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 | 禅宗 | 密宗 | 成实宗 | 地论宗 | 法相宗 | 华严宗 | 律宗 | 南传 | 涅盘宗 | 毗昙宗 | 三论宗 | 摄论宗 | 天台宗 | 综论 | 其它 | 护持 |
格赖仁波切开示 菩提心的殊胜 |
 
菩提心的殊胜 格赖仁波切开示 于赞颂“般若波罗蜜多”的偈诵中,如是称扬“般若波罗蜜多”为三世十方诸佛之母,有情众生当礼敬。“般若波罗蜜多”是行者修学三乘(声缘乘、波罗蜜多乘、金刚乘)获致成就,所须共同具备的因。菩提心则为大乘佛法所独具的不共因,因此,菩提心为判别大小乘教法的依据,行者能否入于大乘种姓、成为诸佛之子,其关键在于行者能否生起真实而非造作的菩提心。 修持菩提心的方法,可分为“七重因果教授”与“自他相换”二者,对于初学者而言,以“七重因果教授”较易修习。七重因果教授所提及修学菩提心的次第如下:行者须先修平等舍心,能平等观待中庸、亲、怨等三类有情,其后进入七重因果的修持---一、知母:行者于无数次的轮回中,每一世均有一位母亲,是故任何一位有情众生,均曾多次成为我们的母亲。二、念恩:思惟自入住母胎乃至出生、成长,母亲广大无边的生育与养育之恩。三、报恩:既受此深广恩泽,除尽心奉养、布施财物之外,当思如何使其能从轮回中解脱,乃致成就圆满佛果,此为究竟报恩。四、慈心:视一切有情如母亲爱护独子一般,亟欲劝导令其解脱,获得现世及究竟的安乐。五、悲心:思惟有情众生于轮回中沉沦,不断承受苦苦、坏苦与行苦的煎熬,心生极大不忍,亟欲拔除其苦,并给予涅槃无苦之药。六、增上意乐:如母有情为烦恼所驱使,不断造作恶业,积聚苦因,朝恶趣狂奔而去,我为慈母独子,我不往救,望谁来救,救度有如母情的重担,唯有自己荷负,责无旁贷。七、菩提心:为救度一切有情众生,故行者须证得圆满佛果,方具足如此殊胜的能力。 诸位平日即时常研读菩提道次第略论或广论,若能将书中所阐述的义理,付诸实修,不断串习,必能于心续中留下此殊胜习气,从而生起真实的菩提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