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五福文摘 佛教入门 历史传记 身心灵 生活艺术 人与自然 人文杂话 其它 素食起步护持
 
 

我国文房四宝行业现状堪忧

发布人:admin   下载DOC格式文档    微信分享     

 
 
     

7月中旬,北京最热的时候。44位民间艺人走进北京人民大会堂,捧起鲜红的“中国文房四宝艺术大师”证书。他们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批获得国家级“大师”称号的文房用具制作人员。他们中多数人年龄已70开外,最大者已82岁。

中国文房四宝协会会长郭海棠对记者说:“咱们共同见证了一个历史时刻!”兴奋之余,郭海棠仍掩饰不住忧虑:“由于文房用具都要采用传统手工技艺制作,艺人作业环境十分艰苦,收入微薄,行业后继乏人,文房四宝手工传统技艺已面临失传的危险。”

坚守:面对红尘的坚净之心

曹雪芹在《红楼梦》中,将宝、黛之间的一段感情喻为“木石前盟”,其高洁挚诚,远胜华丽显贵的“金玉良缘”。千百年来,中国知识分子执管临池,在檀麻竹草造就的纸张上抒胸臆、铺经纶,终生不渝,亦如践行着永无割舍的“木石前盟”。今天,这一切好像变了。


“钢笔都不用了,谁还用毛笔?”做了40年毛笔的武京生说。

武京生是首批“中国文房四宝艺术大师”中比较年轻的一位,今年50多岁。他10多岁进厂学徒,多年历练,对“京笔”制作工艺烂熟于心。

“京笔”是与“湖笔”齐名的北派制笔技艺,湖笔以羊毫为最,京笔以狼毫为优。京笔的特色是选料精良,用工考究,完成一枝毛笔,要经过近百道工序。武京生制笔所用原料都出自固定供货源地和厂商,甚至连供货时间都有严格规定。

“比如狼毫,我们只选用‘小雪’这一天捕杀的黄鼠狼的尾部长毫。”武京生说,因为小雪时节,天气初寒,动物毫丰而绒少。天气过冷则毫枯而绒密,不宜制笔了。

据武京生回忆,京城制笔业最盛时有从业人员万人以上,而今天不过20多人。他从案上拿起一枝自制的笔说:“能做出这样毛笔的人,全北京找不出3个了。”

与此同时,远在上海的李耘萍也在为找不到徒弟发愁。李耘萍是首批“中国文房四宝艺术大师”中唯一的女性、“潜泉”印泥第三代传人。她说,目前该行业从业人数全国不超过200人。一个公司一般有5—6人,如果超过20人,公司就要负运转。以上海耘萍工艺有限公司为例,一个月最大销售额在5、6万元,去掉公司基本开支,一年的利润仅剩余2、3万元,有时还会亏损。从业人员工资一般在2000元左右,在上海这样的大都市中,只能维持一般的生活水准。由于印泥全部是手工生产,工序繁杂、活计很累,几年做下来,手都会变形。所以寻找接班人一直是该行业的老大难问题。“现在的青年人没有人愿意吃这种手工劳动之苦,也没有人能持之以恒地将印泥当作一种事业来做。”李耘萍说,为了找一个合适的徒弟,她几经周折,最后把自己儿子“拉下水”。


“潜泉”印泥第三代传人李耘萍

处境维艰,后继乏人,是文房四宝制作业的真实写照。已故国学大师启功将自己的书房取名“坚净斋”,意为“一拳之石取其坚,一勺之水取其净”。面对炫目的诱惑,武京生、李耘萍等众多大师们仍在坚持。

破题:“大师”不仅是一种荣誉

记者采访郭海棠时,她的嗓音依然沙哑。她说:“第一次为文房四宝制作艺人评国家级大师,其中的困难难以想象。”

郭海棠说,自己每次参加全国工艺美术大师评选,都会受到“刺激”:与玲珑剔透的玉雕、光彩四射的景泰蓝放在一起,卷成一筒的宣纸显得那么“不起眼”,几枝挂起的毛笔也难以唤起评委的兴趣。为什么使用文房四宝的人可以是大师,而制作者却不能?她觉得,让每个人都知道文房用具制作人员的艰辛,让全社会认识文房四宝的价值,是自己的责任。

