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山西崇善寺藏《碛砂藏》本的价值 何梅 提要: 本文据崇善寺藏《碛砂藏》中的新资料,对该藏的刊版年代、收经及版本等 情况作了考证和研究。 何梅,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助理研究员。 主题词:崇善寺碛砂藏版本 山西省太原市崇善寺珍藏的《碛砂大藏经》是目前已知保存较完 整的三部《碛砂藏》之一,是在《影印宋碛砂藏经》之后发现的。陕西开元、卧龙两寺藏本 已有影印本问世, 三十年代即有丰硕的研究成果;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的葛思德东方书库之藏本,也有五十年代 以后胡适和汤一介先生的介绍和考察。但是,唯有崇善寺藏《碛砂藏》本,至今尚无专文述 及,不能不是一件遗憾之事。由于《碛砂藏》始刻于南宋,印刷至明代,历年久远,经卷多 有残缺,故详考此前之研究,难免有片面之处。整理和利用崇善寺藏本,不仅对恢复《 碛砂大藏经》的原貌有极大的作用,而且对认识这部大藏经具有重要意义,这是笔者去冬、 今春两次赴山西崇善寺考查的深切体会。 崇善寺大悲殿内三尊菩萨像的西侧,有两个高大的经橱,内装白麻纸包裹、上书千字文函号 及卷数的整部《碛砂藏》本。因地处黄土高原,气候干燥,橱内经卷极少虫蛀,保存完好 。据寺内整理的《宋藏目录》(按:《碛砂藏》实际存经记录)及笔者考查的情况统计,现存 经本约551函1249部5418卷。除某册经本内因某版残而以手抄补足外,整卷经抄补者很少见 ,更无整函抄补或以其它刻本配补之情况。崇善寺存本的这一特点,将成为鉴别它处藏本是 否碛藏本的标准。 一、《碛砂藏》最后三函说明的问题 《影印宋碛砂藏经》(以下简称影印本)最后三函,千字文编号韩、弊、烦(第589—591号), 收录《天目中峰和尚广录》30卷,由于原本残损较严重,而用明永乐本补缺,故据原本残留 的题记,已不可知其刊板的年代和缘由。考之明《径山藏》录有徐一夔《重刊中峰和尚广录 序》一文,方知其来历。然而《碛砂藏》本的原貌究竟如何?幸好崇善寺藏《碛砂藏》有“ 韩一”、“韩二”两册,即此录卷一上和同卷之下。“韩一”册首是《重刊中峰和尚广录序 》,序文每行16字,落款“洪武二十年岁次丁卯四月佛诞日,杭州府儒学教授天台徐一夔 序”,其下有墨印二:一是“始丰徐氏”(按:始丰溪流经天台县)阳文方印;另一是“徐大 章”(按:一夔字大章)阴文方印,此二印章仅见于《碛砂藏》本。序文后是《进天目中峰和 尚广录表》和《天目中峰和尚广录总目》,有别于明清诸藏本。“韩一”册尾有二行题记, 云:“云居禅庵住持比丘智皓、首座比丘德清,施财刊此一卷。”“韩二”册尾亦有六行题 记,云:“云居禅庵比丘寿清、寿见助刊三千字,功德答报四恩,均资三有。助力买板周景 德,舍力净板马良等,报答四恩三有,普及法界众生,同圆种智者。洪武丁卯夏四月佛庭日 ,募缘比丘慧泽,重刊三十卷,续佛慧命,用广流通,谨题。”以上二则题记所述,正合徐 一夔序文中的记载:“吴山有云居庵,亦和尚法嗣所筑也。子华谋于其庵之上首智皓、慧泽 二师曰:吾愿重刊广录,以广流通。吾捐己橐为之倡,师等皆唱其道者也,幸助我募缘成之 ,二师曰:是吾志也。时和尚之慈风被于人者未泯,乐助者众,板材既具,择日命工以镂刻 焉。逾年而功完,请余为序”。由于有崇善寺本,才使世人终于得见洪武二十年重刊《中峰 广录》本的全貌。 值得注意的是,崇善寺藏韩、弊二函(按:烦字函缺)之首册前不仅均附有《碛砂藏》的扉画 ,而且封面蓝色、封底褐色的装帧,亦与它本相同。