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上个世纪二、三、四十年代,在中国文坛出现了一个沈从文,他用迤俪的笔调描写他家乡的山山水水人人事事,如是中国人才对湘西这个被称之为“中国文化的盲肠”的地方开始关注,开始了解。因此,亦有了许多人沿着沈从文的笔下风景,走进现实的湘西。 湘西,是湖南西部的沅水流域,西北有武陵山脉为依靠,东有雪峰山脉作屏障,南有五岭山脉充围墙,东北有洞庭湖做门户。这里山高林密、人烟稀少,历来被人们视为蛮荒之地,朝廷当作迁谪之所。自春秋时期的屈原流放沅水流域,到东汉时期的马援征战五溪蛮地;从唐朝王昌龄以“不护细行”被贬龙标县尉,到刘禹锡被贬朗州司马,到戎昱被贬辰州刺史;从唐朝大长东阳公主徙置巫州,到麟台郎郭翰被贬巫州司法参军,到渤海郡公高力士被流放巫州;在宋朝有王庭珪被放辰溪,又有魏了翁远谪靖州······这里,历来都是失意的文人、官员被流放、迁谪的地方。也是他们他们的被流放、迁谪,才使得湘西的文化得以萌芽、发展。就象海南岛的“五公”一样,他们是朝廷的贬官,也是海南岛人民的文化先锋。
在湘西文学艺术领域,最开始的就是流寓文学。最著名的当然首推有三闾大夫屈原的《楚辞》了。楚懷王(西元前328—前299)槐時,屈原(西元前340—前278)任左徒,參議國事,主張改革,遭尹子蘭等反對,被黜為三閭大夫,流放漢北。楚頃襄王(西元前298—前263)橫三年(西元前296),屈原又被流放漵浦。先從郢都沿長江東下,又向南折入洞庭湖,溯沅水而上,自常德(枉渚)抵辰溪(辰陽),東折至漵浦。沿途寫下著名的《九歌》、《九章》、《天問》等。其中,《涉江》寫於漵浦。周赧王十九年乙丑,屈原被流放到漵浦。途中寫下《湘君》、《湘夫人》等詩。其中《涉江》、《橘頌》寫於漵浦。西元前280年,秦國大將張若攻楚國巫郡,進軍黔中郡。屈原離開漵浦經辰溪出武陵,《漁父》寫於自漵浦至辰溪出武陵的途中。後往長沙,作《懷沙》、《招魂》、《悲回風》。楚頃襄王二十一年(西元前278)五月五日,屈原在汨羅得悉楚郢都被秦攻破,作《憶往日》,懷沙自沉汨羅江。 在屈原的《九章·涉江》里云:“···哀南夷之莫吾知兮,旦余济乎江湘。乘鄂渚而反顾兮,欸秋冬之绪风步余马兮山皋,邸余车兮方林。乘舲船余上沅兮,齐吴榜以击汰。船容与而不进兮,淹回水而疑滞。朝发枉渚兮,夕宿辰阳。苟余心其端直兮,虽僻远之何伤。入溆浦余儃徊兮,迷不知吾所如。深林杳以冥冥兮,猿狖之所居。山峻高以蔽日兮,下幽晦以多雨。霰雪纷其无垠兮,云霏霏而承宇。哀吾生之无乐兮,幽独处乎山中。吾不能变心而从俗兮,固将愁苦而终穷。接舆髡首兮,桑扈臝行。忠不必用兮,贤不必以。伍子逢殃兮,比干菹醢。与前世而皆然兮,吾又何怨乎今之人!余将董道而不豫兮,固将重昏而终身!乱曰:鸾鸟凤皇,日以远兮。燕雀乌鹊,巢堂坛兮。露申辛夷,死林薄兮。腥臊并御,芳不得薄兮。阴阳易位,时不当兮。怀信佗傺,忽乎吾将行兮!” 東漢建武二十三年(47),沅陵蠻族首領相單程,率武陵五溪蠻起義,為“渠帥”。領眾據險抗擊官軍,於武溪(今瀘溪和辰溪一帶)全殲威武將軍劉尚以下萬餘人。二十四年,揮師下攻臨沅(今常德)。二十五年,漢遣馬援等率兵四萬餘眾往攻,溯沅江而上。因灘險水急,舟不能前。又逢盛暑,士卒多病歿,被困在沅陵壺頭山下。馬援病死,監軍宋均被迫改用招撫。相單程因饑荒缺食,乃降。伏波将军马援有诗歌《武溪深》:“涛涛武溪一何深,鸟飞不渡,兽不能临,嗟哉!武溪何毒YIN!”。 南北朝梁代的散骑常侍刘孝胜,武陵人。历官邵陵王法曹、湘東王安西主簿記室、尚書左丞。後又為安西武陵王紀長史、蜀郡太守等。曾劝武陵王纪称帝。善五言詩,見重於世。流传下来的作品不多,这里有五首诗歌。其中著名的是《武溪深行》:“武溪深不测,水安舟复轻。暂侣庄生钓,还滞鄂君行。櫂歌争后发,譟鼓逐前征。秦上山川险,黔中木石并。林壑秋籁急,猿哀夜月明。澄源本千仭,回峰忽万萦。昭潭让无底,太华推削成。日落野通气,目极怅余情。下流曾不浊,长迈寂无声。羞学沧浪水,濯足复濯缨。”还有《升天行》:“尧攀已徒说,汤捫亦妄陈。欲访青云侣,正遇丹丘人。少翁俱仕汉。韩终苦入秦。汾阴观化鼎,瀛洲宴羽人。广成参日月,方朔问星辰。惊祠伐楚树,射药戏江神。阊阖皆曾倚,太一岂难亲。赵简犹闻乐,周储固上宾。秦皇多忌害,元朔少宽仁。终无良有以,非关德不邻。”另外还有《妾薄命》:“冯姜朝汲远,徐吾夜火穷。旧井长逢幕,邻燈欲未通。五逐无来娉,三娶尽凶终。离灾阳禄观,就废昭台宫。乘屯迹虽淑,应戚理恒同。复传苏国妇,故爱在房栊。愁眉歇巧黛,啼妆落艳红。织书凌窦锦,敏诵轶繁弓。离剑行当合,春床勿怨空。”《咏益智诗》:“挺芳铜岭上,擢颖石门端。连业去本叶,杂和委雕盘。宁推不迷草,讵减聪明丸。偿逢公子宴,方厌永夜欢。”此外《冬日家园别阳羡始兴诗》亦有相当高的文学水平:“四乌怨离群,三荆悦同处。如今腰艾绶,东南各殊举。且欣棠棣集,弥惜光阴遽。黠吏本须裁,豪民亦难御。愿勗千金水,思闻五湖誉。”
王昌龄(698——756),字少伯,盛唐著名诗人,人称“七绝圣手”、“诗家天子”,与李白齐名。开元十五年的(727年)进士。进土及第后,补秘书省校书郎。开元二十二年( 734年),王昌龄选博学宏词科,超绝群伦,于是改任汜水县尉。开元二十七年(739年)被贬岭南。开元二十八年(740年)王昌龄即北归,游襄阳,访著名诗人孟浩然。结识了大诗人李白。开元二十八年( 740年)冬,王昌龄离京赴江宁丞任,此时已与名诗人岑参相识,岑参有《送王大昌龄赴江宁》诗,王昌龄也有诗留别。途经洛阳时,又与綦毋潜、李颀等诗人交游,也都有诗。唐玄宗天宝七年(748)戊子,王昌龄贬龙标尉(今黔城)。作《宦楚詩十九首》。唐天宝十四年(755)乙未,安史乱起。王昌龄离开龙标返乡。途经濠州,为刺史闾丘晓所杀。王昌龄是盛唐诗坛一著名诗人,当时即名重一时,被称为“诗家夫子王江宁”。因为诗名早著,所以与当时名诗人交游颇多,交谊很深,除上文谈到与李白、孟浩然的交游外,还同高适、綦毋潜、李颀、岑参、王之涣、王维、储光羲、常建等都有交谊。他因数次被贬,在荒僻的岭南和湘西生活过,也曾来往于经济较为发达的中原和东南地区,并曾远赴西北边地,甚至可能去过碎叶(在今吉尔吉斯)一带。因他有丰富的生活经历和广泛的交游,对他的诗歌创作大有好处。王昌龄擅长七言绝句,被后世称为七绝圣手。送别之作《芙蓉楼送辛渐》为千古名作。沈德潜《唐诗别裁》说:“龙标绝句,深情幽怨,意旨微茫,令人测之无端,玩之无尽。”《旧唐书》本传和《新唐书·艺文志》,王昌龄有集五卷,唐时传世之本,今已难觅,《全唐诗》收王昌龄诗四卷,《全唐文》收其文六篇。 天宝七年,王昌龄从江宁(今南京)沿长江上溯,经过岳阳(巴陵)与友人话别后,穿越洞庭湖,到达武陵(今常德),有许多友人前来接风、饯行,他作了许多诗歌,既有官吏、亦有道士。如《留别武陵袁丞》:“皇恩暂迁谪,待罪逢知己。从此武陵溪,孤舟二千里。桃花遗古岸,金涧流春水。谁识马将军,忠贞抱生死。”如《武陵龙兴观黄道士房问易因题》:“斋心问易太阳宫,八卦真形一气中。仙老言余鹤飞去,玉清坛上雨蒙蒙。”又如《武陵开元观黄炼师院三首》:“松间白发黄尊师,童子烧香禹步时。欲访桃源入溪路,忽闻鸡犬使人疑。”“先贤盛说桃花源,尘忝何堪武陵郡。闻道秦时避地人,至今不与人通问。”“山观空虚清静门,从官役吏扰尘喧。暂因问俗到真境,便欲投诚依道源。” 他在从常德往龙标的路中,停留卢溪(今泸溪),作《箜篌引》,反映了他的忧国忧民思想。“卢溪郡南夜泊舟,夜闻两岸羌戎讴。其时月黑猿啾啾,微雨沾衣令人愁。有一迁客登高楼,不言不寐弹箜篌。弹作蓟门桑叶秋,风沙飒飒青冢头,将军铁嗯汗血流,深入匈奴战未休。黄旗一点兵马收,乱杀胡人积如丘。疮病驱来配边州,仍披漠北羔羊裘。颜色饥枯掩面羞,眼眶泪滴深两眸。思还本乡食牦牛,欲语不得指咽喉。或有强壮能噫呦,意说被他边将仇。五世属藩汉主留,碧毛毡帐河曲游。橐驼五万部落稠,敕赐飞凤金兜鍪。为君百战如过筹,静扫阴山无鸟投。家藏铁券特承优,黄金千斤不称求。九族分离作楚囚,深溪寂寞弦苦幽。草木悲感声飕飀,仆本东山为国忧。明光殿前论九畴,簏读兵书尽冥搜。为君掌上施权谋,洞晓山川无与俦。