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五福文摘 佛教入门 历史传记 身心灵 生活艺术 人与自然 人文杂话 其它 素食起步护持
 
 

色心二法都是因缘法

发布人:admin   下载DOC格式文档    微信分享     

 
 
     

一个修行人有能力把境缘与自己的心(名法)分开的时候,就是修行将要得力的时候。

我们常常认为某件事物是美好的,某件事物是丑陋的,以佛法的观点看来,这些认识只是自己的心——因缘而起的心法。换句话说,当根尘相触,生起的只是心(名法),而不是境缘本身。境缘是境缘,认识则是认识。境缘本身没有任何意义,只是它那个样子。因境而生起的心念,则只是因境而起的认知,并不是境缘本身。若有能力把“那件事情”本身与自己的认识分离开来,事物是事物,认识是认识,这就是很好的修行。

例如,当眼睛看到一尊佛相,映入视网膜的,科学地讲,应该只是那个样子与颜色等外形。按佛法的观点,佛象只是外在的色法,眼睛是根,根与外在的尘相触,产生了认知——一尊佛相。

需要看到,佛相本身是一件事物,对佛相的认知又是一件事,要有能力分开它们。佛相是色法,你对佛相的认知是心法,分开它们很重要。一般的人会认为那是一件事,但修行首先要能分清楚它们的区别。佛相很慈祥,很庄严,佛相的颜色也很好看,等等,这是你的认知,属于心法,只是你的心对佛相的评价。佛相本身并没有这些意思,这些是因境生起的认知,属于心法。

面对佛相,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认识,这是各人的业不同而形成的不同认识。

若以究竟的佛法观点来看,外面的事物不好也不坏,只是它那个样子,美好与丑陋是属于我们的判断认识。换言之,事物在一边,而我们在另一边。

但是,现实当中,我们看到一件事情,马上有反应,这个反应与我们看到那个事物几乎是同时产生的,于是,我们就会认为,那件事物就是那个样子的,那事物是好的,那事物是不好的。其实,外在的色法与内在的心法是两件事,事物只是事物,好坏只是发生在我们内心,是我们自己内心的认识与判断。

以佛法的观点,外在色法与内在的认知都是无常变化的,是不稳定的。它们在普通人的内心所呈现出的世俗的样子,不是事物的本来面目。什么是事物的本来面目呢?佛说,一切法(事物)无常、苦、无我,这即是事物的本来面目。

佛陀说,无常苦无我是绝对真理,每一个人都可以在自己的身心上加以验证,内观修行就是照着佛陀的这个指引,在自己的身心上不断地观察,最终体会真理——五蕴无常、苦、无我。

若一个修行人能真正在自己的身心上体证三法印(无常、苦、无我),他就是一位证知法性的人。当一个修行人能够明白法性,他就是一个自在快乐的人。

假如我们现在正在面对着一件事物,让我们观察自己的内心。面对的那件事在一边,我们在另一边,这是两件事。然后,我们再观察,我们自己的内心不断进行着好坏的评判,进行思惟,做出决定。我们需要看到,是外在的那件事物引发了内心的这些评判与思惟,而不是那些事物本身就是我们所认知的那样。

外在的事物与内在心法,这两边都会发生变化。当我们不断地观察,就会发现,事物只是事物,内心只是内心。外在的事物依内心的认知而存在,内心认知的生起依外在的事物(色法或心法)而存在,它们两厢依赖。

没有外在的事物,就没有心法的生起,没有内心的感知,就没有外在的事物。虽然我们说,内心与外面的事物是两件事,但是,它们又相互依存,因相互依赖而存在。

于是,我们发现,心念是名法,它生起的因缘是根尘相触。它是法,它的性质是无常苦无我的。

两厢对照,内在的心法是法,外在的色法也是法,这一系列的现象(色法与名法),不断地处在变化当中。于是我们真正体会到,这些外在与内在的只是自然的元素,因缘而生,因缘而灭,只是法——不断变化而无有主体。正如佛陀所说的,这些都是自然的元素,永无休止的随缘生起,它们是“无常、苦、无我”的。

 
 
 
前五篇文章

心田上的花开百合

飞鸟集体死亡并非预示世界末日:死亡原因众多

28岁老牛曾流泪下跪恳求主人别卖它

不要永远说着正确的话

德孝治县 河北魏县升官需父母证明

 

后五篇文章

200岁老翁的前世因缘

福生于清俭 德生于卑退

京剧“四小男旦”再聚长安 奉上新一轮国粹盛宴

一些心得挺深刻的书籍(2)

尺八式禅风人生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五明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