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代名僧诗选
一诚
中国佛教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古今大德尽多内外兼通,工诗能文。释氏中擅长诗歌者成千百累万,故而流传下来的诗篇更可以数万计。然而,在历代的文化开发与整理研究中,对这部分文化遗产并未给予足够的重视。从古今大量的诗歌选注、诗歌评论与诗歌赏析的著作中可以看到,释氏之诗实如凤毛麟角。这给广大僧人学子和其他释诗爱好者认识与欣赏这些艺术作品,带来了莫大的遗憾。
今有养正居士耗费十多年功夫,编著出这部《中国历代名僧诗选》,终于填补了这项空白。可以说,这是中国佛教文化发展史上一大成果,一大功德。为此,我由衷地感到高兴。
养正居士乃我俗家弟子,自1985年助我编撰《云居山新志》以来,曾任香港佛教图书馆长何泽霖大居士的秘书,又应昌明大和尚之请,编著汉阳归元寺《五百罗汉谱》,现在也还担任着靖安《宝峰寺志》顾问。可以说,养正居士皈依佛教以后,始终关注和钻研佛教文化课题,努力发掘和整理佛教文化遗产,是取得了相当成绩的。
这部七十五万字的《中国历代名僧诗选》,甄选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十国、宋、元、明、清及现当代名僧五百余家共八百余首诗歌。作者包括的层面甚广,诗作的形式和题材也很齐全,应该说是具有相当权威性的学术巨著。
僧诗选得很精,很有眼光。作者的介绍大都准确精炼,极费心力。说明评析部分最见编著者的功底,甚有文采。注释部分详尽细致,见解不凡,亦见编著者的学术修养。应该说这是一部很成功的作品。
出家人自应积德行善,以修行为主务。其实也不是不要文学艺术。只要不拘泥文字,不玩物丧志,尽可吟诗著文,绘画作书。古今前贤尊宿中学贯古今、多才多艺者实在数不胜数。即以诗歌而言,从晋之支遁、慧远,唐之贯休、齐已,宋之佛印、道潜,元之惟则、祖柏,明之真可、德清,清之戒显、元璟,乃至近现代虚云、敬安、弘一、曼殊,朝朝代代,人人个个,都留下了很多脍灸人口的优美诗篇。
当代僧的文学水平不是很高,而是很低,亟需增进提高。我想,这部《中国历代名僧诗选》作为广大僧人提高文字修养的读物,相信是非常恰当,也是非常有益的。至于共他教外人士,乃至海外人士,本就不熟悉中国佛教文化中诗歌这一门类,更可循此径而窥佛教文化之一斑,借此领略山水,陶冶情操,尝试法味,受用禅境,这不是很好吗?
养正居士正值壮盛之年,学殖深厚,沉潜坚定,一定能写出更多的好作品,一定能为中国佛教文化事业作出更大的贡献。我对养正是寄予厚望,很有信心的。值此书竣稿之际,聊书数行,权称为序。
咏利城山居
支遁
五岳盘神基,四渎涌荡津①。
动求目方智,默守标静仁②。
苟不宴出处,托好有常因③。
寻元存终古,洞往想逸民④。
玉洁箕岩下,金声濑沂滨⑤。
卷华藏纷雾,振褐拂埃尘⑥。
迹从尺蠖曲,道与腾龙伸⑦。
峻无单豹伐,分非首阳真⑧。
长啸归林岭,潇洒任陶钧⑨。
[作者简介]支遁(314—366),东晋江南吴中支山寺僧。字道林,号支硎,俗姓关,陈留(今河南省开封市)人,一说林虑(今河南省林县)人。生于佛徒之家,自幼聪颖,明彻事理。初隐浙江余杭山中,二十五岁入吴中立支山寺,精研《般若经》和《庄子》,后又至浙江沃州小岭立寺传道。曾创建贵溪兴山寺,主持会稽灵嘉寺。晋哀帝初年(公元362年)征至洛阳东安寺,讲道三年,力辞得归,乃敛迹剡山。支公诵习佛经,精通玄理,善举宗旨大意,不拘表面词句。所注《庄子·逍遥游》以佛证玄,相互渗透,见解精辟,为后人所叹服。又精于文辞,以诗知名,与当时名士殷浩、郗超、谢安、王羲之等均为至交。又爱好养马,善相马。草书亦有名。著作原有诗文集三十卷,今不传。
[说明]利城系东汉时所设之郡,郡治即名利城,在今江苏省赣榆县西南,三国时废。支公出家后,最初便在利城境内山区隐居。本诗先从利城山区地理形势写起,接着阐述了隐士们之所以要隐居的原因,然后详细记叙了作者自己的隐遁生涯,表示了坚定地抛弃世俗杂念,归依自然的决心。支公虽为东晋时一流高僧,为般若学即色宗著名代表人物,但身处玄学盛行之魏晋时代,无法超脱时代的影响,故其诗写得玄虚古奥,甚至有些晦涩,当然也离尘拔俗,不带一点人间的烟火味。
[注释]
①五岳:泰、衡、华、恒、嵩为上古时天子封禅祭祀的五座大山,并称为东、南、西、北、中五岳。神基:神僊居止处,多指大山。《隋书·薛道衡传》有句“帝系灵长,神基崇峻。”四渎(du):淮、江、河、济为上古时天子封禅祭祀的四条大川,并称东、南、西、北四渎。渎,大河也。荡津:平坦的水洼。②动求句:行动时以正直的智谋和思虑为目的。默守句:静守时以仁慈相爱为处世的标准。③苟不句:谓倘若不能适应仕途进退的变化。托好句:谓仍有永久的办法来寄托自己的爱好和志向。④寻元:元通源,追寻根源。终古:久远的往昔、上古时代。洞往:回顾往昔。洞意为洞悉、透彻。逸民:亦作佚民,即隐居避世者。⑤玉洁:形容隐士的情怀像玉石一般洁白无瑕。箕(ji)岩:箕山的岩壑。箕山在今河南省登封县东南,亦名许由山,唐尧时高士许由隐居于箕山之下、颖水之阳。金声:形容前贤的名声像黄金一般光辉明亮。濑(1ai):指沙石上流过的急水。沂:崖岸。《汉书·张良传》有“良受书于邳沂。”⑥卷华句:美丽的花朵掩藏在浓密的雾里。褐(he):兽毛或粗麻制成的短衣,本系穷人所服,此指隐居避世者粗朴的衣物。⑦迹:行为、行止、行迹。尺蠖(huo):一种昆虫的幼虫,俗称造桥虫,虫体细长,行动时能屈伸变形。道:一般指人生观、世界观、政治主张或思想体系。腾龙:在空中飞腾的龙。⑧峻:高大。单(shan)豹:古之高士。《庄子》云“鲁有单豹者,岩居而水饮,不与民共利,行年七十而犹有婴儿之色。”伐:功劳。分:名分、才赋。首阳:山名,在今山西省永济县南,相传为上古时著名高士伯夷、叔齐两兄弟隐居采薇之处,此处亦以首阳山名代指夷、齐二人。真:真诚、真实。⑨林岭:树林与山岭,泛指隐居之处。潇洒:洒脱、毫无拘束的样子。陶钧:原为制作陶器时所用的转轮,此处引申为创建、造就及造物之功。
庐山东林杂诗
慧远
崇岩吐清气,幽岫栖神迹①。
希声奏群籁,响出山溜滴②。
有客独冥游,径然忘所适③。
挥手抚云门,灵关安足辟④。
流心叩玄扃,感至理弗隔⑤。
孰是腾九霄,不奋冲天翮⑥。
妙同趣自均,一悟超三益⑦。
[作者简介]
慧远(334—416),东晋庐山东林寺僧。俗姓贾,雁门楼烦(今山西省宁武县)人。早年博通六经,尤善老庄。二十一岁时与弟慧持同受戒于名僧道安,受般若性空之学。后奉道安命南游传法。初在荆州,再至庐山,主讲《丧服经》。深爱庐山环境清幽,足堪避世,遂留居立东林寺,其弟慧持立西林寺。尝与庐山僧俗隐逸一百二十二人结成莲社,与雷次宗、宗炳等十七人并称莲社十八高贤,从此创立净土宗,成为后来佛教重要宗派,被奉为净土宗初祖。远公精研佛学,兼长大小二乘,主张以佛为主,儒玄为辅,其学说很有影响。且学识渊博,工诗善文,与同代名士谢灵运、陶潜、桓温等都有交往。著作有《法性论》、《庐山记略》等。
[说明]庐山一称匡山,相传殷周时有匡姓兄弟结庐隐居于此而得名。山在江西北部,耸立鄱阳湖、长江之滨。占地二百余平方公里,传有九十九峰,以汉阳峰(1474米)为最高。多岩壑、峭壁、清泉、飞瀑之胜。主要名胜有佛手岩、黄龙潭、三叠泉、含鄱口、白鹿洞、花径等。山中多中外别墅,辟为疗养院、休养所,为驰名世界之休养、旅游胜地。东林寺在庐山西北麓,是我国佛教净土宗发源地。始建于东晋慧远,历经兴废,今已修葺一新,有神运宝殿、十八高贤堂、三笑堂等建筑。寺内尚有聪明泉、石龙泉、白莲池等古迹。远公居庐山东林寺近四十年,对庐山胜景和僧侣生活深有体会,发而为诗,亦颇清俊。本诗不仅生动地描绘了匡庐清幽美丽的自然风貌,记述了作者游览时陶然忘我的喜悦心情,同时也表达作者摆脱世俗牵缠、坚持修行学道的决心。
