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与鹤 |
 
牧民也是观鸟迷 黑颈鹤俗名藏鹤,栖息于海拔2500~5000米的湿地,是世界上唯一生长、繁殖在高原的鹤,这种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全球只有2000只左右,属于濒危物种。 我们造访的隆宝滩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建立于1986年,是国际知名的黑颈鹤重要栖息地。这里溪流迂回、沼泽遍地,湖滩地土壤肥沃、水草丰美,草墩之间被水隔绝,为鸟兽提供了充足的食物和良好的栖息环境。 隆宝滩是黑颈鹤的繁殖地,每年春天飞抵,冬天离去,保护站负责人普布称,近几年来黑颈鹤的数量越来越多,尤其是今年,湿地水位明显升高,“今年一共来了158只,而刚建站时只有22只黑颈鹤。” 藏族牧民加洛老人的家在河谷一路之隔的小山坡上,离保护站的距离只有500米左右,他拉着记者来到小院里,从蛇皮口袋里拿出望远镜,帮助记者寻找河谷里的野生黑颈鹤。 “你看,河对岸,有一排小白点,那个就是啊,有时它们在公路边,那得靠运气了。”加洛老人说,在他的指引下,记者隐隐约约看到了正在觅食的黑颈鹤,它们正背对着公路,真佩服老人的眼力。 记者多少有点意外,在观鸟并不普及的今天,在如此偏远的高原湿地,还有这么一位土著观鸟爱好者。 “人受伤了就这么治” 63岁的加洛老人,一家7口,家境不算富裕。屋子里没有电,黑乎乎的,只有橱柜和床等几样简单的家具,屋里一只火炉静静地燃烧着。而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中,他成功地救活了一只受伤的黑颈鹤。 四年前的一天,他外出干活儿,突然一辆车停在路边,放下个东西,旋即开走了。他慢慢走近,才发现是只受了伤的黑颈鹤——它的红色头骨被残忍地揭去了一块! 健康的黑颈鹤裸露着红色头骨,在黑色的颈羽衬托下格外突出。中医传统理论认为黑颈鹤的骨头有利尿通淋的功效。 在此之前,加洛已经救助过一只黑颈鹤。当时它的腿部受伤,老人将它带回家,悉心照料。 “泡一袋阿莫西林,然后拌在青稞磨好的糌粑里,再喂给它。为它在受伤的腿骨间打上夹板,并用布包着,在伤口的外层,涂上酒精、过氧化氢……”说着老人走到柜子前,拿出了药瓶向记者展示。 “我也不知道鹤受伤怎么治,反正我们人受伤就是这么治的嘛。”老人说。直到现在,第二只鹤的头骨还没有完全恢复。对于陌生人,它毫不惧怕,在院子里踱着漆黑的长脚,悠闲地散着步。 两只藏鹤饭量抵口人 逐渐恢复健康的两只黑颈鹤越来越调皮,粮袋被啄出洞,晒晾的衣服也被啄破。 不过最让老人操心的还是黑颈鹤的口粮问题。黑颈鹤的主要食物是鱼类、昆虫、软体动物、植物根、茎。可是初到加洛家的黑颈鹤由于不习惯,什么都不吃。渐渐的,当它饿了,也开始吃青稞、大米、馒头和菜。“一只黑颈鹤比一个人吃的还多,刚吃完没多久,一两个个小时后又饿了,一见我到院子里来,就又朝我大叫着。” 老人大致算了算,两只鹤的口粮和一口人差不多,但一家人还是觉得很开心。 近几年玉树的生态旅游越来越热, “也有游客来我家看黑颈鹤,还有摄影师,有些人还会给点钱,有些合过影就走,1块钱都不给。前年保护站给家里发了120元,这只够买一袋青稞。”加洛老人有些无奈。 同伴飞离 它对天鸣 在采访中,记者试图靠近这两只黑颈鹤,但它们似乎对生人还心存戒备,总保持10米左右的安全距离,而加洛老人走上前去时,它们就像孩子一样冲上前去。 目前,老人救助的黑颈鹤还没有恢复飞行能力,可到了迁徙的时节,黑颈鹤总会在院子里,看着同伴们集群鸣唱,然后飞走,“它就张着翅膀,‘呜……呜’地对着天大叫。” 老人说,同伴离开后,它每天都看着天上,像在期待希望。等到来年,黑颈鹤成群结队飞来,它又大声地叫着,不同的是,这次的叫声是开心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