紫宸诏发远怀柔,摇笔飞霜如夺钩。鬼神不得知其由,怜爱苍生比蚍蜉。朔河屯兵须渐抽,尽遣降来拜御沟。便令海内休戈矛,何用班超定远侯。使臣书之得已不?”还有《卢溪别人》:“武陵溪口驻扁舟,溪水随君向北流。行到荆门上三峡,莫将孤月对猿愁。” 在从泸溪溯沅水而上龙标的途中,停留辰阳(今辰溪)时,作《留别司马太守》:“辰阳太守念王孙,远谪沅溪何可论。黄鹤青云当一举,明珠吐著抱君恩。”《送吴十九往沅陵》:“沅江流水到辰阳,溪口逢君驿路长。远谪谁知望雷雨,明年春水共还乡。” 到了溆浦,又有《别皇甫五》:“溆浦潭阳隔楚山,离尊不用起愁颜。明祠灵响期昭应,天泽俱从此路还。” 他在龙标任上,有许多朋友前来看他,他作了许多的送别诗。如《送魏二》:“醉别江楼橘柚香,江风引雨入舟凉。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送程六》:“冬夜伤离在五溪,青鱼雪落脍橙荠。武冈前路看斜月,片片舟中云向西。”《送朱越》:“远别舟中蒋山暮,君行举首燕城路。蓟门秋月隐黄云,期向金陵醉江树。”《送柴侍御》:“沅水通波接武冈,送君不觉有离伤。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送崔参军往龙溪》:“龙溪只在龙标上,秋月孤山两相向。谴谪离心是丈夫,鸿恩共待春江涨。”《至南陵答皇甫岳》:“与君同病复漂沦,昨夜宣城别故人。明主恩深非岁久,长江还共五溪滨。”《西江寄越弟》:“南浦逢君岭外还,沅溪更远洞庭山。尧时恩泽如春雨,梦里相逢同入关。”在这些送别诗里,其中最著名的是他的芙蓉楼送辛渐二首,《芙蓉楼送辛渐》:“寒雨连天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别辛渐》:“别馆萧条风雨寒,扁舟月色渡江看。酒酣不识关西道,却望春江云尚残。” 此外,龙标任上还有一些描写山水、抒发性情的诗歌,如《宴春源》:“源向春城花几重,江明深翠引诸峰。与君醉失松溪路,山馆寥寥传暝钟。”《龙标野宴》:“沅溪夏晚足凉风,春酒相携就竹丛。莫道弦歌愁远谪,青山明月不曾空。”《听流人水调子》:“孤舟微月对枫林,分付鸣筝与客心。岭色千重万重雨,断弦收与泪痕深。”
唐肃宗上元元年(七六零年)六月丙辰,高力士流巫州,作诗《咏荠》云:“两京作斤卖,五溪无人採。夷夏虽不同,气味终不改”。 辰州刺史戎昱在辰州任上,有顷许多诗作,如《辰州建中四年多怀》:“荒徼辰阳远,穷秋瘴雨深。主恩堪洒血,边宦更何心。海上红旗满,生前白发侵。竹寒宁改节,隼静早因禽。务退门多掩,愁来酒独斟。无涯忧国泪,无日不沾襟。”。还有《谪官辰州冬至日有怀》:“去年长至在长安,策杖曾簪獬豸冠。此岁长安逢至日,下阶遥想雪霜寒。梦随行伍朝天去,身寄穷荒报国难。北望南郊消息断,江头唯有泪阑干。”《送郑炼师贬辰州》:“辰州万里外,想得逐臣心。谪去刑名枉,人间痛惜深。误将瑕指玉,遂使谩消金。计日西归在,休为泽畔吟。”《辰州闻大驾还宫》:“闻道銮舆归魏阙,望云西拜喜成悲。宁知陇水烟销日,再有园林秋荐时。渭水战添亡虏血,秦人生睹旧朝仪。自惭出守辰州畔,不得亲随日月旗。”《送辰州郑使君》:“谁人不谴谪,君去独堪伤。长子家无弟,慈亲老在堂。惊魂随驿吏,冒暑向炎方。未到猿啼处,参差已断肠。”《哭黔中薛大夫》:“亚相何年镇百蛮,生涯万事瘴云间。夜郎城外谁人哭,昨日空馀旌节还。” 唐代武陵人董挺(?——813),少時喜歡作詩,至老不倦。善下棋。中年信佛,一度出家為僧。還俗後,為弘文館校書郎,遷大理評事,終荊南節度推官。以疾罷歸武陵,自編其詩為《武陵集》。
北宋诗人黄庭坚《山谷词》中《山谷琴趣外篇》卷二有《丙子仲秋,奉陪黔阳曹使君伯达玩月,作《减字木兰花》,兼简施州张使君仲谋》(一题作中秋奉陪黔阳曹伯达玩月作)三首: 中秋多雨,常是尊罍狼籍去。今夜云开,须道姮娥得得来。 不知云外,还有清光同此会。笛在层楼,声彻摩围顶上头。
中秋无雨,醉送月衔西岭去。笑口须开,几度中秋见月来。 前年江外,儿女传杯兄弟会。此夜登楼,小谢清吟慰白头。
浓云骤雨,巫峡有情来又去。今夜天开,不与姮娥作伴来。 清光无外,白发老人心自会。何处歌楼,贪看冰轮不转头。
丙子仲秋,黔守席上,客有举岑嘉州中秋诗曰:“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因戏作。
举头无语,家在月明生处住。拟上摩围,最上峰头试望之。 偏怜络秀,苦淡同甘谁更有。想见牵衣,月到愁边总不知。
之后又戏答:
月中笑语,万里同依光景住。天水相围,相见无因梦见之。 诸儿娟秀,儒学传家渠自有。自作秋衣,渐老先寒人未知。
用前韵,示知命弟。
常年夜雨,头白相依无去住。儿女成围,欢笑尊前月照之。 何连高秀,千万里来忠孝有。岂谓无衣,岁晚先寒要弟知。
王庭珪(1079——1171),字民瞻,庐陵(今江西吉安)人。政和八年进士,任茶陵丞,与上官不合,弃职隐居。绍兴中,因作诗赠上疏请斩秦侩的胡铨,被放辰溪多年。秦桧死,其事始解,放归时年近八十。孝宗时,召对内殿,赐国子监主薄。乾道六年(1170)复除直敷文阁。有《卢溪先生文集》五十卷,今存。 《辰州僻远,乙亥十二月方闻秦太师病,忽蒙恩自便,始知其死,作诗悲之》 辰州更在武陵西,每望长安信息稀。 二十年兴缙绅祸,一朝终失相公威。 外人初说哥奴病,远道俄闻逐客归。 当日弄权谁敢指,如今忆得姓依稀。 他在此,除了诗的创作外,还有不少词的创作。如《菩萨蛮》:“武陵西上沅陵渡,扁舟忘了来时路。花外有人烟,相逢疑是仙。//清尊留夜语,醉倒知何处。归去客心惊,金鸡嘲哳鸣。”《虞美人》:“城东楼阁连云起,冠绝辰州市。莲灯初发万枝红,也似江南风景、半天中。//花衢柳陌年时静,产地今年盛。棚前箫鼓闹如雷,添个辰溪女子、舞三台。”《满庭芳》:“宿雨初收,晚风微度,万家帘卷青烟。暗尘随马,人物似神仙。试问天公借月,天须放、明月教圆。应移下,广寒宫殿,灯火接星躔。//卢川。元古郡,当时太守,宾从俱贤。到如今井邑,歌吹喧阗。花下红妆卖酒,时相遇、曲水桥边。谁知道,山城父老,重见中兴年。 ”《临江仙》:“寂寞久无红袖饮,忽逢皓齿轻讴。坐令孤客洗穷愁。谁知沅水上,却似洛城游。//闻道辰溪贤令长,深房别锁明眸。多年铅鼎养青虯。不应携妓女,骑鹤上扬州。” 明朝王守仁被贬贵州龙场驿时,经过湘西辰州有《辰州虎溪龙兴寺闻杨名父将到留韵壁间》:“杖藜一过虎溪头,何处僧房是惠休?云起峰头沈阁影,林疏地底见江流。烟花日暖犹含雨,鸥鹭春闲欲满洲。好景同来不同赏,诗篇还为故人留。”《忆龙泉山》:“我爱龙泉寺,寺僧颇疏野。尽日坐井栏,有时卧松下。一夕别山云,三年走车马。愧杀岩下泉,朝夕自清泻。”《忆诸弟》:“一别龙山云,时梦龙山雨。觉来枕箪凉,诸弟在何许?终年走风尘,何似山中住。百岁如转蓬,拂衣从此去。”经过溆浦时,有《溆浦山夜泊》:“溆浦山边泊,云间见驿楼。滩声回远树,崖影落中流。柳放新年绿,人归隔岁舟。客途时极目,天北暮阴愁。”经过黔阳时有《沅水驿》:“辰阳南望接沅州,碧树林中古驿楼。远各日怜风土异,人间随地可淹留。”《白云堂》:“白云僧舍市桥东,别院回廊小径通。岁古檐松存独干,春还庭竹发新丛。晴窗暗映群峰雪,清梵长飘高阁风。迁客从来甘寂寞,青鞋时过月明中。”《沅江晚泊二首》:“去时烟雨沅江暮。此日沅江暮雨归。水漫远沙村市改,泊依旧店主人非 。草深廨宇无官住,花落僧房有鸟啼。处处春光萧索甚,正思荆棘掩岩扉”。“春来客思独萧骚,处处东田没野蒿。雷雨满江喧日夜,扁舟经月住风涛。流民失业乘时横,原兽争群薄暮号。却忆鹿门栖隐地,杖藜壶榼饷东皋。”经过沅州,有《罗旧驿》:“客行日日万峰头,山水南来亦胜游。市谷鸟啼村雨暗,刺桐花暝石溪幽。蛮烟喜过青杨瘴,乡思愁经芳杜洲。身在夜郎家万里,五云天北是神州。” 此外麻阳的太仆少卿满朝荐亦善诗文。今《麻阳文史资料》第二辑有他诗歌六十六首作品,律绝古风皆有。这里选择一首《会试》:“公车七上意蹒跚,历逼炎凉内暗酸。灯火穷年搜酉秘,风云往今拜金銮。盖言衣锦夸新宠,少谢题桥涤旧瘢。寄语人间须远视,休将冷眼觇儒揵。” 黔阳的邱式耔(1621——1649),字祈年,明末县诸生,黔阳县双溪镇烟溪村人。 