据介绍,日本早在1975年即颁布《传统的工艺品产业振兴法》,对和纸、毛笔等制作工艺冠以“重要无形文化财”等名目,对从业人员有一整套的奖励机制。19年前,日本“传统工艺功劳者”大田研精制作的仿古毛笔售价已高达3300多元人民币,且只限量生产了50枝。在日本,纸、笔、墨、砚、印都有为数众多的博物馆。李耘萍介绍说,在日本,徒弟刚开始学徒时,国家会给予其一定补贴,师傅也有一定的奖励。徒弟研究出新的印泥产品时,国家会给予生产奖励。她说,这种做法非常值得借鉴。

为文房用具制作人员评国家级大师,是很多人的愿望,也是实现提升行业价值的有效手段。有专家认为,“给他一项大师的称号,比给他钱还管用。荣誉称号是无价之宝,形成系统之后,可以规范市场秩序,改变从业人员的生存环境,实现行业振兴。”还有专家指出,日本的砚、纸、墨、笔,其质量并不比中国的高,但其价格却比中国货高出数十倍以上,这与我们包装、宣传不够有极大关系。郭海棠说:“肯定传统技艺、宣传巧匠大师、树立产品质量标尺,已是当务之急。”

然而,巧匠未必善言词。由于大多数文房用具制作人员文化水平不高,根本写不出什么“论文”,评选工作再度受到困扰。最终,评审机构推出一套特殊的评审方法,让参评人员写出自己技艺的“诀窍”,为巧匠们化解了难题。看着“考卷”,武京生笑了:“论制笔,应该我考你们才对嘛!”郭海棠拿着大家的试卷也是满心欢喜:“这都是真正的经验之谈,是无价之宝!”

据悉,在广东、安徽等文房用具制造较为集中的地区,“中国文房四宝艺术大师”评选受到极大的重视。肇庆市委常委、宣传部长陈以良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肇庆是“中国砚都”,要打造好这个品牌就需要不断培养高端人才,肇庆发展文化产业同样需要这些人才去支撑。


砚台制作

评选大师,仅是中国文房四宝协会走出的一步。目前,他们还在组织“文房四宝传统手工制作技艺”向世界申遗的工作,希望我国有着5000多年历史文化的“文房四宝”得到世界级的保护。

发展:以文化的名义

著名书法家康默如先生告诉记者:“你应该到安徽泾县看一看。”那里的山坡上总是晒着造宣纸的材料——檀皮,夏天也像铺满白雪。工人们一年四季守着火墙,把抄出的纸浆烘干。所有的工人黝黑精瘦,汗如雨下。“所以我特别珍惜宣纸,作品写废了就翻过来练字——如果你到过泾县,你也会这么做。”

只有对文房四宝充满情感的人才能这么说。但这样的人,作为文房用具的主要消费人群,正在急剧萎缩。

没有使用,文房四宝就不会得到弘扬与发展。李耘萍说,目前市面上很普通的印泥泛滥成灾,而且产品质量越来越差,直接影响到篆刻、珍贵书画的保存。“以前的印泥很漂亮,现在无论如何也做不到以前那个水平了,而且原材料越来越差,很难做出高档、高水平的印泥。”但不少人对此却不以为然,图章盖上去,字迹一片涣漫也无所谓。对传统文具不使用、不讲究、不辨优劣,是阻碍行业发展的主要羁绊。

对事业,李耘萍有自己的想法。她希望搞科研,引进人才,建立实验室,把传统的手工技艺搬到科学平台上来分析,打开传统手工艺的大门,使传统印泥产品走上科学的轨道,让这些传统手工艺不再是一个“迷”,不再是不传的传统“秘方”。但这些,仅靠她一个人是办不到的。

记者采访武京生时,看到了许多积压的毛笔。他说,现在是淡季,老年大学放假了,毛笔没有人买。

在1989年创刊的《中国文房四宝》杂志创刊号上,一篇文章这样写道:“文房四宝虽属工艺品,但是选料、制作以及产品性能等方面都非常科学且富有哲理。如宣纸要求光而不滑,折而不损。”文房四宝是“以中国独特的原材料、独特的技艺、独特的艺术风格而制成的珍品”。出于文房四宝的水墨丹青和泼墨写意,呵护出中国古代读书人的独特情怀。如今,“京都状元富阳纸,十件元书考进士”的时代一去不返,浸透中国人精神的“木石前盟”也会随风而去吗?

 
 
 
前五篇文章

孔子的求职创业之路

职场中的刺猬相处法

推进国学经典教育,让好酒走出深巷

学会低头,受用不尽

心念改变,法界转变

 

后五篇文章

“开国大印”出自谁人手

穿越《圣经》的独白

周有光:窗外的大树

中国,从边缘走向舞台中心

祖国是支撑我的根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五明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