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龙标书院联 湖南黔阳县黔城龙标书院有一副对联,系危慈一所撰: 一水西来,行舟荡漾鸣双桨; 大江东去,浪涛寂寞打孤城。 危善定(1908—?),字慈一,危道丰三兄危道恒之子。生于清光绪三十五年(1908)二月初五日。毕业于清华大学。民国二十一年(1932),在《西南日报》任总编辑。抗日战争时期,在黔城成立“黔阳县难民救济董事会”,任会长。民国三十一年(1942),国民党怀疑他是共产党员。斯时,已是共产党的地下外围组织成员。民国三十六年(1947),被国民党囚禁于洪江碉堡里八个月后释放。民国三十七年(1948)七月,被国民党通缉,逃往武汉,经危日寿介绍,在国民党整编四十军军部任秘书。后又在洪江雄光电灯公司任科长。解放军占领湘西后,前往美国。
湖南黔阳芙蓉楼联 湖南黔阳县西南去六十里,为古黔城,梁到唐时称龙标。城西曲径通幽,萋萋芳草间有木楼翼然,名曰芙蓉,相传这里就是王昌龄当年临江送客,赋诗饯别辛渐的地方。王昌龄诗家夫子,所作七言绝句前人尊崇备至。后来因为一篇《梨花赋》得罪了唐明皇,由江宁丞贬来龙标为尉,过了几年淡泊静守的生活,也有了那首脍炙人口的七绝:“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楼为重檐,……最能引人注目者,却是芙蓉楼前一座拙雅的小亭,和这个小亭内一块长方形镌有玉壶的石碑。碑上的玉壶,看起来古朴匀称,线条粗犷,原来是个用意十分周密的篆合文字。其作者,乃清道光辛丑状元、江西布政使龙启瑞。启瑞的父亲龙光甸,道光年间出任黔阳县令。……于道光十九年(1939)年重修芙蓉楼,增其旧制。启瑞遂巧运慧心,把《芙蓉楼送辛渐》诗“一片冰心在玉壶”之句篆如壶式,由其父龙光甸请当时著名石匠、宝庆人陈玉生镌刻于石碑上,并置亭保护。后人以此碑出自名人诗,状元书,巧匠镌,誉为黔城“三绝碑”,争相拓印。芙蓉楼中至今悬挂一联:
一楼正厅门柱联清黔南人后斌所题: 楼上赋诗,石壁尚留名士迹; 江头送客,冰壶如见故人心。 后斌,清代黔南人,生卒不详。
一楼正厅门柱联清谢祖乾、陈庆臣所题: 天地大离亭,千古浮生都是梦;(谢祖乾) 芙蓉共艳色,百年人事尽如花。(陈庆臣)
光绪癸卯秋碧泉山感怀 谢兰圃 城东有古刹,散步爱幽凉。 岁久松尤茂,泉清草自芳。 秋兰薰客座,夜月照禅床。 慷慨忧时局,僧家意味长。
附:次兰圃君原韵 陈庆臣 一官游粤峤,离别在新凉。 冠盖非吾愿,芝兰羡尔芳。 清樽高士酒,明月故人床。 待到还乡日,耆英结社长。
二楼正厅门柱联黔城人危道丰所题: 地以人传,千载芙蓉今和在; 我生公后,一江寒雨客归来。 危道丰(1884—1949),字芑滨,号从洛。黔阳县黔城镇人,光绪十一年(1884)生。危道丰少年时参加府试落第,随即去广州,就读于时务学堂。光绪二十九年(1902),危道丰赴日本留学,初入弘文学院,旋入振武学校习军事。光绪三十一年(1904),危道丰毕业回国,任湖南省南路师范学堂教员。随着危道丰又东渡日本,入军联队习工兵,期满后再入士官学校。光绪三十五年(1908),危道丰毕业回国,任湖南督练分所教练处提调。赴京考试军事,得工兵科举入。宣统二年(1910),危道丰回湖南,先后任西路巡防营管带和督练公所粮饷科长。宣统三年(1911),辛亥革命湖南光复后,危道丰任都督府参谋次长。旋升任参谋部长,1912年辞职。民国元年(1912),危道丰与唐蟒等创办《军国民日报》,后易名《国民日报》。不久,应黎元洪电召赴鄂,任北洋军政府副总统府参议官。旋由黎元洪保入京,任袁世凯总统府参议官。民国八年(1919),傅良佐主湘政,危道丰应邀回长沙,任督军署副官长,旋调第一兵站委员长,驻株洲。是年冬,傅良佐离湘,危亦离湘赴京,任陆军讲武学堂战术教官。时北洋政府已决定对德、奥宣战,危加入参战军工兵部队,驻通州。任教官,后任工兵材料厂长。后应川边镇守陈云皋之请,任驻京代表,旋任参谋长。民国十二年(1923),北京政府改组,危道丰被委任边藏劝业员,未就职。旋至福建,入同学王伯川幕。民国十三年(1924),危道丰被派赴台湾考察。自台湾归后任督军署参议,为讲武学堂编译兵书。民国十四年(1925),危道丰赴浙江,任嘉兴县知事。民国十五年(1926),危道丰卸职浙江嘉兴县知事,旋任上海县知事。民国十六年(1927),国民革命军进入上海后,危道丰去北京,入奉军韩麟春部,任驻京代表,与国民革命军磋商停战事宜。民国二十年(1931),宁、粤战争爆发,危道丰受张学良委托,与罗文干赴沪同粤方会谈,双方得以言和。不久张学良出国考察,危道丰闲住北京。