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护孩子的那份善良 |
 
作为一位教师,应该有其个性化的特点。我一辈子总在思考:教师是干什么的,教师的专业引领要回归到哪儿?这次抗震救灾给了全国人民非常大的震撼,更使中华民族的形象在全世界面前得到一次升华。地震发生的那一刹那,我正在泉州。5点钟讲完课,一打开电视,才知道情况是这么严重。这一个月来,看见发生在四川震区救灾的幕幕景象,我总在想:什么是中国传统文化?什么是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什么是高尚师德? 当看到我们一批优秀的教师用自己的生命保护他们的学生而牺牲了自己,使我有了一个冲动,要逼迫自己写些东西。这次大灾难,留给了我们一笔极其宝贵的精神财富。什么是精神?是从我们的胡总书记开始到我们的平民百姓,从将军到每一位士兵,所表现出的大无畏精神。 四川老百姓了不起,他们不怕苦,每一个场景都在深深地震撼着我。而除了捐款,我还能做什么呢?我一辈子从事儿童教育,或许可以用自己的知识、用自己的感受和更多的人来交流。当胡总书记在黑板上写出“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当一位高三学生离开废墟后第一时间说出了:“我要喝可乐。”——在这样一个大的灾难面前,是对人性、对人的精神、对中华民族精神的一个大考验。我们过去都很担心所谓“80后”、“90后”的青年能否承担未来的重担,而这次抗震救灾给了我们很大的信心。 回归教育的本源 什么是专业发展状况,全社会提供了非常好的诠释,要发现人的价值、人的潜能,人是第一生产力。在救灾中我们说:只要有一线希望,我们就不放弃。那么教育是什么?教育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事业,是给人以发展。由此我想,这次与灾难的抗争给我们带来的精神财富太多了,人的价值在中国这片土地上得到了空前的提高。我经常有机会到学校里和老师交流,反复和他们说:你们要尊重学生。老师笑了笑,那谁来尊重我呢?我想了一下说,大概是校长吧。校长跑来问,谁来尊重我?我说,大概是局长吧。 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有极其丰富的精神,但也不完全都是这些。我觉得在中国这块土地上,人的价值要随着我们社会的发展而不断提高。我说的很通俗,学校的校长要把老师当人看,每一位老师要把孩子当作活生生的人,而非当作学习机器。可能我们尊重人的社会氛围到现在还没有真正形成,但在这次灾难中我们看到了希望,对我来说,近几年对小学教育有很多的感触。我的孙女读小学三年级,从她上小学的第一天开始,我就感觉到小学对于孩子的成长至关重要。现在的家长很关心怎样培养孩子好的学习习惯,他们的着眼点在于有个好习惯就有好分数。我们不责怪家长,他们之所以有这样的思考是由存在所决定的。我从来不会因此批评他们,因为我很清楚,孩子没有分数,他们录取就成了问题。但问题的关键在于在中国大地上我们应该怎么做才能对孩子更有利?单纯追求分数是没有出路的,甚至是会亡国的。教育是百年大计,民族的希望就是在我们下一代、再下一代无数的炎黄子孙身上。这次北京奥运会,我们担心的不是鸟巢,也不是其他,而是我们的观众能不能做到不随地吐痰,排队谦让,这就是素质,需要全社会关心。而小学这段时间,是培养一系列做人品德和行为习惯的黄金年龄。 孙女在我身边,我每天都可以从一个小学三年级的孩子身上汲取“营养”,感受很多有趣的故事。我的小孙女很大度,很善良,也很关心她的同学。她经常回家把学校发生的事情告诉我,而我则经常为她打抱不平。当她“凶悍”的同桌把铅笔拿走时,小孙女却说:“奶奶你不要着急,他肯定是今天的铅笔粗了,借我的用一下,他明天会还给我的。”等到第二天我问孙女铅笔的情况,她反而来安慰我:“奶奶你别在意,不就是支铅笔吗。”后来我了解到,其实是老师有意让他们坐在一起。我孙女在作文中写道:“我要感谢我的同桌,是他让我知道了什么是同学的友谊。”我之所以说我孙女的故事,是想说,我们孩子本性善良,而我们应该如何去引导这份善良?小学阶段是一个人全面发展的奠基阶段,我们的小学教育需要回归,回归到教师是干什么中去——他们的神圣职责到底是什么?脑子里要有孩子,要有人的概念。 21世纪有个服务理念,教师应该为孩子的成长服务。我们应该做好孩子们的后勤,而不应该在精神上给他们增加过多的压力。孩子的心灵需要我们去支持,需要我们去鼓励,而小学这个阶段,孩子们的情绪就像晴雨表。孙女四点半到家,我一定把衣服穿得整整齐齐,一开门,和我的孙女来个紧紧的拥抱:“欢迎欢迎,热烈欢迎,我的小公主。”