影印本所录也是洪武年重刊本。这说 明在明初印造的《碛砂藏》中,已录入云居庵洪武二十年重刻《中峰广录》本。这不禁使人 想到,碛砂延圣寺是否刊刻过《中峰广录》?徐一夔在序文中仅记:此录“镂板于杭之南山 大普宁寺,未及广布而数遭小劫,板与寺俱毁。”未提延圣寺曾有刊板。普宁寺住持明瑞奉 圣旨刻板是在元统三年(1335年),此时距延圣寺刻藏竣工已逾十二年。如果延圣寺继普宁寺 之后又续刊《中峰广录》,何以续刊之板全毁,而先刻者反存?而且至今未见有一册延圣寺 续刊经本或一则题记可以为证。因此延圣寺很可能未刻《中峰广录》,由于苏州离杭州不远 ,普宁寺印本会传入延圣寺以补足《碛砂藏》,倒是很有可能。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碛砂藏》的雕造至元至治二年(1322年)告竣时,延圣院经本自天字函 《大般若经》至法字函《辅教篇》,共588函。由于武字至遵字函(第559—586号)的28函秘 密经本,是管主八在杭州立局雕刊,续补天下藏经,故延圣院刻本实为560函。此后元统三 年(1335年),因普宁寺刊造《中峰广录》三函,才有可能使延圣院经本增至591函。而由于 普宁寺经板刊成后不久,即与寺俱毁,不像管主八所刊28函经板,在元至正二十三年(1363 年)由于其子管辇真吃刺舍入延至寺,故于明初即印造的《碛砂藏》,只有在补入杭州云居 庵重刊《中峰广录》后,才最终达到59函,千字文函号至烦字止,因此纵观明印造的《碛砂 藏》,其经本所反映的年代已跨越南宋、元、明三个朝代,长达150余年。 此前有些说法,如:“陕西存经,……莱字至感字(第61—558号),又约字至烦字(第587—5 91号),皆延圣院所募刊。……始于宋绍定四年,讫于元至治二年”①又:延圣院“翻刻 了普宁寺版《传法正宗记》等和《中峰广录》(原版为元统三年即1335年刻),一共五函,附 在全藏末尾。这样组成的全藏版本,保存到明初,现在陕西西安图书馆里还收藏有洪武二十 三、四年间印刷的这部全藏。”②笔者认为以上二说,前者将《中峰广录》看作延圣院所 募刊,至治二年时已刻成,实际上此录最旱是在至治二年以后十二年,才刊板于普宁寺。后 者把现存西安图书馆原开元、卧龙二寺藏明初印本《中峰广录》说成是延圣院翻刻本,而现 成实物之全貌,已如前文所述是明洪武二十年云居庵重刊本,故此二说均与事实不符。 二、二十八函秘密经中《佛说密迹力士大权神王经》等及管主八装 印本的发现 1、我在崇善寺本中发现了一部经,是影印本未收入、且未言缺本待访的经,即武字函第十 二册的《佛说密迹力士大权神王经》一卷,“北天竺国三藏阿质达霰、沙门无能胜奉诏译” 。今查此函第一册,卷首经题“妙吉祥平等秘密最上观门大教王经”下,有小注“此号十二 卷”,影印本同。“此号十二卷”是指此函收入经本共十二册。影印本此函收录5部经,凡1 2卷,其中有两部经各1卷,已合为一册(册首题“二经卷”),因而总十一册,实缺第十二册 。幸好崇善寺本有“武十二”一册可补缺。 此册有扉画,是三头八臂之大权神王,手执宝器,降伏螺髻梵王之图,两个半页。次为叙文 ,尾题“延皊己未(延皊六年,1319年)季冬古汴龙华寺住持 沙门智昌谨 叙。”再次是《佛说密迹力士大权神王经序》一文,虽未置名,但从文中有“广福心无虑” 一名句,可知是广福大师僧录管主八撰。序文后为经名、译者(前文已述)及经文。经文以后 仍有五版文字,则仅见于崇善寺本,文云:“集兹功勋,端为祝延皇帝圣寿万岁万万岁,皇 太后福寿齐年,太子、诸王金枝永茂,玉叶联芳,五谷丰登,万民乐业。伏愿佛日增辉,法 轮常转。太岁庚申(延皊七年,1320年)戊寅吉日无瑕琚吉祥书。”