崇祯十七年(1641),清军进入北京后,分兵南进。明辰州总兵徐淮纠合辰、沅两州上层人物策划降清。邱式耔得知愤极,遂离家北上率领雍州,结论金新安、姜大同、金玉章等,乘“临危勿苟,同舟共济”之义组成“雍州临济会”,聚众起义反清。 清顺治四年(1647),邱式耔化名邱良玉,潜回黔阳,散家财、募志士,赴靖州得明守将陈友龙配合,成立“靖州临济会”,与雍州互为呼应,拟东下迎击清军。此时,湖广各时守将大部降清,清军精锐力量亦抵达沅湘。“靖州临济会”势单力孤,处境困难,邱式耔根据当时情况,一面嘱陈友龙假降惑敌,一面兼程奔赴贵州安顺见桂王,面陈反清策。大臣瞿式耜、吕大器器重邱式耔,秦授翰桂王。邱式耔坚辞,乃改授招抚使。 顺治五年,湖南绝大部分地区纳入清室版图,清廷特派专使至黔阳捕拿邱式耔及其家属,两度扑空,便将邱式耔密友瞿某族人及邱姓家族人百余杀害。不久,雍州义军失败,金新安姜大同等阵亡。邱式耔获悉,悲愤以极,以七昼夜时间由贵州安顺返回靖州,毅然与陈友龙树帜誓师,从者万数。 顺治六年,明降将徐淮留任清辰州总兵,佯称愿接受招抚反正,函请邱戒耔赴辰州面商。徐与式耔素相识,邱式耔信以为真,独赴辰州,遭徐淮囚禁,旋解送武昌。当式耔囚禁武昌时,“临济”党人用重金买通狱吏,谋乘隙纵逃,事泄,防范加严,复谋动狱,邱式耔知事不可成,遂秘密递出早已扬言不的自祭文,表示以身殉明的决心。不久被杀害于武昌鹦鹉州。邱戒耔死后,沅湘“临济”党人将邱式耔生前衣冠送回黔阳,在烟溪厚营衣冠冢,表示“哀矜”。《自祭文》曰:“谨以汨罗之水、首阳之蕨,致於大明招抚使邱君式耔之神,曰:“我与尔生长龙标之烟溪,分别武昌之江夏。呜呼!人生离别固有,若是其仓猝者乎?呜呼!人生离别固有,若是其从容者乎? 惟昔未有我,先有尔;一有我,尔体我。我与尔相附而不相离者,三十年於兹矣。独奈赋性愚朴,以致今世遂忘前世事,故嘱尔后世莫忘今世事。 家传清白,世受国恩,与尔共之,未尝离也。琴书一筴,弧矢四方,与尔共之,未尝悖也。事亲、从兄、和妻、信友,与尔共之,未尝负也。 只因王气偶歇,元元降割;庸臣误国,神州陆沉。雍州金新安,与民如死;姜大同、金玉章,孤军倡义;以及楚、鲁、吴、越间,槊鸣马怒者,不可尽数。无奈王师远隔,援兵莫及,悉遭惨屠。嗟乎!未尝不昼若我而梦劳尔也。 顷自王师东下,未忍杀戮,希以三寸舌拯救时弊。孰知齐城未下,而郦叟就烹。身作俘囚,竟与尔永别乎? 一别之后,尔且毋归,直至承天凤阳、紫金、西山诸陵,见二祖列宗於地下,诉败亡非桀、纣之君。转由邹鲁,谒孔孟之灵,谢枉读诗书之责。然后返二酉,归故里,送梦於老母,告以尔我分别状,亦母甚悲痛激切,有伤母心。其兄弟妻孥,烦尔转达,无须缱绻也。於是上朝金阕,下达微忱,阴护王师,再图恢复,则果哉其无忘今世事矣。独恨我躯微弱,无握拳透爪之能;所赖尔气浩大,有贯日回天之力。 我入地而骨香泉石,尔归天而气壮山河。我言我行,尔且记之;我水我薇,尔歆尝之。至于老母、少妇,自有明主、达臣之矜恤;仁兄、义弟之孝友,不烦内顾也。 我方诵《正气歌》、鼓嵇生琴,与尔唱《阳关》一曲,可否?” 此外,还有诗僧灵隐印文禅师、密印真传禅师师徒等,也有很高的文学造诣。 灵隐印文禅师(1625——1667),四川梁平人,俗姓王。生平事迹,只是从《黔南会灯录》、《锦江禅灯》、《五灯全书》和《灵隐印文禅师语录》、《密印真传禅师语录》、《梅溪福度禅师语录》、《赤松道领禅师语录》中知道一鳞半爪。幼年作过象崖性珽和尚的侍者,得法川中禅宗耆宿破山海明大师。开法川、滇、黔、湘各地,贵阳东山发昙寺住持诗僧梅溪福度是他的法嗣,也是《灵隐印文禅师语录》的编者。 住湖南洪江回龙禅院时,僧俗亦多请他说法,并广事布施,可见其受人尊崇及影响之大。上堂,问:“去岁黔风,今年楚水。黔风楚水即不问,如何是回龙彻底一句?”师云:“洪江渡口露长舌,绿水矶头显法身。”进云:“四海盛空,是甚麽人底境界?”师云:“待碧嵓尖点头,即向汝道。”僧便喝,师便打。乃云:“昨日上堂打葛藤,今日升座葛藤打。有人会得个中意,脱体风流任潇洒。所以昔日庞居士,为人风流脱洒。将百万家财,倾向湘江,学出世法。逢人便解,夸经卖弄。只道不与万法为侣者,是甚麽人?今日祥宇张居士,舍赀财,诣回龙,营斋供众,而请山僧激扬个事,甚超出庞公一头地也。然虽如是,犹与他知心不知己、知己不知心。”蓦拈拄杖,召众云:“且道那裏是他知心不知己、知己不知心处?试辨别看!若辨别得出,释迦不先,弥勒不後。脱或未然,道业未成空白首,大千无处着羞慙。” 康熙六年二月二十二日,寂於贵阳大兴禅寺。世寿四十三,僧腊一十七。梅溪福度禅师为师举办圆寂法会。康熙七年,密印真传禅师派弟子照俸赴贵阳取舍利回湘,在会同若水旗山永兴禅寺,造立塔院。康熙八年,梅溪福度禅师前来旗山,清明扫塔。康熙三十七年戊寅,梅溪福度禅师汇集刊行《灵隐印文禅师语录》三卷,随《嘉兴大藏经》流通。在《嘉兴大藏经·诸宗部》第三十九册,序号四四六。 灵隐印文禅师的诗偈很有造诣,如《癸卯旗山示大圆禅人》:“法幢建竖尔惟劳,一曲胡笳唱和高。忆昔当机亮首座,而今始识鼓风涛。” 壬寅冬洪江寄烁吼法孙 发脉滇南第一枝,中兴吾道莫依烯。直须奋起掌天力,大吼乾坤始震威。 癸未旗山示云岫禅者 茅屋横杈三两间,栽松种竹遣清闲。时来无事蒲团上,斜月临窗自掩关。 壬寅冬洪江示光钦谯居士 建立法幢三月余,时拈祖意向君提。不知会得些儿否,莫贺灵山付嘱渠。 壬寅冬洪江示虎山杨居士 善势潕阳名海宇,掀腾百亿作金汤。频提祖意君知否,漫负三年选佛场。 壬寅冬洪江示瑞图汪居士 完具吾门潕水时,袈裟脚下莫狐疑。江南风味同禅味,了得些儿法法宜。 黔阳龙标山送梅山张居士之长安 舟去秦川过鄂州,轻桡摇动洞庭秋。不忘潕水投机处,载月归来乐自由。 壬寅冬洪江示彬如贺居士 学道犹如敌万兵,张弓架箭破重城。有朝识得大梅意,莫效大梅佛即心。 壬寅冬洪江示立雪禅者 少年有志要勤劳,每日诗书共月敲。若识前贤全大意,恐将声价与天高。 壬寅冬洪江示云嵚禅者 父母未生前,何为本来面。珍重狮子儿,看取石鞏箭。
住辰州北山为南章禅人 清浪城边上下航,橹声直入瑞云堂。一冬毒鼓恒敲唱,百门胶盆信举扬。 惟使千山风月化,何妨万壑水云忙。浮幢高树东南地,将谓无人学楚狂。
溪 声 有问源头何处发?还从此地起玄声。泠泠韵激千林迥,历历梵倾万壑鸣。 欹枕客窗疑夜雨,风流僧蹋杂松笙。就中若识春涛意,山自悠兮水自清。
岩 亭 岩亭孤迥倚天开,空籁漻漻欲下来。短翠风生栖凤竹,疎阴月度舞花台。 桥横洞口连青汉,藤挂芸窗绣绿苔。坐赏其中世外乐,一朝莫厌到千回。
闻 钟 金钟高挂玉楼中,清夜轻敲声梵洪。有耳能闻归落院,无声解听奏深宫。 数番讶韵和虚籁,几度余音续晚风。借问圆通彻遍处,飘摇嘹亮半浮空。
吟 雪 谁散六花坠满溪,由来乘兴话难题。穿林野鸟峻巢失,度岭悬猿怪穴迷。 五夜色桩粉绀阁,三更光吐彩丹梯。也知素质从虚幻,堆积何劳叠户低。
崇祯甲申住辰州乌宿游二酉洞之阁霞洞 紫溪一带薜萝鲜,万里披云入洞天。兰臭亭高花有露,胡麻饭熟火无烟。 泉声沥沥鸣丝竹,岩谷悠悠奏管弦。欲问桃源端的意,避秦秦世是何年。
其 二 凤舞丹霄鹤舞巢,洞天卓锡养龙毛。闲游花圃流云滑,时扫柴门风竹娇。 皓月点开怪石眼,飞泉长挂渡河桥。庭前徙倚频敲韵,笑破溪头碧玉桃。
其 三 玉洞孤危半倚天,朱扉悬月照长川。苔文似锦难描画,仙籍留霞喜共传。 赤壁龙吟疑夜雨,绿岩虎啸听飞泉。谁知此处乾坤别,怪石玲珑惺旧颜。
崇祯十七年甲申题辰州大酉洞 石窟藏书圃,洞天接日斜。青山横翠色,绿水泛流霞。 惺面池开镜,破颜林吐花。乾坤迥别处,那复问仙家。
中山寺夜话 玉洞横堦上,山城落镜中。沙回两岸阔,月映一江空。 亭僻浑无扰,楼高别有风。羡渠清夜话,留寄与灵公。
崇祯十七年甲申侍象崖和尚住辰州大酉洞天 因过曹溪水,忽逢鳌鼻蛇。洞门开碧眼,石堀卧丹霞。 饶舌无多子,破颜有几华。妙年於此处,日以赵州茶。
宿黔阳蟠龙山长嵌寺为苍璧明睿禅人 獹寺依云宿,秋山放月迟。灯传三世焰,桂发万年支。 午夜留分韵,凌晨起别思。长嵌诗几句,莫负白头丝。
钟山道人邀师游辰州凤凰寺 楚王邀我凤凰行,偶度凤凰细论心。 昔日灵山今似否,重拈祖意笑相迎。 注:崇祯十七年甲申,师住辰州二酉禅林。钟山道人邀师游辰州凤凰寺。