[注释]
①崇岩:高大挺拔的山岩。幽岫(Xiu):幽深的洞壑。岫者山穴也。神迹:神僊往返之踪迹。②希:同稀。籁(lai):本为古代一种乐器,后特指孔穴中发出的声音,此处泛指一般的声响。溜滴:声音圆润而又光滑。③冥:此处意为幽深、高远。径:直。适:去向。④云门:云本无门,借喻峰峦极高之处。灵关句:如何才能突破那通往觉悟、到达真理的关隘呢?灵关指假想中获得觉悟的种种阻碍、关口。⑤流心:即心流,心意的流转移动。玄扃(jiong):奥秘的门户,佛家喻入道之门,扃即门户。⑥九霄:天空之极高处。相传天分九重,九霄即最高那层。翮(he):本为鸟羽茎状部分,引申为羽翼。⑦均:平衡、相称。三益:三种有益的朋友,指直友、谅友、多闻友。《论语·季氏》云“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庐山诸道人游石门诗
慧远
超兴非有本,理感兴自生①。
忽闻石门游,奇唱发幽情②。
褰裳思云驾,望崖想曾城③。
驰步乘长岩,不觉质自轻④。
矫首登灵阙,眇若凌太清⑤。
端坐运虚轮,转彼玄中经⑥。
神僵同物化,未若两俱冥⑦。
[作者简介]见前。
[说明]此诗原题为《庐山诸道人诗》,意为诸道人所作之诗,今据《方舆纪要》,知为远公作品。诗前有序长六百余字,叙述石门形势、游山缘起、览胜观感甚详,奇情深理,足堪把读,今免录。石门在庐山西南,铁船峰与天池山相对并峙,形如双阙,故名石门或石门山,有瀑布,即称石门瀑布,极壮观。诸道人指与远公同趣共游者共三十余人,名不详。
[注释]
①超兴:特别的兴致。本:原因、理由。理感:心中想到、感觉到。②唱:同倡,倡导、建议。③褰(qidn):撩起、揭起。云驾:驾云者,指传人。曾城:地名,在今江西省星子县城南滨湖二里,陶渊明《游斜川》序云“临长流,望曾城。”④驰步:快步。乘:登。质:身体、体重。⑤矫(jiao):矫正,此处意为转动、转过来。灵阙(que):指神僊所居的宫殿。眇:同渺,渺茫、遥远。凌:升高而接近。太清:天空。古人认为天系清而轻的气所构成,故称为太清。汉刘向《九叹远游》有句“譬如王侨之乘云兮,载赤霄而凌太清。”⑥运;旋转。轮:指**,佛法也。玄中经:意为极其高深玄妙的理论。⑦物化:原意为变幻、变化,如庄周之梦中化蝶,后引申为死亡。此处即取引申之义。冥:晦暗不清。两句意谓既然神僊也和我们一样有生有死,那就任其含糊不清,无须作过深的探究了。
讽谏诗二首
道整
昔闻孟津河,千里作一曲①。
此水本自清,是谁搅令浊②。
北园有一树,布叶垂重阴③。
外虽饶棘刺,内实有赤心④。
[作者简介]
道整,南北朝前秦时北方僧。生卒年不详,大约公元365年前后在世。俗姓赵,名整,一名正,字文业,清水郡(治所在今甘肃省清水县西北)人,又作济阴(今山东省定陶县)人。少习儒业,十八岁即仕苻(fu)坚朝,任著作郎,迁黄门侍郎,历官武威太守。他性度敏达,刚直不阿,学兼内外,能诗善文。苻坚有过,每每以诗谏之,颇受信任。苻坚死,遂辞官,更名道整,出家事佛,隐遁商洛山中以终。
[说明]苻坚末年宠惑鲜卑贵族慕容垂及其夫人段氏,尝与段氏同辇游后庭,道整作谏诗以讽之,云“不见雀来入燕堂,但见浮云蔽白日。”苻坚改容谢之,令段氏下辇。然宠惑固深,乃至荒堕朝政,道整又作此二首诗以献。他捧诗面读给苻坚听。读到“昔有孟津河”时,苻坚说:“是指我吧?”读到“北园有一树”时,苻坚点头说:“指你自己。”两首诗都是借用比喻,通过形象生动的比喻来达到讽谏的目的,以提高统治者的警惕,以维护前秦王朝的统治。正因为目的在于比喻说理。故而在文辞上但求通俗明了,朴实自然。这正是两诗值得借鉴的优点。
[注释]
①孟津河:简称孟津,古黄河津渡之名,在今河南省孟县东北。此处之孟津河亦可代指黄河。曲:曲折转弯处。②令:使得、致使。③布叶:树叶生长得极茂密,铺满在枝头,一层一层地有如布帘。重阴:浓阴。④饶:多。棘刺:荆棘,带刺草木的通称。赤心:忠心,真心诚意。
答苕华诗
僧度
机运无停注,倏忽岁时过①。
巨石会当竭,芥子岂云多②。
良由去不息,故令川上嗟③。
不闻荣启期,皓首发清歌④。
布衣可暖身,谁论饰绫罗⑤。
今世虽云乐,当奈后生何⑥?
罪福良由己,宁云己恤他⑦!
[作者简介]
僧度,又称竺僧度,东晋末年山东僧。生卒年不详,大约公元390年前后在世。俗姓王,名晞,字玄宗,东莞(今山东省沂水县)人。他少即孤贫,奉寡母,以孝称。虽身世孤微,而天资秀发,性度温和,神情爽拔,卓尔异人,有誉于时。母逝后舍俗出家,专精佛法,严谨操持,不知所终。
[说明]度公幼年时家道小康,与同郡杨德慎之女苕华订有婚约。杨乃衣冠望族,苕华与度公同龄,容貌端丽,兼擅文才。然未及成礼,度父先故,苕华父母又相继亡,度母复卒。度公睹世事无常,人生短促,忽然感悟,遂割断尘缘,出家依佛,一衣一钵,游学四方。苕华服丧毕,自唯三从之义,无独立之道,乃寄书度公并附一诗《赠竺度》,诗云“大道自无穷,天地长且久。巨石故叵诮,芥子亦难数。人生一世间,飘若风过牖。荣华岂不茂?日夕就凋朽!川上有余吟,日斜思鼓缶。清音可娱耳,滋味可适口。罗纨可饰躯,华冠可耀首。安事自剪削,耽空以害有?不道妾区区,但令君恤后。”苕华的诗一方面肯定了人生变幻、苦难深重,另一方面也揭示了现实生活中尚有不少值得留恋的东西,甚至用传宗接代,不能断绝后嗣的话来责备和规劝度公。度公回复此诗时,用极其委婉的词语为自己离尘避世的选择作出解释,表示了自己看破红尘、皈依佛法的决心。诗写得很深沉动情,有相当的感染力。
[注释]
①机运:本意是指机会和运气,扩大而言则又可指社会和自然发展的趋势。住:停止。倏(shu)忽:刹那间、转眼之间。倏,疾速貌。②竭:尽、灭。芥子:芥菜或一种名字叫芥的小草的种子,状极细小,比喻极为微小的事物。佛家有“芥子纳须弥”之言,以喻诸相皆非真,巨细可兼容。须弥,佛经中之大山也。③良由:确实、的确。由为衬字,无实义。川上嗟:站在河边上叹息,嗟即感慨地叹息。《论语·子罕》有句“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④荣启期:春秋时隐士,据说他常常鹿裘带索,鼓琴而高歌。皓首:白首,暮年。⑤布衣:棉织布缝之衣,为平民所服用,后世更以此代指平民并特指没有功名官职的读书人。绫罗:古代丝织物名,光如镜面有花卉状者为绫,合股丝织成者为罗。此处泛指各种昂贵高级的纺织品。⑥生:来生、下辈子。⑦罪福:祸福。宁:岂、难道。恤:同情、体恤。
江南思
惠休
幽客海阴路,留戍淮阳津①。
垂情向青草,知是故乡人②。
[作者简介]
惠休,南北朝刘宋时江南诗僧。生卒年及籍贯均不详,大约公元4lO年前后在世。俗姓汤,字茂远。早年皈依佛门,历住名山大刹,颇享盛名。宋武帝爱其才,敕令还俗并入仕,官至扬州刺史。休公能诗善文,学问贯博,人皆称之为诗僧之冠,而当时亦颇有批评。颜延之讥其俚俗,钟嵘斥其艳靡。诗文流传下来者极少。与尚书仆射徐湛之等名流过从甚厚。后不知所终。
[说明]休公的诗大多浓艳缠绵,辞不胜情,难怪常常受到颜延之、钟嵘等大评论家的鄙薄。然而这首五言小绝却写得朴素自然、清新别致。作者以诗中主人公的角度来描与一位戍守淮阳的幽客,写幽客喜爱青草,由青草联想到春天,联想到南方明媚的春光,从而猜知这位幽客是南方人,是作者的故乡人。全诗虽然明白如话、毫无雕饰,但联想丰富,感情细腻。其新颖别致、委婉含蓄的表现手法与朴实平易、清新自然的风格很是可取。
[注释]
①幽客:指隐居者,也指遭贬遣、被人们遗忘的人。海阴:泛指现今两广以及越南等沿海地区。阴为山川湖海的北面。戍(Shu):驻守。淮阳:泛指今苏皖北部淮河以南地区,东晋时曾置淮阳郡,治所在今江苏省清江市西。阳为山川湖海的南面。②垂情:关切地、动情地。
怨诗行
惠休
明月照高楼,含君千里光①。
巷中情思满,断绝孤妾肠②。
悲风荡帷帐,瑶翠坐自伤③。
妾心依天末,思与浮云长④。
啸歌视秋草,幽叶岂再扬⑤?