琚吉祥当 是践字函《大宗地玄文本论》卷三卷题识中所记“检校秘密经律论巩昌府讲经持律沙门义琚 ”,管主八的亲密道友之一。此后还有“至大辛亥(至大四年,1311年)闰月茅屋瞎僧祖可拜 书”之跋文,称赞管主八刻藏施经的功绩和品德。最后是《叙引》。 今考崇善寺本《密迹力士大权神王经》,与《永乐南藏》同名经基本相同,但与《径山藏》 、清《龙藏》所收《密迹力士大权神王经偈颂》一卷,“元广福大师僧录管主八撰”,则互 有异同③。其相同处在崇善寺本的译文与《径山藏》、《龙藏》本的撰文完全一样,别异 处在经文是无能胜译,而撰文则是管主八撰。为搞清原因,先要了解智昌在序文中的提示, 文云:“历代诸师三分科经,谓序分、正宗分、流通分。《秽迹金刚说神通大满陀罗尼法术 灵要门经》者,北天竺国三藏沙门无能胜与沙门阿质达霰同译,二经同卷,阙流通分,已入 大藏经伊字函第一卷中。是故如来于涅?台,左肋化现秽迹明王,三头八臂 ,降伏螺髻梵王 。……先二师同译,后宋会稽沙门智彬将此经重行校勘治定,补阙流通,题曰佛入涅?现身 神王顶光化佛说大方广大圆满大正遍知神通道力陀罗尼经。今此经中说,大权神王降服螺髻 梵王……今广福大师僧录管主八,归命三宝,独心内典,集成偈颂,补阙流通,亦曰密迹力 士大权神王经,广行遍布。”智昌在“今此经中说”所述内容,与无能胜译文相符。智昌并 追溯了此经译译出后,曾有宋沙门智彬的勘定本,其经名与此经不同,但是元管主八所撰偈 颂本,却与此经同名。六年冬,琚吉祥次年即书经毕,并收入28函秘密经中。可以看出,这 项工作的进行是有计划、有组织的,是在管主八刊秘密经之后12年,将此部经增添入内的。 以此看来,崇善寺本当没有什么问题。但据经文分析,笔者认为却不尽然,其疑点有三:( 一) ·经文中有这样一段,“魏周唐武,毁灭佛法僧。不听出家修行明真性。驱逼僧尼,还俗 差役重。毁灭宗乘,定入阿鼻轮。”无能胜译文中不应出现中国佛教史上毁佛的事例。(二) · 经文结尾处有这样两句,“信受奉行,依经流通颂文所表示的谦虚之词。(三)·此流通分近 18 版,较序分和正宗分的8版还多,不合常情,而且前后经文文裁也不一致。(四)·经文译者 记作 “北天竺三藏阿质达霰、沙门无能胜奉诏译”,有误。据《贞元录》记载:“阿质达霰,唐 言无能胜。”本是一人。基于上述各点,笔者以为崇善寺本无能胜译《密迹力士大权神王经 》,实为管生八集颂文,在这一点上,正如前文已述。《径山藏》和《龙藏》的著录是正确 的。但此二藏本也以智昌叙文置于篇首,却与管主八集颂文不合拍,毕竟颂文不等于经文。 崇善寺本《密迹力士大权神王经》是诸藏本中最早的版本,对研究此经的产生、流传及背景 都有重要的作用,并使已知28函秘密经的总数增至97部315卷。 2、胡适先生在葛思德本《碛砂藏》(以下简称葛思德本)中发现了7卷经,可补影印本中经名 失考,暂无从访补者11卷中之7卷④,真是件值得庆幸之事!今查善寺本,也有3卷元刻本 可补那11卷之缺本,它们是: 宁字函(第568号) 宁三金刚顶经观自在王如来修行法一卷唐不空译 宁四略述金刚顶瑜伽分别圣位修证法门一卷唐不空译 更字函(第571号) 更一瑜伽集要救阿难陀罗尼焰口轨仪经一卷唐不空译 尤其是“宁三”一经,葛思德本是明万历钞本,崇善寺本则是元刻本。 关于影印本所缺的“宁九”、“宁十”两册,胡适先生说,葛思德本“宁九”即是影印本的 “宁十一”,“宁十”即是影印本的“宁十二”,故“宁九”“宁十”其实没有缺失⑤。 但先生未说明葛思德本究竟是元刻本,还是明刻本或钞本。今考崇善寺本,宁字函是元刻本 。“宁一”册首记“此号十二卷”,函中仅缺“宁九”、“宁十”二册(或二卷)。值得注意 的是,“宁十一”册的十字均经过修改,原刻是九字,很明显是十字的竖笔都是斜的,利用 了原九字的竖撇一笔,而十改为十二更容易。