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 禅宗 密宗 成实宗 地论宗 法相宗 华严宗 律宗 南传 涅盘宗 毗昙宗 三论宗 摄论宗 天台宗 综论 其它护持
 
 

《金刚经》及其不同译本研究

发布人:admin   下载DOC格式文档    微信分享     

 
 
     

  《金刚经》及其不同译本研究

  史原朋

  印度佛教史一般分为原始佛教、部派佛教、大乘佛教与金刚乘佛教。在不同的时期,其所依据的佛典、信仰的对象、修持的方法,都有着显著的差异。

  大乘佛教是印度佛教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也是中国汉传佛教的主要特色。大乘佛教所依据的根本是般若理论,其经典依据是般若经典。唐代玄奘所译的《大般若经》即是这类经典的集大成者。该经汉译本有十六会、二十万颂、六百卷,篇幅卷帙之庞大,为一切汉译佛典之首。而其中第九会《金刚经》,全文三百颂,文约义深,实为《大般若经》之核心内涵。

  在中国佛教史,《金刚经》具有独特的历史地位。佛教在中国历经两千多年,只有这部《金刚经》流传最广,影响最大。在中国历史上,上至帝王将相,下至平民百姓,无不持诵这部《金刚经》。

  唐开元二十四年(公元 736 年),唐玄宗把这部《金刚经》与《道德经》、《孝经》一起颁行天下,以这三部经典分别代表佛、道、儒三家,从此《金刚经》正式成为了皇家钦定的中国佛教的代表性经典。

  唐朝一位不识一字的樵夫因为听闻《金刚经》而豁然开悟,又依据《金刚经》而得到传法印证。慧能成为禅宗五祖弘忍的衣钵弟子,不久中国禅宗开始兴盛。从此,《金刚经》在中国平民百姓之间也得到了广泛推崇。

  《金刚经》的中文本,在中国历史上共有六位高僧翻译过。如果包括已失传或不完整的,前后应该共有九个译本,现在存留的六位译师的七种《金刚经》中译本。在它们的翻译过程中,分别得到了历代帝王的护持与推广。

  前秦苻坚与后秦姚兴先后迎请和护持鸠摩罗什译出了《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北魏宣武帝礼请和护持菩提流支译出了《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南梁武帝与南陈梁安太守迎请和护持真谛译出了《金刚般若波罗蜜经》,隋文帝、隋炀帝父子礼请和护持笈多译出了《金刚能断般若波罗蜜经》,唐太宗礼请和护持玄奘译出了《能断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唐武则天迎请和护持义净译出了《佛说能断金刚般若波罗蜜多经》。

  这六位译师不仅是中国佛教史上影响最大的翻译家,而且其中五名也是中国佛教思想上重要学派的开创者。后秦鸠摩罗什是中国佛教的般若、三论思想的开创者,元魏菩提流支是中国佛教的地论宗的开创者,梁陈时期真谛是中国佛教的摄论宗的开创者,唐朝玄奘是中国佛教的法相唯识宗的开创者,唐朝义净是中国佛教的说一切有部的开创者。虽然隋代笈多没有开创某一学派,但也是推行 “ 四教 ” 判教思想的佛学家。

  现依译经年代顺序,将这六位译经大师的《金刚经》中译本介绍如下:

  一、后秦鸠摩罗什译本(简称罗什本)

  该译本全称《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其译出时间虽有数种说法,但多数学者认为是弘始四年( 401 年)在长安翻译的。该译本民间常见有 5176 字与 5180 字两个版本,这两个版本的差异在第八分最后一句的 “ 是名佛法 ” 四个字,前一个版本无此 4 字,后一个版本有此 4 字。一般认为,应该选用有这 4 字的 5180 字版本,因为其它中译本、梵文本都有这 4 字。

  该译本的译文因为用词简洁流畅,在中国流传最广。许多受中国影响的佛教国家,诸如日本、韩国等,至今仍然主要流通使用这个译本,在欧美的几个英译本也是依据这个中文译本翻译过去的。

  二、元魏菩提流支译本(简称流支本一、流支本二)