民国二十五年(1936),危道丰返湘,任国民党政府第二行政督察专员(设慈利),不久辞职。民国二十六年(1937),危道丰任陕西西安统税局局长。民国二十八年(1939),危道丰任湖南洪江电灯公司经理。后又任国民党黔阳县参议会议长。民国三十年(1941),危道丰兼任黔阳县第六初级中学校长。民国三十一年(1942),刘伯谦任黔阳县长。危道丰命令其侄危慈一撰文,以“黔阳人要为黔阳人做事”为题,影射刘伯谦不为黔阳人做事,发表于《黔阳民报》,因而触怒了刘伯谦。刘伯谦则以危道丰有“奸伪之嫌”,上报省政府批准,将危道丰逮送至洪江专员公署,囚禁半月后,始取保释放。危善定,字慈一,危道丰三兄危道恒之子。民国三十六年(1947),危道丰竞选国大代表,落选。民国三十八年(1949)10月3日(农历八月十二日),黔阳国大代表、匪首潘壮飞拿出四百元光洋,指使江市帮会头子冯有云刺杀危道丰於江市康溪洲危修吾家。
玉壶亭对联: 风动铃声穿楼去; 月移塔影过江来。 危慈一
送客亭对联: 过客离亭千古怨; 清风明月一江楼。 曾传泗,撰於民国初年。
三角亭对联: 风梳三径草; 月浸一池花。 周则范
半月亭对联: 鱼游水底寻明月;(黄忠浩) 树插石缝遮青天。(熊希龄)
碑林对联: 妙书鸿戏秋江水; 佳句风行晓苑花。(王继贤)
题芙蓉楼: 名楼今更奇,喜见花间凝露,檐角留云,引龙山叠翠北来,雾幛烟岚瞻胜迹; 诗哲日益远,遥怜月下放歌,江头送客,余潕水拖蓝东去,清流浅渚印冰心。 向小韩
吊王昌龄联
迹古冰心在; 官卑诗卷留。 欧阳曰枚:贡生,耒阳人。清高宗乾隆十一年(1746)丙寅,与荣大顺同任黔阳训导。
名同楚泽三闾重; 花比河阳一县妍。 龙光甸(?—1849),字见田,广西临桂人。清嘉庆二十四年(1819)举人,大挑知县。历湖南溆浦、湘阴知县。 道光十七年(1837),任黔阳知县。精明善断,人不能欺。惩治豪强,严革恶习。兴利除害,百废具兴。所有罚款,尽以之修寺观、祠堂、庙宇、街巷、桥梁、道路,县治焕然一新,皆其力也。他如养济、育婴及远近古迹,无不悉力经营,并捐养。廉数千缗,添设书院膏火,置义学十五所,各有田租岁,由官聘请邑绅,凡穷乡僻壤,躬自劝学。一时絃诵之声,比於武城。尤重名教,彙旌节孝,多至数百人,建总坊表之。禁宰耕牛,几十年后,人民仍然恪守其法。 道光十九年(1839)与子龙启瑞、教谕黄本骥一起重修黔阳芙蓉楼,并编辑《王少伯宦楚诗》泐石芙蓉楼碑廊。道光二十年(1840),捐俸倡修南明招抚使邱式耔故居烟溪“月瀑园”,为“重九会”。落成,有《月沛园落成集咏诗》三卷。道光二十一年(1841)春,还未解任,其子龙启瑞(1814—1858)从黔阳赴京,考中状元。大魁天下,人以为盛德之报。手录宰黔阳事,宜存交后来。其深谋远虑如此。离任之日,虽孤贫乞丐,亦号泣挽留。为清代自康熙初黔阳县令张扶翼后一人而已。 道光二十一年(1841)秋,擢下(霞)浦同知,皆有政绩,寻调台州同知。时值第一次鸦片战争以后,开放五口通商,海门港地处浙中,当台郡六邑咽喉,故奉批移同知衙门驻葭沚。初到之际,地无衙署,光甸前任皆留省不到任,独光甸到任,借民居听事,故为首任同知。在任朔望讲事,修市廛。道光二十六年(1846)立官署,兴水利,曾建葭沚新闸,手书“椒江锁阴”。中夜冒寒,亲自缉盗。子龙启瑞时官湖北学政,每欲迎养,而光甸以椒民为重,不欲去。道光二十九年(1849)进京引见,归卒于旅途中。 清道光十七年,桂林龙光甸任黔阳知县。道光十九年己亥仲秋,龙光甸捐俸重修芙蓉楼。落成时,雅集时贤汇聚芙蓉楼,作《重修芙蓉楼落成怀古》。唱和者颇众,因尔刊刻於芙蓉楼碑林。作《己亥仲秋重修芙蓉楼落成怀古即事》》四首,其二云“吏隐龙标话昔年,几回山径耸吟肩。名同楚泽三闾重,花比河阳一县妍。蛮女乞诗书锦字,苍头拾叶佐炊烟。风流王粲今谁见,月满芳林听杜鹃。”此联语出其中。
诗才久著丹阳道; 胜迹犹传潕水滨。 龙启稷,字穀士,桂林人。道光辛丑状元龙启瑞兄弟。随同父亲龙光甸宦迹黔阳,与龙启瑞同在龙标书院就读。道光十九年(1839),龙光甸重修黔阳芙蓉楼落成,参与聚会。