影印本“宁十一”是陕西本,“宁十二”是 晋城青莲寺本,都与崇善本相同。由此说明28函秘密经之原板刊成后,曾经过改板,意在增 入宁九、宁十两册,但遗憾的是各处均未见新添入的两册经本,尚待来日之新发现。 3、关于管主八雕刊、印施佛经的记载,较详尽的一则题记,也是学者们常引用的,最早见 于日本善福寺藏践字函《大宗地玄文本论》卷三。其后陕西法门寺藏宁字函经本也发现相同 的题记,将管主八装印佛经,补足直北、腹里、关西、四川四处之大藏教典,增加了五台、 江南、云南、高丽等处,可惜题记后部已残缺。今于崇善寺本《大宗地玄文本论》卷三也寻 得此记,较前两篇稍有区别,文云:管主八“累年发心印施汉本大藏经三十余藏,……经律 论疏钞三百余部,”而前两篇题记均分别记为“五十余藏”、“五百余部”。由此可见,这 三篇题记当中,崇善寺本刻板最早,而法门寺本最晚。另外崇善寺本还可校正善福寺本的一 个错字和一处漏字,崇福寺本记“三光明而品物亭”,应更正“亭”字为“亨”字;又“同 施经善友杜李成”,应更正“杜李成”作“杜源、李成”。 法门寺本题记中有管主八施经补足五台大藏教典的记载,我此次在崇善寺意外地发现了一函 经本,竟然就是管主八装印并施入五台山的那部经典中的一函,它是丁字函《佛说如来不思 议秘密大乘经》10卷,内缺卷一、六。在卷2卷末经题前的空白处有一印章,印文二行,云 : “前松江府僧录管主八装印,舍入五台山菩萨院,求充常住流通。”印章墨色较经文略淡, 是后加盖上的,无边框,长约0·6寸(2公分),宽约3寸(10公分),除卷九外,各卷卷末均见 印记。此函装帧同《毗卢藏》,翻开帙衣是经本的封底,需向下翻至经本卷首方可看读。帙 衣、封底呈深陀色。帙衣上的题记是木板印制,竖行是经名卷次,横行是千字文函号及册次 ,唯卷、册之数字,系墨书填入。崇善寺藏此丁字一函,是迄今为止有明确印记为管主八装 印并舍入某处之佛典的首次发现,从而使管主八施舍大藏教典的记载,终于又得以经本实物 的存在,成为相互印证的一个整体。 三、崇善寺本成为影印本得以补阙的重要来源和校正的依据 《碛砂藏》的版式分为两种:“大约自南宋绍定元年至咸淳八年(1228—1272)及元大德元年 至三年十月(1297—1299年),前后47年间的刻板,称为宋刻版式;2.自元大德三年十一月至 至治二年(1299—1322年),共23年的刊板,称为元刻版式。两种版式的主要区别是:宋刻版 式在入每册卷首、卷末经题下,只注千字文函号,而不注册次,元刻版式则加注册次。又前 者版间小注依次记;千字文函号、经名卷次、版次、刻工姓名,而后者则取消经名卷次,在 千字文函号下加注册次。由于宋刻经本依端平元年(1234年)延圣院刊目录编次故与元刻据《 普宁藏》为序有所不同。 1、知字函(第169号),此函录17部经,合入10册。影印本第1、3册的原碛砂散佚,今查崇善 寺本,有3部宋刻版式经本正好可补缺,它们是:第一册的《观自在菩萨怛 口缚多綟随心陀罗 尼经》,唐智通译。卷末经题前有“延圣比丘法云敬书”,卷尾有八行题记,云:“大宋国 平江府长洲县凤池乡顾家桥东街南面北居住,奉三宝弟子沈坦同妻林氏四娘……谨施净财贰 佰玖拾柒贯伍佰文,恭入本府碛砂延圣院大藏经坊局刊雕观世音菩萨随心陀罗神咒经一卷。 ……淳皊六年闰四月日三宝弟子沈坦等谨题。”又第3册的《佛顶最胜陀 罗尼经》,唐地婆诃罗初译;《佛顶尊胜陀罗尼经》,唐佛陀波利译。崇善寺本此册着行记 “二经同卷第三知”,卷尾亦有题记七行,云:“大宋国两浙西路平江府长洲县乐安上乡 ……奉佛弟子颜汝弼,谨书此最胜、尊胜陀罗尼二经……仍施财贰佰叁拾贰贯零贰拾文,恭 入碛砂寺大藏经坊刊板流通……淳皊三年正月弟子颜汝弼谨题。” 