  该译本全称《金刚般若波罗蜜经》,是菩提流支于永平二年( 509 年)在洛阳翻译的,根据《大正藏》 236 号的原经后注说明,该译本是菩提流支的第一个译本,取自《大正藏》 1511 号《金刚般若波罗蜜经论》中的菩提流支译本( 6105 字)。而原来单独译出的本子已经失传。从内容及译文来看,这个译本与鸠摩罗什译本比较接近,受其影响很大。

  《大正藏》 236 号收有《元魏天竺三藏菩提流支译本》后面另附一个版本( 6447 字),有的学者认为这是菩提流支的第二译本,该译本与《大正藏》 237 号《陈天竺三藏真谛译本》的内容非常接近,翻译用词也完全相同。

  该流支本二在很大程度上沿袭了罗什本与流支本一的译法。相对于另二者,该流支本二内容较长,比较完整。一般认为,其原因或者是罗什本与流支本一为求译文简洁,省略了一些重复的经文,或者是流支本二所依据梵文本不同。

  三、梁陈真谛译本(简称真谛本)

  该译本全称《金刚般若波罗蜜经》,是真谛于陈天嘉三年( 562 年)在梁安郡翻译的。

  该译本与《大正藏》 236 号所谓《元魏留支三藏译本》非常接近。在原经后注上说,受梁武帝与地方太守之请,真谛 “ 寻此旧经,甚有脱误 ” 。这里真谛认为鸠摩罗什的旧译本, “ 甚有脱误 ” ,因此才不得不依据梵本重新翻译,并在翻译过程中,充分地参考 “ 婆数论释 ” 。

  四、隋朝笈多译本(简称笈多本)

  该译本全称《金刚能断般若波罗蜜经》,是笈多于开皇十年( 590 年)在洛阳译出的。

  该译本被人们称为 “ 直译本 ” ( 7109 字),特点是将梵文本《金刚经》的每个字依序译成中文,并且按照原梵文字序排列。由于梵文语法与中文习惯相差许多,所以该中文译本读诵时很不通顺,经义也不容易理解。虽然这个笈多译本好像一个用 “ 中文 ” 书写的 “ 梵文本 ” ,但是对于比较了解梵文文法的专业研究人员,还是很有参考价值的。

  五、唐朝玄奘译本(简称玄奘本)

  该译本全称为《能断金刚般若波罗蜜经》。依历史资料记载,玄奘曾经前后两次翻译《金刚经》,分别是贞观二十二年( 648 年)与龙朔三年( 663 年)。一般认为前者可能已经失传,后者包含在《大般若经》里,是第九分的《能断金刚分》。该译本有 8208 字。

  在《慈恩传》里,玄奘特别指出梵本经名为 “ 能断金刚般若 ” ,而鸠摩罗什等旧译本直称 “ 金刚般若 ” ,由于 “ 旧经失上二字 ” ,造成非常严重的歧义。因为 “ 菩萨以分别为烦恼,而分别之惑坚类金刚。唯此经所诠,无分别慧,乃能除断 ” ,故曰 “ 能断金刚般若 ” 。同时也提出 “ 今观旧经,亦微有遗漏 ” ,指出鸠摩罗什的旧译本有 “ 三问阙一、二颂阙一、九喻阙三 ” 等遗漏问题。

  听了玄奘的陈述,唐太宗要求 “ 师既有梵本,可更委翻,使众生闻之具足。然经本贵理,不必须饰文而乖义也。 ” 因此玄奘本相对于罗什本是非常重要的。

  六、唐朝义净译本(简称义净本)

  该译本全称为《佛说能断金刚般若波罗多经》,是唐朝义净于长安三年( 703 年)在西明寺译出的。该译本只有 5118 个字,是所有中译本里用字最少的一本,一般认为该译本兼有罗什本与玄奘本的优点,是非常优秀的一个译本。当代谈锡永、罗时宪评述曰: “ 义净译比玄奘译后出,可能因感玄奘译文欠流畅,而罗什译文欠信实,故乃重译。六译之中,其实以义净译为最佳。可惜未能流通,真令人有珠玉在前之叹! ”

  以下以罗什本与玄奘本为旧、新译的代表,对两者译文进行一些比较:

  首先,关于经名,梵文本在该经结语时说: “ 是经名为般若波罗蜜。以是名字,汝当奉持。 ” 在这里经名并无 “ 金刚 ” 两字,也无 “ 能断 ” 两字。

  罗什本的经名为《金刚般若波罗蜜经》( “ 金刚 ” 应为 “ 金刚能断 ” 之简称),玄奘译本的经名为《能断金刚般若波罗蜜经》,那么这经名到底应该是 “ 金刚能断 ” 还是 “ 能断金刚 ” 呢?古人云: “ 智者见经题,便知全部意。 ” 同一部经的两译经名不同,那么其全部经义也就相应不同了!