入清以后,湘西文学开始趋向发展高峰,相继出现许多著名的诗僧、诗人、散文家。 清初康熙三年(1664年)甲辰,长明性炅禅师应众请,出住沅州明山太和禅院。法柱海栋随师同住,任上座。次年,长明性炅莅临黔阳龙标山普明禅寺。作《龙标山晚眺》:“闲步清江上,游鱼自往来。青山烟外赏,白眼世间开。喝石连云走,拈花带露回。蓬门应未掩,待月且擎杯”。后又游对岸蟠龙山,作《过蟠龙山》:“秋江浅使碧沙明,引入渊源一派清。转盼老龙蟠杖底,风云相送浪头平”。 清黔阳烟溪孤云亭主向文焕,字亦庵,黔阳山门人。明末孝廉。幼孤贫,嗜文学。得烟溪南明招抚使邱式耔助以良田三十亩,遂家於烟溪,筑孤云亭。诗文卓然成一家,生性孤傲,不随流俗。明亡后,绝意仕途,隐居烟溪。康熙初,安徽霍丘蓉园张扶翼任黔阳知县,请其出山,辅助治理县事。喜游山水,访寺僧,为临济宗三十四世黔阳龙标山普明禅寺古源海鉴禅师法嗣,是破山派禅师。其《游蟠龙山记》、《游赤宝山记》、《复修株山碧泉庵记》、《复修龙标山普明禅寺记》、《复修托口归化寺记》等散文、游记作品,风格清新。诗作《宿僧房》、《香炉岩》等以及《黔阳八景》系列,脍炙人口,流传至今。其五言诗成就最高。有《孤云亭》四卷,版存湖南出版社、湖南图书馆。 向文煥撰於康熙八年己酉冬月的《游蟠龍山記》曰:己酉暮秋,向子亦庵將游蟠龍,與廖子長公、黃子子鉉、向子復旦、吉水歐陽孝先,出安遠門。始命舟,王子敢臣從後至,遂與諸遊人會於岸次。既登舟,自潕水渡龍陽洲,溯渠江舟行。步步望山,甕城沿岸,竅石嵌空,水激有聲。乃涉淺瀨達岸。舍舟,穿徑入平疇,數百畝阡陌交通。緣細路行數百步,略不經意,田盡,山漸合。壁皆赤色,額曰:“天臺進步”。緣溪行,溪中一石,截流而峙。王子指曰:“石中空,旁入,可容數人。”舍之不顧,折而入,度石砌。砌下隙處,仿佛若水門。王子曰:“是李灣潭先生渡仙橋。”水失故道,橋遂湮。石磴磷磷。梯而上,茅舍數椽。籬外垂楊嫋嫋,為王子莊。遊人小憩,出故道,踰峻阪。王子在前遙呼,眾愕然。乃從莊後出其徑前也。詣遊人岸,幘躋磴道。數百尺遙,見石洞間,薜蘿倒掛。王子曰:“洞中有石牀,壁間字皆篆籀。”荒徑雲封,不可往,遂不往。度危嶺,小憩。複梯磴數百尺,杉松塞覆,細磴曲折,清涼沁人肌骨。去真武殿,僅咫尺路。不欲即至,故紆以拗之。諸遊人憩樹下,有頃,蟻行曆曲磴。一僧貌甚臒,補衲石上。桔柚離離,遂造殿。遊人先後至。小憩,入後閣。閣奉佛,半在岩下,氣陰森。坐久,淡人思慮。石壁有詩,點畫斷缺,不可讀,遂出。步簷石壁,嶙峋百尋,色赤甚。仰見呂祖像立石龕,龕架空,垂壁外,若將飛去。遊人欲上,鬥絕不可攀。然必欲從他道窮之。右壁鐫張容園先生詩。讀畢,渡危橋,過補衲石。左穿修竹,岩下丹灶石床。王子曰:“明代宗時,宦者年七十,祝髪,坐石床三年,無履跡。將亂,辭去,莫知所終。”出,折下曲磴旁,得石徑,略之。傍林,轉小徑。路如帶,細草青青。複得磴道。舍之,取徑,看泉。泉之名曰“杜香”。上多杜蘅芳草也。掬飲,寒香沁骨。泉旁細花,紅白數點。山半有岩,湧出向空。遊人爭欲往。王子止之。返向所舍蹬道,躡而登。不盡百級而憩。人各據一磴。有頃,陟嶺。嶺窮,磴亦窮。西瞰金鬥山,若在足底。潭水淵然可掬。南繞山后,或降或升,遂至絕頂。一石如車輪,苔蘚斑駁。去山根萬尺,目眩心悸。孝先立石上瞰之。無論城闉,煙火千家。大角、紫霄、皆在指顧。兩江水,如白氣一縷。近頫,阡陌、屋舍儼然。身在秋色中,眾人爭以秋色獻。頃之,雲自山谷中出。微風蕩之,片片飄忽樹間。向子歡然曰:“秋山宜淡,霜林、黃葉,正須白雲點綴。”乃返磴窮處,諸子盟曰:“必踞盤龍岩始快!”遂踴躍披榛,往踰小峰。草樹蓊鬱,松徑滑,履不能著,搜奇良苦矣!乃猿引,穿松徑入,石阪荒寂。有龕垂垂將墜。王子曰:“是向所仰呂祖像也。”眾喜甚,出不意,乃大呼噪。逼前下瞰,心魂肅肅。昔亭其上,今破瓦斷椽無存,亭亦廢。至此,遊人意頗足。向子曰:“向所略石徑,當一往,以了此遊。”諸子許之。於是返石徑。臨鏨谷,危甚。蟻而渡,足所著處,目即注之。竇間積泉,落葉如遊魚。屏息,不得轉眸。既渡,得平山,上可結茅齋數楹。隙處,多香餌草,香特異。復旦拔數百本,命從人肩之。再返佛閣,足與心目俱勞,遂命觴。久之,謀歸。便覓向路。王子邀入莊,設雞黍蔬果雜陳。廖子縱飲。諸子懼舟危,飲不欲多。辭出,返山口。牧童四五,折樹枝成屋,拾敗葉以代陶瓦。至江岸,乃返棹,渠水流急。向所望竅石,目不睱接。徐棹入潕水,逥望山際,瞑色黯淡,不能辨。是日,意各有餘。黃子訂再游,許之。 向文煥作於康熙十一年歲次壬子的《赤寶山記》云:自黔江渡南岸,循江而下,數百步,得“梅花徑”。去徑碧梯數武,怪石怒起,若獅象搏立。梅花塢緣徑附石,盡梅花。直上數百尺,為第—峰。俯江峭削,芳草名花,皆緣壁下上。上稍平,則紫竹、黃楊、蘭、桂、栝、柏之屬,參差秀鬱。踰阪數折,為“螺山”。蘼蕪蔭翳,頂如青螺。稍紆,為帝宮廢址。蒼煙杳靄,有暗淡色。緣徑行,得“鬥山”,狀如覆鬥;又面西與金鬥相望,故名。山后為平臺。自第一峰,徑路峻折,至此氣象稍舒。側下略東,為“翠雲坪”、為“翠雲峰”。修竹美箭,空翠森秀,而斷雲棲之。其下深窈杳冥,為“琴澗”。澗水曲屈,達於江聲,泠泠然可聽。由翠雲坪,渡楓香嶺。青楓、烏桕,疏落可數。細草、雜樹,皆能花。蜿蜒而登,得小徑。藤蘿覆結如亭。亭之名曰:“翠微”。其下多薇蕨,青翠可茹。稍曲而東折,而西上,紆餘千尺,天風冥冥,始達白雲峰也。峰勢峻絕,眾鳥飛鳴其下。俯視白雲,去來空際。上平舒,可五六丈。其前為盤穀。窈窕盤紆,樹色青蔥可掬。昔有鶴巢其巔峰,時引眾子迴翔其上。背負大壑,深可二千丈。下多良田、美樹,壑中時作江濤聲。度危嶺,面西稍低,為“香藤峰”。古藤覆徑,花時能香也,為“蘿月峰”。夜月蘿徑,踈踈也。又西跌,為“嵐峰”。芳草薜蘿,煙嵐疊翠也。又西折,則境絕矣。自嵐峰落而東,曰“迴峰”。謂香藤、蘿月、嵐峰,皆迤邐而西,此獨東也。與第一峰近,若接襟帶。回望白雲峰,恍然天際。自白雲峰東下,逶迤而北,為峰五。曰“觀瀾峰”,東觀獅水,洄瀾下折也;曰“芙蓉峰”,峰勢秀如芙蓉也;疊前而奔,曰“待月峰”、曰“先月峰”,北臨大江,而東,則月先之前,既得月,而次則略待之也;間四峰而低,其中曰“乳峰”,峰微起,如乳也。五峰都無樹木,惟芳草鮮美耳。山之峰十二。得小山二、徑一、塢一、廢址一、台一、坪一、澗一、嶺一、亭一、穀一、大壑一。而十二峰之勝,白雲領其要焉,勢為之也。山之勝,宜春夏,幽芳繁陰,杜宇、黃鸝也;宜秋,紅葉瀟瀟,白實離離也;又宜冬,梅花畹蓀,刻露清芬也;登山而遊,宜雪,又宜月。雪則極目千里,乾坤一氣;月則四顧寂寥,萬山盡碧,長空無垠,江流有聲也。二者月較幽,山勢儼然,面城郭。邑侯霍邱張公愛其氣嚴而體舒,增植花卉為堂於署之西。偏望之,名其堂曰“望山”云。 向文煥《募修玄靈觀序》曰:釋老二氏之教,亦有裨於治理,故佛刹觀宇,多與學宮爭其瑰麗。而玄靈觀居西城,頗靜而幽。予嘗與都人士游息其中。及通籍,每意觀裏桃花年年無恙,古柏青桐,亦不改清陰待我也。滄桑後,學宮之地,鞠為茂草。上方鐘鼓,闃不聞聲。所謂玄靈觀者,則甎瓦毀缺,榱桷撓傾,蓁莽荒穢,又甚焉。康熙改元,歲功既登,精舍回廊,漸次修復。明年春,盲僧湛然,曳杖踵予門而告曰:“觀不修且壞,乞文勸之。”噫!亦奇矣!夫湛然者,盲而學佛者也。佛與老,道不同,何以動於中而慨然任之?夫好善,美名也。汲汲者,豈豔其名乎?佛者,性淡泊,吾知必不豔其名。墨子,佛氏之徒也;楊子,老氏之徒也。逃墨於楊,豈慕其道將遷其業乎?盲者,心專一,吾知必不遷其業。何居乎?其故可思矣!夫墨子兼愛,摩頂放踵,利天下。為之道之不同,又奚足病乎?且夫老氏之學,貴乎清淨,今天下厭煩樂簡之民,得其道、閑其性、安其情,其亦庶乎?可大冶矣!此湛然之意也。誠如是,固足以動人好善之心,予何不可樂勸之。嗟乎!學宮之地,鞠為茂草久矣!亦有動於中,而慨然任之者乎? 清黔阳龙标居士黄飞远,曾任攸县训导。诗文俱佳。喜佛学,乐与僧交。为黔阳龙标山普明禅寺古源海鉴禅师法嗣。系临济宗第三十五世。 康熙丁亥歲春作《募修紫霄山寺引》云:紫霄山,在黔邑東北。層巒疊嶂,聳出雲霄。天時陰晦,煙霧蒸然。非極晴霽,莫能見其峰。相傳袁、劉諸仙煉真處,土人禱雨輒應。探奇之士,鮮著履而登者;樵夫牧豎,即至之,亦不能言。