诗似李供奉; 官如梅子真。 龙启瑞(1814—1858),广西桂林人,字辑五,号翰臣。清朝古文家、目录学家、诗人。 道光十七年(1837)丁酉,其父龙光甸(字见田)官黔阳知县,乃与兄弟龙启稷(字穀士)、龙启祐(字助亭)就读黔阳龙标书院。常常憩息在芙蓉楼,钻研书法诗文等。道光十九年(1839)己亥,与其父黔阳知县龙光甸、黔阳教谕宁乡黄本骥,一起重修黔阳芙蓉楼,并编辑《王少伯宦楚诗》泐石芙蓉楼碑廊。龙启瑞为《王少伯宦楚诗》书丹。道光二十年(1840)庚子,助其父黔阳知县龙光甸、黔阳教谕宁乡黄本骥捐俸倡修南明招抚使邱式耔故居烟溪“月瀑园”,为“重九会”。落成,有《月沛园落成集咏诗》三卷。 道光二十一年(1841)辛丑,从黔阳赴京,殿试第一甲第一名,考中状元。大魁天下,人以为盛德之报。授翰林院修撰。历任翰林院修撰、广东乡试副考官、侍讲、湖北学政等职。道光三十年(1850)庚戌,丁父忧回籍。值金田起义,广西巡抚邹鸣鹤奏办广西团练,龙总其事。对付洪秀全组织的太平天国起义军。 咸丰二年(1852)壬子,太平军攻桂林。率团练守城顽抗,以功升侍讲学士。咸丰六年(1856)丙辰,授通政司副使,旋简江西学政。咸丰七年(1857)丁巳,迁江西布政使。咸丰八年(1858)戊午,卒於江西布政使任上。龙启瑞治古文,尤善音韵之学,为广西五大桐城派古文家之一。著有《古韵通说》、《尔雅经注集证》、《经籍举要》、《经得堂诗文集》、《浣月山房诗词抄》等。 道光十九年(1839),龙光甸重修黔阳芙蓉楼落成,龙启瑞作《己亥仲秋重修芙蓉楼落成怀古即事》四首,其二云:“龙标风雅客,少伯古无伦。诗似李供奉,官如梅子真。远来夜郎国,长占五溪春。此日登临处,清风寄白蘋。”
谪龙标推丛莽,煮清茶以明志;(谢祖乾) 游鳌山扫落叶,吃淡饭而安心。(谢祖乾)
黄本骥自题 未酬千里志; 空负十年春。 黄本骥自道光十七年(1837),选黔阳教谕,悉心培育远道来学同郡各县生员。至道光二十八年(1848),阎海林(字润东)任黔阳知县,夏日同人燕芙蓉楼,互相作诗。黄本骥《和阎明府韵》中有“未酬千里志,空负十年春”。是年黄本骥任黔阳教谕已逾十载。
湖南黔阳万寿宫倒塌 (福州)皇华馆原是清季接待钦差大员、主考官和地方官吏的场所,类似现今的宾馆或招待所。……皇华馆于1909年从筹备立宪作为清理财政局的衙门算起,直到民国20年(1931年)财政厅迁出为止,二十二年间,一直是福建财政的枢纽。……辛亥革命炮声一停,革命军接收旧机关所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焚烧档案。……当时厘金裁了,这项仅次于钱粮的可靠收入也没有了。皇华馆每天大门一开,各机关伸手要钱,财政司(光复后都督府下设司)无可应付。那时司长是陈之麟,次官(副司长)是蔡凤机,仰屋兴嗟,苦无良策。林西园先生很幽默地出了一副对子的上联: 陈蔡绝粮,麟悲凤泣: 登报征求下联,一直没人对上。 黔城是湖南省历史文化名城,以清朝嘉庆黔阳县令曾钰为纪念唐朝龙标县尉王昌龄而修建的芙蓉楼、清朝道光黔阳县令龙光甸修建的南正街享誉天下。前几年,著名的旧式公馆危泽甫宅被共产党官员放火烧毁。前不久,著名的会馆万寿宫在政府漠视的情况下又倒塌了。 黔城破旧,吏漠民伤。 当时,我撰了一副对联,陈述了此事。 以金刀侍文章,以古物为儿戏,文章儿戏早消灭,谁来攻克刘克立; 将木棍压钩钓,将双溪作友情,钩钓友情常往回,你去摆平丁友平。 注:刘克立是洪江市的书记;丁友平是洪江市的市长。此为拆字联。 以金刀侍文章为刘;以古物为儿戏是克;文章儿戏早消灭,暗含立(章——早已消灭)。 将木棍压钩钓是丁;将双溪作友情含友;钩钓友情常往回,暗含平(一往一回—扯平)。 是时,我另填了一词《风流子•答问(步李雯《送春》韵)》讽刺共产党政府官员。
风流子·答问(步李雯《送春》韵)
多少行旅际,人相问,何处是黔阳。 总笔落红笺,文言故事;激扬放逸,指点苍茫。 私心里,欲龙标享誉,使潕水新妆。 对照地图,撕心裂肺;比较时尚,荡气回肠。
芙蓉楼颓废,伤心处,自慰家住莲塘。 坍塌江西会馆,政府如盲。 忆官吏焚烧,危家毁灭;市民呼吁,铁树还香。 难述一腔愁怨,满腹凄凉。
注:芙蓉楼颓废:因洪江水电站的修建,沅江水位高涨。湮没了洪江市黔城芙蓉楼前的香炉岩、鸭婆岩等奇石以及芙蓉楼前的码头,使原来的景观遭到蚕食。重建於清朝道光十九年的芙蓉楼大门——塑有《王少伯送客图》壁画的“龙标胜迹”也奄奄一息,随时准备倒塌。 坍塌江西会馆,政府如盲:前几天,修建於清朝中叶的江西会馆——万寿宫,旅游局想接管修缮,但是政府不同意。而且在房管局控制下,因为没有得到及时的修缮,终于在前几天坍塌了。而洪江市政府官员却装聋作哑,一任房管局将大门封锁,不让记者拍照、采访。 官吏焚烧,危家毁灭:前几年,作为黔城保留最完善的清朝、民国时期的私人公馆——危泽甫宅,在黔城镇政府的占据下,肆意破坏。后来,干脆被一个共产党官员将危泽甫宅一把火烧了。市民纷纷呼吁要求揪出罪犯,送上法庭,可是洪江市政府却暗箱操作,将此事不了了之。到现在,干脆将危泽甫宅废院的围墙也全部拆掉了。 市民呼吁,铁树还香:在黔城龙标山上,原有建於宋朝熙宁年间的普明禅寺,被洪江市黔城镇政府招待所盘踞。普明禅寺内,现还保留有一座钟鼓楼,一株千年铁树。钟鼓楼被长期封锁,不让游客参观。铁树却被洪江市黔城镇政府招待所所长余凯私自偷去卖了,最后辗转卖到了上海,被拿去参观,收入颇为可观。黔城的市民纷纷要求政府惩治余凯,追回铁树。在市民的口头呼吁和用大字报的形式呼吁下,林业派出所才不得不出面追回了千年铁树。
