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五福文摘 佛教入门 历史传记 身心灵 生活艺术 人与自然 人文杂话 其它 素食起步护持
 
 

王韬——亲历世博第一人

发布人:admin   下载DOC格式文档    微信分享     

 
 
     

在中国向国际展览局提交的申办材料中,有这样一句话:“最早见识世博会的中国人名叫王韬,他亲历了1867年的巴黎世博会。”

清道光二十九年(1849),正在母亲的老家昆山锦溪镇教书的王韬,接受英国传教士麦都斯的邀请,去上海墨海书馆参加编校译书工作。在那里,他广泛接触到西方的科学文化和思想方式,同时也向人们介绍西方科学文化。清同治元年(1862)因涉案被官府缉拿,亡命香港,从事著述、翻译和办报活动。此后,他又去往欧洲,游历了英法诸国,并且走进了巴黎世博会会场。王韬目睹西方工业文明所带来的种种新发明,惊叹道:世界博览会好比一场赛奇会、炫奇会,令人大开眼界!

回到香港以后,王韬写下了《漫游随录》。其中有不少篇幅记载了丰富多彩的欧洲见闻。特别是他亲历了1867年的巴黎世博会,有如此记述:“盖此院之建,在一千八百六十六年,因将开设博物大会,特为万国陈设各物公所。……法驻京公使伯君于其中创设聚珍大会,凡中外士商有瑰奇珍异之物,皆可入会,过关许免其税。”

有趣的是他还专门记载了一个广东戏班在世博会上演出的情景:“有粤人携优伶一班至,旗帜新鲜,冠服华丽,登台演剧,观者神移,日赢金钱无算。”广东人那时就把粤剧带到了法国。

在中国神话传说中,水晶宫是龙王的居所。1851年,英国举办首届世博会,会址选在伦敦的海德公园,居然以钢铁为骨架,以玻璃为主要建材,建造了一座水晶宫,作为博览会的举办场地,以展示进步和繁荣。当时的中国人把它翻译为“炫奇会”。王韬亲历了巴黎世博会后,寄旅伦敦,也参观了已经搬到伦敦郊区的水晶宫。在《漫游随录》中他描写道:“……地势高峻,望之巍然若冈阜。广厦崇。建于其上,逶迤联翩,雾阁云窗,缥缈天外。南北各峙一塔,高矗霄汉。北塔凡十四级,高四十丈。窗栏槛,悉玻璃也;日光注射,一片精莹。其中台观亭榭,园囿池沼,花卉草木,鸟兽禽虫,无不必备……”王韬将水晶宫称为“玻璃巨室”,虽然没有机会参加伦敦世博会,在参观水晶宫后,仍深感“光怪陆离,奇幻不测,能令观者目眩神迷”。

由于水晶宫实在很大,王韬一共参观了四天,每次买门票花费两个银钱。他每次早晨去,晚上回,都会在同一辆汽车上遇到一男一女。王韬以为他们是夫妇,彼此熟悉了之后,才知道他们是一对恋人。要等到一个月后,才通知亲戚朋友举行婚礼。即使是见多识广的王韬,也为此感到奇怪。因为在中国,哪儿也找不到这样自由恋爱的青年男女。

王韬在《漫游随录》中,还有关于伦敦博览院内画院的描述:“英人于画院之外,兼有画阁,四季设画会,大小数百幅悬挂阁中,任人入而赏玩,入者必予以画单,画幅俱列数号,何人所画,价值若干,并已标明。”他提到的“画会”,指的是世博会中的美术陈列馆。显然,这里的“画会”除了展示,还提供一套相对成熟的交易流程,类似于今天的艺术博览会。

在中国近代观察西方的文字当中,博览会都成为记述的热点。在被称作政治寓言的梁启超小说《新中国未来记》和具有社会批判意识的吴趼人小说《新石头记》中,博览会都被视作强国和文明的象征。青浦人陆士谔甚至在他的幻想小说《新中国》里,借助梦境,虚构了1851年(宣统四十三年)上海浦东举办世界博览会的情形。“把地中掘空筑成了隧道安放了铁轨日夜点着电灯电车就在里头飞行不绝”。“一座很大的铁桥跨着黄浦直筑到对岸浦东。”梦境中的浦江大铁桥、地铁(电车隧道)、越江隧道等三大工程及其方位,竟然和现在的南浦大桥、地铁一号线及延安东路越江隧道出奇地相仿,令人惊叹。

然而,亲历世博会并写下精彩文字的第一人,毕竟是王韬。

 
 
 
前五篇文章

虚拟世界罪非虚

《狄公案》与荷兰奇人高罗佩

布施的回报

世博史上的中国留影

新版《红楼梦》精致不惊艳

 

后五篇文章

慈悲带来丰足自在(二)

温总理打给母亲的电话

旧鞋旧书旧朋友

正视你的“奋斗更年期”

微笑送给打击你最深的人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五明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