影印本第5、6册所收是宋刻经本,但与崇善寺本核对,可发现二处有误,二处缺文:(1)影 印本第5册收唐义净译经之首行记“佛说佛顶尊胜陀罗尼经第五知五”,今查崇善寺本, 经题下只有“知”字,即只有千字文函号,而无册次,这才符合宋刻版式的特点。因此,影 印本知字下的“五”字,当是经修版添入的。(2)以上义净译经卷尾崇善寺本有八行题记, 影印本无,文云:“大宋国平江府昆山县积善乡……奉佛女子邢氏四六娘舍官会柒拾贯文… …刊佛顶尊胜陀罗尼经壹卷……淳皊元年三年日女子邢氏四六娘谨题。干 开经僧可晖、善成 、可闲、法灯、法升、志圆募缘。”(3)影印本第6册收唐地婆诃罗再译经本之首行记“佛说 最胜佛顶陀罗尼净除业障经知六”,今查崇善寺本,发现大不相同。崇善寺本在“净除业 障经”下仅有“四知”二字,表明此经在知字函中是第四卷经(又在第四册),另从版间小 注“知最胜四二才”,也可证明这一点。由此说明,影印本已经修版。在此函所收的 唐译五本《尊胜经》中,崇善寺宋刻本将地婆诃罗再译本排次为四,四与《开元录》之著相 一致的。但因《碛砂藏》此函曾补入元刻本,依《普宁藏》,“知四”录入《无量门微密持 经》与《出生无量门持经》,故而出现了两个第四册。如保持原貌,读者尚可经分析知其缘 故,但影印本修改了宋刻本,从表面上看,虽然不存在第四册重出的现象了,但却给宋刻本 带来了原不属于它的错误,造成经卷之首尾所注册数与版间所注不符的怪事,倒使人莫明其 妙了。(4)以上地婆诃罗再译经卷尾,影印本只见一行题记,余残缺。崇善寺本有全文可补 足,文云:慧晓、大显“回施长财壹佰贯文……刊造最胜佛顶陀罗尼净除业障经壹卷……淳 皊元年三月日比丘尼慧晓、大显谨题。干开经僧可晖、善成、可闲、法灯 、法升、志圆募缘。” 影印本第九、十册存在的问题与前第5、6册相同。影印本第九册首行记“佛说一向出生菩萨 经第九知九”,“知九”系经修版,崇善寺本为“知李奇刊”。此经卷尾,崇善寺本还 有“淳皊贰年十一月弟子颜汝燮谨题”的刊经愿文8行,影印本无。影印 本第10册卷首记“三经同卷第十十”有误,崇善寺本“第十”下是“知”字,且卷尾有 “浪皊三年正月日弟子颜汝弼谨题”的题记,影印本亦无。 总观知字函,崇善寺本3部宋刻本经可补影印本之缺,又有6则宋刻记可填补影印本无题记之 空白,同时纠正了影印本4处修版的错误,此外崇善寺本还有3名书经人:(比丘)法云、(居 士)颜汝弼、前面汝燮,也是叶恭绰《小志》所集《碛砂藏》的书经人名表(见影印本首册之 二)中未录入的。此函录是宋刻本中典型的一例。 2、羔字函(第199号),此经收经合为十册,据影印本,只有第十册中的《护诸童子陀罗尼咒 经》一卷是宋刻本,余均为元刻本(除思溪本补缺外)。今核对崇善寺本,却发现第九册所录 的13部经,原本都是宋刻版经,而且排列顺序也别于影印本,依次为:阿吒婆拘鬼神大将上 佛陀罗尼经、阿弥陀鼓音声王罗尼经、大普贤陀罗尼经、大七宝陀罗尼经、六字大陀罗尼咒 经、安宅神咒经、摩尼罗颤经、咒时气病经、檀特罗麻油述经、辟除贼害咒经、咒小儿经、 咒齿经、咒目经。考崇善寺本,符合《端平目表》,而影印本则与《普宁寺目录》相同。按 《普宁寺目录》相同。按《端平目录》,有《幻师 NFDA4 陀神咒经》一卷录入第十册,但因未及 刻版,宋已亡,至元续刻时,又改依《普宁藏》,故第十册不收此经,《普宁藏》是第九册 录入此经。因此崇善寺本后又以手抄本补入第九册。笔者认为,此经应补入第十册更妥当。 影印本此函第九册收元刻板经,实非碛砂原本已可明了。此函是元刻本中典型的一例。 