熊希龄,字秉三,凤凰县人。1913年任中华民国第一任内阁总理。熊希龄幼年极聪颖,十五岁中秀才第一名,已声誉鹊起。中秀才后,进入该校(沅水校经堂)深造,用功甚勤,每考试辄列榜首。一次老师出一联,让学生答对,上联为: 栽数盆花,探春秋消息; 学生多不能对,熊年最小,但思维敏捷,素有抱负,稍思即对出下联: 凿一池水,窥天地盈虚 师生赞好,誉为奇才。后一陈姓举人,闻知此事,以为妄传不足信,须面试之。一日,与熊希龄在朱其懿府中相晤,陈举人拆熊字为上联: 四只足行,有何能干; 熊知其戏己,遂当仁不让,针锋相对,即答以 一边耳朵,算什东西。 陈始折服。
月沛园对联 月沛园,在黔阳县旧治黔城北十五里的烟溪村,为代隐君子邱士琳所建。 邱士琳(1596—1646),字席之,号玉瑲。明崇祯选贡,朝考一等第一名,诠选兴化县知县。诰赠“昭武都尉”。以县令需次,里居烟溪。藏书课子,辟地种花,构“月沛园”。有毓庵堂、雕虎堂;有戛玉轩、醉石轩、浪雪轩;有醒岩楼;有鹤胫桥;有宝鸭泉;有玉岚庵、少陵斋、仙月亭、醒庄、花雨廊、银螺径诸胜。手创月沛园,吟咏自乐,课子其中,俱皆成名。长子贵州黎平府都司邱式耒、次子翰林院待诏邱式耔、三子桃源县教谕邱式耘、四子邑庠生文学家邱式耜皆负有盛名。邱士琳为吟社主人,极一时文酒之乐。自其次子以殉节,著名益重。生於明万历二十四年丙申十二月初二日辰时。殁於清顺治三年丙戌六月初七日寅时。葬月沛园盘龙形中左坤山艮向。道光二十年(1840),黔阳知县龙光甸捐俸倡修南明招抚使邱式耔故居烟溪“月沛园”,为“重九会”。“月沛园”落成,有《邱园落成集咏诗》三卷。黔阳教谕黄本骥黄本骥见壁间旧诗犹在,类皆宦游旅寓之笔,遂属邱氏子弟录草见付,不惜心力,考其字号、爵里、时次先后,将邱氏一家历代诗人作品及友人前来凭吊南明招抚使邱式耔、与邱式耔后裔酬唱的诗文作品汇集成册,名曰《月沛园诗文钞》,请黔阳知县龙光甸作序,并付剞劂,为邱氏掌故。力争朝廷将邱式耔给予抚恤。《月沛园诗文钞》行世,前二卷多寓贤名笔,后一卷则邱宗人之已往者,健在者则而以觉吾邱开来为终。 邱式耒(1612—1677),字书年,明武庠生,授贵州黎平府都司。生於万历四十年壬子七月十三日子时。殁於康熙十六年丁巳五月二十七日未时。葬车坪园右边第二坟乙辛兼辰戌。 邱式耔(1618—1647),字祈年,明邑庠生,由翰林院待诏授招抚使。性忠孝,殉节武昌。生於万历四十六年戊午四月十六日辰时。殁於顺治四年丁亥四月十六日巳时。葬月沛园盘龙形中左。 邱式耘(1621—1690),字嘉存,康熙八年岁贡生。铨桃源县教谕,经明行修。生於天启元年辛酉十二月初一日卯时。享寿七十岁,殁於康熙二十九年庚午四月十一日戌时。葬车坪园乙山辛向。 邱式耜(1642—1708),字圣公,清邑庠生。归自江南,学问淹博,著有《月沛园文集》。生於崇祯十五年壬午八月二十一日巳时。享寿七十七岁,殁於康熙五十七年戊戌七月初八日亥时。葬月沛园凤形,申寅兼庚甲。
大门门柱联: 此处岂容尘土面; 看来都是水云乡。 (明)谢上拔 谢上拔,於明季时任江南宁国府知府。明崇祯七年(1634)甲戍六月,邱士琳于月沛园仙月亭宴谢上拔,为之饯行。明亡,谢上拔遂隐於宁国府,其子孙皆籍於斯焉。
雕虎堂门联: 小门鹿过台还静; 深榭云来鸟不知。 (明)杨农畯 杨农畯,武陵人。明崇祯间,由举人官知县,世乱还乡。张献忠屠常德,辰郡独安。乃避寇入黔阳,居邱氏“月沛园”之“雕虎堂”。与邱士琳隐君子讲学,凡数年。后邱士琳仲子邱式耔殉节武昌,杨农畯为作《邱式耔传》。
毓庵堂门联: 此地有曲径、平台、幽泉、瘦石; 其人惟栽花、喂鹤、弹琴、赋诗。 (明)胡钦华 胡钦华,字凫庵,山阴人。南明永历时期任宾州知州、佥都御史、湖广巡抚。即南明浔州守将庆国公陈邦傅的中军、明永历时期武康伯胡执恭之子。胡钦华曾经劾瞿式耜老奸误国。跟随永历帝辗转湖广、云贵。永历帝入缅甸,胡钦华相从不及,从云南流寓黔阳,居邑之“金箔园”。爱烟溪“月沛园”之胜,与邱式耘昆季为文酒交。胡钦华流寓黔阳著有《沅江集》、《茗柯堂集》。胡钦华著《天南纪事》、《天南逸史》、《永历本末》,记录了永历时期的大事,是研究南明历史的宝贵文献。
玉岚庵门联: 小径林空来好月; 闲庭风细得梅花。 (明)孙光南 孙光南,明崇祯西黔解元,旧佚其字号、里贯。 现在流传下来的只有《月沛园记》。
