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五福文摘 佛教入门 历史传记 身心灵 生活艺术 人与自然 人文杂话 其它 素食起步护持
 
 

释迦牟尼的说法方式以及对社会改革的看法

发布人:admin   下载DOC格式文档    微信分享     

 
 
     

释迦牟尼的说法方式

根据晚于释迦牟尼的佛经的记载,他说法很有一些特点,他善于用比喻,而且比喻很多出于农牧。这些记载不一定完全可靠,可能有一部分是出于和尚代代相传的回忆,至少可以反映早期佛教徒的情况,这种例证比比皆是。我现在从汉译佛经中选出几个例子来:

犹如耕田薄地之中,下种虽多,收实甚小。卷三,第114页上。

譬如农夫,宿有二业:一田业高燥肥沃,二田业下湿瘠薄。卷四,第162页中。

若好田苗,其守田者心不放逸,栏牛不食,设复入田,尽驱令出。卷二,第312页中。

过去世时,摩揭提国有牧牛人,不愚不痴者,有方便慧。卷二,第342页上。

若复牧牛人成就十一法者,能拥护其牛,终不失时,有所饶益。卷二,第794页中。

如田家子,善治其地,除去秽恶,以好谷子著良田中,于中获子,无有限量。亦如彼田家子,不修治地,亦不除去秽恶而下谷子,所收盖不足言。卷二,第827页下。

这些比喻的例子都说明释迦牟尼本人和他早期的信徒是同劳动大众有密切的联系的。他们了解人民的生活,用人民的一些喜闻乐见的、从他们生活中选取来的比喻来阐述比较难懂的佛教教义。佛教发展之所以能这样迅速,影响之所以这样大,与这种说法方式可能有些关系。此外释迦牟尼不承认梵文的神圣性,主张和尚使用自己的方言来宣传教义。

释迦牟尼对社会改革的看法

释迦牟尼主张改革,但有很大局限性。他想革新,但又不彻底。比如他反对婆罗门所竭力主张的祭祀,他反对种姓制度。他曾打比喻说:在入海以前,长江大河各有自己的名字,一流入大海,就混同起来,表示佛教僧伽内部没有种姓之别。但不彻底,他好像只想为刹帝利向婆罗门争首席地位。过去六佛没有一个出身吠舍、首陀罗,可以为证。

在他一生中,他都同当时很有力量的商人有密切联系。在一定程度上,他也关心农民,主要是吠舍。他反对杀牲(牛),这有利于农业,而农业又主要是吠舍的职业。婆罗门当农民的在《本生经》中也可以找到。另一方面又结交国王,国王奴隶主反对奴隶逃跑,他就禁止奴隶入教,这可以说是迎合国王。在这里,他提供了一个在他以后的中外佛教徒(别的宗教徒也差不多)都遵循的榜样。《梁高僧传》卷五《道安传》记载高僧道安的话说:“不依国主,则法事难立。” 卷五〇,第352页上。讲的就是这个道理。他同YIN女也打交道,在这些方面表现出不少的世故,表现出圆熟的交际手段。总之,释迦牟尼是一个性格比较复杂,有不少矛盾的人物。但他之所以成功,佛教之所以成为一个世界宗教,一方面说明它满足了一部分人民的宗教需要,同时同他这个教主有一套手段,也是分不开的。

1981年9月

 
 
 
前五篇文章

倡健康饮食 第一家庭立表率 白宫草坪辟园种菜

安身立命与自我救赎

世间无绝症——参与慈善工作的一点感受

慈悲没有敌人,智慧不起烦恼

星云、刘长乐,两位智者的心灵交融

 

后五篇文章

梅贻琦:大学一解

一次关于动物园故意伤害及贩卖动物的事情(一)

世界上最早的“标准化”技术•秦兵器

古树是城市的脊梁

天人合一 于今为要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五明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