遂令山之勝概蕭騷,岑寂滅沒而弗彰。憶往時避兵山中,由麓循溪而入,攀蘿捫石,至其處,可十餘裏。西望煙溪,平疇碧樹,與阜岡相錯。極目眺之,則城廓如盤,兩江晶瑩如匹練。東南諸勝,若羅翁、古佛,或隱或見。於雲煙繚繞間,令人應接不暇。蓋邑之钜觀也。舊有“真武殿”,剝落荊棘中,緇流黃冠,畏其高峻深僻,未有過而問之者。歲戊寅,老僧行普,擔瓢攲笠,婆娑其上。鋤山而食,汲泉而飲,且十年於此矣。邑中人莫或知之,老僧亦不樂人知。故蓬蒿滿徑,鍵戶焚修,晏如也。今承平日久,時和年豐,若邑之精藍禪宇,星列而棋布者,大都皆數數修舉。是諸檀越樂善好施,其俗然也。何獨吝於紫霄山,而聽其頹落若是。老僧以日暮途窮,將有志於丹碧,以俟來者,俾茲山勝概,不終於湮沒而弗彰一日者。敞衣藍縷,扶杖叩門,乞予為引。夫予言何足重?老僧第述山之勝概,以告諸達官長者之前,必有解囊以從事者,又何俟乎執之曉曉耶? 清高宗乾隆十年(1745)乙丑,詩僧義林明景出家沅州芷江景星寺。侍本師恭敬謹慎。性穎悟,精研內典,下目即了。兼涉獵儒家諸學。精讀古詩,觸手紛披,書法自研絕技。乾隆二十年(1755)乙亥,詩僧義林明景出遊名山諸寺,聞本師圓寂,極悲哀,賦《哀詩十章》追思以悼。乾隆二十二年(1757)丁丑,詩僧義林明景遊至貴州銅仁梵淨山,投腳禪寺。遇見金某。相互盤桓既久,受其揲蓍。訣別有解悟,遂以筮法名居。乾隆二十三年(1758)戊寅,詩僧義林明景與金某瀕行時留詩曰:“行遍天涯興愈奢,逢場作戲久無家。今番未忍匆匆別,為哀清吟手八叉。”又“妙道難聞獨愛辭,靈蓍誰破鈍根疑。卻漸羲畫傳心日,未抵程門立雪時。”又別諸友詩曰:“省溪萍梗又經年,了卻三生石上緣。此後精魂應記取,分襟正是木樨天。” 龙启瑞(1814——1858),广西桂林人,字辑五,号翰臣。清朝古文家、目录学家、诗人。随父龙光甸官黔阳知县,就读芙蓉楼。道光二十一年(1841)殿试第一甲第一名(俗称辛丑科状元)。授翰林院修撰。历任翰林院修撰、广东乡试副考官、侍讲、湖北学政等职。道光三十年丁父忧回籍。值金田起义,广西巡抚邹鸣鹤奏办广西团练,龙总其。咸丰二年(1852)太平军攻桂林。率团练守城顽抗,以功升侍讲学士。咸丰六年授通政司副使,旋简江西学政。次年迁江西布政使。卒于任上。治古文,尤善音韵之学,为广西五大桐城派古文家之一。著有《古韵通说》、《尔雅经注集证》、《经籍举要》、《经得堂诗文集》、《浣月山房诗词抄》等。康有为却这样评价龙启瑞的书法:“昔尝阅桂林龙殿撰启瑞大卷,专法鲁公,笔笔清劲。” 黄本骥(1781—1856)清史学家,地理学家。湖南宁乡人。字仲良,号虎痴。与父黄湘南、兄黄本骐俱有文名,县人比之“眉山三苏“。1822年(道光二年)举人。1837年选黔阳教谕,悉心培育远道来学同郡各县生员,使多有成就。好文物,喜考古。搜集秦汉以后金石文字数百种及古琴、刀、布等甚多,名其居曰“三长物斋”。尝至沅水流域寻访米寿圆墓。卒年七十五岁。博览群书,知识渊博,对考古、文物、地理、方志、古史姓氏和职官,都有精湛的研究。著述颇多,有《古志石华》、《隋唐石刻拾遗》、《集古录辑佚》、《金石萃编补目》、《元碑补目》、《续金石萃编》、《湖南风物志》、《韵学卮言》等,后人辑有《三长物斋丛书》,共25种,159卷,其中,《历代职官表》和《郡县分韵考》二书,价值最大。 王继贤,字翰城,黔城长坡村人。幼聪慧,12岁应童子试,曾两度入长沙岳麓书院受业,由禀贡生赴京都入国子监。受工部待郎何凌汉的器重,延至其家授业子孙。不久以便补导援列入任中书科中书,前后达14年,道光二十三年,(1841),任山西省汾州府府宁州知州。州人好争讼,不重视文化,初到任时,参加文学考试的仅一百多人。乃兴办学堂,以俸薪资助学员生活和灯油费,并教他们做诗、写文章、练习书法,使该州成为文风很盛的地方,处理争讼及违法事端,判断公正廉明。两次解送河南饷银,著有《南河纪游诗草》两卷。在任5年,殁于任所,终年58岁,运灵柩回黔阳时,人民涕泣相送。朝庭追赠为奉直大夫。生平工书法,在京城一带享有盛名,高丽国(今朝鲜)多次遣派使臣前来购求,为其书写的"继美凌烟"四个大家,誉满邻国。在永宁州存有他临写的《黄庭经》、《乐毅论》、《兰亭序》、《九成宫》、《千字文》等石刻,州人把它嵌入关圣庙的墙壁。又自撰《石室文书法》、《爱书僧记》、《听月泉记》、《诗竹杂刻》等。黔城芙蓉楼存有其"妙画鸿戏秋江水,佳句风行晓苑花"石刻。 谢光篪,字仲书,一字砚农。诗人、经学家、教育家。领道光十五年郡贡生,侯选训导,铨道州教谕及任茶陵州学正,敕赠修职郎。主讲龙标书院、朗溪书院等各书院讲席,善引掖后进,一时有纯儒之称。著有《诗书经解》、《耕经堂诗》、《古文辞》等。《沅州府志》及《黔阳县志》附有“宿儒传”。 在《清史稿·列传》第二百五十七《黄忠浩传》载:黄忠浩,字泽生,湖南黔阳人。通经术,嗜读儒先性理书。以优贡生入赀为内阁中书。主沅州讲席,锐意地方利弊,建西路师范学堂,劝民植桑育蚕,尤颛志矿业。陈宝箴、赵尔巽先后抚湘,设矿局及公司,采平江金矿、常宁水口山铅矿,至今称厚利,皆其谋也。 光绪二十一年,以东事筹防,募乡勇五百人入鄂,守田家镇砲台。总督张之洞一见重之,调领武靖营,驻洪山。二十三年,治军长沙,统毅字军,军故征苗旧旅,日久窳敝,不可用。宝箴纳其议,别募威字新军,俾主之。二十六年,之洞檄募师勤王。二十八年,徙驻岳州,缉新堤土寇,平之。再入赀为道员。赴日本参观大操,归,益详练战术,知兵名大著。明年,尔巽檄综湖南营务处,统忠字旗五营。其冬,母忧去职。 逾岁,广西降匪陆亚发陷柳州,湘边大震。起忠浩率所部援桂,直捣梅寨,用少击众,寇大创,降敕褒嘉。寇奔福禄村,村故瑶地,箐壑深岨,中有危涂垂线缕,容一人行。忠浩乃短衣芒蹻,徒步深入。会天酷暑,郁为瘴疠,兵士死相继,忠浩亦遘膨疾,然治军勤如故,寇卒不敢近。捷上,授狼山镇总兵,请终制,改署任道员授总戎,特例也。是时岑春煊驻桂林,檄与议军事,奏署右江镇。服阕,予实授。未几,乞假去。再至湖北,尔巽留综营务处,兼统全省防军,荆襄水师受节度。 宣统二年,从尔巽入川,署提督,乞归。三年,京师开全国教育会,忠浩与焉。争铁路国有为非计,议大濬洞庭湖,纾湘菑,议论侃侃无所挠。还长沙,值巡抚余诚格新莅官,党人谋日亟。诚格虑新军有异志,以中路巡防十营属之,不就。诚格下席揖请至再,不获已,始受事。甫三日,鄂乱起。九月朔,新军变,将入城,协统萧良臣遁,防军为内应。忠浩方晨谒,随诚格出,抚谕至再,势汹汹不可遏,要诚格为都督。诚格从间道出,召水师,水师亦变。诚格投江,左右援之,不得死。忠浩犹留署,火起,护弁强之出,及门,遇乱兵,被执,胁降不从,劫之走,刃伤臂及股,至小吴门城楼,遂遇害。家人奉丧归葬,缘涂设奠者数百里。著有《黄黔阳诗抄》。
民国时期,凤凰有熊希龄、南社诗人田名瑜、文学大师沈从文;沅陵有新月派诗人朱湘;溆浦有小说家舒新城;黔阳有戏剧家向培良、诗人谢祖乾等。 向培良,现代著名作家,笔名培、漱年、漱美、姜蕴、蕴良,祖籍黔阳沙湾乡寨头村。1923年考入北京私立中国大家。 向培良一生除教书外,从事文学创作和戏剧工作时间较长,担任过郑州《豫报》及武汉《革命军日报》副刊编辑。他在读大学时与高长虹等发起成立"狂龚风社"。1925年4月,在鲁迅先生倡议下,参加组织"莽原社"。后因所写独幕剧《冬天》未被《莽原》半月刊采用而退社。1929年与朱子倬、戴望峰等在上海创办《青春月刊》,作主编,并著文反对普罗文学,提倡"为人类的艺术"(《二心集.上海文艺之一》)。1931年南京组织"青春文艺社"。1932年张道藩推荐,任国民政府政训处"恕潮剧社"副社长。1935年应潘公展邀,赴上海主办"上海大剧院"。抗日战争时期,积极宣传抗日救亡和文艺救国,赞同文艺反映生活,发表了大量的文章和文艺作品,并先后担任南京国立戏剧党校研究实验部主任及国民政府第一巡回戏剧教育队队长,带领戏剧演出队,往返于湘桂等地。抗战胜利后,蒋介石悍然发动内战,遭到全国人民的反对,向培良却写了《彪炳千秋》剧本(1947年《文艺先锋》),标榜蒋介石。1947年8月,国民政府国防部任部其为"中国先锋剧团",十个月后辞职回乡。 1949年10月,黔阳县解放后,向在洪江、沅陵任教。1954年由沅陵一中调黔阳一中任语文教员。