据笔者对崇善寺本部分函卷的考查,除以上所述外,还有九部宋刻本经可补影印本之缺佚, 它们是:服字函《胞胎经》一卷;裳字函《得无垢女经》一卷、《文殊师利所说不思议佛境 界经》二卷、《如幻三昧经》三卷、《善住意天子所问经》三卷;岂字函《观弥勒菩萨上生 兜率陀天经》一卷;毁字函《无字宝箧经》一卷、《大乘离文字普光明藏经》一卷、《长者 子制经》一卷。另有三篇宋刻题记可补影印本之缺,即毁字函《无字宝箧经》等三经同卷的 “嘉熙二年十一月”刊记、《文殊师利问菩萨经》二经同卷的“嘉熙三年四月”刊记、《转 女身经》的“嘉熙三年三月”刊记。还有三篇宋刻题记,可补影印本因字迹不清或残损而造 成不明刊板年月的有:敢字函《菩萨衐子经》和《太子慕魄经》刊于“嘉熙 三年五月”;《 佛说衐子经》刊于“嘉熙四年三月”;毁字函《德护长者经》卷下刊于“嘉 熙三年五月。” 元刻本中,可注意者还有:(1)影印本有四函未见一篇题记,而崇善寺本未见一篇记,而崇 善寺本见录者如下:过字函《虚空藏菩萨问经》“大德六年二月”张文虎施财刊记;景字函 《造塔功德经》等三经同卷的刊记同前;丁字函《如来不思议秘密大乘经》四卷“大德十一 年八月”管卓星吉刊记;横字函《苏悉地羯罗供养法》卷中“大德十一年四月八日”刊记、 《大元帝师说芯刍习学略法》“大德十一年九月”刊记。(2)影印本敢字函《六度集经》卷 八的音义部分结尾处,汤一介先生曾在核对葛思德藏配抄本后发现,比影印本多出两行6条 ⑥。今查崇善寺元刻本,见此条音义在又一折页上,方知影印本是因缺页导致脱文。再用 崇善寺本与配抄本相较,可知配抄本仅此6条就有错、漏字7个,为此录出刻本原文以补影印 本之缺,同时更正配抄本之误;(前一行“……湎眩”) 上你兖反下音县~~迷儿也笞丑知反鞭挞也 耳古 音括忤音误耳失宽 上徒结反~起下 王作月宽~臀骨也鬣 [HZ(]良辄反 ?~也[HZ)] 综上所述,崇善寺本的完好存在,对于在影印本的基础上恢复《碛砂藏》的原貌,已经发挥 了重要的作用,并显示出其版本的珍贵价值。如果再进一步作全面考查,定会获得更多的有 价值的史料,从而在《碛砂藏》刊刻史实等问题的研究中,使资料更充实,立论更准确。 四、四大部经涉及的版本 1、吴兴妙严寺本 影印本《大般若经》、《大宝积经》和《大涅?经》所用版本是湖州吴兴妙 严寺本。天字函 《大般若经》卷一前有题记,云:“曩因《华严》板行于世,继刊《涅?》 、《宝积》《般 若》等经,虑其文繁义广,不无鲁鱼豕之讹,谨按大都弘法、南山普宁、思溪法宝、古闽东 禅、碛砂延圣之大藏,重复校仇已毕。……至顺三年龙叙述壬申七月日吴兴妙严寺经坊谨 志。”胡适先生于此后曾有一批语:“此跋最可以证明碛砂原本的《大般若经》到至顺三年 还是完好!可供校仇,用吴兴妙严寺本来补凑,只是开元、卧龙二寺的事。”⑦今考崇善 寺本,除《大华严经》外,其它三大部经亦均用妙严寺本。关于葛思德本,据汤一介先生介 绍:影印本《大般若经》“实有两种不同形式之刻本,一种前题‘大唐三藏法师玄奉诏译 ’,另一种前题‘三藏法师玄奉诏译’,且后有‘大檀越保义郎赵安国一力刊经一部六百 卷。’”胡适先生认为后一种是碛砂藏本,非影印本“补页”谓之“思溪”藏本。汤一介先 生认为:“现据葛斯德藏本看,《大般若波罗蜜多经》有此两种不同形式。盖因碛砂延圣院 此经刻成后因大火而烧毁一部分,后曾补刻一次,故有两种不同之形式也。”⑧可以看出 ,胡、汤二位先生因葛思德本无严寺的题记,故认为葛思德本《大般若经》非妙严寺刻本, 而是碛砂藏本。至于有形式不同之刻本,那是因延圣院大火后补刻所致。笔者认为,依据崇 善寺本和《中华大藏经》的校勘成果,上述提法有误。首先,崇善寺本《大般若经》亦有两 种刻本,其译者的两种形式与葛思德本全同,一种是碛砂藏本,另一种就是妙严寺本。