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去超市,我都会路过一家二手店铺,叫慈善店(Goodwill Store)。这家非盈利性店铺专门回收一些二手物品,主要是衣服,鞋子和书籍,经过清理再次出售,价格低廉,目的是为社区失业人员提供工作岗位。 出于一般中国人对购买二手衣物的忌讳,虽然屡次路过,我却从未光顾这家店,直到有一次,店铺橱窗挂出一款漂亮精致的婚纱,吸引了许多年轻女孩驻足,我也忍不住进店一看。 看柜台的是个上了年纪的墨西哥裔老大妈,带着眼镜在盘点货物,看见我便和蔼地迎上来。她告诉我,这里的衣物大都是邻里街坊捐赠的,搬家的人处理衣物,或是一些人买了不适合自己尺寸的衣服,就会拿到店里,经过处理再转卖出去,这件婚纱当然也不例外。大妈说,年头有点紧,所以来看婚纱的还挺多。以往这里基本都只出售普通衣服,婚纱礼服并不多见。 对于一般的中国新娘,一切都贵在一个“新”字。自古以来新娘嫁妆就包括了新衣服,新首饰,新被褥,到了我父母这辈,加上了新毛巾,新脸盆和新热水瓶。到了我们这一代年轻人,拍结婚照可以穿照相店提供的婚纱,甚至结婚典礼上,也可以穿租来的礼服,但是如果真的要买,在中国新娘的眼里,就一定要簇簇新的,毕竟是一生一次,今日唯我独尊! 然而美国新娘却并不个个那么想。危机机席卷美国,零售业萎缩,而红火起来的却是网络二手市场、跳蚤市场和自家门口的旧货出售店(yard sale)。美国太太们也把自己藏在床底下纸箱子里的婚纱拿出来,放到网上出售,贴补家用。而经济危机时代的准新娘,则越来越乐意在网上“淘”一把价廉物美的婚纱。一件保存完好的Vera Wang新娘礼服,在网上购买二手货,可能会享受到25%至30%的折扣。 曾经有人说,婚庆行业相比其它行业如电器消费品和娱乐产业更能抵抗危机,但从当下美国经济危机的情况来看却并非如此。我的一位美国同学爱舍利去年夏天结婚,据她说美国,美国人的婚礼加上前期准备费用大致在2万美金左右,根据个人家庭经济情况有所不同。开销最大的一般是场地,这一块,就有很多可以省下的。以往要租度假圣地举行花园婚礼,现在改成在自家后院。本来要请专业婚庆乐队演奏,现在改成了播放CD,或者找上爱好音乐的朋友演奏一曲。200美元一桌的婚庆宴席,也从简。婚礼出席名单被缩短,仅限于亲朋好友,可以省下不少人头钱。 除了宴席,简版新娘最精打细算的,就是自己的一套行头,挑选价廉物美的二手货,成了她们青睐的选择。美国人对二手衣物并没有亚洲人那么忌讳。今年上映的电影《Bride Wars》(新娘战争)中,安妮
·海瑟薇饰演的准新娘艾玛,就穿着她母亲当年的婚纱走进结婚礼堂。在美国,新娘结婚时,身上要有四样东西,分别是:有旧,有新,有蓝,有借。可见他们对旧并不忌讳,相反如果是一件母亲穿过的婚纱,或是一枚家族代代相传的戒指,对他们来说,反而更有意义。这和中国人簇簇新的观念很不一样。 一位家里从事钻戒生意的朋友还告诉我,一些简版新娘为了减轻新郎的压力,连钻戒都省下了。西方人宣扬钻戒文化盛行于二战后,De Beers的成功莫过于把钻戒和爱情誓言联系起来,营造钻戒即是承诺的文化,每天带着它,象征他给你一生的爱。然而对于一些需要收紧腰带的新人,尤其是年纪轻,工作时间短的,这笔钻戒的开销在此刻就显得压力颇大。我这的一朋友笑着告诉我,他当年向太太求婚的时候,才工作了没几年,钻戒cost him an arm and a leg(俚语的意思是花了一大笔钱),几乎是他当时所有的积蓄。婚后太太告诉他,即使没有钻戒,一样会嫁给他的。 简版新娘大都抱着这样的爱情誓言。朋友告诉我,虽然他家从事的钻石生意在危机中受到颇大影响,却看到一个新的发展趋势——一些简版新人开始抛弃“石头般”的大钻戒,改而选择宝石戒指,尤其是色泽良好,款式新颖,价格中档的宝石戒指。 他们选择宝石还有另一个原因。钻石戒指,尤其是戴过的钻石戒指,很难保值。这恐怕是西方宣传钻石誓言的双刃剑效果——你的钻石是他给你的诺言,很少人愿意转卖,或者戴二手的钻戒。而宝石不同,一只家族相传的戒指,一枚经过处理修整的二手戒指,保值的功能比钻石强,因而不失为精简中的一个好选择。 沈济: MBA,曾为某国际通讯社财经记者,并为中文媒体和英文杂志撰稿。现居波士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