在校期间,两次当选为县人民代表和俦,工多次应邀参加安江新民祁剧团的剧评座谈会,提出许多有益的意见,对只进剧改工作起了重要的作用。1954年,郭沫若托田汉写信给他,诅他赴北京共事,他婉言谢绝,决心"以有生之年为家乡的教育事业尽微薄之力"1958年被错划为"右派",后又因1947年写过《彪炳千秋》剧本,被定为"历史反革命"而入狱。1959年病逝于涂浦劳改农场(1979年12月,黔阳县人民法院根据上级有关政策规定,撤销对他的判决,为他平反)。 向培良创作丰实,剧本及集子尚有《不忠实的爱情》、《黑暗的红光》、《继母》、《光明的戏剧》、《沉闷的戏剧》等;戏剧理论著作有《中国戏剧概评》、《导演概论》、《舞台色彩学》、《舞台服装学》等,还编辑出版了《此歌剧集》和《戏剧长征集》。小说有《英雄与美人》、《浣衣母》、《寂寞》。还有翻译作品《逃亡》、《死城》等。 兰圃居士谢祖乾(1872—1941),字祯原,一字兰圃,号钟灵。诗人、画家、书法家、金石家、教育家。河南候补知县。历任龙标书院讲席、黔阳县仁区局长、黔阳县学务委员、黔阳县农会长、黔阳县文献委员等。曾经应南社社员凤凰田名瑜邀请参加南社。 清同治十一年(1872)壬申,诞生黔阳县苏园。在雍正初年,原恩贡生、侯选教谕、例赠修职郎、龙标书院及朗溪书院讲席、邑绅谢家瓒第四子太学生谢天相,离开圣塘湾(现为黔城火车站),来此建立苏园。之后,历代均有修缮。到同治、光绪年间,由龙标书院讲席,邑绅兰圃老人谢祖乾大肆扩修,新建了“芝玉草堂”、“颐楼”等建筑,开辟了“春草”池塘,“甘泉”井,种植了许多乔木在周围以作为护卫,构成了天然的“世外桃源”胜地。苏园大门,勒有石匾,上泐谢祖乾的《苏园》一诗。至今尚在。背后有大片竹园呈合围状。园有竹诸种,另有乔木多种,风景极佳。是历来为当地人景仰的地方。 光绪二十六年(1900)庚子夏,苏园颐楼落成,撰《颐楼新成偶书贴壁》: 颐楼新建筑,高隐洁无尘。对月成知己,焚香友古人。 诗书清气骨,花鸟爽精神。静与兰同臭,苏园有逸民。 光绪二十九年(1903)癸卯秋,与陈庆臣游株山碧泉山,撰《光绪癸卯秋碧泉山感怀》: 城东有古刹,散步爱幽凉。岁久松尤茂,泉清草自芳。 秋兰薰客座,夜月照禅床。慷慨忧时局,僧家意味长。 附录陈庆臣《次兰圃君原韵》: 一官游粤峤,离别在新凉。冠盖非吾愿,芝兰羡尔芳。 清樽高士酒,明月故人床。待到还乡日,耆英结社长。 宣统二年(1910)庚戌夏,游株山荷叶庵,作《荷叶庵记》: 镡城东北七里,诸山环绕,圞团僻幽。中有塘,广约二亩许。屡蓄荷。钱叶溢水面,清香扑鼻,碧圞可爱。 明万历间,高逸谢公见而异之,笑相谓曰:“夫草木之所香者,花也;而叶能清薰,其惟荷欲?”味乎荷叶之香,僦塘西百步筑别业以居之。距居十数武,錾一小池,亦种其荷,名曰“荷沼”,放生养鳞其中。池西北高垂老梅二株,红白竞放,映水流香于宅。池东南筑一小阁,名曰“琴阁”。常与堂弟上拔抚琴围棋其间(按:上拔公於明季时任江南宁国府知府,明亡遂隐於宁国府,其子孙皆籍於斯焉),清心练智。阁前供石一、木芝一,古劲苍老。左右列桂、菊、兰、蕙数十本。窗外苍松、古柏、修竹、桃、李之属,相护而映。日与高隐雅人谈机论道、琴棋茶会於此,大都味夫荷叶之香也。公有异志,尚佛学,隐姓匿名,与方外交游,受异人修真术,老故无嗣。於崇祯间,坚志诚意鸠工修神像,以产供香火。易家,手擗为庵,修真事佛,以终余年。佛右为公遗像,庵后即公墓也。公隐名不传。后人书志桑梓,以“桑正公”私谥。原其爱荷喜叶生香,故以荷叶名塘,而更名其庵焉。此地美风水,颇僻幽。昔余曾祖光篪公尝假馆教育造士。道光甲申秋,邑候王金策太史常屏驻从,过访余曾祖,游息其间,於茶罢琴余,咽菊吟诗,有“牵驴寻野菊,伴鹤醉群芝”之句。自来文人游览,志士苦修,爱彼幽静,萃聚於此。嗣后我族相期永守公泽,奕叶馨香,更有望於后来者。 宣统二年夏 兰圃谢祖乾撰 宣统三年(1911)辛亥嘉平月,作《苏园》勒於苏园大门门楣: 主人性本逸,以苏名其园。园外栽松竹,园内筑堂轩。 有楼幽且洁,敞牖而掩门。室有风月会,门无车马喧。 诗画医其俗,兰菊祛其烦。浮云轻富贵,隐此疑桃源。 主人有真趣,兴尽时忘言。 民国三年(1914)甲寅春,欲归隐苏园,作《欲隐》: 欲隐无赀可买山,颐楼高卧闭柴关。 占晴课雨情偏暇,錾井耕田意自闲。 赖有诗书医俗气,频将花草洗愁颜。 从今学得痴愚诀,哪怕人间笑我顽。 民国十一年(1922)壬戌,五十初度,有《五十初度书怀》八首: 一 草堂戚友闹悠悠,婿女诚仪一概收。 厨下荆妻忙不住,笑携孙子拜千秋。 二 回思岁月快如梭,亏我百年忽半过。 历尽艰辛尝尽苦,哪堪时局再磋磨。 三 连年海内闹风烟,时势英雄造大千。 料是生灵多孽障,纷纷尘雾蔽青天。 四 趋求名利总无缘,境过牵缠五十年。 想是今生亏造化,难鸣枉负祖生鞭。 五 读书不遂负恩深,枉费椿庭训望心。 同日申生无限感,空留蒲酒怅而今。 六 承欢菽水庆萱堂,慈竹恒春喜欲狂。 但愿年丰兼岁吉,苍颜矍铄永康强。 七 万里归来思退隐,十年目的建颐楼。 销闲花草诗书画,意外虚名不强求。 八 一家生计任儿曹,内外忍和要耐劳。 处世立身当守法,诸凡慎谨更为高。 同时有许多佳宾作诗相贺。包括南社诗人凤凰田名瑜、芷江富商、诗人、书画家曾淡人以及黔阳诸儒宿等。 黔阳向同均,字葆生。作五律《赠谢君兰圃五十初度》: 龙标高雅士,独守谢公贤。三绝诗书画,一春山水田。 才华含不露,道德老尤坚。并世真无几,临风忆郑虔。 南社诗人凤凰田名瑜,时任黔阳县长,到席祝贺,作五律《赠谢君兰圃五十初度》: 未老才名在,布衣自足尊。画能清有骨,诗好淡无痕。 薄宦殊堪笑,孤怀得共论。何时容载酒,一醉味兰轩。 南社诗人凤凰田名瑜,字个石。湖南凤凰清沙湾人,幼孤贫,学于南门外洞庭坎上。田兴恕形声与个石均为南社词人,书法诗词道德文章为湘西增升光耀。乡人咸尊为楷模也。历任黔阳县长等,率九届。解放军入城,即向南下部队委派之宋之兴县长办理移交,手续轻简,大军经过调查研究,早知其为人,旋即握手同意了结。遂以灰布小包袱皮裹砚台一座,毛笔二支,蓝布长袍,飘然告别县衙,借居于北门考棚左厢房内,时为一九五○年夏日。居平安里多年,家仅小灶一台,破床一张,墙如筛眼。一世文学,无桌,无墨,无砚笔,无纸,寥落如此已数年。有子承尚,幼为全县品学之冠,解放初因历史瓜葛远徒甘肃劳改囚农。后刑满释放,念及不逾矩之年已过。天地虽大而人寿有涯,闻已申请留场工作。文革后万里远行,探望亲子,逝世于大荒。 芷江富商、诗人、书画家曾淡人,作五律《赠谢君兰圃五十初度》: 听罢蕉窗雨,焚香一卷开。宛如摩诘画,深羡谪仙才。 潇洒云中鹤,清超雪里梅。挑灯频细读,不厌百千回。 黔阳危耀奎,字峻卿,作七绝《赠谢君兰圃五十初度》两首: 吟诗作画兴悠然,高卧颐楼静若仙。 清福人间君独占,白云深处乐无边。
时艰年荒百感生,平平王道少人行。 嗟予老病兼疏懒,未访盘阿畅叙情。 黔阳杨荫樾,字竹秋,作七律《赠谢君兰圃五十初度》: 展卷如闻笑语香,主人风月费评量。 丛兰浥露清芬远,池草生春世泽长。 招隐已酬元亮志,伤时且学嗣宗狂。 羡君事事成幽赏,一曲高歌乐未央。 黔阳冯家泽,字春泉,作七律《赠谢君兰圃五十初度》: 渊源家世梦池塘,高筑颐楼似小仓。 每对青山怀谢眺,哪堪白首老冯唐。 林泉揽胜输君乐,桃洞寻源愧我忙。 从此乡关千里隔,何年来访故人庄。
民国十五年(1926)丙寅冬至后三日,组织“兰阶会”,作《兰阶会序》: 曩太傅谢文靖公问诸子侄曰:“子弟何以预人事,而欲使其佳?”侄玄答曰:“譬如芝兰玉树,欲使生於庭阶耳。”嗣后文经武纬克强秦於淝水中,兴晋室。其言果验。我族世国世家积德绵延,由来旧矣。宣统二年,尧臣弟卸八寨同知回。明年以道员入都引见,途至武陵,因武汉倡战革鼎,各地响应,死难多人,纷纷扰攘。民国建元,尧弟罢志退隐。日与族邻辈乐叙林泉。又明年冬至,族耆以梨园子弟演孝颂德,庆祝祀事。且以尧弟解组归来,开筵乐叙,飞觞宴饮不己。如我昆季彬彬纯雅,事先祖而畅叙天伦,虽兰亭群贤之叙桃李园群季之乐,有过而不及者,“三三”、“三四”、“后昌”各会,相继承欢,余兴未阑。乾约述卿、述叔及尧臣弟、香生弟、干臣弟、明山侄暨族人等,各携青蚨三竿,以二十人续创一会,名曰“阳生”。赖明山权息七稔,以母子金,置炉回溪田家坡祖坟边,田两亩七分,立簿册名,作永久计。乙丑岁忽遭兵燹,将簿毁残,当事茫然慨焉,无何共默识之。思欲补簿誊记其由,问叙於我。我偶书缘起,以晓后之来者,“阳生”之名或不利而遭毁焉,余更名“兰阶”。盖欲厚望我叔侄昆仲,积德兴学,努力进步,以继玉树家声,雍雍济济,恒叙兰阶之意焉尔。 民国十有五年丙寅冬至后三日 兰圃祖乾敬撰 民国二十一年(1932)壬申,作《槠山竹枝词》六首: 一 谢姓宅第满槠山,五里圣塘及老湾。 合有良田三五万,生员廪贡出尘寰。 二 三三五五步逍遥,览胜寻幽绿荫桥。 芳店玄诗角酒罢,闲於井畔话渔樵。