暮兰不待岁,离华能几芳⑥?
愿作张女引,流悲绕君堂⑦。
君堂严且秘,绝调徒飞扬⑧。
[作者简介]见前。
[说明]怨诗行亦作怨歌行,乐府楚调曲名。旧传春秋楚卞和献玉遭刑,作怨歌行。或以为汉班婕妤失宠,托词于纨扇而作。已无可考。怨诗行古辞今存“天德悠且长”一篇。三国魏曹植有拟作,首句为“明月照高楼”,其后南朝梁武帝、释惠休等拟作,即以此句为标题。参阅《乐府诗集》卷四一、四二。清初大诗人沈德潜评论休公此诗“只一起便是绝唱”,可与曹子建相匹。沈德潜且云:“禅寂人作情语,转觉入微,微处亦可证禅也。”本诗显然是一首情诗,通观全诗,也确实写得情思绵密,情感忧伤,情怀凄迷,情调委婉,功力全在情字上了。这实在是休公诗文的本来面目,前人多所述评,此不赘。
[注释]
①明月照高楼:全用曹植《怨诗行》首句。含:沐浴也。君:指明月,一作指所怀情人,亦通。②巷:诗中主人公(孤妾)所居处。孤妾:古时女性自谦之词,或作*妾、下妾等,义同。③帷帐:帐幕。瑶翠:玉器头饰,此处以之代指佩戴瑶翠的人。④天末:天边,指极遥远的地方,杜甫《天末怀李白》诗句“凉风起天末,君子意如何?”浮云:本意为浮动于空中的云,常用以比喻变幻无定的事物,此处却用原义。⑤啸歌:或大声呼啸而歌,或轻声啸叹而歌,此处系指后者。幽叶:枯黄的树叶。⑥暮兰:冬季的兰草,亦指衰老、行将枯萎的兰草。待岁:此处意为过冬。离华:凋落的花,华同花。芳:芬芳、芳香。⑦张女引:即张女,古曲调名。潘岳《笙赋》有句“辍张女之哀弹,流广陵之名散。”张铣注曰“张女,弹曲名也,其声哀。”又《乐府诗集》卷七七江总《杂曲》之二有句“曲中唯闻张女曲,定有同姓可怜人。”堂:此处指所思情人的居所,与前孤妾居所“巷”相对相衬。⑧严:庄严雄伟。秘:指保卫森严,不容接近。绝调:指诗中主人公孤妾所咏唱的这首怨诗。徒:徒然。飞扬:随风飘扬。
陵峰采药触兴为诗
道猷
连峰数千里,修林带平津①。
云过远山翳,风至梗荒榛②。
茅茨隐不见,鸡鸣知有人③。
闲步践其径,处处见遣薪④。
始知百代下,故有上皇民⑤。
[作者简介]
道猷,又作帛道猷,南北朝刘宋时浙江新昌沃州山僧。生卒年不详,刘宋苍梧王元徽年间(公元473—477)示灭,世寿七十一岁。俗姓冯,会稽山阴(今浙江省绍兴市)人。猷公少习儒业,以篇牍著称于时。后于本籍若邪山中出家,先依道生于庐山,道生寂后至临川。继住浙江新昌沃州山禅院,与名僧道壹同时且齐名。刘宋文帝、孝武帝均极尊崇。猷公素性率真淡泊,雅好林泉丘壑,曾经遍游两浙名山胜水,皆有题咏。诗多散佚,人称其诗“有濠上之风”。
[说明]本诗正题之下原有一个副题“寄道壹,有相招之意”。道壹本名竺德,与猷公同时齐名之高僧也。这首五言古风详细地记叙了作者进山采药的所见所闻,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流畅清新的韵律,为我们描绘出一个僻静清幽、远离尘嚣的世外桃源。正因为如此,也便曲折地反映出东晋末年战祸频仍、民不聊生的社会现实,表现出广大人民当然也包括作者对和平生活的渴望。诗写得极有情致,极有意境,于朴实无华中更显示出其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全诗共五联十句,后世有人将其一、三两联组合成一首五言绝句,流传甚广,影响甚大。明杨慎《升庵诗话》云:“此四句古今绝唱也,有石刻在沃州岩。”陵峰即攀登山峰,陵,攀越也。触兴指触发了兴致,激起了诗兴。
[注释]
①修林:由高大的树木组成的树林。修:长、大。带:连结。平津:平原和渡口。②翳(yi):遮蔽。梗:阻塞。榛(Zhen):树丛。③茅茨:用茅草或芦苇铺盖的屋顶,此处代指茅屋。④践:本意为踏、踩,此处引申为走到、来到。⑤百代:历朝历代,世世代代。故:居然,反而。上皇:远古时的皇帝。
谶诗
宝志
乐哉三十余,悲哉五十里①。
但看八十三,子地妖灾起②。
佞臣作欺妄,贼臣灭君子③。
若不信吾言,龙时侯贼起④。
且至马中间,衔悲不见喜⑤。
[作者简介]
宝志(418—514),又作保志,通称宝公或志公,南北朝时梁京师僧。俗姓朱,金城(今甘肃兰州市)人。传说宋齐之交已显灵迹,被发跣足,不修边幅,预言凶吉,多有应验。齐武帝忿其惑众,收付狱,旋释之。梁武帝尤深敬重,聘住京师,出入宫门,备受咨询礼拜。经历晋、宋、齐、梁诸朝,享年九十七岁。
[说明]梁天监三年(公元504年)六月八日,陪武帝讲经于宫中重云殿,宝志忽起舞悲歌,咏此五言诗,预言未来之事。后来证明他所预言,尽皆灵验无讹。这当然也包括了宝志对当时形势的深刻分析与推测,但更可能是后人附会编造,未足凭信。但这区区十行,当作萧梁王朝一部简史来看,也未尝不可。凭心而论,就诗的本身来说,实在不敢恭维。然而,僧侣之中,喜谈禅说佛,卜凶问吉者,此类作品正多。今选此篇,聊备一格。谶(chen)诗即预言凶吉的诗。
[注释]
①乐哉句:谓自南朝梁武帝天监三年(公元504年)宝志作此诗时起,至大同初年(公元535年)约三十年间将享太平。萧梁自公元502年立国至公元557年国灭,有国近五十五年。此处五十里举其整数。谓五十年里将有灾祸。②八十三:预言太清元年(公元547年)八月十三日将有祸患。子地:今江苏、浙江、安徽等古丹阳郡地,为商代分封宋国旧域。宋以子姓,故称子地。③佞臣:*臣。贼臣亦略同。④龙时:犹言龙年,指梁太清二年(公元548年),岁在戊辰。此年侯景作乱,破梁都建康。侯贼:指侯景(公元?一552年),字万景,南朝梁怀朔镇(今内蒙古固阳县西南)人。初为北朝尔朱荣将,后归高欢。欢死,附梁封河南王。后举兵叛,破建康。梁武帝被困宫城饿死。景自立为汉帝,烧杀抢掠,大肆破坏。寻为梁将陈霸先等击败,逃亡时被部下所杀。⑤且至句:谓有一段极为动乱的时期,兵荒马乱之意。衔悲:犹言含悲。街谐含音。衔本为马之衔口。
估客乐二章
宝月
郎作十里行,侬作九里送①。
拔侬头上钗,与郎资路用②。
有信数寄书,无信心相忆③。
莫作瓶落井,一去无消息④。
[作者简介]
宝月,南北朝萧齐时江南诗僧。生卒年及姓氏籍贯均不详,大约公元455年前后在世。月公资质颖悟,能诗善文,且又精通音律,擅长演奏,倍受齐武帝萧赜(Ze)的赏识保护。钟嵘于《诗品》中将其与汤惠休相提并论,认为月公与休公不仅诗名相当,诗风亦相仿。的确,月公之诗亦浅近通俗,以情感人,与惠休之诗颇有相通之处。
[说明]南朝齐武帝萧赜布衣时,曾在今鄂豫两省的樊、邓诸地行商谋利。即位后,他便作了《估客乐》歌词,记叙自己这段商贾生涯,并令宝月为之配乐演奏。后来,月公自己亦作两曲四章《估客乐》上呈齐武帝,很受称赏。从此《估客乐》便成为乐府《西曲歌》中一种专门描述商贾生涯和商妇离情的文学作品形式。《估客乐》曲名至梁时改为《商旅行》,北周庾信、唐刘禹锡等所作《贾客词》及张籍《贾客乐》,皆出于此。这里选一曲二章。诗写得通俗浅显,明白如话,且用方言比喻,颇具民间歌谣的风味。
[注释]
①侬:吴中方言,意即我。两句中“石里”、“九里”,意为侬欲送郎送到底,不忍分离。②钗(chai):妇女常用之头饰,或金或银,由两股合成。资:资助、供给。路用:路费。③信:消息、音讯。书:书信。④瓶落井:瓶落井中必沉于底,比喻音讯断绝。此后唐代大诗人白居易所作《井底引银瓶》中有“井底引银瓶,银瓶欲上丝绳绝”之句,即借此意。瓶即指银瓶,古时汲水器具。
奉和武帝三教诗
智藏
心源本无二,学理共归真①。
四执迷丛药,六味增苦辛②。
资缘良杂品,习性不同循③。
至觉随物化,一道开异津④。
大士流权济,训义乃星陈⑤。
周孔尚忠孝,立行肇君亲⑥。
老氏贵裁欲,存生由外身⑦。
出言千里善,芬为穷世珍⑧。
理空非即有,三明似未臻⑨。
近识封岐路,分镳疑异尘⑽。
安知悟云渐,究极本同伦⑾。