其次 ,从各部大藏的校勘结果看,只有妙严寺本的译者冠以“大唐”二字。至此已可明确,现存 的三部较完整的《碛砂藏》都收录了妙严寺本。 崇善寺本《大般若经》卷10卷卷末有题记6行,为影印本所无,文云:“湖州路妙严寺伏承 大 耆旧僧明渊生前施财,命工刊造《大般涅?经》一部,回兹胜利,上报佛恩 ,下酬祖荫,世 世常闻大法,生生不昧正因,仍用追严先考十六承事王公、先妣太君顾氏三乙娘子,俱仗此 缘,咸登极乐。泰定元年正月日住持僧明秀谨题。”这篇题记的发现,填补了《宝积》、 《般若》均有妙严寺题记,唯独《涅?》无题记的空白,同时明确了妙严寺 在《华严》板行 于世后,又继刊《涅?》等三大部经,是始自泰定元年正月,终于至正九年 十月(1324—1349年),共25年方始成就。 妙严寺本原是单独流行本,后于何时、因何故被收入《碛砂藏》中?无文字记载。笔者以为 其原因大致有二:一是妙严寺本勘订精严,并参校了碛砂藏本;二是延圣院板残损较多,有 自然损耗,也不排除宝皊六年(1258年)大火造成的部分损失,如:姜一咸字 函《摩诃般若经》原是“赵安国一力刊此经一部三十卷”,而现存影印本及崇善寺本只见其 第1至8卷,而自第9卷起则是咸淳年间(1266—1270年)的补刻本,并由此造成衍文、脱文之 误,便是受火灾影响的实例。基于上述原因,明初印造的《碛砂藏》,其三大部经已改用妙 严寺本,妙严寺本所缺以延圣院本补,延圣院本再缺,则以其它版本或手抄补足,如: 《大般若经》600卷,妙严寺本因整卷缺而以赵安国本补足的有第59卷等,共21卷,因某些 版次缺而补版的有第58卷等,共8卷。 《大宝积经》120卷,第96卷的第7、8版和崇善寺本第104卷的第5版是延圣院宋刻本,而第 一0一卷,刻于绍定四年七月,有范显题记之本,因其版式及字体均与碛砂藏宋刻本不同, 当是 以其它版本补缺之一例。崇善寺本亦存此卷,并可见首版首行有小注“宝积经一百一卷一 ”,次版首行小注“宝积经一百一卷文二”,这与延圣院本之小注均在版间折缝处不同 。 《大涅?经》40卷,只有第十六卷的第5、6、13版和第二十一卷的第15、16 版是延圣院宋刻本。 今天看来,幸亏妙严寺本有残缺,才使我们得以从上述之补版,窥见延圣院三大部经原貌之 一斑,但其刊板年月却无从知晓,以致于《碛砂藏》始刻于何年?亦无记载,不能不是最大 的遗憾。 2、影印本《大华严经》80卷是一例外,未用妙严寺本。开元、卧龙二寺本已严重残缺,见 存的18卷中,仅有第十一、十九、二十三(1—10版)卷是延圣院宋刻本,以卷十九为例,版 间小注“平 华十九二生”,首版第三行品题下有“陈生刁”字样,卷末题名后有“碛砂破屋道人 陆净德书”一行。延圣院本所缺已用它种刻板补入,如:版间小注记作“华严卷十二二” 一类的有卷十二、十五、六十三卷;“臣七七二”一类的有卷五四、五五、七一、七七四 卷,等等。或许 因为延圣院本残损较多,故崇善寺本已将此经全部改用另一版本。其版式为入每版25行,折 为五个半页,每半页5行,每行15字;经文有断句;版首与版间均有小注,如:“拱一卷 五”。此部经共8函,每函首卷经末尾均有一折页印有施经愿文牌,牌内空白,便于施主填 入愿文。其下端是莲花台,上端覆盖一片莲叶。拱字函卷1的文牌外右侧有“杭州府众安桥 北杨家经坊印行”一行字,平字函以后此行文字则改为“杭州观桥南杨家经坊印行”。今据 “杭州府”之称谓,可知崇善寺本《大华严经》的版本属明刻本。此外只有卷一在愿文牌前 还有一折页是菩萨画像,上端双线边框之横幅内有“大权菩萨证盟”六字。崇善寺此部经的 装帧与其它经全同,并附有碛砂本扉画。由此说明此种版本与妙严寺本一样,在明代印造的 《碛砂藏》中,已作为此藏的组成部分,随藏印刷流通了。 