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工巧明 地理 雕塑 绘画 建筑 历史传记 农工商业 书法 天文 舞剧 哲学 其它护持
 
 

大理国时期为何有九代国王出家当和尚?

发布人:admin   下载DOC格式文档    微信分享     

 
 
     

大理国时期为何有九代国王出家当和尚?
  从公元937年绵延至1253年的大理王朝22代国王中,先后有9位国王禅位为僧,再加上被迫逊位的1人,便足足有10个国王最后都当了和尚,这在中国历史上是绝无仅有的现象。南北朝时期,梁武帝萧衍笃信佛教,曾四次皈依佛门,都因群臣的苦谏仍然归座龙椅。清朝顺治皇帝也曾因爱情不得志而试图出家,却被其母后阻止。此外就别无帝王出家之事了。
  大理国帝王出家则近乎成了一种习俗。除了第二代王段思英是被迫逊位为僧以外,其余9位都属于自动禅位为僧的。他们是:第8代王段素隆、第9代王段素贞、第11代王段思廉、第13代王段寿辉、第14代王段正明、第15代王段正淳、第16代王段正严(和誉)、第17代王段正兴(易长)、第20代王段智祥。为什么一代代帝王最终都舍弃江山美人而心甘情愿皈依佛门呢?总体上说,这与大理国“以佛立国”、“以佛治国”,全民信佛的社会意识形态是分不开的。佛教思想在大理的统治地位从南诏晚期隆舜把佛教遵为“国教”开始,代之而起的大理国一以贯之地承袭下来,直到元代还依然如故。元朝的行巡使郭松年在《大理行记》中曾描述道:“此邦之人西近天竺,其俗多尚浮屠法。家无贫富,皆有佛堂,人不以老壮,手不释数珠。”尤其在大理国时期,形成一种社会风气:上至国君,下至庶民均以出家为荣;“以佛治国”的思想在政治制度上也有着充分的体现。一是各级官员都从有文化的僧人中选拔。大理国中、后期也仿效中原王朝实行开科取仕,而对象是僧人中的读儒书者(阿吒力僧人均可有家有室),标准就是“通释习儒”,即通晓佛学的义理又熟悉四书五经。这些人便是大理国所特有的“释儒”的阶层;二是举国崇僧敬佛,国中的大事均有高僧参与决策。在人们的思想观念中,国家的灾祥祸福,都与当朝的帝王有关,与他们前世今身所作所为有着因果关系。国家一旦出现某种灾祸的征兆,便是帝王孽障缠身,只有出家,才能消灾免难。
  大理国九位出家的帝王各有各的故事,但都毫无例外地体现着上述的思想观念。当今人们耳熟能详的段誉(段正严)就是典型的一例。历史上的段誉并非《天龙八部》小说中所描写的风流才子,而是一位文韬武略的帝王。他七岁入学,在点苍山龙苑就学于天台山云游到大理的高僧六铉法师。六铉非常赏识他慧根超群,着力培养。段誉26岁即位,曾几次平定37部叛乱,并主动亲和大宋王朝,多次进贡,献礼献乐,被宋徽宗册封为云南节度使、大理王。段誉当朝期间勤政爱民,讲究以佛法的仁慈治国。对于当众辱骂他的部将高智昌(高升泰之孙)病死后,还大办佛事为其超度。高智昌手下的两名军官刺杀段誉,未遂被擒,段誉却称之为“义士”于以赦免,此二人自杀后,又为他们立“义士冢”。段誉在位39年,后因彗星出现,认为国有不祥之兆,加上四个儿子争夺王位,于是便禅位出家无为寺,法号广弘,终年94岁,是大理国最高龄的王者。
  当然,大理国的帝王出家,生活上的享受是不同寻常的。野史记载大理国民谣曰:“帝王出家,随臣一邦,嫔妃一串,素裹红妆。出家犹在家,举国敬菩萨,早晚拜大士,禅室如世家。”生动地描绘了帝王出家这一特殊的历史现象。也正因为大理国的统治者们秉承“以佛治国”的思想,以佛家的学说来化解各种社会矛盾,包括权力之争,协调各种关系,因而在大理国延续316年间没有发生过什么大的战争、动乱或官廷杀戮之类血腥的事件,成了中国历史上延续时间最长的封建王朝。

 
 
 
前五篇文章

茶道之哲学阐释

略论佛教本体哲学

百法明门论的宇宙观

寺院经济的合理使用——佛教在商业浪潮中的反思之三

顺昌佛教及寺院

 

后五篇文章

斌宗法师著:雪窦游记

佛教教学的艺术化

哲学家叔本华眼中的痛苦

法门寺发现的《普宁藏》秘密经及其续补问题

山西崇善寺藏《碛砂藏》本的价值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五明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