一个小学三年级的学生,从清晨七点离开家,到下午四点半归来,太辛苦了,她有那么多需要学习的东西。如果你问我现在最大的乐趣是什么,那就是目睹我的孙女在一天天地成长。她有自己的悲伤,也有自己的欢乐。教师能够有一颗童心,能够真正理解在小学阶段对孩子的作用,特别是班主任老师,这对孩子的成长来说是重中之重。 引导孩子让孩子真正成为自己的主宰 中国的管理似乎有个传统的概念——那就是管。我们家庭教育也是这样。我常听家长抱怨:孩子两岁以前好管,以后就不听话了;上小学还可以,三年级以后就不行了。为什么?因为孩子三年级开始他就有“小九九”。教师的引领,专业化的发展要适应真正人性发展的需求。怎么样让孩子像孩子那样生活,怎么让孩子有陶行知先生所说的“6个解放”,让孩子成为生活的主体?这方面感受太多了。在中国当孩子非常不容易,其中重要的一条是因为我们对于孩子评价标准有很多是自相矛盾的。第一个标准首先是听话,乖,做个好孩子,但接下来的第二个标准是要创新,要有自己的想法——孩子太难太难了。孩子的主动性在哪?什么都是老师说了算。我们经常讲,为什么国外的很多孩子没有经过类似我们对待猴子一样的训练,但他们长大后彬彬有礼,他们懂得谦逊,懂得尊重人。人是什么?人是世界上最伟大的事物。 有时到学校去,会看到一些学校推动学生自主管理,成立学生自主委员会。但其实,这对于学生来说是一种精神枷锁。每位学生原来只是一位班主任管,现在凭空又多了一堆小干部。我特别受不了在课间操时,就总有这么一些学生有“权利”不做操——在教室前后如幽灵般履行巡视、监督之职,他们没有成为学习的主人。在学校,孩子的主动性、自主管理最重要的表现并不在于出操,而在于他对待自己的学习是否真正是学习的主人。每所学校都有成千上百项规章制度,这些制度成功地把一个个孩子管得没头没脑。 我希望孩子能够把自己发展的权利掌握在自己的手里。我们要给他空间,没有学生的主体发展,一切的创新、创造都是空的。 呼唤主流价值观 我觉得在小学阶段,社会的主流价值观提倡得不够,声音太小。这次灾难,为我们提供了一个个非常饱满的宣传形象,应该要让这些形象家喻户晓,这些灾难中的优秀教师、优秀公务员值得我们大书特书,要让孩子们羡慕他们,甚至崇拜他们。我们的孩子精神太空虚了,现在他们吸收的“营养”并不很多,优秀的儿童文学艺术作品太少了。 有一位校长向我介绍,他们学校每个月都会组织教师到上海大剧院欣赏高雅艺术,我以为这是非常好的。一个教师如果是平面的、精神不是饱满的,没有艺术修养的,没有艺术品位的,那他很难成为一位好的老师。他要博览群书,他更要丰富多彩的艺术熏陶。大家知道小学生喜欢什么样的老师?我告诉大家,第一个就是漂亮!接下来才是勇敢或是活泼。小学老师的形象是立体的,他需要很高的文化品位,小学老师中女性老师比较多,女性有优势,但也有弱点,比如说女老师中每天看报的不多,每天关注新闻的更少,女性的视角窄,视野小,不能站得高,缺乏国际视野,我这里绝不是贬低女性。在小学,小男孩看报纸的年龄要比女孩早两年,在幼儿园,制作科技玩具的也大部分是小男孩,因此我认为女性教师应该意识到这一点,应该有意识地博览群书、开阔眼界,更要培养自己的科学意识。而文学意识和科学意识在小学阶段对学生来说是非常非常重要的。 如果把我们的小学教育和国外进行对比,就会发现两个弱项,一个是身体素质,我常常大声疾呼小学生必须学会游泳,必须学会骑车、学会溜冰,这就是未来民族的素质,培养孩子喜欢运动关乎他们一辈子的身体素质。第二要喜欢自然。国外孩子的知识面非常广。我认为做教师最不简单,不仅需要师德、知识,还需要心理健康,对此我是非常忧虑的。曾经看到报上有一篇报道,一位美国专家告诫我国社工,希望他们不要加重援助对象的心理负担,每当在电视上看见某些记者的采访画面,我的心就会开始揪着,他们的提问有时就是伤害。我们的教育工作者需要善良,需要体会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需要什么。比如外来民工子女的教育问题,不在于外语少学三年,或者是接受学前教育等等,最大的问题在于他们内心深处深深的自卑,这是很可怕的事情。为了培养心理健康的孩子,我们教师自身的心理素质亟待提高。每个孩子要做阳光少年,老师也要做阳光老师。 虽然社会是如此复杂,每个人也会面临种种困难,但关键需要我们向前看,要把这种乐观的心态传递给我们的孩子,当一个人对自己充满自信,那他就会开创出意想不到的事业。在这次救灾过程中,我们发现了很多被困的同胞,创造出了人类生命极限的奇迹,给了我们希望,也希望我们教育工作者能在未来创造出奇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