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下岗工人到复旦博士 3教授联名举荐考博 |
 
38岁的下岗工人蔡伟只有高中文凭,今年却被列入了复旦博士生拟录取名单。4月28日,记者分头走访了复旦大学和蔡伟在辽宁省锦州市的家,所见所闻让人深有感触:铸就这个传奇的,是蔡伟近20年坚持不懈的追求,还有复旦不拘一格选人材的学术气度。 “三轮车”上的文字梦 儿时,蔡伟常临摹书帖,对中国古代文字产生了浓厚兴趣。中学时,他的语文成绩已出类拔萃,有时老师遇到生僻字都会来问他。不过,由于数学和英语成绩糟糕,蔡伟没有考上大学,而是当了一名工人,3年后下岗摆摊维持生计,后来又蹬起了三轮车。 直到如今,锦州人都清晰地记着那个早出晚归、书不离手的“三轮车夫”。能挤出的时间,蔡伟大部分都泡在图书馆里。很多古籍不能外借,他就坐在图书馆里整本地抄下来。 蔡伟的家没有像样的家具,没有基本的装修。妻子张悦告诉记者,丈夫那一摞一摞的书是家里最值钱的家当。20年来,蔡伟微薄的收入几乎都用在了买书上。 锦州“祥子”的拼“博”路程 蔡伟最近一次回锦州是今年春节,走的时候带走了整整两箱书。 蔡伟说,自己是个幸运儿,遇见了赏识自己的良师益友,特别是古文字学泰斗、复旦大学教授裘锡圭先生。1995年蔡伟还在自学期间,就给裘先生写过信,他至今保留着裘先生的回信:“你对传统‘小学’真心好之,不计功利,刻苦潜修,十分钦佩。” 1997年1月,裘先生在《文物》上发表文章《〈神乌赋〉初探》,文中提及尹湾汉墓出土的简牍篇目《神乌赋》,其中的“佐子”不明其意。蔡伟写信告知“佐子”应读为“嗟子”,亦即“嗟嗞”,是叹词。后来裘先生就发表文章《“佐子”应读为“嗟子”》,称蔡伟“其言甚为有理”。从此,裘先生开始格外关注蔡伟。裘先生说,蔡伟一些想法很有见地,“比如郭店楚墓竹简《老子》中有一句‘莫之其亘’,‘亘’通常认作‘恒’,从词义上讲不太好理解, 蔡伟提出,楚简中常把‘及’写成‘亘’,有终极的意思。对我很有启发。” 三教授联名举荐他考博 2008年9月,经专家引荐,蔡伟来到上海,参与了复旦大学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长沙马王堆汉墓简帛集成》项目的整理工作。经过一段时间的共事,蔡伟在古文字研究上表现出的能力让同事们刮目相看。 2009年3月,裘锡圭等三位著名学者联名写了推荐信,连同复旦大学的申请一起报送教育部,请求特批蔡伟报考博士,很快得到许可。而蔡伟也不负厚望,以优异的成绩通过初试,进入复试。 蔡伟报考的是古文字学,身边同事说:“这样的科目就算对科班出身的研究生来说都是困难的,但对他而言却很轻松。”复旦大学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顾云深表示,蔡伟进院后,面对的将是不小的补课任务,学校将为他量身制定培养方案——首先,他必须先完成本科及硕士阶段的学业,再修读博士。考虑到他的特殊情况,学校将在科目上做些微调,比如可以免修英语,改修日语;同时,他的语言学、历史学、考古学都需要恶补。 记者了解到,2000年起,复旦推出了一项制度:两院院士、杰出教授和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指导老师,可以自主招收符合条件的博士生;从2007年起,医学院率先试行博士生招生“申请—考核”制,今年已覆盖到数学科学学院、物理学系、化学系、药学院等10个院系(所),超过50%的博士新生将通过“申请—考核”制度走进复旦。有了这样的尝试,今后,蔡伟的经历也许将不再是新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