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 禅宗 密宗 成实宗 地论宗 法相宗 华严宗 律宗 南传 涅盘宗 毗昙宗 三论宗 摄论宗 天台宗 综论 其它护持
 
 

阿毘达磨俱舍论叙

发布人:admin   下载DOC格式文档    微信分享     

 
 
     

阿毘达磨俱舍论叙
  欧阳竟无
  现代佛教学术丛刊第 22 册
  1978年3月出版
  页11-40
  --------------------------------------------------------------------------------
  .
  11页
  一、卷上
  叙曰﹕唯识法相学,应学俱舍学。木有其本,室有其基
  ,亲有其祢。应叙之以十事﹕曰九品叙事、曰阿毗达磨、曰
  五天时学、曰俱舍称学不称宗、曰舍有部义取经部义、曰舍
  经部义取俱舍义、曰舍余部义取俱舍义、曰舍俱舍义取大乘
  义、曰称赞世亲、曰略说其余。
  一、九品叙事 诸行无常,涅盘寂静,五蕴涅盘,各释
  一印。俱舍释一,诸法无我。诸法法事,总谈体用。曰根、
  曰界,别谈有漏、果、因与缘。如次品三,曰世、曰业、曰
  随眠﹔别谈无漏、果、因与缘。如次品三,曰贤圣、曰智、
  曰定。无我法理,品曰无我,是为九品。
  界品叙何事耶﹖叙蕴、处、界三事,蕴等名义六事,见
  、非见等二十二门,分别蕴等事。根品叙何事耶﹖叙二十二
  根事,色法俱生事,心等俱起事,心所有法事,不相应行事
  ,六因事,四
  12页
  缘事。世品叙何事耶﹖叙有情生位,三界、五趣、七识住、
  四识住、九有情居、四生中有、十二缘起四有事,有情住位
  四食事﹔有情殁位意识现,受心涅盘上下冷末摩事,叙轮山
  海州、黑山地狱、日月诸天事,身量寿量事,分齐大小事。
  业品叙何事耶﹖叙所造业能造大事,表、无表中别解律仪,
  得戒舍戒事,释经十事,杂明十事。随眠品叙何事耶﹖叙六
  七十随眠,九十八使事,五见、四倒、七九慢事,四漏、九
  结、三缚、十缠、六垢事,惑灭诸事。贤圣品叙何事耶﹖叙
  四谛、二谛事,圣道加行、五停心、四念住,四善根事,十
  六心、四果、四向事,诸道差别事。智品叙何事耶﹖叙十智
  处种种事,十力、四无畏、三念住大悲事,无诤愿智、四无
  碍解、三明、六通、三导、五通事。定品叙何事耶﹖叙四静
  虑、四无色、八等至、诸等持事,四无量、八解脱、八胜处
  、十遍处事。是为九品叙事。一切论藏无不系此法相,无不
  诠此法义。
  二、次阿毗达磨 大智度言,毗昙三种﹕一、身义毗昙
  。为发智经,详八干度,百余年后,迦旃延作,后人解此,
  名囗婆沙。二、六分毗昙。初分前四。婆须蜜作﹔作后四品
  ,罽宾罗汉﹔作第三分,为目犍连作﹔余五分,诸大论师。
  三、囗勒毗昙。圣舍利弗,能解佛语,作阿毗昙,犊子诵之
  ,名舍利弗毗昙﹔圣迦旃延,能解佛语,时作囗勒,南天竺
  师,依而行之,亦名毗昙。囗勒详谈五戒、七使及与十智,
  而广分别色见对漏,为报性界种种诸门。智论又言﹕若人不
  得摩诃般若波罗蜜多,入毗昙门则堕有中﹔入囗勒门堕有无
  中。据是二典,有宗毗昙,发智婆沙及与六
  13页
  足,不免堕有﹔空宗毗昙,当是囗勒,犊子南天多依大众,
  大众空流,说堕有无。囗勒不可得而见矣﹗今者读舍利弗毗
  昙,而得数义,深同大众。成实所宗,请略谈叙﹕一者以空
  定故,而说六空,内空、外空、内外空、空空、大空、第一
  义空﹔二者心性清净为客尘染,凡夫未闻,以故不能如实知
  见,亦无修心﹔圣人闻故,如实知见,而有修心。心性清净
  ,离客尘染,亦复如是﹔三者诸佛出世,若不出世,法住法
