本大藏经》,由于它便于零本购买,流传很广。
  除上说木刻板本藏经外,尚有刻在石板上的经典。把大藏经刻在一块一块石板上保存起来的便是著名世界的北京《房山石经》。《房山石经》是从隋代高僧静琬募化雕刻起,一直到明代末年——历时一千年。为保存石经,除陆续开凿九个岩洞用以锢藏,还把数量更大的部分经典藏在地洞里,上面建立了佛塔,俗称压经塔(原塔已坏)。这座房山便因之被叫做石经山。解放后,中国佛教协会得到政府和有关部门的支持,进行《房山石经》的调查、发掘和整理,拓印了全部石经,总计拓出了大小石经一万四千二百七十四条,这真是千余年来的创举。我们要知道石刻经典本身是我国文化珍贵的遗产,而且更重要的知道,通过石经拓印,显示出我们祖先的勤劳智慧和那种前仆后继坚毅不拔的光辉精神。从而使我国现在藏经板本更添上一部极可珍贵的板本。
  (下转第三十页)(上接第三十五页)
  大藏经的内容是非常丰富的,它是佛教以及文化有关的一部大丛书。我们知道在大藏经里面,保存着今天在印度已经失传的许多佛教经典,也包括了中国学者对于佛教原理所作的创造性的阐释。这些现存的大藏经不但是佛教徒研究佛学的重要典籍,也是一般学者研究古代东方文化非常重要的资料。
  此外,在西藏地区自唐宋以来由梵文和汉文译成藏文的经典,也经过整理汇编成为西藏文大藏经,其中佛说的经律称为《甘珠尔》,佛弟子及祖师所著作称为《丹珠尔》。自元以至近代分别在西藏的拉萨、日喀则奈塘、甘肃的卓尼、西康的德格和北京都有过多次刻本。其中十分之八是汉文藏经中没有的,特别是属于密教的经轨等。

 
 
 
前五篇文章

认识佛教寺院

汉族地区佛教全国重点寺院名单

白杨沟佛教寺院

融入佛家人本精神 陈盛沺参透企业竞合——当集团老板遇上

寺院建筑艺术—布达拉宫

 

后五篇文章

中国佛教史话(二)

鹫峰飞来灵隐寺

中国茶道的文化底蕴和内涵

历史并未终结

廿一世纪的历史眼光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五明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