我皇体斯会,妙鉴出机神⑿。
眷言总归辔,回照引生民⒀。
顾唯惭宿植,邂逅逢嘉辰⒁。
愿陪入明解,岁岁有攸因⒂。
[作者简介]
智藏(458—522),亦名净藏,南北朝时南朝齐梁之际南京开善寺僧。俗姓顾,吴郡吴县(今江苏省苏州市)人。年十六,代宋明帝刘或(yu)出家,先后师事僧远、僧佑、弘宗等著名高僧。梁武帝萧衍时,敕住兴皇寺,时备咨询,极享礼遇,皇太子萧统(昭明太子)尤加敬接,待以师礼。藏公精通经论戒律,善于讲解注疏,与僧旻(min)、法云并称为梁代三大法师,亦成为当时僧俗各界的一代师表。藏公著述极丰富,主要有《成实论义疏》、《法华经义疏》、《涅盘经义疏》等,今皆不传。
[说明]武帝指南朝梁武帝萧衍。三教指儒、道、佛三种宗教或学说。萧衍是南朝梁的建立者,也是中国历史上崇尚佛教最有名的一位皇帝。他曾经多次舍身入寺(以他自己的名义请人代他出家),平时提倡尊儒崇佛,又曾多次召集文人、僧侣辩论儒佛之义蕴,并亲笔写作了论说儒、道、佛三教的诗文。本诗即奉命酬和梁武帝《三教诗》之作。藏公是梁武帝的受戒师,与梁武帝的关系非同一般,对梁武帝崇尚佛教的行为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藏公在诗中尽可能公允地评论儒、道、佛三教之异同,但对皇权不得不多作歌颂,故此诗在思想性方面可取之处不多。说理清晰明了,文辞精炼准确,论述事物之因果始末亦井井有序,上述各项当为此诗的艺术特点,可资借鉴。
[注释]
①心源:心理作用或思想觉悟的根源、起因。佛家将一切精神现象统称之为心,与意、识等概念相同。真:真理、真谛。②四执:亦作四大,佛家认为构成所有物质现象的基本要素为地、火、水、风等四种原素,即为四执或曰四大。迷丛药:因为四执(即四大)又名四迷,故称其为迷惑人性的药饵。六味:佛教中指人的眼、鼻、耳、舌、身、意等六种感觉器官所摄取的种种印象,其意义大致相当于六根、六识、六情。③资缘:资质与机缘。良:确实。循:沿袭、相雷同。④至觉:彻底的觉悟。物化:此处系指物我同化的境界。异津:另外的、特殊的道路、途径。⑤大士:指极有德行的人。权济:权宜、权衡,因时因势因利而制导。训义:有关道义的教诲。星陈:如同星星一般密密地而又明显地陈列。⑥周孔:周公和孔子。周公名姬旦,周武王之弟,为西周著名的政治家,因封于周,史称周公。他曾辅佐武王击灭商汤,武王死后,成王年幼,由他担任摄政,又平定叛乱、分封诸侯、营建东都、制作礼乐,很有作为和贡献。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曲阜(今山东省曲阜市)人,是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他曾周游列国、鼓吹仁政、整理文献、开展教育,做出很大的成绩,产生巨大的影响。上述二人历来被人们认为是古时的大贤大德,分别为儒家学派的间接和直接创立者。尚:推崇、崇尚。肇(Zhao):初,始,起源于。君亲:儒教之三纲分别为君臣、父子、夫妇。⑦老氏:即老聃,姓李名耳,字伯阳,亦称太史儋、老莱子,楚国苦县(今河南省鹿邑县)人。春秋末年著名的思想家,道家创始者,后代道教奉之为教主。裁欲:节制种种生理上的欲望。外身:指外界的环境条件。⑧芬:美名盛德。穷世:世世代代,为穷年累世之简称。⑨三明:佛教名词,指佛祖和阿罗汉所拥有的以智能力量破除愚昧的三种神通,即宿命明、天眼明、漏尽明。臻(Zhen):达到。⑩封岐:封山与岐山。封山在今河北省邢台市以西,绵延数百里,直接太行山,为邢侯初封之地。岐山在今陕西省岐山县东北,西周兴起于此。分镳(biao):分道扬镳,各行其路。镳原意为马勒口。异尘:犹言异途。⑩渐:渐进。究:彻底地研究、探测。同伦:同类。⑩我皇:指梁武帝萧衍。体斯会:即体会斯,体察到这点。妙鉴:英明的审鉴和识别。机神:极言觉悟之深彻。⑩眷言:关心的言词。辔(pei):驾驭牲口的缰绳,代指各种事物的关键、要领。回照:反照。生民:人民、老百姓。⑩顾:只。宿植:过去的作为,一般系指前世种下的善根。邂逅(Xie hou):不期而遇。嘉辰:平常通指美好的时光,此处大言为国运昌明的时期。⑩明解:透彻的理解和觉悟。攸(you):所。
游故苑诗
昙瑗
丹阳松叶少,白水黍苗多①。
浸YIN下客泪,哀怨动民歌②。
春溪度短葛,秋浦没长莎③。
麋鹿自腾倚,车骑绝经过④。
萧条四野望,惆怅将如何⑤?
[作者简介]
昙瑗(约496—约577),南朝江南扬州江都光宅寺僧。生卒年不确,俗姓不详,大约卒于陈宣帝太建中年(公元577年前后),终年八十二岁。金陵(今江苏省南京市)人。瑗公博学多才,能诗善文,精通佛理,尤以持律严谨、治经透彻而享盛名于时。陈宣帝授其僧正之职并敕封其为“通诲国师”。平生著作极丰,主要有《十诵疏》、《僧家书仪》等佛学作品及诗文别集,今俱不传。仅有少量语录、诗文散见于《续高僧传》和《禅藻集》中。
[说明]故苑指旧时的庭院园林。南京是我国著名古都,到瑗公写作这首诗的时候,业已有六个朝代(三国吴、东晋、南朝宋、齐、梁、陈)相继建都于此,故其城内城外多有寺观古迹和皇家园林,颇堪游赏。瑗公久驻南京,遂与其至交好友高僧洪偃相约遍游南京钟山诸寺及城内外诸园林,一则拜访高贤,求学问道,一则留连山水,览物寄情。本诗即为瑗公与洪偃同游六朝旧苑时有感而作,作后题写在树上的一首五言排律(或作五言古风)。诗中历叙了瑗公与洪偃在南京故苑中所见到的荒凉萧条的景象,由此联想到古今六朝的兴废盛衰,抒发了作者对今昔截然不同的景象的无限感慨和惆怅心情。这首诗语词精炼、意境优美、感情充沛、对仗工稳,堪称为五言精品。
[注释]
①丹阳:江苏省南京市之异名。东汉建安末年(公元220年),孙权移丹阳郡治于此,后屡有废改。白水:泛指南京市附近的长江及其支流流域。南朝时南京城郊有白下城、白土冈、白石垒等地名,故有此称。黍(shu)苗:用《诗经·黍离》之典,西周亡后,周大夫过故宗庙宫室,尽为禾黍之地,彷徨不忍去,乃作此诗。后用为感慨亡国、触景生情之词。②浸YIN:积渐而广、积渐而进、不断地。动:触动、引发。③葛:一种有坚韧纤维的豆科藤本植物。此句描述但见藤葛蔓延、爬山渡溪而生长。浦:水滨。莎:生长于湿地或沼泽中的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两句极言故苑之荒芜。④麋(mi)鹿:亦称“四不像”,哺乳纲鹿科草食动物,系我国之特产,今除一些公园驯养繁殖者外,野生种已不可见。腾倚:时而奔腾跳跃,时而停留倚歇。绝:断绝、缺乏、没有。⑤四野:四面、四周。
咏孤石
惠标
中原一孤石,地理不知年①。
根含彭泽浪,顶入香炉烟②。
崖成二鸟翼,峰作一芙莲③。
何时发东武,今来镇蠡川④。
[作者简介]
惠标(? —564),南朝陈时闽中高僧。生年、俗姓与籍贯均不详。陈宝应据闽,对标公极为敬重,凡事咨询,待为上宾。后陈宝应反叛,标公作五言绝句“送马犹临水,离旗稍引风。好看今夜月,当入紫微宫”,以壮其行。宝应兵败,标公亦因此牵连被害。标公博览群籍,富有才华,能诗善文,尤其擅长五言律绝,当时颇享盛名,惜其作品极少流传。
[说明]孤石指大孤山。山在今江西省鄱阳湖出口入长江处,横扼大湖,孤峰独耸,因山形似鞋,故又名鞋山。标公写了不少吟咏山水的诗文,可见他曾长期云游漂泊,对闽、浙、赣诸省的自然风光相当熟稔、非常热爱。他的五言诗写得特别好,比如这首五律,既有雄伟磅礴的气势,又有凝炼隽永的韵味,用明快流利的节奏,形象生动的比喻,准确精炼的语言,错落有致的背景,形容出一座石峰的瑰丽英姿。全诗清新明朗、玲珑剔透,的确非大手笔而不可为。可见,标公的确极富才禀,而入闽依陈宝应,竟以一首小小的五言绝句牵连受诛,不亦枉哉!不亦惜哉!