  界,住彼法界,如来觉已,说无明缘行,乃至生缘老死﹔四
  者最后识灭,最初识生,无有中有,影移日续,日移影续,
  影之与日,无有中闲﹔五者欲界系定,若定欲漏、有漏,是
  名欲界系定﹔六者如电定,若定少少住少时住,是名如电定
  ﹔七者二十二根,差配三学,略谈七义,成实所资,俱舍所
  违,空有毗昙,所判如是,犹有判别,判于南北。北方毗昙
  ,如上所说﹔南方毗昙,乃有七种﹕一法聚、二分别、三界
  说、四人施设、五说事、六双对、七发趣。说事论者,后二
  百年至九百年,帝须所撰,觉音所注,欧西印行,此土未至
  ,操舟缺楫,驭远无囗,游斯径者,如何如何﹗
  三、五天时学 方隅适耀,不足故常,九百年后,摩诃
  般若应时大光,其有潴渊朝海,二十部执除一切有,冶以一
  炉,不称诸部,不称大乘,而小不负,固大时入林者,谁欤
  足怪,倘所谓分别论者非耶﹖二十部中除一切有,都具空质
  。乘时趁势,分别论出理必范围。曷以分别论义、部义、大
  义﹖观其同义,分别论义有与空宗智论同者。无明见爱慢心
  是五遍行,空宗智论,意有
  14页
  二种﹕一者念念灭,二者心相续。为是相续心故,诸心名为
  一意。分别论义有与大众部同者,心性本净,缘起无为,菩
  萨正知入住出胎,拨无中有,说四圣谛一时现观,无色界有
  色,罗汉定无退。分别论义有与经部同者,世与行异乐,净
  想心通见,修断灭定,有心未断命根。分别论义有与犊子部
  同者,说随眠体,不相应行,可少有用。分别论义有与法密
  部同者,身力身劣,无别自体。分别论义有与旧阿毗达磨同
  者,信进五根,唯是无病,异生不成,自性相应等流胜义。
  四善不善,观其所同,会其所通,物以类从,大道为公。若
  一切有部者,结集始畛于窟内,铁牒终封于环城,五事谤极
  乎穷凶,研辨锡予于邪恶,幽锢不第,理迷僻执何乃雠事。
  性本瞋无,匪唯伐异,此固分别之所不能鸠。般若之所不能
  近者,如善因明,置言自许,要敌舍有,权决所彰,洪维经
  部,善友斯逢,异门同有,援溺殊实,夺论举经,超宗凭理
  ,不能由般若入大,独不能依瑜伽胜进欤﹖譬喻论师,旧义
  今异,顺正理论,多称上座。宗轮论言,有一味蕴,正理则
  说,义隶譬喻,宗轮论言,胜义有情。正理则说,譬喻论师
  ,沙门果体,唯是有为,有为可坏,无为保信。宗轮论言,
  其余所执,多同有部,正理则说,一义一理,举足动足,有
  部都乖。故谈经部,不应但溺譬喻师言,应寻上座于顺正理
  论。
  四、俱舍称学不称宗 不祧义是宗义,无上义是宗义,
  库藏义是宗义,族众义是宗义,摧敌义是宗义,标帜义是宗
  义,世亲留学迦湿弥罗,十有二年,返国衰老,随出随书,
  毗婆沙义,破
  15页
  以经部,曰讲曰偈,积偈六百而俱舍成,曾无几时,咨嗟谤
  大,割舌赎愆,方欲坛囗遽尔掊帜,万古不祧,何足谈矣﹗
  唯识摄论,宝性甘露,奴其所主,臣其所天,无上无容,失
  所尊矣。心所非假,处义非假,除是以外,大本大经,挹资
  经部,若欲存在,止可称名经部末宗,简其所产,虚库藏矣
  。阿踰陀国曾未风靡,新日之戚,即召外师,资党有几,王
  何能军,族众凋瘵,灭覆惧矣。新萨婆多,雹击垒显,即不
  面决,亦不论救,不啻揖疮云何御寇矣﹗不违理故,是所宗
  故,必也正名,言何顺矣﹗是故俱舍称宗,无乃云汉封疆,
  愚劳漫漶欤﹗然必称俱舍学何耶﹖趣资中有,诞登资渡,种
  果资荂,创始于经部,结归于唯识,枢机于俱舍。若学唯识
  而缺俱舍,虚空无源。君子不然,例此而谈,成实不称宗耶
  ﹖成实之作在龙树后,若犹称宗,是何以异舍家而涂,在龙
  树后而犹成实何耶﹖成实枢机,乃犹俱舍,成实非自足挹取