  这两位最有影响的译师,之所以在经名上会有这两种完全不同的译法,应该与他们的学术思想有关。鸠摩罗什具有般若的思想,玄奘是法相唯识的大师,因此影响他们翻译的结果有所不同。前者鸠摩罗什把般若比喻为金刚,认为般若能破一切分别妄执而不为所破;后者玄奘把烦恼比喻为金刚,认为烦恼犹如金刚非常难以断除。此两者一个是以金刚喻般若,一个是以金刚喻烦恼。虽然这两种译法都能讲通,却能对信众引发出两种不同的见解与修持,其影响极为深远。

  其次,玄奘针对罗什本指出的 “ 三问阙一、二颂阙一、九喻阙一 ” ,这应该是玄奘认为罗什本比较有代表性的 “ 遗漏 ” ,其内容如下:

  “ 善男子,善女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应云何住?云何降伏其心? ” (罗什本)

  “ 诸有发趣菩萨乘者,应云何住?云何修行?云何摄伏其心? ” (玄奘本)

  这里玄奘本是三问,罗什本是二问,因此说 “ 三问阙一 ” 。

  “ 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 ” (罗什本)

  “ 诸以色见我,以音声寻我,彼生履邪断,不能当见我。应观佛法性,即导师法身,此法非所识,故彼不能了。 ” (玄奘本)

  这里玄奘本是二颂,罗什本是一颂,因此说 “ 二颂阙一 ” 。

  “ 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 (罗什本)

  “ 诸和合所为,如星翳灯幻,露泡梦电云,应作如是观。 ” (玄奘本)

  这里玄奘本是九喻,罗什本是六喻,因此说 “ 九喻阙三。 ”

  另外,除了上述 “ 遗漏 ” 之外,针对罗什本里 “ 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 , “ 人相、我相、众生相、寿者相 ” 等等重要词句,玄奘本也有着相当不同的译法,这些都引导着人们对经义会有不同的理解。

  《金刚经》虽然以罗什本最为流行,一般信众读诵的也是罗什本,但从学术研究的角度,只看罗什本,也许还不能完全把握经义,因此鸠摩罗什之后的其它译本,特别是玄奘本非常值得认真参照研读。受不同底本与译者影响,《金刚经》各译本之间有的地方存在着相当的差异,罗什本以后的其它几个译本在词句内容上相对更接近玄奘本。因此如果只去读诵、研究单一的罗什本,无论是信众还是学者,也许并不一定能全面准确地去理解经义。

  玄奘本与罗什本相比较而言,一般认为罗什本的词句优美,玄奘本的经义信实。一千三百多年以来,中国汉传佛教一直是在流通与注解罗什本,而对玄奘本基本上轻视忽略。实际上,无论这两个译本,还是其它的几个译本,在词句优美与经义信实上各有所长,今人应该兼收并蓄,广读同参。

  《金刚经》不仅是中国佛教的一部经典,而且也成为了世界佛教的一部经典。在中国,《金刚经》还有藏文本、蒙文本、满文本等等。在世界上,《金刚经》还保存着几种梵文本,已有英文本、法文本、德文本、日文本、韩文本、印尼文本等等。古今中外有关《金刚经》的各种注释、研究,更是浩翰无边,《金刚经》真正是中国乃至世界的一个文化精品,值得认真地去进行研究。

 
 
 
前五篇文章

《唐五代禅宗史》简评

《一函遍复》讲记

禅门开悟论

禅与心理分析

禅宗公案与符号学

 

后五篇文章

大乘起信论

《禅宗与心理分析》五位

《禅宗与心理分析》临济语录

《禅宗与心理分析》公案

《禅宗与心理分析》东方与西方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五明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