浪雪轩大门联: 云影倒吞凌汉树; 水光高沐半天星。 (明)向文焕 向文焕(1610—1682),字亦庵,黔阳县山门人。南明永历八年(1654)甲午科举人,官贵州湄潭县令。明神宗万历三十八年生,清圣祖康熙二十一年殁。享寿七十三岁。初住山门,幼孤贫,嗜文学。绩学淹贯,贤俊皆为倾倒。性崖异不谐俗。明崇祯十七年(1644)辛巳,向文焕游烟溪月沛园,作《烟溪寒夜》。邱士琳作《向君文焕同邱嘉存夜坐仙月亭》。明永历七年(1653)癸巳,向文焕再游烟溪,见其平原广漠,环野皆山,山势周迴如城堞,间一小峰,孤峦独秀,竹树翳然,一亭峙于上,时有白云隐见于树影亭际间。心悦之,名其亭曰:“孤云”。得烟溪邱式耘助以良田十八亩,遂家于烟溪,筑孤云亭,作《孤云亭记》。是年,向文焕作《访邱醉石见小径菊花有作》。明永历八年(1654)甲午科举人,官贵州湄潭县令。经麻阳、入铜仁,过江口,前往湄潭任县令,身经乱离,目睹疮痍。明永历十一年(1657),孙可望降清。向文焕解任,自湄潭回黔阳。清康熙元年(1662)壬寅,安徽霍丘蓉园张扶翼任黔阳知县,请其出山,辅助治理县事。是年,玄灵观精舍回廊,渐次修复。清康熙二年(1663)癸卯春,盲僧湛然,曳杖踵向文焕门,而告向文焕曰:“玄灵观,不修且坏,乞文劝之。”向文焕因作《募修玄灵观序》。清康熙三年(1664)甲子,僧明世拓碧泉庵前,作小阁以奉韦驮尊者,因以垣闬闳于左,易卑隘而为崇闳,去雕饰而尚朴素。使数十年荒翳之区,殿庑垣墉,崭然一新。荆莽丛秽,刬削芟除。一泓清浅,咫尺金汤。工既毕,僧请向文焕记之,遂书《修碧泉庵记》于石。清康熙四年(1665)乙未,向文焕弟亡后,孤幼满前。而少侄松龄复多病,因拜东寺鳌山庵方丈古清为师,谓托其名于空门,仗诸佛慈悲哀悯幼孤,而解厄益算也。向文焕与同学瞿子信、唐子让、危算之等礼佛罢,古清延方丈啜茗闲话。忽有东岳庙住持老僧持册向前作礼,请求向文焕作序。向文焕因作《重修东岳庙募序》。是时,向文焕作《宿鳌山庵僧房》。清康熙五年(1666)丙午,向文焕助张扶翼编纂《黔阳县志》,并作《黔阳县志序》。清康熙八年(1669)己酉暮秋,向文焕与廖长公、黄子铉、向复旦、欧阳孝先、王敢臣,出黔阳安远门,游蟠龙山,冬月,作《游蟠龙山记》。清康熙十一年(1672)壬子秋八月,雪舫和尚重修普明寺钟楼,太守卢公、军府林公暨二县大夫,咸出金佐之。黄于元以其事语蒋义生,蒋毅然任之,以告诸族人及其亲戚交游,乃遂迄厥工。向文焕作《新修钟楼记》。是年向文焕作《赤宝山记》。清朝定鼎,向文焕回乡,无复有仕进意。惟肆力於诗歌古文。自明中叶后,俗学浸YIN,以襞積剽窃为能事,又矫入於凄清幽冷。有识者目为“文妖”、“诗魔”。向文焕生长楚西沅水,与兄向文华、弟向文经三人,既受外来流寓文化的影响,又秉承五溪地区传统文化的熏陶。凡所述作,多冲和恬适之响,骎骎窥见古人堂奥。诗稍阑入竟陵窠臼,而五字清而能腴,似亦厌弃其旧学而欲跳脱之者。诗文卓然成一家,盖此法中豪杰士也。所著《孤云亭》四卷行世。
盛夏余冬景; 幽居冷宦情。 (明)邱士琳 邱士琳(1596—1646),字席之,号玉瑲。明崇祯选贡,朝考一等第一名,诠选兴化县知县。诰赠“昭武都尉”。手创月沛园,吟咏自乐,课子其中,俱皆成名。生於明万历二十四年丙申十二月初二日辰时。殁於清顺治三年丙戌六月初七日寅时。
浪雪轩侧门联: 依山借豹隐; 临水结鸥盟。 (明)钱邦芑 钱邦芑,字开少,丹徒诸生。隆武中,钱邦芑上书言事,授御史。阁臣熊开元请改兵部司务;上重违开元意,命以司务得非时言事。寻复授御史。鲁都督陈谦奉使入闽,忤旨下狱;郑芝龙救之。邦芑奏:“谦为鲁心腹,与郑氏交最深。不急除,恐生内患”!上即诛谦,芝龙以是益萌叛志。 丙戌(1646)六月,元子诞生;进诸臣爵,大赦。钱邦芑曰:“浙东新破,唇亡齿寒;举朝正切齿同雠之日,非蒙恩受赏时也”。不报。永历帝立,以原官巡按四川。 丁亥(1647),武冈之变,川中不知乘舆所在,宗室容藩乘机僭称“监国”;邦芑疏劾之,移书督师堵胤锡、吕大器声言其罪,诸将从逆者多解散。 戊子(1648)春正月,上川中诸将杨展、王祥等收复州县功,擢右佥都御史,巡抚其地。遣使致书孙可望,劝其归朝;可望大喜,谓差官王显曰:“从来朝廷文官与我辈为雠;今钱公遣使通问,何敢自外!封我为王,我举全滇归朝廷矣”!邦芑复以书,谓“本朝无异姓封王者”;而具疏称可望归顺。既可望逆谋益着,心忧之。察其部将白文选忠诚可用,私语之曰:“忠义,美名也;叛逆,恶号也。孺子且辨之,丈夫可身陷不义乎”?文选大感动,与忠国公王祥盟于乌江;邦芑为执牛耳。既而可望袭遵义,祥走死。文选晤邦芑,愧汗不能仰视;邦芑曰:“非公卖国,他人卖公耳”!