[注释]
①中原:汉民族居住地域之中心。广义指黄河流域,狭义指今河南省一带。地理:指地理结构、地貌形成。②彭泽:今江西省极北一县,濒临长江。此处借指彭泽县南之鄱阳湖。香炉:香炉峰在庐山,共有四座,此处专指山南秀峰附近之南香炉峰。③岩成句:意谓山崖高峭陡削,犹如大鸟张开的翅膀。峰作句:意谓峰峦挺拔高耸,犹如亭亭独立的莲花。芙莲:芙蓉、莲花。④东武:一作武城,在今河北省清河县东北,此处代指北方、中原。蠡(li)川:指鄱阳湖汇入长江处。蠡即彭蠡,系鄱阳湖之异名,川即长江。
游三学山
智炫
秀岭接重烟,嵚岑上半天①。
绝岩低更举,危峰断复连②。
侧石倾斜涧,回流泻曲泉③。
野红知草冻,春来鸟自传④。
树锦无机织,猿鸣讵假弦⑤。
叶密风难度,枝疏影易穿⑥。
抱帙依闲沼,策杖戏荒田⑦。
游心清汉表,置想白云边⑧。
荣名非我愿,息意且萧然⑨。
[作者简介]
智炫,南北朝时川中名僧。生卒年不详,生活于公元500年左右至公元600年左右的整整一个世纪,经历了齐、梁、陈、隋各朝,享年一百零二岁。俗姓陈,蜀益州(今四川省成都市)人。少年出家,北赴长安求学数年,道与日进,擅名京洛。游于周齐间,适北周武帝欲废佛存道,炫公抗声力辩,帝不能屈,并废二教。无从立足,遂南下入隋住孝爱寺。隋文帝时大弘佛法,南北归向,炫公名盛天下。晚年还蜀,隐于三学山而终。炫公平生好学,精研内外典籍,于弘法传道之余,亦且着文赋诗,作品惜多失传。
[说明]三学山在今四川省金堂县东北,距成都市不满百里,炫公晚年隐居于此,高寿而终。这首五言排律即为隐居时所作。全诗精炼生动、意趣盎然地描述了三学山的地理风貌和自然景观,充分表现出这位年届百龄的得道高僧清心寡欲、热爱自然的纯朴情怀。诗写得形象生动,意境优美,语言锤炼,在布局对仗上很下功夫,极有情趣和文彩。
[注释]
①秀岭:美丽的山岭。烟:群山中的岚雾,指弥漫于山间的云雾。一指人间村落的炊烟,并藉以代指民居村落,亦通。嵚岑(qin Cen):小而高的山。②绝岩句:意谓山岩虽不算高但很挺拔,危峰句:意谓峰峦虽不巨大但绵延不断。两句概括描绘三学山的地理形势。③侧石句:谓石岩倾斜,仿佛要倒入溪涧之中,极言山岩之峻险。回流:纡回的溪流。曲泉:曲折的溪泉。④野红:野花。草冻:指秋季将临,草木枯黄、雕落。传:啼鸣,指鸟啼以传递春之讯息。⑤树锦句:意谓满树繁花似锦但不是机器(织布机)编织出来的。讵(ju):岂、哪里。假:借。⑥叶密联:两句写山中林木或密或疏,因地而异,错落有致,极为生动。⑦帙(zhi):本意为包书的书套、书函,此处则代指书籍。策杖:又作杖策,意为拄着拐杖。⑧游心:注意、留心。清汉:天河、银河。表:端。置想:设想、联想,把思想(注意力)放于某处。置即安放。⑨萧然:清静散漫、无牵无挂。
游故苑诗
洪偃
龙田留故苑,汾水结余波①。
怅望伤游目,辛酸思绪多②。
凉礯惨高树,浓露变轻萝③。
泽葵犹带井,池竹尚侵荷④。
秋风徒自急,无复白云歌⑤。
[作者简介]
洪偃(504—564),南朝陈时江南扬州江都宣武寺僧。俗姓谢,会稽山阴(今浙江省绍兴市)人。出身于江南名门望族,自幼风神秀颖,人皆目为神童。弱龄出家,专志佛学,刻苦勤奋,学随年长。而且于经论之外,兼擅诗文,文采潇洒清秀,书法亦颇有造诣。时人皆称其貌、义、诗、书为“四绝”。梁文帝为太子时,即爱重其人品隽秀,劝令还俗,欲拜为学士,偃公执意不从。梁乱,避难于缙云山中,陈立始出。陈文帝天嘉初年(公元560年),奉敕主讲于宣武寺,宏言高论,精辟透彻,学徒云集,影响极大。陈武帝亦极敬重,时相咨询。卒葬本寺。著作有《成论疏》等,又有文集二十余卷,今俱不传。
[说明]偃公与昙瑗为志同道合的朋友,既一同游览山水,复互相唱和诗文,此诗即为偃公与昙瑗同游金陵旧园林时唱酬之作,详见前昙瑗《游故苑诗》之说明。
[注释]
①龙田:当为金陵城外地名,今址不详。汾水:即今山西黄河支流汾河。两句举长江之南龙田与黄河之北汾水相对,喻南北朝时山河破裂,南北对峙的政治局面。②怅望句:谓望见荒凉景象,很受刺激。③礯(si):凉风。萝:泛指各种能爬蔓的植物,如藤萝、松萝、女萝,并非确指某种植物。④泽葵:青苔的别名。带:围绕、连附于。尚:还。⑤白云歌:又作白云谣。相传穆天子与西王母宴饮于瑶池之上,西王母为天子谣(指唱歌),因首句为“白云在天,山陵自出”,故名白云谣、白云歌。后泛指神僊的歌曲。
游钟山之开善、定林,息心宴坐,引笔赋诗
洪偃
杖策步前岭,搴裳出外扉①。
轻萝转蒙密,幽径复纡威②。
树高枝影细,山昼鸟声稀③。
石苔时滑屣,虫网乍粘衣④。
涧旁紫芝哗,岩上白云霏⑤。
松子排烟去,堂主寂不归⑥。
穷谷无还往,攀桂独依依⑦。
[作者简介]见前
[说明]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洪偃与昙瑗相约为伴,先后畅游南京城内外诸寺庙园林,缘情触兴,尽发为诗。开善寺和定林寺都是钟山名寺,自然也在浏览之列。此诗即为偃公游览二寺时所作。全诗形象生动、具体入微地描绘了二寺周围的自然景观和作者的心理感受,语言凝炼、韵律柔和、意境优美、文采飞扬。充分地表现出南京钟山地区山林泉涧的清幽秀丽,表现出作者热爱大自然的高雅情怀。隋唐以前,这样的五言诗真算得上是精品了。钟山亦名紫金山,因其地多紫红色岩石而得名,为江南名山。现存胜迹有天文台、明孝陵、中山陵、灵岩寺等,为南京市郊重要游览胜地。开善寺南朝梁天监十四年(公元515年)建,北宋改名太平兴国禅寺。定林寺建年不详。二寺今皆废。
[注释]
①搴(qian):撩起、揭起。扉:门扇。②蒙密:浓密,光线不明貌。纡威:曲折分歧貌。③山昼:白日之山间。④屣(xi):鞋。虫网:指蜘蛛网。乍:忽然、骤然。⑤紫芝:紫色的灵芝,一种具有温补作用的药用植物。灵芝以紫为贵。晔(ye):光。霏:云气,此处指云气弥漫。⑥松子:此处指松明。老松多有油脂,耐久燃,劈成细条,用以照明,故名松明。然多有松烟气味。堂主:庙主,此处指开善、定林二寺的主持者(住持)。⑦穷谷:偏僻的、路径已到尽头的山谷。还往:同往还,指往还者,来往的人。依依:依恋不舍貌。
五苦诗
亡名
生苦 可患身为患,生将忧共生①。
心神恒独苦,宠辱横相惊②。
朝光非久照,夜烛几时明③?
