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工巧明 地理 雕塑 绘画 建筑 历史传记 农工商业 书法 天文 舞剧 哲学 其它护持
 
 

佛与武术

发布人:admin   下载DOC格式文档    微信分享     

 
 
     

1.佛似乎是一种很迷信的东西,在多数人眼中,它就是吃斋念经,拜神拜鬼,叫人有病不治,烧香拜佛,修得正果,死后升入西方极乐世界,一句话:今生求佛只为来世脱苦。我不否认这是佛教所倡导的内容之一,但又何妨,你所看到的只是它消极的一面,佛文化远不是这些,倘若只看到迷信的一面,那只能是盲人摸象。佛的精华在于净化我们的心灵,不论你是一颗黑心,奸心,苦心,YIN心,佛都能将它净化为一颗充满慈悲的心。佛能让我们看清世界,看透人生。

2.武术似乎是一种很暴力的东西,在多数人眼中,它就是打打杀杀,把人炼得四肢发达,浑身蛮劲,头脑简单的一个莽夫。我不否认这是习武带来的结果之一,但这只是被歪用吧了。武术的根本不是叫人打架,武术的精华在于通过武术以武救人,以武交友,以武治人,最重要的是以武自醒,使本性变得善良

3.佛与武术是较难把握的东西,自己不要强制去接触,如果不喜欢,那就不要刻意去碰它。可以说每个佛教徒都是自己对人生的感悟,对佛的认识才走上佛门之路。所谓“有缘千里来相会”,佛门讲究一个“缘”字。我本人喜欢武术,在之前,我所谓的武术就是打架,现在我还是喜欢武术,但这才是武术,我这才明白什么是武术,武术讲究一个“悟”字。

4.武术的最高境界是摆脱武力,战胜自己,得到解脱,这种解脱不在外界,而在自己的心中,人只有最终战胜自己,他才能战胜一切。所谓“道可道,非常道”,自己就是自己最大的敌人。道士就是一生修道,僧人一生参禅,一旦修道和参禅失败,便是痛苦的一生。还记得《仙剑奇侠传》中李逍遥的师傅酒剑仙吗?他就是一个道士,可惜无法战胜自己,捆绕在红尘中。

5.佛与武术本是息息相同,武术的最高境界就是佛,佛是武术的源头,我们不必刻意求佛,生活中的一举一动都充满着佛,你在神不知鬼不觉中做了一件坏事,你以为无人知晓,无知!当我在无人的时候想做坏事,我就会想到佛,这样心中的邪念便会消去,这叫“慎独”。武术也不是追求所谓的功夫有多厉害,武术可以用来路见不平,跋刀相助,它不仅表现在行动上,更表现在思想上,也就是说,我们不仅可以用拳脚功夫来帮助人,也可以用武德来说服人。而佛更重要的是表现在心中,至于那些佛家戒律不是太重要,比如佛家五戒:一不杀生,二不偷盗,三不邪YIN,四不妄语,五不饮酒,是相对的,这主要是动机和度的问题。

6.少林武术是中国最成熟也是最高深的武学,起特点是“拳禅一体”,即拳与禅合二为一,拳指拳法,通过练习拳法可以强健体魄,禅指佛教中参悟教义,排除杂念的方法。佛门中即称“禅宗”,可以通过参禅内修心灵,名心见性,从而达到忘我无为,培养元气。拳与禅相辅相成,修禅可以养性,培养武德,可增进对武术的了解,而习拳可以强身,养元气,同时对领悟佛也是大有裨益的。

7.一个武者身上应充满佛性,用现在的话讲就是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同发展。佛与武术的连接点就是慈悲,出家人以慈悲为怀,武者以慈悲为最高境界,如果认识到这一点,那么佛与武术是没有本质的区别

 
 
 
前五篇文章

弘一大师的书法

云谷先大师传

游步十方行权方便

晚明佛教复兴运动背景的考察--以憨山德清在金陵大报恩寺

佛灭后至阿育王时的若干历史问题

 

后五篇文章

漫谈中国佛教造像的审美

五台山佛教圣地的形成

由抽象绘画与禅画试论东、西艺术的差异

起衰除弊 一代宗师——湛山寺开山祖、台宗大德倓虚法师

佛教的哲学观点非唯心主义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五明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