  耶﹖成实多义,虽本经部,善有趣空,造端乃异,何所异耶
  ﹖唯蕴是实,五阴成人,尘造大根,色香味触成瓶。若对理
  论,因缘假名,一切非实,不患无明,而患在执,简念唯慧
  ,金刚三昧,治在一空,是为成实趋异。吾尝有言﹕诃梨跋
  摩,实以经部不善空义,决诸部长,别组论聚。今意诸部决
  聚之长,见分别论,成唯于彼,得毋资取,然无可考矣﹗
  五、舍有部义取经部义 何为如是取舍耶﹖有部结小有
  之终,经部开大有之始,于何知之耶﹖小悉人空,而苦法实
  ,大则二空,真理乃出,三世皆有,三法皆实,终古塞大王
  之路,长夜无
  16页
  达旦之期,无隙可乘,不舍何待,蕴处皆假,过未非实,虽
  一极微,功悼亏蒉,而法执能除,二空理显,有机可入,不
  取奚为,表其大略,未能细微,得有所谓趋义者十,比事者
  三焉。
  云何十义﹖一者异门有义,是法相义。二者无别有体义
  ,是唯识义。三者种子义。四者依义,此二义是阿赖耶识接
  近义。五者剎那无住义。六者无漏智有分别义。七者依智不
  依识,依有分别智,不依无分别识义,此三义是法相依他诠
  用义。八者一念二缘义,是唯识俱转托变义。九者分别俱生
  义,是大乘断障渐非顿义。十者不依律义,是大乘有所建立
  教依经论义。云何三事﹖境之为唯识、五聚、法相九事事,
  行之为所治业惑,能治三学事,及与果事。
  一、异门有义是法相义者 有部据三世有说一切有,三
  世有者,作用有别,已作、正作及与当作,说过、现、未各
  有作用。非体有殊,最极要义,所缘所依,业生后果,系及
  离系,过未若无,都失所事﹔经部不然,一破作用,彼同分
  法,现实无用,而岂无现。二破所缘,我许缘无,云何缘无
  ﹖诸有达无,第十三处,达无之达,即是缘无,追忆曾相,
  现在如曾,逆料当尔,现在如未,缘无而缘,得成所缘。三
  破因果,非过去业,能生当果,然业熏种,引续转变,当果
  遂生。四破离系,彼所生因,随眠种故,能系烦恼,若随眠
  断,得离系名,种断不断,系离不离,何关过未﹗综此四义
  ,岂恃过未,一切事成,若谈圣教,教依现果,说过去因,
  亦依现因,说未来果。有灯先无,有灯后灭,以有显无,非
  无是有。依与果说,业去犹有,依取果说,未来可有,都非
  实有。若是实有,实有过未,于圣教中非为善说。应如经说
  ,如其所有,而说言有,是名善说一
  17页
  切有者。此异门三世有义,缘无之缘,得成所缘,正符大乘
  唯识三世。又谈圣教,以有显无,正符大乘法相三世。精义
  绝伦,能无倾取,是以因缘,舍有部义取经部义。
  二、无别有体义是唯识义者如不相应行,识分位故。唯
  识所谈,非别有体,摄境从心。世亲于时瞻望勿及,摄假随
  实。经部于义,诚见优长,虚空洞然。宁云窒塞﹗以是因缘
  ,舍有部义取经部义。
  三、种子义是阿赖耶识接近义者 缘生要义,实在因缘
  ,说有六因,唯除能作,相应、俱有、同类、遍行及与异熟
  ,皆因缘性。是有部义别立种子,谓有法体,虽经劫灭,而
  自相续﹔展转相仍,犹为因性。于此种子,随义立名,或名
  随界,或名熏习,或名功能,或名不失,或名增长。善隐恶
  现,有随俱行,善根不断,以未断故,犹有可起﹔余善根义
  ,随俱善根,即旧随界。是经部义。法灭而不断,缘生而不
  乱者,其唯种子乎﹗阿赖耶识名一切种,经部不能一切,而
  熏习功能乃堪符顺,精博不逮,而风起青苹。以是因缘,舍
  有部义取经部义。
  四、依义是阿赖耶识接近义者 所依微细,难可了知,
  厥有三种﹕一者无心,二者无色,三者生死中闲。有部二定
  ,后依于前,定前无闲心,引出定心起。有部无色,依众同
  分及与命根同分命根更互为依。经部则无心无色而有种子,