3、延皊六年刊本 值得注意的是崇善寺本《大华严经》未函,即臣字函收入唐般译《大方广佛华严经入不思议 解脱境界普贤行愿品》一卷,影印本无,此部经卷尾有题记,云:“川比丘崇哲施财刊 造 此品,功德奉资恩,普及冤亲,同圆种智。延皊六年(1319年)八月日题。 ”每版30行,每行17字,全卷无千字文函号。川在浙江吴兴县南,与妙严寺刊经同在一地 。妙严寺于泰定元年(1324年)刊《涅?》之前,《华严》已板行于世,今此 卷经刊造恰好亦 在泰定元年之前,或许就是已失传的妙严寺本?因仅此一卷,又无妙严寺刊经字样,尚难确 定。笔者认为,在80卷《华严》后收入《普贤行愿品》一部一卷,这在《普宁藏目录》中早 有著录,并在管主八刊经题识中这曾记述,故于《碛砂藏》中补入此经也是势在必然。 4、天龙禅寺本 从胡适先生介绍葛思德本的情况可知,葛思德本之《大华严经》配补的是天龙山刻本。笔者 在崇善寺也见到了这一刻本。此本国内还未见著录,系折装本,每版30行,每行17字,版框 天地边线宽约7·3寸(24·3公分),纸宽8·8寸(29·3公分),一折页长3·3寸(11公分),经 文有断句,卷首末经题下有千字文函号及册次,版间小注如“华严卷三十四二”。以爱字 函为例,每卷经后均有题记,“爱四”文云:“杭州府钱唐县保安坊三条巷居住奉佛善人胡 得宁、妻陆氏妙清、男胡永安、男妇徐氏淑真、孙男胡纯、胡芳、徐添贵女胡氏、孙妇氏 妙善、孙女奴奴、甥女招儿,发心施财刊经一卷。上答四恩,广资三有,增见生之福寿,作 来报之津梁者。元年己卯正月吉辰天龙住山行满题。”“爱三”年代仅记“洪武”。以此可 知,天龙山本刻于明洪武末年至建文元年,因成祖要毁灭建文一代的事实,故“建文”二字 已被挖去。(责编:秦人) ①《影印宋碛砂版大藏经例言》,载《影印宋碛砂藏经》首册之一,第19页下。 ②《碛砂版藏经》,见《吕贗佛学论著选集》卷3,第14 65页。 ③《中华大藏经》第71册第66—76页。 ④胡适《记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的葛思德东方书库藏的〈碛砂藏经〉原本》。载现代佛教学术 丛刊(10),《大藏经研究汇编(上)第》287、288页。台湾大乘文化出版社,1997年6月。 ⑤同上第288、289页。 ⑥汤一介《简介美国普林斯顿大学所藏〈碛砂藏〉》,载《首届国际法门寺历史文化学术研 讨会论文选集》第202页。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2年6月。 ⑦⑧同上第203页。 (上接第44页) B44 T22/244a-245a. B45 T22/255b. B46 T22/362b. B47 T22/53Ib. B48 T22/852-854. B49 T22/866c-1047b. B50 T22/1046c-1047b. B51 T23/184b.-194b.八种粥即酥粥、油粥、胡麻粥、乳粥、小豆粥、磨沙豆粥、麻 子粥、清粥。 B52 T23/528c. B53 T23/547c. B54 T23/580/581a. B55 T23/759b-760. B56 T23/962c-963c. B57 T23/1003a. B58 T23/10011b-c. B59 T23/1034a-1035a. B60 T24/125c. B61 T24/219b-c. B62 T24/264c. B63 T40/377c. B64 T40/397b. B65 T50/471a. B66 T50/513b.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