三① 文芹武泮试常增,德泽书香尽艳称。 炮烛辉煌金鼓闹,元宵竞放秀才灯。
四② 碧泉洞口水长流,把洞颜宗司白牛。 三月神鱼朝岳转,回参古佛喜优游。
五③ 太守争传上拔公,左琴右剑有高风。 宦游江浙不回返,桃竹园荒草不丰。
六④ 学伯原来住土门,门墙桃李尽温存。 龙标主讲开风化,殁作黎平府太尊。 注:①乾隆间,谢姓文人称盛。元宵,每秀才一名,作龙灯一卷,名至数十卷。 ②相传碧泉潭时有神鱼闹水涝,被颜宗师施法治住。潭边建有碧泉庵。 ③上拔公住桃竹园,好琴棋。有挽世才。任江南宁国府知府,宦游不归。 ④世说光篪公殁后,其门生丁某,曾见公往黎平上任城隍。 中华民国二十一年上巳日,参加纂修族谱。作《谢氏黔城北祠五修族谱序》: 从来家之有谱,犹国之有史,省、县之有志,以纪事之实,使未见未闻者,观其列纪,稽其本源,考其事实,其义一也;事不实则不纪,纪不详则亦不纪;而事有可纪,有不可纪;有当详纪,有不当详纪。昔孔子有云:“与其诧其空言,不如见诸实事之深切著明也。” 然则方足以达族人,心述庭训,德合时世,义不负祖宗、神明之存,使后之来者,稽则可亲,考而无疑,观而有感也。如晋之《乘》、楚之《俦杌》、鲁之《春秋》。《乘》与《俦杌》未闻其传,唯《春秋》经孔子笔作,以正人伦,传之万世。由是观之,子师以正,孰敢不正。今当五修家乘,宜采正实事,补其缺略,删其荒诞,合其法制,详而志之,以备后世之考。 我祥卿公於宋季时,由南宫来治黔东,作守镇远。会遭国难,不二臣元,避乱於沅州路,见黔阳山明水清,风俗淳美,侨寓西门。归途被兵阻塞,因而隐斯籍焉。至四传芳、茂两公,卜居槠山,嗣传廿余世,经六百年余,枝愈别,人愈繁,亲者愈疏,有苏东坡“途人”之感。况三十余年来,萑苻为患,旱灾交迫,各房丁口,逃亡过半,兵燹之余,久之甚难稽焉。族人有忧之。房叔述乡、族叔秉之暨志轩弟、赓生侄寄以五修谱议,辛未冬至日,长幼咸集,举乾协修其谱,襄任纂修。盖谱者,普也,注序世,统事实。周晋自六朝时而上,谱之於国,非诸侯不可得而谱。下及唐宋,谱之于家,士、庶得而谱焉。故欧阳氏、苏氏创诸谱系,以纪世族。纂者,集也,祖述先人之泽,传之后世也。杨雄取其有用者,以作《训纂篇》。班固纂尧之绪、武之赞、太皇之季、文王之绪,事虽殊,其义一也。纂修谱牒,责莫大而重焉。乾驾下无文,何敢以蹈庸妄?且惧以见闻拙滞,力有不逮、智所不能,难达其旨。既辞不获,自忖度,此系人子应尽之事,又不敢以不敏辞,遂竭力尽心,简牒残笥,考诸遗文、年谱,苦心仇校,缺者补之,略者详之,荒诞者删之。采访生殁、稽查事实、继续世系,汇稿付之梨枣,日事编辑,以督其成。越明年,壬申梓将告竣。谨志数语,附于原序之末,以告后之来者。 中华民国二十之有一年上巳日 十九世孙纂修候补分县祖乾撰
民国二十五年(1936)仲秋,作《苏园记》。有山阴王晋评论。 苏 园 记 邑东北隅,距城七里许,俗呼土门。有苏园者,主人先世故居地也。其园之翠然超莽苍中者,山势奔腾,四围凹而中凸也。脉由蕉坡来,临至忽起一山者,则峰峦之起伏也。左萦右拂,而地连跌三峡者,斯园之结构也。旁出堡坞,有若北辰者,斯园之门户也。诸山来朝有若藩篱者,斯园之护卫也。面南朝峰,靠北依峦者,斯园之向背也。园后松竹茂林,佳木繁荫者,“苏山”也。园前池井良田,耕可供食者,“苏陇”也。园中林壑美,野蔬香,结茅以栖息者,“芝玉草堂”也。左有池曰“春草”,种莲半亩,清涟可濯也。右有楼曰“颐楼”,陈书满架,翰墨生香也。楼头抚景,气、象僻幽,额书“风月栏”也。楼下莳花,兰、蕙清贞,题为“味兰轩”也。春则惠风和畅,桃、李芳菲,秋则明月皎洁,桂、菊清芬。青者松,绿者竹,艳者梅,香者兰。诸果百花,随时竞秀,四时之景不同也。山不高而秀,水不深而清。清季隐者僦此筑园而居,作主人以颐养晚年也。主人之隐,慨时局之变,人心失德,乏力以换救之也。或涉水横流濯足,叹无澄清之智;或游山清风满袖,常怀出世之想也。或读於园,诗书之味,清而厚也;或耕於园,菽粟之味,淡以长也。有时客来,觥筹交错。或鼓琴,余音袅袅;或围棋,逸响丁丁;或画笔纷披,而歌声清绝者,有宾王之乐也。无事啸傲,月白风清。或养性,逸情幽静;或题画,兴趣超脱;或邀妻评花;或抚孙课字,有天伦之乐也。既而山花献瑞,野鸟助吟。无事静坐,坐息则睡,羲皇之世、葛天之民,主人不得而知也。主人谓谁?龙标谢兰圃也。 民国二十五年仲秋 附:王晋评《苏园记》 此记有名义,有山水,有建筑,有布置,有出产,有乐趣,层层入胜,是人间天上善享清福者有之,而园何其佳丽、何其幽雅,而主何其高超、何其洒脱!得庐陵之味者,自不减醉翁之神。疏疏落落,涉笔成趣,令我羡之,不胜佩服。 山阴者香弟王晋拜读
另外有七绝作品《九日月下对菊独酌》、《答问》很有特色。
《九日月下对菊独酌》 桂花开罢菊花黄,日薄风清满院凉。 水果盘中添碟蟹,又从月下醉重阳。
《答问》 鸡犬桑麻有古风,桃花杂乱李花中。 途人若问行踪地,家在湘西潕水东。 生平於地方教育、佛教,皆尽心尽力,多有贡献。其诗、书、画、印被称为“四绝”。 民国三十年(1941),预知时至,奄然坐化。著有《龙标耆旧文集》、《龙标耆旧诗集》、《颐楼文草》、《颐楼诗草》、《兰圃诗画》、《画兰百咏》、《芝玉草堂读书录》、《味兰轩诗抄》、《三代遗咏》、《苏园杂记》等十种书。
上世纪五十年代后,又有画家黄永玉、李风白;诗人柯原、龙彼德、石太瑞;小说家刘舰平、蔡测海、孙健忠、吴雪恼、向本贵、王跃文;散文家苏叶、颜家文、王浦安;剧作家石煌远;儿童文学家贺晓彤;歌词作家龙燕怡等。 同时,诗僧明夷在研究佛学之余,也发表了许多的散文、新诗、小说、评论和古诗词作品。出版有《慈宗史》、《沅水法流》、《怀化佛教史》、《慈宗朝暮课诵》、《倾听慈尊的召唤》、《熏修慈悲弥勒宝忏》等佛学专著外,还出版有新诗集《伞形寂寞》、古诗词集《乙亥诗词存稿》等。 慈氏弟子明夷,字宗逸,号崇照,原名心照。系临济宗第46世,云门宗第14世。为虚云和尚徒孙,净慧法师门徒。湖南洪江黔城人氏。 俗姓谢,名永仲,字砚香,号不敏。笔名林寂、莫非、乐康、湘西闲人等。网名有心照不宣、钟磬生涯、峰顶上的衲子、青灯黄卷过生涯等。 生於西元一九六五年岁次乙巳正月十二日子时。时当梅花盛开、元宵将来。世居湘西潕水东岸、沅水北边的古龙标。自康熙年间祖迁土门垅筑苏园而居,代有宦迹,墨香家园。俟至父辈,时值革鼎之际,中原板荡,朔风南侵,遂使祖业凋零,风光不再,钟鸣鼎食成为一种记忆唠叨在老人的闲谈家常里。 幼年绕膝祖父身边,听讲其戎马生涯征战故事及历代小说评书唱词戏曲内容。小小心灵便驮着沉重的历史和浓郁的悲伤。经学前启蒙於祖父,学时就读於学堂,学后实践於社会,思想与脚印皆刻下伤感。对生命的无常,领悟颇深,遂决意弃家事佛。 一九九六年春剃发染衣后,足迹遍历江南,朝礼名山祖庭,披阅三藏典籍,参访名僧硕德。於求法之际,偏爱慈氏,故阅藏、撰文,皆以慈氏法门着力较多。心仪晋代道安、唐朝玄奘、民国太虚三大师,以为修学楷模。 著有《慈宗史》、《兜率的鼓声》、《慈宗朝暮课诵》、《熏修慈悲弥勒宝忏》诸佛学专著等,以及许多佛学论文。於闲时亦吟诗、填词、撰小说、写散文,散发各报刊杂志及诸网站论坛等。出版有新诗集《伞形寂寞》、古诗词集《乙亥诗词存稿》等。 登蟠龙山照空禅寺(组词)
秋 霁 放眼山城,任晓霁轻浮,烟雨悄落。锁水虹桥,连山蛇路,纷纷自投罗幕。树间栖鸟,悠然宛唱乡间乐。问谁有,满腹凌云壮志画麟阁? 城是故垒,水仍西流,日月当空, 遥想横槊。听西风、清寒正逼,方愁怎把此生托。闭眼浮生无善恶。暮鼓初起,云板连续晚钟,梦中谁听、道家牛角?
