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古代火箭技术 |
 
在公元第一个千年末,处在当时世界颠峰的我国科学技术,继续向前迈进。宋太祖开宝三年,即公元970年,有个叫冯继升的人向皇帝献火箭,并在朝廷上做了表演,皇帝很高兴,奖给他许多衣物和布匹。 记载虽然很简略,但这应该是具有反作用动力因素的古代火箭诞生的时间。道理很简单,因为在箭杆上绑火的那种“火箭”,早在这以前700多年已经出现。关键是,那时已有反作用力火箭诞生的基础,黑色火药在唐朝时已得到完善。据考证,公元850年,我国已用黑色火药制造焰火。正因为如此,反作用力火箭雏型一诞生,便很快得到完善和发展。据《宋会要稿》记载,宋真宗咸丰三年(公元1000年),神卫兵器军队长唐福,除向朝廷献火箭外,还有火毯、火蒺藜。 古代火箭具有现代火箭的基本结构,包括有效载荷(箭头)、箭体(箭杆)、发动机(火药筒)和控制系统(起稳定作用的羽尾)。 古代火箭主要被用作军事武器,据史书记载,宋神宗元丰六年(公元1083年),北宋抵抗西夏入侵时,一次就领用火箭25万支。在12~16世纪的宋、元、明3个朝代,我国古代火箭在军事上得到广泛的应用。在众多史书记载的许多火箭中,可以找到现代火箭的各种雏型或胎坯:多级火箭雏型“火龙出水”。龙身两侧前后的4支大火箭把火龙抬离水面并向前飞行,这时引燃龙腹内的众多小火箭飞向敌船。 反推火箭雏型“飞空砂筒”。箭杆上绑与两个喷射方向相反的火药筒,一个将火箭送向敌阵杀伤或点火,接着点燃另一个,将火箭退回。 飞航式火箭雏型“神火飞鸦”和“飞空击贼震天雷炮”。都装有鸟羽做成的翅膀,先用大火箭将飞鸦或雷炮顺风送到敌阵上空,然后引燃其中的火箭或炸药杀伤敌人。 还有多箭齐发的火箭武器,如32箭齐发的“一窝蜂”以及“四十九矢飞廉箭”、“百虎齐奔箭”等等。明朝初年出现的《火龙神器阵法》,采用36箭齐发的“火龙柜”,百柜同时使用,3600支火箭一齐飞向敌阵。 在370多年前的《武备志》一书中,记载有数十种各种火箭,还提到抗倭名将戚继光的火箭营,24辆车各载530支箭,总共12720支火箭可以齐发,这比现在的火箭炮还要壮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