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声明 语言 音乐 文学 声明 其它护持
 
 

智慧的语言

发布人:admin   下载DOC格式文档    微信分享     

 
 
     

智慧的语言
  /缅甸 韦布大师 讲述 台湾 蔡文熙 中译
  译者按:韦布大师(Webu Sayadaw,U Kumara, 1896-1977)生于上缅甸,剃度出家后,心仪佛陀教法中的实践面,与缅甸佛教侧重论疏的传统,大相迳庭。1927年,年仅三十一岁,便开始弘扬佛陀的直观的法门,足迹遍及全缅各地,五十年如一日,不曾间断,是当代缅甸佛教中,独树一格的禅师。1953年,韦布大师前往乌巴庆(U Ba Khin)居士所创设的仰光国际禅修道场教授禅法。当时,乌巴庆已闻名国际,推动禅修活动不遗余力,1965年6月,乌巴庆前往韦布大师驻锡在上缅甸的禅修中心,接受韦布大师剃度,短期出家一周,两人亦师亦友的交往,蔚为美谈。
  韦布大师以戒定慧三学来含摄八正道、三十七道品乃至三藏经文。不过,他甚少著述,在精不在多,禅风直朴,强调常坐不卧的苦行,以及从呼吸与鼻端的触,作为入手处。以下的教法是韦布大师在五十年的教学中,几乎是每次说法都会说的法要,它提供实在、简单、清晰、可了解和可实践的法要。
  大家受戒之后,就要护持戒律!一旦你遵守戒律,所有的愿望将会圆满实现,并且立刻带给你快乐,直到未来。  
  在这一世的生命中,除了佛陀的法语,没有任可事物可以带来平安与幸福,既使在未来世的轮回中,也是一样的。佛陀的法语具体表现在经律论三藏当中,可是,三藏的卷帙浩瀚,我们必须从中截取精华;三藏的核心内容是三十七道品,三十七道品的要义是八正道,八正道的精髓是三学,三学的本质是至上的法。
  三学,就是增上戒学,增上定(心)学,增上慧学。
  当修行人全心专注在“色”与“名”,就不会产生身体与言语上的恶行,这就是增上戒学。
  当增上戒学开发了,心灵会变得专注、宁静。这就是增上定学。
  当增上定学开发了,修行人就会洞见“色”与“名”的自性。在这种观照下,“色”与“名”会经历无止尽的变化现象。这种无止尽的变化过程超越了任何天神或梵天的控制。修行人一旦证知了变化与止息的过程,就已经达到增上慧学。
  对一般人而言,最明显的现象是呼吸的过程。鼻子是身体很敏感的部位,吸入与呼出都会接触到鼻孔。
  鼻孔是鼻子中很灵敏的地方,乃是吸入、呼出的必经之地。换言之,风息(律动的原因)与鼻孔接触,就产生“受”的知觉。风息与鼻孔合称为“色”,“名”则是证知“受”的知觉。一般人很少体会到什么是“色”与“名”,因此,要全心专注在鼻孔上,觉知吸入与呼出的过程。在吸入呼出上,保持正念,贪、嗔、痴就没有机会生起。贪、嗔、痴的火焰会自行熄灭,因而带来心灵的沉静与平安。
  在“触”生起之前,我们不会觉知到“受”。“触”一旦止息了,“受”的觉知也会消失。修行人必须密切观照任何生起的“触”。这就是所谓的当下即是。
  持续地专注当下!如果修行人能够一天二十四小时,专心致志,果报会现前的。
  如果修行没有办法持续专注每一刹那所生起的现象,他就没有办法加以观照,因而陷入负债的境地。
  如果修行全心专注在呼吸与鼻的“触”上,他就会了解到,一切事物只是“色”与“名”,其余的,都不存在。除了“色”与“名”,“我”、“他”、“你”都消失了,没有自我,没有男人、没有女人。修行人将会自证到佛陀的法教就是真理,至真至实;他不需要再向别人求道。觉知到风息与鼻端的“触”就是这样生起的,如此一来,就会证知到并没有所谓的“自我”或者“灵魂”。
  在这种觉知的刹那,修行人的智见,了了分明。这就是所谓的正见。除了“色”与“名”,一切都不存在了。这就是所谓的“名色随观智”(nama-rupa-pariccheda-bana,心灵与身体的分析智识)。  
  持续不断地默观,可以消除掉“自我”的概念,并且,生起一种清澈的了悟。这种利益就是顿悟的果报。不要认为这样地默观会孤陋寡闻,也不会产生利益。只有在佛陀的这种教法中,才会获得这些利益。在修行中,放下食物等生活必需品罢!努力开发直观的智慧,就会达到“道智”(magga-nana)、“果智”(phala-nana),最后在涅槃中止息。(《嘉义新雨杂志》第17期)

 
 
 
前五篇文章

水镜回天录白话解自序

析六朝汉译佛典偈颂之文学特色

「六群比丘」与「六众苾刍」──兼谈佛典仿译及其对汉语的

巴利语与异教语言

《一生解脱之路》序

 

后五篇文章

王安石诗文佛典注释辨正

佛教与回鹘讲唱文学

文学巨匠老舍的佛学思想与他的不解佛缘

音乐与教育

《现证庄严论》学习笔记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五明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