因言帝在安龙,主辱臣死;泣数行下。文选怒,裂眦折箭誓杀可望。邦芑寻以忧归,隐黔之蒲村;可望强官之,至于封刃行诛,不为动。 甲午(1654)二月二十三日为邦芑诞辰,同人酿酒,可望使者复至;山阴胡凫庵在座赋诗,有“痛哭花前莫相讶,不如往泛五湖船”之句,邦芑在修文三潮水祝发为僧,号大错和尚。“知今是而昨非”。遂改寺名“知非寺”。当年寺前竖月石雕碑坊,额刻“知非禅林”四字,并镌石联一副:“举足宜行中正路;入门俱是过来人。”钱邦芑在知非寺住不多久便移居湄潭西来庵,旋迁余庆之蒲村。从此以后,隐居僻处,纵情山水,以诗文自娱。在浦村怪石嶙峋处筑湖建亭,沿湖植柳,结庐以居,名“大错庵”,并在石林丛中摩崖题刻“他山”,“钱开少放歌处”等数十方。可望怒不已,拘于大兴寺。兵部尚书程源、都察院郑逢元二人固可望党,且尝为邦芑劾罢者也;邦芑察其不忘朝廷,乃私结之,教之以言词激发镇将。此辈朴鲁武人无避忌,酒酣耳热,骂可望曰:“剥一张贼皮,又生一张贼皮邪”!邦芑知其可用也。 丁酉(1657)秋九月,可望谋犯阙;邦芑与二人计曰:“马宝、马进忠、马维兴虽隶可望麾下,然皆朝廷旧勋,图报无路;至白文选,决不相负!今可望入滇,从中用计图之如反掌耳”。源以告文选,文选然之。与逢元私见马宝定约,从容谓可望曰:“使功莫如使过,将才无出文选右者”!可望信之,释文选以为大总统。交水之役,邦芑实阴启焉。论功,擢都御史掌院事;马吉翔忌之。时督理晋王军事者,为金维新,秩左都御史,位在邦芑上;邦芑郁郁浮沈,朝请而已。 上入缅后,以僧终;世所称大错和尚云。后应衡山王夫之请,延修《浯溪志》,后又修《宝庆府志》。尝游黔阳,侨居僧寮、道院间,瓢笠游山,踪迹几遍。住龙标山普明寺时,闻烟溪“月沛园”之胜,慕邱式耔殉节事,亟访其居,吊之。邱式耘款待甚殷,因与邱式耘相交甚睦。
少陵斋门联: 挥秉风生席; 移花月上阶。 (清)邱开来 邱开来(1761—1836),字觉吾,晚年号湘渔老人。邱士琳远孙,邱式耘高孙,邱易玄孙,邱上荩曾孙,邱忠恪孙,邱厚泽长子。住月沛园揖山草堂。 十二岁歌采芹宫墙,推少年第一。被誉为“神童”、“小神仙”。 乾隆五十四年(1788)己酉,尝读书岳麓书院,受教翰林院庶吉士王金策,与严如熠方伯、彭薄墅等相刻励以行己,有耻为学。 嘉庆八年(1803)岁贡生。铨郴州学正,不就。 博学多才,工诗文。尝与进士陈道隆、禀贡生王继贤、郡贡生谢光篪、邑增生廖时亿、隐士王光榜、李谷显等诸友朋及族兄弟邱开阳、开伊、胞弟邱开儒、开仪等立诗社,祀古今诗人,祖陶潜,配以杜甫、白居易;次则苏轼、陆游、李东阳、杨慎;近人王士禛、蒋两家。兼工绘画,每酒酣,数十纸立就,为时所重。 王金策太史序其四卷《揖山草堂文集》云:“觉吾文第一,书法次之,诗又次之。然分之,皆可自名一家”。人以为定评。 黔阳知县俞爃将《童训新篇》摘要属书,镌石载去,兼重其字也。 晚刻《湘渔诗存》四卷。未刻者《觉吾语录》、《临池心解》二卷、《嘉庆县志》三书。著有《童训新篇》二卷、《湘渔诗存》四卷、《湘渔诗话》四卷、《揖山草堂文集》四卷、《揖山草堂诗集》十二卷。 生於乾隆二十六年辛巳四月十四日申时,殁於道光十六年丙申十二月初四日辰时。享寿七十五岁。葬烟溪塅圞桃田莲花形,辛山乙向。
泉石留题多宦笔; 园林喜护一家春。 (清)邱忠玉 邱中玉,字璞斋。黔阳人,住烟溪月沛园。邱士琳玄孙,邱式耜曾孙,邱倬孙,邱上述子。少年嬉戏,辄令同侣引导,传呼将军、元帅。乾隆三十七年壬辰,习武入仕,从征金川,奋勇突阵,屡被重创,得不死,原任沅州协千总,升武冈州守备,累官至浙江丽水营都司、浙江台州府平阳副将,擢升总兵、镇军。嘉庆元年正月初一日,诰命特授阶“昭武都尉”、妻张氏为“恭人”。诰命貤赠曾祖父邱式耜为“武功将军”、曾祖母杨氏为“夫人”;貤赠祖父邱倬为“武功将军”、祖母危氏为“夫人”;貤赠父亲邱上述为“武功将军”、母亲张氏为“太夫人”。
邱式耔对联明志 邱式耔(1621—1649),字祈年,世居湘西黔阳之烟溪。生於万历四十六年戊午四月十六日辰时。父士琳,历应民社,循声夙著。解绶归田,就烟溪手闢月沛园,极亭林丘壑花石之胜。晚年读书课子於其中。 邱君生有异秉,幼即颖悟。儿时,辄言人所不能言。 士琳尝以“道不行,乘稃浮於海”命之属对。 君应声曰:“人之患,束带立於朝”。 士琳惊谔之余,而谓人曰:“是儿目空四表,其志岂人所知耶?” 及年十六,举诸生。覩朝政之乱,知世变无日,遂请於父,罢举业归,习韬略,慨然有廓清寰宇之志。无何,士琳病殁。弥留时,嘱君“务以国尔忘家”。君乃益自惕厉。维时,一班士子习染於孱弱之风,遇事袖手狂言。君独患之,乃延师,日习技击,以蓄体力。夜则以砂缚足,奋行危岩峭壁间,以储足力。