  心种依色,色种依心,无色由心生,心与心所更互为依。灭
  定由身起,定内五根,带种出定,其异师者说灭尽定,犹有
  细心。有部中有,种果中闲
  18页
  ,有芽相续,大德逻摩,中有名色,引结生识,是为名色缘
  识。中有识引,生有名色,是为识缘名色。部义如是。此中
  若立阿赖耶识,则所知依者,心依色依,名中转识,亦互为
  依。广厦长林,一切安隐,经部虽不能尔,而身心实物,殊
  非命根及众同分。依倚冰山,惶恐杌陧。以是因缘,舍有部
  义取经部义。
  五、剎那无住义是法相诠用义者 有部住实,有得体时
  ,即有住时﹔上座不然,虽得体时,而无有住。抚掌经言,
  剎那显行,有暂时住。余不忍受此言,若由住力能令诸行暂
  时住者,何不由此令诸有为历千俱胝剎那量住﹖由此道理,
  建立前生于后,后依于前。此义不论,夫无住者,大异于小
  ,用异于体,利他异自,有为异无,般若以此无得无留,瑜
  珈以此善巧方便,妙义观止,宁能不居﹗以是因缘,舍有部
  义取经部义。
  六、无漏智有分别义是法相诠用义者 知断证修,正如
  是知,说名尽智,正如是知,不应更知,名无生智。如何无
  漏智可作如是知耶﹖迦湿弥罗观后后得有漏智知﹔健驮罗国
  亦无漏智作如是知。大乘后智,于义有四﹕后得有漏、后得
  无漏、后得有分别、后得无分别。经部所证,渐能符信。以
  是因缘,舍有部义取经部义。
  七、依有分别智不依无分别识义是法相诠用义者 有部
  五识缘实,经部五根发识。粗唯缘俗,无分别故,如镜照像
  ,不任为依,是故圣说依智不依识。意识分别,通缘胜义,
  兼依非依。夫大
  19页
  乘至义,无漏有为,尽未来际,作诸功德,智依后得,分别
  是我。以是因缘,舍有部义取经部义。
  八、一念二缘义是唯识俱转托变义者 如他心智,有部
  一时一念缘一事境,如缘心时不缘心所、正缘受时不缘想等
  。经部一念缘二,贪眠俱行,然唯自他心及心所同类实相取
  为所缘,而俱不取他心所缘及其能缘。据经部义,用勘大乘
  ,托质变影。相分非境,犹为极微,不能骤合,而缘自不缘
  他,三界唯心现。以是因缘,舍有部义取经部义。
  九、分别俱生义是大乘断障渐非顿义者 有部身见,唯
  分别起,唯见所断,经部身见,更有俱生,为无记性。是修
  所断,如禽兽等,一法二习,渐义斯阶,虽未一切,乃烛方
  隅。以是因缘,舍有部义取经部义。
  十、不依律义是大乘建立用经论义者 律但赴事,因缘
  譬喻,有是犯事,制是止持。七聚广律,诸足溯源,有是护
  事,建是作持。二十犍度,何非征实﹖经论诠义,知法知义
  ,是称知识。事狭义宽,事枯义妙,事固不足,范围乎义。
  义则实能,发生乎事,溺实量有,株守难移,大漠翔空,开
  怀有畅。经部既以量弘深悼僻执,岂堪困律,己义沮伸﹖若
  夫大乘,义且无方,方广希有,不可思议。现比为理,经论
  为教,有所建立,亦不以律无疮而伤因论、生论。大唯经论
  ,小教崇律。胁尊者言﹕部执纠纷,有部正轨。是则律学率
  由典常,空有两轮。律亦分径,十诵极有,迦叶维律,极谈
  于空,四分、五分及与僧祇,空有牵率。精义入微,端资钩
  牵,先应比事,次应属义。五
  20页
  论四律,如治四含,大论周旋,此土列匠,劢宣素学,皆囿
  四分,极至无趋,漫漶非竟。迦叶维部、广部未来,故治律
  学应于有部三致意焉。东方缺籍,事以义行,故治诸部应于
  律学三致意焉。
  说十义竟,继说三事。境之为唯识五聚事者,心法且谈
  六事,心所法且谈四事,色法且谈六事,不相应行且谈六事
  ,无为且谈三事,余义余事,互隶余处。
  心法且谈六事者,识,非若有部,唯是了别。要知此非
  胜义,若谓了时,说名为识,不能了时应成非识,不应非识
