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音老人:谈谈往生西方的关键问题(二) |
 
谈谈往生西方的关键问题(二) 二、接下来让我们来讨论第二个问题, 要不要一心不乱呢! 第一个问题搞清楚后,第二个问题也就不难迎刃而解了。因为一心不乱是散心的相对词,散心既然要不得,那末一定要一心不乱也就不言而喻了。但真理愈辩愈明,而且事关重大,我们还是不厌其详地来讨论一下吧! 所谓“一心不乱”不是哪一位祖师创造或规定的,乃是释迦文佛金口亲宣,皇皇载于小本弥陀经上的明文,佛说要一心不乱,哪位祖师敢说不要!更何况我们这辈下愚,胆敢说个不要吗?佛是正遍知,我们要修行成道,不听佛语,更听何言?但为什么要一心不乱,其理何在?我们在讨论第一个问题时已略有说明,现在让我们再来详细讨论一下。 释迦文佛说欲生净土,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而最能体现这三者多少的莫过于念佛功行的深浅,故念佛须一心不乱,方能具足善根、福德、因缘而生净土。 据说小本弥陀经是罗什大师意译的,他根据梵文原意,参合了中国语文的表达法,用了“一心不乱”四个字。而玄奖法师根据法相“唯心所现,唯识所变”的原理说念佛要一心系念,转变妄识,净业成熟,方能生西(大意如此,经文已难具记)。两师译本,文字虽略有不同,而含义一致,都是教念佛行人一切放下,虔心念佛,斩断爱根,心佛道交打成一片,方能往生西方。 关于一心不乱的见解,诸大祖师有各种不同说法,把他们归纳起来,不外以下几个方面: (一)一心不乱,就是无心可乱,到了心意识完全消限,真妄不立,能所双亡的境界。换句话说,就是到了宗下“囫一声,桶底脱落”的开悟时节。此时心即是土,土即是心;心外无土,土外无心,心、佛、众生完全打成一片了。 (二)一心不乱,有深有浅,有理一心与事一心之别。事一心者:密密持名,使心中佛号历历分明,穿衣吃饭,行住坐卧,一句洪名, 绵密不断,就如呼吸相似,即不散乱,亦不沉没,如是持名,谓之事一心(即摄心归一)。 若理一心,直能体究万法皆如,无有二相。所谓生佛不二,自他不二,因果不二,依正不二,净秽不二,苦乐不二,欣厌不二,取舍不二,菩提烦恼不二,生死涅梁不二。是诸二法,皆同一相,一道清平,不用勉强差排,但自如实体究,体究至极,与自本心,忽然契合,方知著衣吃饭,总是三昧,嘻笑怒骂,无非佛事,一心乱心,总成戏论,二六时中,毫发许异相不可得。西方即在当下,十方不异西方,无生即生,生即无生。虽则至心称念,亦同肆诃骂,虽则精进修持,亦是梦州中苦行,如是了达,是名理一心。 (三)无论理一心或事一心,皆是博地凡夫边事,凡有心者,皆可修学,不可高推圣境,甘处下劣,认为这不是自己份内事!须知一切唯心造,欲生净土,必先净心,心若不净,净土难生。心若清净,自得一心不乱,决定往生净土! 由此看来“一心不乱”原是为了心明水净,俾佛现前,接引往生的,并不是好高鹜远。其中尤以事一心,是念佛人必须具备的功行。不是什么高不可攀的事,不用怕它,只要我们懂诀窍,精勤做去,决定可以成功。就是诸仁认为至高无上的理一心,见性境界,也不是绝对做不到的,因一切众生本具这不生不灭、清净无染的佛性,即非外求来,亦非因修而得。而举凡山河大地,草木丛林,男女老少,饮食起居,乃至一切声,一切色,一切心,一切法,无一不是性的显现,无一不是性的作用。只要我们识得它,认清了性就是相体,相就是性用,于见色闻声时,不为声色所转,即能透过色相见性。换句话说,只要我们在日常动用中,随缘应用,不为事物的假相所迷惑,粘着于心,动摇于中,所谓寂寂惺惺,惺惺寂寂,转一切物,不为物转,使一切时,不为时转,即是见性。这样看来,理一心的高超境界,是我们的本能,决不是不能做到的。我们如能证到理一心,心中清净无染,自与西方净土相应,而且佛佛本同一体,故能与弥陀打成一片,因之,就能上品往生净土了。 或曰:说来容易,做起来就难了。答曰:只要我们认清宗旨后,下定决心,与妄习作斗争,靠定一句佛号作武器,妄习才动,方粘物境,即便高举洪名,把它打退。如斯举之又举,打之又打,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还怕不能成办吗?况且就根器好的人来说,不须频频提撕,才闻举着,即便归家稳坐了。 或曰:那是禅宗境界,与净土行人无关。