黔山固峻,不计冬夏,习以为常而不知其苦也。 君祖遗殊丰,慨念当日之财聚民散,因挥金以济流亡,义声所播,四方豪杰慕名来瞻颜色者,千里不阻。君济人,必声言不望报施,第劝人以扶危救弱,义无亲疏。故远方来者,莫不惊叹而归。盖绝不料至仁之事,而竟出於一翩翩浊世之佳公子耳。 明崇祯十六年,张献忠陷长沙,进掠常德、宝庆,沅江、酉水震动,地方骚然。式耔曰:“神州之地,独此东南一隅耳。当勿令贼逾尺寸土。”于是辰沅豪杰,倡议团练,为守御计。君助守官筹策制防,部署精密,井然有法。贼四出窥犯,皆不得逞。事后,守官欲表君出仕,以酬辛勤,君掉头而去,曰:“吾岂以是博青紫哉?”然以是,与守将靖州陈友龙善。 越明年,闯贼破京师,帝崩於景山,而三桂导虏入,寇亦旋踵至。黔邑人士,遥闻清军南下,群议改朔。君愤极,投袂而起。於是北走雍州,得与北州豪杰金新安、姜大同、金玉章游,相与谋恢复之事。因念人心散漫,仕宦无常,乃约金、姜定收取人心之计,即就雍州草创同盟,网罗江湖侠士,潜布山林,取“临难毋苟,同舟共济”之喻,树立“雍州临济会”,以金新安主之,揭竿讨贼。君则易名邱良玉,潜返故闾,尽出家财,囊橐入靖州。因靖州守将陈友龙之助,成立“靖州官帮临济会”,所有沅州、靖州、锦屏、黎平一带汉流在官人物,招揽无遗,与金新安、姜大同等,联成一气,将索赋东下,迎击清军。事未集,而湖广诸将,次第称降。清军精锐,悉入沅江、潕水,君势为穷。 斯时也,桂王入滇,正位号召四方,君以为非攻守一致,则不能却强敌,而竟事功。乃嘱陈友龙伪降,以缓敌心。君则奋足奔滇,布衣叩阕,力陈恢复之策,并以“王师速进,早定人心,始能挽回败局”为言。旧臣吕大器、瞿式耜,心仪其才,表君“诏赐翰林院待诏”留之随驾。君叩头流血坚辞,力请早期会师,乃加授招抚使,捧檄遄行。 时清顺治五年,湖南尽入满清版图。清使至黔阳,捕君眷属不得,乃执与君友好之瞿姓,夷其族而弃诸市。邱氏族未亡而同遭骈戮者,达百余人。而雍州金新安、姜大同辈义军败绩,金、姜惨亡。噩耗传入君耳,君不胜悲悼号泣,以七昼夜,由滇强行返靖州,遂与陈友龙树帜誓师。沅水忠义之士,望风景从者数万人,声威远震。邱良玉之名,至是乃深刻於人心矣。 辰州有总兵徐怀者,以明将而降清,利清室之厚禄,欲邀功而益赏。知清廷购君甚急,乃藉与君有一面缘,驰书绐君至辰州,约商反正。君以其向系遗臣,慨然就道。或劝君毋往,君叹曰:“我方以诚信召人,疑虑滋多,人其谓我何?不幸,去而获死,亦示我之无他也。”於是褒衣大带,单骑驰入虎口。见徐怀,竟无反正之意,且以清爵饵君归降。君愤极,痛斥之曰:“尔不识邱式耔耶?亦知有邱良玉乎?何溷乃公耳。”徐曰:“尔叛臣也,杀无赦。”既而,君以国仇剖陈,劝其猛省。徐不顾,竟縶之,连夜械送武昌。君念义不生还,阴遣人驰书告陈友龙,促速举事。 清顺治六年,明旧将陈友龙遥假邱君节钺,遂起义於靖州,规复黔阳、会同,断清军入滇粮道。东薄辰州、溆浦,声讨逆虏。清亦倾湖广川黔之众,夹击陈友龙。陈以援绝势孤,力战身死。而邱君亦就义於武昌,时年二十八岁。遗骸葬於鹦鹉洲。 君以布衣创立民族战线,其潜势力几遍大江南北。清廷忌恶其人,死后乃严费其赜,竟使后世莫名其人。然而明亡后民气之坚强,突破数千年气数、天命之说,而终於民族自决者,君实隐树其礎,又烏可以其为人忌讳,而终不传之欤?
月沛园,亭台楼阁成行,醉石榭中唯个石;(谢祖乾) 黔阳县,画印诗文俱绝,味兰轩里看祯兰。(田名瑜)
苏园对联
苏园大门门联: 怀高太古; 影照东山。 (清)谢光篪
醉花窗窗口联: 山风舞鹤闻琴醉; 鸟语敲窗入眼花。 (清)谢宗倜
颐楼风月栏联: 静坐邀明月; 清谈有晋风。 (清)谢祖乾 谢祖乾(1872—1941),字祯原,一字兰圃,号钟灵。诗人、画家、书法家、金石家、教育家。河南候补知县。历任龙标书院讲席、黔阳县仁区局长、黔阳县学务委员、黔阳县农会长、黔阳县文献委员等。曾经应南社社员凤凰田名瑜邀请参加南社湘聚。
颐楼味兰轩联: 秋兰薰客座; 夜月照禅床。 (清)谢祖乾
芝玉草堂门联: 石引梅根瘦; 江添雪水肥。 (清)向莲珍 向莲珍(1877—1964),会同县铁炉冲礼文公长女,赋性贤淑,孝事翁姑,勤俭持家,助夫创业。有诗画才能,常与夫君谢祖乾绘画评花,赋诗联句、弈棋抚曲。著有《苏园莲珍诗文稿》三卷。其为苏园芝玉草堂题楹联“石引梅根瘦,江添雪水肥”就一直流传至今。
栗凹凉亭对联: 角利争名到此应当歇气; 游山玩水来时尽可放心。 (清)谢祖乾
出东门,望东山,长坡长隐;(清)谢祖乾
诗友赠谢祖乾联
画能清有骨; 诗好淡无痕 (民)田名瑜(湖南凤凰人)
三绝诗书画; 一春山水田。 (民)向同鋆(湖南黔阳人)
潇洒云中鹤; 清超雪里梅。 (民)曾淡人(湖南芷江人)
