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在“戕害”大众文化:用当代时髦的语言戏说历史 |
 
马尔库塞把西方文化之光放在他所说的高级文化上,即像他这样的知识分子时刻对主流文化保持清醒的批判精神和反思意识,而在中国却是由一些知识分子引导大众来颠覆高级文化,这才是当代文化的悲哀。 现在,许多学者用马尔库塞式的观点批评中国的大众文化,说它走向了媚俗化、技术性、物质化、唯钱是图,但在我看来问题的根源并不在此,而在于一些曾得到社会普遍认同的知识精英不仅自动放弃原本的批判精神,而且将原来的文化价值体系庸俗化,拿历史、文化开涮,以此来娱乐大众,混淆大众的价值取向,从而使大众迷失在反文化的享乐型消费中。比如易中天的《品三国》。 易中天教授说:“吕布想:‘曹操这个贼,狡猾狡猾地!’”戏拟当年日本鬼子的语言。 易中天教授说:“顺便说一句,蒋干这个人也是被冤枉的——他根本就没盗过什么书,长得也不丑,而且也是一位帅哥,因为周瑜是帅哥嘛,帅哥的朋友一般也是帅哥。”这些话肯定是易教授的即兴发挥,任何一本古代历史书都不会出现这种没有逻辑的推断。 研究文学、历史的教授都可以这样读古典文学名著,吴宇森的《赤壁》再怎么搞笑也就没关系了。于是电影中令人哄笑的台词让本该惨烈的战争成为儿戏。刘备为诸葛亮壮行也可以轻松地说:“去东吴路途遥远,需要体力,来,多吃点。”诸葛亮还会接生,周瑜用现代行话大赞:“哇靠!这你也懂?”曹操则成了色狼一个,率领百万大军只为一个女人,还振振有辞:“欲望使人年轻。” 网上很快出现了更闹腾的山寨版《赤壁》,那些台词不把英雄弄成傻瓜、恶棍势不罢休。 聪明的学者都发现了一条出名、发财的捷径,说白了不过是利用大众对文化既隔膜又景仰的心理投其所好,乱说一气,只为博取个好彩头。孔子原本多高高在上呀,于丹老师一番心得,不管孔子当真说了些什么,反正于老师有能耐把大家心里都说豁亮了;大众点头了,于老师也火了。于是有了说杨贵妃的、说西厢的……学者本来该探究的是历史的真相,可这些用当代网络行话揭露的所谓真相真让人怀疑;学者本该传播的是文化的价值,以此提升大众的文化品位,可他们反而屈就大众,让大众以为精英文化不过如此!历史的真相没有人再去关注,文化的真正价值没有人再去探究,大家都跟顽皮的孩子一样,两手沾满泥,谁的身上都敢抹,抹得和自己一样一塌糊涂就皆大欢喜。 这两年火爆的网络文学作品风格都和易教授如出一辙。《明朝那些事儿》、《云中歌》、《贞观长歌》……都在用当代时髦的语言戏说历史。至于玄幻小说、青春小说、新武侠……只要敢想象敢胡说敢不着边际,准保火红。有人说网络文学没有作家,只有写手。其实岂止网络文学,我们千年的历史、文化几乎全被她的不肖子们整来换了钱。 在一个精英缺乏的年代,我们丧失的是理想、未来,因为我们墨守成规,没有勇气探索;可在一个精英搞怪的年代,我们连记忆都不存在了。我们不知道什么是真相,什么是良心,我们能够关心的只剩下对金钱的艳羡。我们羡慕易教授的书卖了多少册,拿了多少版税;我们同样羡慕于教授、当年明月,然后跟着他们照猫画虎,用各种手段闹出点响动,让自己火一把。 马尔库塞把西方文化之光放在他所说的高级文化上,即像他这样的知识分子时刻对主流文化保持清醒的批判精神和反思意识;而在中国却是由一些知识分子引导大众来颠覆高级文化,这才是当代文化的悲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