曰:不要低看净土,净土本来就是禅,禅就是净土,净土是至圆至广、至高至上的,不是个低下法门。所谓禅是净土之禅,净土是禅之净土,禅净是不分家的。可惜晚近的净土行人自甘劣小,认为得生边地于愿已足,不精修持名念佛,只敷敷衍衍地上上早晚殿就算完事,将个大好净土法门,弄得不像样子。他们不知近代净宗大德印光大师亦曾几次闭关专修念佛,证得念佛三昧,其描绘该三昧的文章,完全与禅宗一致,并有“法法从此法界流,法法归此法界”的法语。请想,这法门是不是高,要不要一心念佛精修不懈! 为了免却纷争起见,暂且避开这些高深的理论不谈,留待以后在专论净土时,再和大家研究,现在且来谈谈事一心。 我们在讨论第一个问题时已经说过:往生西方要心水明净,佛与圣众才能现前,心水不净,佛虽在前,犹如生盲,不能见日。所以要生西方,心非清净不可。又说,真信切愿,就自然放得下娑婆——这秽丑苦恼的世界——斩得断爱根情见,在猛利的执持名号下,自能不期然而然的到达一心不乱的境界。又说,纵或根器稍差、妄习较重的同仁,虽然在粗妄已断,细妄仍未侵犯的情况下,只要高提佛念,照破妄念,不随伊流浪去,往生西方还是有望。 以上这些说话,就是事一心不乱的定义和要不要它的注脚,因为我们对娑婆世界的事事物物,斩得断,放得下,不为一切情爱粘缚纷扰,在内心深处才能绵绵密密,蕴育着一句圣号不散而不沉,微细妄习来侵扰时,也不至为它所动摇,因而才能圣号历历分明,相续不断,同时因为用功得力之故,心更澄净,更能放下世缘,念佛愈加虔诚,定力亦愈益深邃,如是相因相成地一心专念,才能心澄水明,圣境现前而往生西方啊! 真想生西方的人,我想恐怕没有一个敢说,也没有一个肯说这样的一心不乱是不需要的吧!翻遍了列祖语录,也没有一个人说不要一心不乱。相反的,他们都颂扬一心不乱,鼓励学人证到一心不乱,反告诫后进不可漠视一心不乱。(莲池大师《竹窗随笔》中有专文)。以下再列举数例: 截流大师在《起精进七期示众》里说“未到一心不乱田地,正所谓少善根福德因缘,安望往生彼国!” 印光大师在与陈锡周居士书中说:“散心念佛,难得往生,‘一心念佛’,决定往生。”又在书一十三中说:“念佛一法乃至简至易,至广至大之法。必须恳切志诚之极,方能感应道交,即生亲获实益。若懒惰懈怠,毫无敬畏,而种远因,而裹慢之罪,有不堪设想者,纵令得生人天,断难高预海会……。”懒情懈怠是散心还是一心?这就等于说,散心念佛是不能生西的了。 莲池大师答孙广谅居士书中说:“用功莫若一心念佛,念极而悟,悟而无论。纵不大悟,而离此娑婆生彼净土,即是出世。消灭杂念,纯一正念,即是真谛。今亦不管出不出,真不真,但功夫做到‘一心’, 自然了当矣。”又答苏州袁心远居士书中说:“今唯当专诚念佛,久久念至‘一心不乱’,必得开悟。就令不开悟,而一生念力,临终自知,死去必生净土。” 这些例子,多不胜举。可见一心不乱,对于往生西方的重要,实无可非议。恐怕只有那些心里亦有些想往生西方净土,但同时又恋着娑婆,放不下娇妻爱子,舍不得荣华富贵的庸俗念佛人,和一些怕吃苦的懒汉,才自出心裁而自圆其说地编造出一套背经离教的谬论,来愚弄妇孺,说什么“不须要一心不乱,散心念佛亦能往生西方的。”哪知你图一时说得口快,害了自家不要紧,害了别人,你就下地狱如箭射在!!! 或曰:要一心不乱,才能往生,则生西的人太少了。答曰:按上述事一心的标准来说,要求并不高,不是做不到的,只要行者肯牺牲眼下的享受,放却身边的粘缠,再加用点苦功,密密持名于心,人人皆可以证成,往生西方,有何难处?至于单就生西的人数多寡来说,自古以来,生西的人数似不顶多,原因就在这些错误谬论——一心不乱太难,不需要,散心念佛就能生西了——在害人。使行者贪念世福,不肯用功,以致生西者少。请看面所举莲池大师普劝念佛之三,开始就不胜叹息地说:“今见世人念佛者多,生西者少,何也?”接下来又深为惋惜地归咎其原因说:“口虽念佛,心里胡思乱想,以是不得生西!”这是多深的遗憾多硬的铁证啊! 诸位同仁,须知求生西方是一件了生脱死的大事,不是逞人我,争是非,闹意气的。需要平心静气地想一想:我这样散心念佛在日常动用中,尤其在得失、顺逆、悲喜关头,做得主吗?那时能不为境界所牵移而佛念当前吗?更进一步问问,夜眠睡梦中,做得了主吗?在欢笑惊怖时,能不为梦境所动而佛念现前吗?假如这些都做不得主,那末,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