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治荒漠化:人类共同的责任 |
 
荒漠化是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面临的严重挑战。目前全球30%的土地、100多个国家不同程度地受荒漠化危害,荒漠化土地达3600万平方公里,而且还以每年5至7万平方公里的速度扩展。 荒漠化 人类面临的最大环境挑战 荒漠化导致的土地退化,使大量荒漠化地区的人丧失了家园,导致大量的人口迁移。荒漠化影响着全球2.5亿人,威胁着另外10亿人的生活,而这些人大多数生活在世界上最贫穷的国家。荒漠化与气候变化等,已经成为人类达成千年发展目标、减贫和环境可持续的障碍。根据联合国2007报告,荒漠化是我们这个时代人类所面临的最大环境挑战。 荒漠化对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影响,极大地制约着全球的粮食安全和社会经济发展。以非洲为例,那里的土地如果继续以当前的速度退化,到2050年时将会丧失一半以上的农业耕地,这对粮食生产和粮食安全是巨大的冲击。 防治荒漠化是非洲和其他受荒漠化影响的国家和地区的优先重点。这些国家已经开展了大量行动,并在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的框架下,制订了本国的国家行动计划。在实施这些行动中所获得的经验显示,将各国防治荒漠化的国家行动计划纳入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和国家发展规划,对于达成长远目标非常重要。加强防治荒漠化的法制建设和机构的能力建设,也非常重要。 各国开展的防治荒漠化和土地退化的行动,不仅是对受荒漠化影响的国家和地区的减贫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贡献,而且具有长期的全球意义。再造林、自然资源更新、减少来自土壤退化导致的温室气体释放、保持水土、保护生物多样性和保护生态环境,是对保障支持全球生命的生态系统的重要贡献。 防治荒漠化 中国走在世界前列 中国是世界上荒漠化面积大、分布广、受荒漠化危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全国荒漠化土地总面积达263.62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近三分之一;沙化土地173.97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近五分之一。一些地区沙化土地仍在扩展,因土地沙化每年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高达500多亿元,全国有近4亿人受到荒漠化沙化的威胁,贫困人口的一半生活在这些地区。 我国防沙治沙的努力有目共睹。自党中央、国务院将防沙治沙作为国家重大战略以来,我国防沙治沙事业正在不断实现历史性突破:世界上第一部防沙治沙的专门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沙治沙法》已经正式实施;国务院颁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防沙治沙工作的决定》;我国相继实施了京津风沙源治理、三北防护林四期、退耕还林、退牧还草、草原保护、小流域综合治理等一系列生态建设工程。 同时我国还采取了更加严格的保护措施,禁止滥开垦、滥放牧、滥樵采,促进了沙区植被的保护和恢复。国家在财政投入、信贷支持、税费减免、权益保护等方面,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主动性与创造性,呈现出国家、社会和个人共同参与防沙治沙的新局面。 《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秘书处执行秘书迪亚洛说,中国是世界上履行公约成效最显著的国家之一,中国在防治荒漠化的政策、立法、监测和工程治理方面都走在了世界前列,堪称世界典范。 我国防沙治沙事业虽然取得了显著成就,但近些年来,一些地方乱垦滥挖、毁林毁草开荒、超载放牧、过度樵采等不合理的行为有增无减,使土地荒漠化程度日益加剧。专家说,干旱区和半干旱区人口密度不应超过每平方公里7人和20人,而我国同类地区许多地方的人口密度严重“超标”,个别半干旱地区每平方公里人口超过60人。人口压力和利益驱动导致了滥开垦、滥放牧、滥樵采、不合理用水等行为,加重土地沙化。据统计,荒漠化地区草场超载率高达50%至120%,有些地区甚至高达300%。受荒漠化危害,我国每年粮食减产30多亿公斤。 为了应对土地荒漠化,中国政府确定了防沙治沙新目标:力争到2010年,荒漠化地区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基本遏制,重点治理地区的生态状况得到明显改善;到2020年,完善生态防护体系,使全国一半以上可治理的荒漠化土地基本得到治理,荒漠化地区生态状况得到较大改善;到本世纪中叶,全国可治理的沙漠化土地基本得到治理。 目前中国土地沙化面积由上世纪90年代末期年均扩展3436平方公里转变为新世纪初年均缩减1283平方公里,中国正加快推进从“沙逼人退”向“人逼沙退”的历史性转变。国家林业局防治荒漠化管理中心主任刘拓表示,中国已有20%的荒漠化土地得到不同程度的治理,重点治理区林草植被得到了保护和恢复。 在21世纪初期,全国荒漠化土地面积减少37924平方公里,年均减少7585平方公里。目前中国沙化土地面积开始出现净减少,遏制了沙化土地扩展的势头。 虽然全国土地沙化趋势总体上得到遏制,但局部地区土地沙化仍继续扩展。全国还有近32万平方公里土地具有明显沙化趋势,如果利用不当,极易成为新的沙化土地,治理难度依然很大。 2007年10月,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代表大会提出了“建设生态文明”的战略任务,明确要求“加强荒漠化治理,促进生态修复”。中国政府将把荒漠化治理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继续全力推进。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中国防沙治沙工作将按照《关于进一步加强防沙治沙工作的决定》的要求,全面落实《全国防沙治沙规划》,加强封禁保护,发挥自然修复作用;转变生产方式,严格沙化源头控制;加大投入力度,加快工程治理步伐;继续建立防沙治沙综合示范区,探索不同沙化类型防沙治沙的政策措施和技术模式;发展特色产业,增加沙区农民收入;强化科技支撑,提高防沙治沙成效;坚持严格执法,规范防沙治沙行为;创新体制机制,增强防沙治沙活力;搞好监测预警,提高防治决策水平;加强国际交流合作,积极履行国际公约,加快防沙治沙的步伐。 国家林业局局长贾治邦表示,防沙治沙是一项社会公益事业,事关国家生态安全,事关中华民族生存与发展,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生态文明的历史进程。中国将与世界各国共享荒漠化防治的成功经验,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和更高层次上推进国际交流与合作。力争到本世纪中叶,全国可治理的沙漠化土地基本得到治理,建立比较完备的生态防护体系、比较发达的沙产业体系和比较繁荣的生态文化体系,使荒漠化地区的生态系统有明显改善,为全球荒漠化防治事业作出贡献。 |
前五篇文章 |
后五篇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