终成一聚土,强觅千年名④。
老苦 少日欣日益,老至苦年侵⑤。
红颜既罢艳,白发宁久吟⑥?
阶庭唯仰杖,朝府不胜簪⑦。
甘肥与妖丽,徒有壮时心⑧。
病苦 拔剑平四海,横戈却万夫⑨。
一朝床枕上,回转仰人扶⑩。
壮色随肌减,呻吟与痛俱⑾。
绮罗虽满目,愁眉独向隅⑿。
死苦 可惜凌云气,忽随朝露终⒀。
长辞白日下,独入黄泉中⒁。
池台既已没,坟陇向应空⒂。
唯当松柏里,千年恒劲风⒃。
爱离 谁忍心中爱,分为别后思⒄。
几时相握手,呜噎不能辞⒅。
虽言万里隔,犹有望还期⒆。
如何九泉下,更无相见时⒇。
[作者简介]
亡名,南北朝时北周诗僧。生卒年不详,大约公元535年前后在世。俗姓宋,本名阙,南郡(今湖北省襄阳市)人。弱龄出家,南游至金陵,受知于梁元帝。梁亡后,隐于岷蜀,久后还乡。他性情清雅,爱好山水,富有才华,多有著述,当时即已颇负诗名。原有诗文十卷,今已不传。
[说明]这是一部组诗,由五首五言律诗所组成,用以描绘人生中生、老、病、死、离五种生存现象的艰难和痛苦。不言而喻,全诗中充满了唯心宿命的思想观点和颓废厌世的消极情绪,不过,这也应该是僧侣真实的思想状态。诗却写得淋漓尽致、纤毫无遗,语言准确、形象生动、比喻贴切、文辞朴素,在艺术上不无可取之处。
[注释]
①患:前一患字为动词,意为忧虑、担心。后一患字为名词,意为灾难、痛苦。生:前一生字为名词,意为生命、生活。后一生字为动词,意为生存、生长。将:与、共。②恒:常常、经常。横:纷杂、充溢。③朝光:犹言朝阳。几时明:倒装句型,犹言明几时,明多久。④一聚土:犹言一抔土,指坟墓。千年名:犹言流芳千古、千古留名。⑤少日:少年之时,青春时代。侵:侵蚀、消磨。⑥红颜:泛指年轻人的红润脸色,喻年少青春。罢:没有了、失去了。白发:乐府楚调曲《白头吟》,“司马相如将聘茂陵人女为妾,卓文君作《白头吟》以自绝,相如乃止。”本谓年老色衰,此处仅取年老之意。宁:岂。⑦仰:依*,依赖。朝府:俯仰。朝即向,府同俯。胜:承担。簪(zan):古人用来插定发髻或连冠于发的一种长针,后来则专指妇人插髻的首饰。⑧甘肥:甜美而又多油脂的食物,此处泛指美味佳肴。妖丽:妖娆秀丽的妇人,泛指美女。⑨平:平定、扫平。戈:我国青铜时代的主要兵器,盛行于殷周,秦以后逐渐为新的兵器所替代。此处以之代指各种长武器。却:击退、打败。万夫:万人,极言人之众多。⑩床枕上:简缩句式,犹言躺在床上,*在枕上,指病倒。回转:转身。⑾俱:同、共。⑿绮罗:有两解,一为美丽的衣饰,同绫罗,详见僧度《苔苕华诗》注⑤。一为美丽的妇人,穿着绫罗绸缎的华美女人,皆通。向隅(yu):面对屋子的一个角落。隅:角落也。⒀凌云:比喻志趣高迈或意气昂扬。终:结束。⒁黄泉:人死后埋葬于地穴、地下深处,亦指阴间。⒂池台:池塘与楼台,代指各种游乐欢宴之场所。坟陇:即坟墓。⒃松柏里:旧时墓地常植松柏,故用用松柏里来代称坟墓或墓地。劲风:猛烈的风。⒄爱:用作名词,指所爱的人。⒅呜噎:同呜咽,即低声地哭泣。辞:用作动词,即说、说话。⒆望还期:倒装句式,犹还期望,回来的希望。⒇九泉:意同黄泉,指地下,阴间。
临终诗
智恺
千月本难满,三时理易倾①。
石火无恒焰,电光非久明②。
遣文空满笥,徒然昧后生③。
泉路方幽噎,寒陇向凄清④。
一随朝露尽,惟有夜松声。
[作者简介]
智恺(518—568),南朝梁陈之际江南扬州高僧。俗姓曹,籍贯不详,大约是江浙一带人氏。自幼出家,及长,四方问道,曾与法泰同往岭表(今广东省)云游,就学于大翻译家、高僧真谛,颇获教益。恺公学识渊博,擅长诗文,又曾主讲《摄论》、《俱舍论》等,并作文疏八十三卷,今俱不传。
[说明]南朝陈废帝光大二年(公元568年),僧宗、法准、惠忍及成名学士七十余人请恺公于智能寺主讲《俱舍论》。讲至《业品疏》第九卷,文犹未尽,于八月二十日示疾,自省不救,索纸题此诗,搁笔与诸名德握手语别,端坐俨思,奄然而卒。前人在评述恺公的诗时曾说他“素积道风,辞力殷瞻”,但其现存之诗仅见此篇。不过,这首五言古风虽只短短十行,却也颇具特色。既含哲理,亦富人情。从佛家四大皆空的观点来看,一切都是短暂而又空虚的。恺公便是这样认识的,但他在临终之际,却也不免流露出对人生的依恋。最后两行尤有韵味。
[注释]
①千月:犹言百年,百年当为一千二百月,此举整数。三时:古印度历法将一年分为三季,佛经称作三时,即热时、雨时、寒时,从正月十六日起依序各占四个月。倾:尽。②石火:燧石敲击出的火花。电光:闪电的光芒。石火电光连续使用,强调生命之短暂,瞬息即逝也。③笥(Si):盛食物或衣物的竹器,此处系指盛放书籍的箱子。昧:欺骗、蒙蔽。两句写作者虽留有很多文字作品,却只会给后来者带来坏处,乃自谦之词。④泉路:犹言泉下、泉壤,指通往黄泉之路。幽噎:幽幽地硬咽哭泣。寒陇:凄清寒冷的墓地。陇指坟墓。
临终诗二首
灵裕
哀速终①
今日坐高堂,明朝卧长棘②。
一生聊已竟,来报将何息③。
悲永殡④
命断辞人路,骸送鬼门前⑤。
从今一别后,更会几何年⑥?
[作者简介]
灵裕(518—605),隋代北方相州演空寺僧。俗姓赵,曲阳(今属河北省)人,一说巨鹿(今属河北省)人。出家于赵郡应觉寺。裕公毕生唯学是务,博学多通,精研教典,严谨操持,当时极享盛名,僧俗各界皆称之为“裕菩萨”。南朝陈文帝、陈宣帝及隋文帝并皆敬崇,时加咨询。隋文帝曾敕封为国统之职,辞而不就。初居相州大慈寺,复转演空寺,示寂后终葬该寺。裕公门徒甚众,著作极富,主要作品有经疏八种,记论十种以及诗文杂集等。
[说明]两首临终诗均为五绝,前者对即将要死去感到哀,后者对永远被埋葬感到悲。其实,裕公享年八十有八,在那个时代,应该算是很高寿的了。他对现实人生却如此依恋,对未知世界又如此畏惧迷惘,恐怕造未必是虔诚佛子应有的思想吧。而这却正是两首诗亲切感人的地方:充满感情,富有人情味。语言是平易朴素的,不假雕饰,直抒胸臆。
[注释]
①终:死亡。②高堂:高大的厅堂,指佛寺中的法堂或禅堂。长棘:繁盛茂密的荆棘丛,指坟墓中。③聊:姑且。竟:完、尽、结束。息:休止、歇息。④殡:出葬、埋葬。⑤辞:告别。人路:人生之路,代指生命。骸:尸骨、尸体。鬼门:指鬼门关,传说中阴曹地府的城门。⑥几何:多少。又解几作衬字,几何即何也。
听独杵捣衣
慧偘
非是无人助,意欲自鸣砧①。
向月怜孤影,承风送回音②。
疑捣双丝练,似奏一弦琴③。
令君闻独杵,知妾有专心④。
[作者简介]
慧偘(524—605),隋代河南蒋州归善寺僧。俗姓汤,晋陵曲阿(今江苏省丹阳县)人。能诗善文,且诗文有自己独特风格,当时即享诗名。然其诗文集早已失传,仅存几首诗散见于各种诗文杂着。其余事迹不详。
[说明]汉魏以来,由于经常性的战争动乱,男壮远戍,妇人独守,因而缝衣寄情、捣衣抒怀便成为诗歌中一个重要题材。不仅民间歌谣中比比皆是,甚至文人作品中亦屡见不鲜。然而,像公这样离俗出家之人写出这种诗篇,却是很值得注意、值得玩味的。这首诗通过对现实生活中一个妇女劳动细节的描写,曲折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和人情世貌。诗写得清新、流畅、通俗、明朗,有比喻、有拟人、有情感、有意境,谐音字的使用更增添了民间歌谣的风味和神采。杵是捶洗衣物的木棒槌。
[注释]
①助:古时捣衣多为两人合作,面对面共持木槌舂打。鸣砧:借助砧来进行抒发,抒发自己的思念之情。鸣:有所发抒或表示。砧:捣衣石。②承风:借助风、恁借风。回音:犹回声,指捣衣发出的声音传出去又引起回声。③双丝练:纹理纵横交错的洁白的熟绢。此处并以“丝”字谐音“思”字,双丝意为相互思念。一弦琴:亦名独弦琴,一根弦子的琴,为古琴的一种。此处并以“琴”字谐音“情”字。④独杵:独自一人捣衣。专心:专一、专诚之心。
初入山作
法娱
寒谷夜将晨,置赏复寻真①。
方坛垂密叶;澈水渡朱鳞②。
杏林虽伏兽,芝田讵俟人③?
