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复兴:戏曲之忧 |
 
处于京城,京剧这玩意儿打一开始就染上庙堂的色彩。先是乾隆,后是慈禧,无一没有染指,方才使得徽班进京,进而让京剧压倒了昆曲,在京城风生水起,造就了同光十三绝那样群星闪烁的京剧各派的名角,热热闹闹了那么长的时间。 过去说京剧是生于民间,死于庙堂,但客观而论,庙堂的热情,对于京剧的发展也并非没有好处,个中是非功过,不宜一概而论。 在奥运会和残奥会上火了一把的舞蹈导演张继钢跨界导演《赤壁》这出京剧,有意把舞台美术往舞蹈和影视上引,其阵容强大,制作豪华,光是铜雀台盛景,火烧赤壁壮观,草船借箭梦幻,这几处景的装置,就足够金碧辉煌,格外恢弘了。真有点儿不惜千金买宝刀,貂裘换酒也堪豪的劲头。这是近年来戏剧革新都要唱的前奏曲,都愿意走这样一条奢华之路,似乎出新就得表现在老虎的后背、鸟的翎毛这样的外表一眼看得见的地方。 殊不知,如此舞台的美轮美奂声势的热闹,靠拢的只是影视,和传统京剧艺术是相背离的。稍微懂得京剧历史的人都知道,京剧从来都是一种诗化和写意的艺术,京剧的魅力,在于以少胜多,在于舞台上虚拟世界的营造,旧时讲京剧舞台上无一处物件是真的才是。当然,现在看来这样也有些绝对,但真正的京剧不在于实景搭制的金碧辉煌和人海战术的泛滥,这一点应该是没错的;靠的是演员的手眼身步法之功力,这一点也是没错的。绝对不会出现如今这样令人啼笑皆非的场面:在曹操和周瑜演唱时,也要一个在十几米高的战船上,一个在矮矮的一叶扁舟里,如此实在,哪里还像传统的京剧?好的演员,好的剧目,在于能够驾驭舞台上之极简主义,哪怕素素的只有几把桌椅和一道帷幕,也能够调动起五湖风雨、万里关山,在咫尺之间创造无限天地,去格外打动观众,那才叫本事和艺术。京剧的创新是在京剧基础之上,而非表皮。正如雪花的美丽,恰恰在于自身的白一种颜色,而不在于外表涂抹的五颜六色。 在如今京剧(包括昆曲等其他剧种)的革新热之中,宜应保持一份清醒。艺术,从来没有进化,只有变化,但变化优劣的前提,是对传统的坚守。 值得我们反思的是,近年以来舞台上以革新创新之名的这种奢靡浮华之风,更早可以上溯张艺谋导演的歌剧《图兰朵》,历史与民俗宫廷和服饰,都可以成为卖点,便不惜泼洒金钱,以图大制作。 好的戏剧,从来都是朴素的,当然,时代在发展,舞台也在变化,我们也没有必要非泥古不化,将简朴成为简单,但奢华之风,还是应该警醒均宜。尊重京剧艺术的规律和特点,把握好其中的度,还是很有必要的。 我想起全国人大代表、山东省京剧院副院长、袭派传人宋昌林,在2009年“两会”期间发表过的讲话:“京剧还是应该以继承为主,首先要把前辈们传下来的东西弄懂了,吃透了,才谈得上创新。继承是创新的基础,一定要先继承后创新。” 问题是我们吃透了什么?是仅仅吃透了今天的精神?还是吃透前辈的精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