渡 江 云 乘舟徐望远,蟠龙如卧,随意好风光。恰柳溪烟雨,金斗斜阳,相继射沅江。龙盘虎踞,依稀是、如画苍茫。渔舟歇、笠翁垂钓,梦里忆高粱。 堪伤。晨钟暮鼓,逐渐飘零,问华严谁唱? 犹记取、千年古镇,喧闹凄凉。一桥横渡南北, 浑忘却、河满渔阳。回首处, 江潮正打城墙。
水 调 歌 头 梦里饮醇酒,醒后看山花,闲来人是花影,原是月西斜。忽听晨钟敲响,终悔平生浪荡,蜡脸泛红霞。偶忆禅师偈,恶梦去天涯。 斩烦恼,悟生死,泛云槎。悠然转眼河汉,何处是仙家?跳出轮回三界,不在五行疯转,潇洒度年华。但笑红颜老,总把玉容遮。
木 兰 花 慢 正登高吊古,江山在,给谁看? 听潕水沅江, 涛声迢递,云树风幡。谁知满江历史,仅唐诗、三五白云间。借问谢家燕子, 何时结伴重还? 疏灯数盏,照梆声打到了更阑。总暗夜情歌,晴天积雪,难逃清寒。拟将一帘幽梦,换唐朝禅意对云山。愿守青灯黄卷,消磨襟上痕斑。 丁丑年正月初五日作
八 声 甘 州 把卅年荣辱付江天,浮生付清秋。见年华凄紧,春秋冷落,月照红楼。对镜无言无泪,渐渐客心休。闲里临窗看,逝水东流。 乍醒沉迷世界,晓春风秋月,总被痴收。望枕边落发,岁月不停留。看他人、老生病死,倒不如,独自登兰舟。生缘尽、天宫净国,销我清愁。 1996年秋深
雨中花(二首) (一) 怅望秋风,客身何处?青春误锁雕鞍。坐老红颜,争知帅服皇冠!窗外天边明月,枕前梦里家山。忆儿时清笑,浪旅清愁,和泪轻弹。 枯藤老树,人迹板桥,谁辩北美南韩?辜负了、春花秋月,礼拜阿难。犹记灵山会上,破颜微笑驱寒。深山破庙,青灯古佛,远别诗坛。
(二) 人立西风,笛吹河满,红枫叶落离鞍。懒带皮裘,只为素鄙衣冠。回顾家园花草,应知我去他山。纵门前流水,梦里炊烟,随泪悄弹。 南寻衡岳,东进九华,游客北美南韩。谁道得、老生病死,知易知难。闲坐红颜渐老,乐咏白雪飘寒。晨钟暮鼓,青灯黄卷,偶忆诗坛。
石 州 慢 入夜风凉,山寺冷清,闲望明月。谁家玉笛悠扬?几处疏灯明灭!岸涛清远,拍来唐宋烟云,纷纷灌我声呜咽。无语对青山,泣声何曾绝! 心折。梅花离驿,青鸟远来,别愁猖獗。长忆离人,负我多年心血。故人何在?相思满纸如江,梦中难补金瓯缺。浮世滚尘沙,笛残余清越。
贺新凉·咏王少伯 怅望沅江水。贬龙标、梦边吟赏。酒边酣醉。回首洛阳亲友散,身在伤心之地。更不复、旗亭笑泪。野宴龙标明月伴,问流人水调谁来品?离别恨,浪波洗。 平生空负冰心志。更有谁、萧萧易水,任秋风起!走马江湖为底事?憎恶赵高而已。得神笔、江淹堪恃。试看倾朝衣冠士,但斗鸡、蝶戏梅花蕊。荣辱事,可知矣! 1996年秋
南浦·挂单山寺(步鲁逸仲平韵体) 西风怒号,走天涯、行脚在空门。破钵芒鞋孤旅,山寺隐荒村。几处灭明灯火,俨星光、闪烁乱纷纷。叹韶华悄逝,百城烟水,随几度流云。 暮雨扑窗惊我,瓦叮咚、声碎捣游魂。一自离乡漂泊,千梦枕罗裙。夜鸟哑声凄紧,抚袈裟、格格有啼痕。把客中愁绪,卷成夯石碾黄昏。 2003年4月9日益阳
七绝·栖夹山寺咏奉天明玉六首 一 灵泉禅院院墙高,月下独行九曲桥。骑马关门天地远,应知心底怒如潮。 二 遁迹荒山非我愿,只缘世事幻如烟。江湖走马留余绪,屈指为僧已几年。 三 万马齐鸣传陕北,一声浩叹隐湘西。伏牛商洛奔幽燕,紫禁繁华葬帝基。 四 满目山林似勇兵,环围禅院听边声。人来人往何时了?只待戎装披上身。 五 地籁天风我独闻,连天烽火渐消沉。风云叱咤冲霄汉,何处青山葬自成? 六 礼佛披衣镇日闲,分明往事化云烟。仰观明月得禅意,静浴清风不费钱。 1997年10月8日
七绝·读《碧岩录》有感六首 一 分明白玉石间藏,却说碧岩录水光。山下严陵垂钓处,几人有胆赴黄汤? 二 滩头把钓已多年,未见游鱼入眼帘。石石比肩迎日月,沉沉暮色满人间。 三 几多云雨几多风,一句闲言显利锋。本是寻常家计活,无端累死白头翁。 四 头上安头头上头,痴人说梦几时休?悬崖撒手犹言活,如此风光看赵州。 五 碧岩录是金刚剑,剑划长空处处闲。吹断纤毫非本事,蒙尘书案任君观。 六 一苇北去不曾言,历代禅和效鸟喧。回首浮生蕉鹿梦,落花片片舞窗前。 1997年5月29日夹山寺
七绝·依韵和苏曼殊《本事诗》十首 一 忘却浮生多少恨?怨声偏向耳边鸣。事业艰难成泡影,愁闻梦里响秦筝。 二 屈指年华苦水煎,深宵望月泪凄然。扪心回顾来时路,半误双亲半误缘。 三 历史文学未事师,佛学音乐巧心丝。江湖浪迹漂泊影,梦里辛酸说向谁? 四 孤灯陋室闲中坐,梦里红楼忆瘦颦。欢乐已随流水去,惟留惆怅伴虚身。 五 初来侗地听芦笙,舞水无端暗恨盈。沅州本是繁华镇,改土归流满怨情。 六 忍看青春头欲雪,疲闻烽火手成诗。为僧六载浑无泪,错忆当年未剃时。 七 鼓盆歌唱庄周蝶,挥袖舞飞志摩云。十九年回天竺卷,战袍脱下换钗裙。 八 命薄心高身体贱,千回百转总离魂。心思细数千千瓣,梦想天天付泪痕。 九 昼听芦笙夜听箫,枕边独自泪如潮。寄居篱下谁人识?梦里常行九曲桥。 十 共工侥幸为尧相,季象不甘作舜卿。天下许由诚有几?请来庭内听秦筝。 2002年3月7日午后
明夷的作品,除了古体诗词很有功底以外,其散文、随笔、小品、游记和新诗均很老到。这里试举一篇《水样的温柔》以展示其面貌。 《水样的温柔》 经常一个人、一盏灯、一本书、一杯茶,在山间唯一的一栋房里,听潘美辰、高明骏或者童安格的歌。澹泊的心境中偶尔渗进一丝无奈、一丝孤独、一丝对人世浮华的渴慕。 经常在月白风清的夜晚,独自一个人在宁静的橘林里徐徐而行。双手轻拨六弦琴,口中低低地伴唱齐秦的《外面的世界》或者《在遥远的天空底下》,夜鸟也因此而簌然一惊,仓惶飞逝。 经常在雨夕灯窗,看张爱玲的小说,读席慕容的诗,想象司马相如与卓文君的故事,设想李商隐初别柳枝时的心境,而将自己的心情涂上淡淡的哀愁。 当大雪纷飞的时候,便唤醒童趣,在雪地里写一首首诗,用满目的洁白轻轻呵护逝去的童年。看小鸟在清冷地飞,听家犬怯怯地吠,心中会涌起无限的温柔。一种居家的温暖,一种淡雅的温馨亦相伴而生。 旧年来到后,便很随意地往邻家火楼堂一坐,与三四乡邻围炉长谈。谈人世沧桑,谈婚嫁迎娶,谈鸡犬桑麻。间或从火炉中抽出一根正在燃烧的木柴递到嘴边,引燃旱烟或者纸烟,看浓浓的烟从口中呼出后,与火焰一起升腾、消散。再随意将火楼堂烧熟的糍粑送进嘴里,且不忘与人再笑几声。 不曾有过失意、失恋、失望的日子。生活如流水,间或贴崖而奔、间或环山而流、间或缘渠而游。一切皆平淡自然、一切皆真实可辩。当暮日穷发年岁忆起时,仍是一杯清新的茶、一盏幽明的灯、一本散发油墨香气的书、一个游离於尘世浮华之外的澹泊的山间隐逸的读书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