丹成方转石,炉变欲销银④。
当知胜地远,于此绝嚣尘⑤。
[作者简介]
法嬽,又称桓法嬽,号清远,南朝梁陈之际高僧。俗姓桓。生卒年及籍贯出身不详,大约公元555年前后在世。嬽公性好恬静,闭门读书,不仅精通佛学典籍,亦且擅长道家炼丹合药之术。著作颇丰,诗文当时亦享大名,惜作品大多失传。
[说明]诗题所称之山指今安徽省宣城县南的华阳山。南朝梁皇室南平王箫伟于此建“清远之馆”以安置嬽公,因嬽公字号为清远也。嬽公入住之时作此诗以纪之。全诗清新流利,一气呵成,形象生动地描述了华阳山清远之馆的自然环境和嬽公的日常生活情况,表现了作者远离尘嚣、皈依大自然的决心。
[注释]
①晨:作动词用,指天亮。置赏:设置游览处、观赏物。寻真:思索和推求事物的真谛。另解,在置赏时追求朴实自然、原始无华的雅趣,亦通。②坛:用于祭祀祈祷等宗教法事或分封拜赏等政治事务的土台或石台,多为临时修建且多为方形。澈:透明、清彻。朱鳞:红色的鱼,通常指红鲤鱼。③杏林:相传三国吴时名医董奉为人治病不受报偿,只要求病人痊愈后在他屋外栽几棵杏树,天长日久,屋外杏树竟蔚然成林。后世遂常用“杏林春满”、“誉满杏林”等词语来赞颂医家的道德高尚、医术高明。伏兽:本指雕刻成蹲伏兽状的镇纸,系文房用品。此处代指一般野兽。芝田:传说中僊人种植灵芝僊草的地方。俟:等待。④丹:丹砂、辰砂,俗称朱砂。石:药石、药丸。银:水银。⑤胜地:风景优美的名胜之地,多为好山好水。嚣尘:嘈杂而又骯脏。嚣指喧闹,尘为尘土。佛道人士亦常用嚣尘来代称红尘俗世。
冬日普光寺卧疾值雪,简诸旧游
卧疴苦留滞,辟户望遥天①。
寒云舒复卷,落雪断还连②。
凝华照书阁,飞素浣琴弦③。
回飘洛神赋,皎映齐纨篇④。
萦阶如鹤舞,拂树似花鲜⑤。
徒赏丰年瑞,沉忧终自怜⑥。
[作者简介]
慧净(578—645以后),唐初陕西长安纪国寺僧。俗姓房,常山真定(今河北省正定县)人。早年出家,至隋末即享高名。唐贞观初任京城纪国寺住持,唐高宗李治为太子时,又请主普光寺。他擅长讲经,妙语雄辩,门徒极众,影响至大。佛法之所以能够盛行于唐代,与他的活动很有关系。他神貌高雅庄严,持律严谨,兼之知识渊博、能诗善文,达官名士如房玄龄、杜如晦等均赞之为“东方菩萨”,并争相与之结交。平生多著作,主要有《杂心玄文》、《金刚般若释文举义》、《大庄严论》、《法华经缵述》及《诗英华》等。
[说明]普光寺系初唐时长安城一座著名寺庙,久废。卧疾指因病而躺卧于床榻。值雪即正逢下雪。简,用作动词,指写信或寄信给某人。旧游是旧日的交游者,即老朋友。本诗表面上是一首写景诗,实际上是一首抒情诗。通过对冬日雪景生动细腻的描写,赞叹瑞雪素雅高洁的姿态,表现作者恬淡明净的情怀,抒发作者病中忧郁寂寞的心境。全首共十二句,首尾叙及自己的病况和心情,遥相呼应,中十句全是对雪景的描述,铺排渲染,描摩拟画,文字上很费了一番推敲,,很能表现作者的文字功力,因此非常生动传神。
[注释]
①疴(ke):病。留滞:即滞留,意为病倒在床,行动不能自由。辟户:推开窗户。②舒:舒展。卷:卷曲。③凝华:凝结的雪花。华同花。飞素:飞舞的雪花,雪因白色而称素花。浣(huan):洗濯。④洛神赋:三国魏曹植所作的一篇长赋,系曹植于黄初四年(公元223年)入朝后返回封地的途中,路经洛水时有感而作。内容是写作者与洛神相遇,两相爱慕,但隔阻于人神之道,未能交接,不禁情怀怅惘。实际上是仿效宋玉作神女赋,有所寄托。因曹植深为其兄魏文帝曹丕所猜忌,心情始终抑郁,故托词洛神,抒写心意,婉转地向曹丕表白自己的心情,希望得到谅解和重用,希望施展自己的才华和抱负。洛神相传为宓羲氏之女宓妃,溺死于洛水而成为洛神。齐纨篇:指南朝梁简文帝萧纲的《谢赍纳袈裟启》和梁元帝萧绎的《谢赍锦启》,二文中分别有“鲁缟齐纨,藉新香而受彩”、“鲜洁齐纨,声高赵毣”之句。齐指今山东省北部地区。纨与毣皆是细绢,细致洁白的薄绸。⑤萦阶:在台阶前回绕盘旋。拂树句:意谓雪花飘拂在树上,好像满树开放着鲜花。⑥丰年瑞:指雪花。谚云“瑞雪兆丰年”,故云。沉忧:深沉的忧郁。此处指因患病而深感痛苦。
别三辅诸僧
道会
去住俱为客,分悲损性情①。
共作无期别,谁能访死生②?
[作者简介]
道会(约579—约649),唐初川中眉州圣种寺僧,曾住益州严远寺。生卒年未确,卒时年已逾七十。俗姓史,犍为武阳(今四川省犍为县川中)人。唐贞观中在京城被诬陷入狱,囚系多年,冤白出狱,不久卒。存诗仅此一首,收入《全唐诗》第十二函第一册。
[说明]三辅系古地名,唐时泛指陕西中部地区,特指京都长安,即今陕西省西安市。作者无辜受人诬谤,系狱多年,出狱之后仿佛逃命一般,匆匆地离别京城,其时心情可知。他与同门诸友分别时年已古稀,分别或成永诀,情绪自也低落。这首诗表面上看似洒脱,轻描淡写,实际上作者的心境却是无限哀痛,无限凄凉。寥寥几行诗,很有感人的力量。
[注释]
①去住句:佛教认为世上万事皆为空幻,人生如匆匆过客。分:同忿,气愤。②无期别:没有期限,没有尽头的分别,即永别。谁能句:意谓我死你生或你死我生之后。生死异途,哪里还能再见面?
设缸面酒款萧翼,探得来字
辩才
初酝一缸开,新知万里来①。
披云同落寞,步月共徘徊②。
夜久孤琴思,风长旅雁哀③。
非君有秘术,谁照不燃灰④?