招隐已酬元亮志; 伤时且学嗣宗狂。 (民)杨荫樾(湖南黔阳人)
每对青山怀谢眺; 哪堪白首老冯唐。 (民)冯家泽(湖南黔阳人)
此去前程,送一轮明月照君,何须道谢; 初来贵地,书千首古诗醅酒,不必称王。 (民)王 晋(浙江山阴人)
燕园对联 荒芜茂草藏莺燕;(谢永仲) 寂寞寒窗守窈窕。(邓雪林) 围圈囹圄囿囡园。(王扬清)
黔阳县易氏,自宋朝侨居以来,代有能人。对湘西的经济开发、教育发展、文化建设、军事组织均有不可磨灭的贡献。子孙散居黔阳县的太平、龙田、雪峰、洗马、塘湾、深渡等乡镇,而以洗马古楼坪一支最为繁盛,人才辈出。在溆浦龙潭、辰溪黄溪口、靖州江口也有许多子孙。另外,在邵阳、武冈亦迁去一部分。 洗马古楼坪有三座易氏祠堂,供奉有黔阳县易氏历代祖先牌位。其中,嘉庆十五年进士易良俶、左宗棠幕僚易孔昭二人有专章介绍。在古楼坪前有一小溪,上有风雨桥一座,名曰“接龙亭”,系资水上游第一亭。隔溪有一学校,即古之永兴寺、文武宫。寺宫建筑为学校占用后,格局全变,古迹无存。旧有树木,亦毁。古时此地人文荟萃,如今鲜有闻者。 洗马古楼坪易氏祠堂对联 五世其昌,三公已兆留胜迹; 万才必大,一邑有光振家声。
先哲杰出万人,旗鼓倚山祥凤趾; 后昆芳留百世,狮象傍水化龙鳞。
神器肃明庭,思千年礼乐,只在孝德; 薰风绕画堂,想万般追怀,惟有忠勋。
祖德垂东晋,观易水浩瀚,一江九派源流远; 宗庙冠南楚,看古潭灵秀,千秋万代世泽长。
大理绍家声,溯易水渊源,与西江先派共承一脉; 古潭流世泽,看沅波浩渺,合南楚诸宗并立千秋。 清黔阳县廪生易梦周撰光绪六年夏
革命重见汉仪,历皕年始埽旃裘酬信国; 祀神新歌楚士,留一垅深藏冠服并邱园。
作者谭自侯,湖南攸县人。抗日战争时期率领部队驻安江,谭自侯为驻军司令。为了激励全民抗日,弘扬民族精神,谭自侯倡议复修明代烈士宋以方的衣冠冢。复修后的衣冠墓,实为衣冠塔,由青色条石构成纪念塔。正面书有“瑞州太守宋以方衣冠墓”等字,背面书有“气贯长虹”四字。两侧为对联上面这副对联。墓地四周为青石碑组成围墙,石碑上刻有历代仕宦名流过客乡贤所题诗词。文化大革命中,宋以方衣冠墓被毁。 信国:文信国,即文天祥。南宋著名的民族英雄。 邱园:即月沛园,在黔阳县旧治黔城北十五里的烟溪村,为代隐君子邱士琳所建。邱士琳(1596—1646),字席之,号玉瑲。明崇祯选贡,朝考一等第一名,诠选兴化县知县。诰赠“昭武都尉”。以县令需次,里居烟溪。藏书课子,辟地种花,构“月沛园”。有毓庵堂、雕虎堂;有戛玉轩、醉石轩、浪雪轩;有醒岩楼;有鹤胫桥;有宝鸭泉;有玉岚庵、少陵斋、仙月亭、醒庄、花雨廊、银螺径诸胜。手创月沛园,吟咏自乐,课子其中,俱皆成名。长子贵州黎平府都司邱式耒、次子翰林院待诏邱式耔、三子桃源县教谕邱式耘、四子邑庠生文学家邱式耜皆负有盛名。邱士琳为吟社主人,极一时文酒之乐。自其次子以殉节,著名益重。生於明万历二十四年丙申十二月初二日辰时。殁於清顺治三年丙戌六月初七日寅时。葬月沛园盘龙形中左坤山艮向。道光二十年(1840),黔阳知县龙光甸捐俸倡修南明招抚使邱式耔故居烟溪“月沛园”,为“重九会”。“月沛园”落成,有《邱园落成集咏诗》三卷。黔阳教谕黄本骥黄本骥见壁间旧诗犹在,类皆宦游旅寓之笔,遂属邱氏子弟录草见付,不惜心力,考其字号、爵里、时次先后,将邱氏一家历代诗人作品及友人前来凭吊南明招抚使邱式耔、与邱式耔后裔酬唱的诗文作品汇集成册,名曰《月沛园诗文钞》,请黔阳知县龙光甸作序,并付剞劂,为邱氏掌故。力争朝廷将邱式耔给予抚恤。《月沛园诗文钞》行世,前二卷多寓贤名笔,后一卷则邱宗人之已往者,健在者则而以觉吾邱开来为终。 邱式耒(1612—1677),字书年,明武庠生,授贵州黎平府都司。生於明万历四十年壬子七月十三日子时。殁於清康熙十六年丁巳五月二十七日未时。葬车坪园右边第二坟乙辛兼辰戌。 邱式耔(1618—1647),字祈年,明邑庠生,由翰林院待诏授招抚使。性忠孝,殉节武昌。生於明万历四十六年戊午四月十六日辰时。殁於清顺治四年丁亥四月十六日巳时。葬月沛园盘龙形中左。 邱式耘(1621—1690),字嘉存,清康熙八年岁贡生。铨桃源县教谕,经明行修。生於明天启元年辛酉十二月初一日卯时。享寿七十岁,殁於清康熙二十九年庚午四月十一日戌时。葬车坪园乙山辛向。 邱式耜(1642—1708),字圣公,清邑庠生。归自江南,学问淹博,著有《月沛园文集》。生於明崇祯十五年壬午八月二十一日巳时。享寿七十七岁,殁於清康熙五十七年戊戌七月初八日亥时。葬月沛园凤形,申寅兼庚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