[作者简介]
辩才,唐初浙东越州永钦寺僧。俗姓袁,生卒年及籍贯履历均不详,大约公元61O年前后在世。他是名僧智永(书圣王羲之的后裔)的传法弟子。
[说明]缸面酒本意为浮在酒缸面上的那层酒。此处指初熟的黄酒,这种黄酒向为浙江省绍兴市之特产。款即款待、招待。萧翼本名萧世翼,是南朝梁元帝的曾孙。他多才多艺,富有计谋,唐太宗时曾任监察御史。探指探韵,即抽阄得韵,按韵赋诗。这是一首在款待朋友时拈题分韵的即兴之作。朋友虽是新结识的,但言语间很是投机,故作者引为知已,倾诉衷肠。诗写得很是绵密深沉。由此可见,作者是多么寂寞,多么信任朋友。然而,这位姓萧的朋友别有用心,有为而来,却是作者无论如何也想不到的。何延之《兰亭记》有云“太宗购右军书,独未得《兰亭》真迹。初此记在右军七代孙智永所,永传才师。才凿梁上贮之,保惜甚至。太宗尝敕召才,面问数四,因以亡失对。帝知不可夺,以翼多权谋,令充使诡取。翼改服称山东书生,携二王杂帖数通赴越州,径造才院。才一见款密,留宿,设缸面酒。江东缸面犹河北称瓮头,盖初熟酒也。各探韵赋诗。经旬朔,谈论翰墨,出所携帖示之。才云‘此未佳。’固言藏有《兰亭》于梁上,出视之。翼故疑为向拓,驳辩,留置几案。一日伺其不在,径取之。乘驿归,上太宗报命。授翼员外郎。仍赐才物三千段,谷三千担。才惊忱,岁余卒。”
[注释]
①酝:本意为酿制,此处指酒。新知:新近结识的朋友。②落寞:冷落,寂寞。步月:在月光下徘徊散步。③孤琴:独弦琴。旅雁:天空飞行的大雁。雁是候鸟,定期往还南北,犹如旅行,故称。④非:除非。不燃灰:即死灰,熄灭了不再燃烧的灰。比喻出家人摒弃了一切世俗欲念,心里已像灰烬一般冰冷。
爱妾换马
法宣
朱鬣饰金镖,红妆束素腰①。
似云来躞蹀,如雪去飘摇②。
桃花含浅汗,柳叶带娇③。
骋光将独立,双绝难俱标④。
[作者简介]
法宣,唐初江南常州弘业寺僧。生卒年及姓氏籍贯不详,大约公元610年前后在世。隋末即已知名,奉诏居于东都。能诗善文,作品今多失传,《全唐诗》中载其五言律二首。
[说明]这是一首含蓄委婉的讽喻诗,以美女和骏马不能并得来规谏那些达官贵人不可过于贪图奢华的物质享受。文辞很华美,也很精炼,韵律和对仗都颇讲究。对美女、骏马进行交*式的描写,互相映衬,极尽渲染,使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全诗最后落实在结句之上:双绝难俱标!显得颇为警策,颇为有力。这首诗在思想上、艺术上都有一定的特色。
[注释]
①朱鬣(1ie):朱为红色。鬣是马颈上的长毛,也称刚毛。金镖:黄金制作的装饰物,常佩挂在马鞍前面。红妆:红艳的装束,指女子的盛妆。素腰:白色丝绸做的腰带,也代指女子纤柔的腰肢。②躞蹀(Xie die):亦作蹑蹀、蹀躞,小步行走貌。飘摇:飘荡,飞扬。③桃花:桃花开放时其颜色绯红艳丽有如人的脸色,称作“桃脸”,此处指美女的脸容。柳叶:早春初生的柳叶柔软细长有如人的眼睛,称作“柳眼”,此处指美女的双眼。④骋光:像光一样地飞速奔驰,极言骏马奔驰速度之快。双绝:两样最好的、最优秀的。此处指骏马和美女。俱:全,都。标:原意为标示,标价,此处转为获得。
三不为篇三首之一
海顺
我欲偃文修武,身死名存①。
斫石信道,祈井流泉②。
君肝在内,我身处边③。
荆轲拔剑,毛遂捧盘④。
不为则已,为则不然⑤。
将恐两虎共斗,势不俱全⑥。
永口今好,长绝来怨⑦。
是以返迹荒径,息影柴门⑧。
[作者简介]
海顺(589—618),隋唐之际山西蒲州仁寿寺僧。俗姓任,河东蒲阪(今山西省永济县)人。他多才多艺,擅长诗文,道行以严谨纯洁著名,早夭。作品有组诗《三不为篇》及诗文集数卷,多已失传。
[说明]
《三不为篇》是三首一组的四言古风,此篇为其第一首。这组诗三首形式完全一致,内容却各有侧重。首先用了大量的笔墨叙述作者自己以前的理想和愿望,然后笔锋一转,精辟地分析出即使能实现这个理想、达到这个愿望,其代价也是巨大得可怕,带来的也将是不幸和灾难,因此最后的结论是抛弃种种幻想和欲望:出家隐居。全诗结构严谨、层次分明,文句排比有序、警策有力。这既是作者消极遁世思想的反映,也是作者鄙薄功名利禄的高尚情操的表现。大量典故的准确运用,也是这组诗一个很突出的优点。
[注释]
①偃文修武:成语偃武修文之倒置,意为放弃文学,修炼武功,放弃儒生事业,以武功为国效力;偃:停、止息,引申为放弃。②斫(Zhuo):劈、用刀斧砍。祈:对上天或神明告求。二句意谓愿不畏艰苦,开道凿井,指充任军队的先锋。③肝:比喻人的内心。二句意谓我虽身处边疆战地,始终把君王牢记在心,对君王忠心耿耿。④荆轲(?—前227),又称荆卿、庆卿。战国时卫人,为燕太子丹门客。受命至秦行刺秦王,诈献樊于期首级与燕督亢地图。既见,荆轲以匕首刺秦王,不中,被杀。毛遂:战国时趟平原君的食客,默默无闻者。秦攻赵,平原君求救于楚,毛遂自请同往,任捧盘侍者。平原君与楚王商谈联合,久不能决。毛遂按剑迫楚王,说以利害,终使赵楚结成联盟。平原君赞曰:“毛先生以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遂待为上客。成语毛遂自荐出此。⑤已:算了。不然:不是这样。⑥势:势必。全:保全。⑦永:其后缺一字,未敢遽断,从之。⑧返迹:回身,回过头来。息影:停止活动,喻退职隐居。柴门:一解粗陋木柴所作之门,喻贫寒之家。又解即闭门、杜门。二解均通。
三不为篇三首之二
海顺
我欲刺股锥刃,悬头屋梁①。
书临雪彩,牒映荧光②。
一朝鹏举,万里鸾翔③。
纵任才辩,游说君王④。
高车反邑,衣锦还乡⑤。
将恐鸟残以羽,兰折于芳⑥。
笼餐讵贵?钩饵难尝⑦。
是以高巢林薮,深穴池塘⑧。
[作者简介]见前。
[说明]见前。
[注释]
①刺股句:《战国策·秦策》说战国时苏秦长夜读书,有时实在疲倦至极,昏昏欲睡,便用锥子刺自己的大腿,直到清醒过来,又继续读书。这句和以下三句都是出自历代典故,形容古人刻苦自学的情况。悬头句:《太平御览》载汉代孙敬好学上进,日夜勤思苦读,当疲倦欲睡之时,便用细绳系住自己的头发并悬在屋梁上,以此坚持读书,最后终于成为当世大儒,学问和事业皆取得极大的进步和成功。②书临句:《初学记》称晋代孙康因为家贫,夜晚没有油点灯,便映着雪光读书,终于取得渊博的学问。牒映句:《晋书·车胤传》记述晋代车胤家贫至极,夜晚无油灯读书,便用纱袋盛几十只萤火虫来代灯照明,终于学成,获取功名。牒:一般是指各种谱记作品,如谱牒、家牒等,这里代指所有的书籍。③鹏举:《庄子·逍遥游》里说大鹏展翅能飞万里途程。这里的意思是指像大鹏一样飞得极高极远。举:展翅,张开翅膀。鸾翔:像鸾凤那样翩翩地飞翔。鸾:传说中凤凰一类的高贵的鸟。④纵任:放纵,放任,这里含有发挥的意思。才辩:辩论的才能。游说(shui)句:指像战国时期那些搞合纵或连横的策士们一样周游各国,向统治者陈说形势,提出政治、军事、外交等各方面的主张,以求取采纳信任并获得高官厚禄。⑤高车:高大华美的马车。反邑:回到故乡。反同返。邑即原籍,故乡。衣锦句:意为穿着锦绣的衣服回到故乡,即富贵之后回故乡夸示炫耀。秦末项羽曾说:“富贵不归故乡,有如衣锦夜行,谁知之者!”典即出于此。⑥将恐句:意谓鸟因为羽毛太漂亮而被残害。兰折句:意谓兰花因为太芳香而被攀折。⑦笼餐句:意谓关在笼子里即使能得到最好的食物又有什么可珍惜的呢?钩饵句:谓食饵挂在鱼钩上,鱼儿是不能去尝食的。⑧是以句:隐迹于高高的鸟巢中,密密的树林里。薮:本义是湖地沼泽,此处指草野树林。造句和下面一句都是说要隐居于无人的地方。穴:山洞。
三不为篇三首之三
海顺
我欲睩才鬻德,入市趋朝①。
四众瞻仰,三槐附交②。
标形引势,身达名超③。
箱盈绮服,厨富甘肴④。
讽扬弦管,咏美歌谣⑤。
将恐尘栖弱草,露宿危条⑥。
无过日旦,靡越风朝⑦。
是以还伤乐浅,非惟苦遥⑧。
[作者简介]见前。
[说明]见前。
[注释]
①睩(Xuan):自我矜夸。鬻(yu):出卖。趋:向,归附。朝:朝廷。此处可引申为官府。②四众:即四部众。佛教指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此处引申为大众、众生。三槐:相传周代宫廷外种有三棵槐树,朝见天子时,三公面向三槐而立。后世即以三槐比喻三公一类的高级官位。③标:显出、突出。引:延长、扩大。达:显贵。超:越过。此处指遥遥领先。④盈:充满。绮服:华丽的服饰。甘肴:美味佳肴,美味的食物。⑤弦管:泛指各种乐器。歌谣:泛指各种歌曲。⑥栖:此处意为落在、依附在。危条:枯萎而将凋落的树枝,亦可解作高枝。⑦日旦:天明、早晨。靡:不能。越:度过。⑧乐浅:欢乐不多、有限。非惟:不是、并非。二句意谓深深地感觉到欢乐是有限的,而苦难就在眼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