  ,可立识名。
  五识,非若有部,通缘现在。要知唯缘过去,无闲灭色
  ,现识因故。
  二眼,非若有部,俱时见色。要知前后起用,见即分明
  ,因果非若有部,俱时发现。要知因时无果,因缘前合,令
  现事生,东障日光而西方现影,三杖俱起而绳地连持。若互
  为因,造与大种,心与随相,为因应互。
  异熟,非若有部,同异以类,异类而熟﹔要知同异以时
  ,异时而熟。
  见闻觉知,非若有部,眼见耳闻,意知余觉,所证如死
  ,能证立觉。要知五根皆四,五境容起,作用有别,差立四
  名,意除现有见闻觉知。
  心所法且谈四事者,见,非若有部,是实眼见,是实识
  见,是实像色。要知三和名见,都无有实。
  轻安,非若有部,相应各别,而言五识名身,唯漏及散
  ,意识是心,通定无漏。要知心是心
  21页
  所,身为轻触,皆定无散。
  寻伺,非若有部,相应一心。要知各别。
  色法且谈六事者,色,非若有部,是实有体。要知五识
  依缘,俱非实有,一微不成,众微则假。
  有对,非若有部,强立三种。要知障碍他生,可名有对
  ,境界所缘。都缘自境,岂其有对。
  大种,聚中知一知余,非若有部,势增知一,如筹囊针
  ,遇缘知余,坚显流相。要知此聚于余,无有体相,而有种
  子,经说于水聚中有种种界。
  触,非若有部,四大种外,更立多事,别有实体。要知
  滑涩重轻,及冷饥渴,四大差分,似有别性,色界云何而有
  冷触。
  身根,非若有部,不遍发识,发则散坏。要知全身没水
  ,身根极微,遍能发识。
  极微,非若有部,独一而住,唯能变碍,不能发识。要
  知无一极微,各处内住,变碍义成,且能发识。
  不相应行且谈六事者,得非得,若非有部,别实有体,
  异生圣者,起世俗心,以得差别。要知烦恼断未,可差圣凡
  ,名色种子,于生自果,展转邻近,转变差别。
  同分,非若有部,别实有体。能依所依,一类相等,名
  有情同分,随蕴处界,各类相等,名
  22页
  法同分。要知相似种类,诸行生时,于中假立,人同分等。
  二无心定,非若有部,别实有体。遮未来心,能令不起
  。要知定前违余,令余不定,假立定名,出后入前,法无容
  住。
  寿,非若有部,别实有体。能持识暖。要知业住引势,
  假得寿名。
  四相,非若有部,别实有体。诸行有为,由四本相,本
  相有为,由四随相,随相生一,本相生八。要知四相且无,
  况复随有﹖相续行中,初起名生,终尽名灭,中转名住。前
  后别异,非一剎那,说三有为。若以剎那说四相者,本有今
  无名生,已有还无名灭,后后嗣前名住,即前后别名异。四
  相于法,非即非离,缘合即起,何劳生相﹖
  名句文身,非若有部,别实有体。语但音声,名始了义
  。应知语即是名,非但是声,语一瞿声,能诠九义。
  无为且谈三事者,虚空择灭非择灭,非若有部,别实有
  体。总说善常。要知暗无触对名虚空,简余不生名择灭,离
  择不生名非择灭。有部说有,我亦不说无为体无,但应如我
  所说而有。有先非有,有后非有,圣于苦谛,见唯是苦,于
  苦非有,见唯非有,无为非有体,可得如色定,非有用,可
  得如眼耳。
  无为涅盘,非若有部,此体不生,未来乃有。要知涅盘
  不生,本来自有,熏种不现。说过未
  23页
  断,非设劬劳,为令因灭。
  无为无障,非若有部,不障他位,即能作因。要知常非
  因事,而能与识作所缘缘。
  问﹕叙经部义,应顺俱舍因果缘事,而别用五聚何耶﹖
  答﹕五聚隶法,六足如是,有宗不违。世亲后作百法明门,
  依瑜伽本母分,宗承五聚,法相所同,法义所独,一人所作
  ,前后斯通,大小俱径,故谈境事先之于五聚。
  复次,境之为法相九事事者,蕴处界且谈一事,缘起且
  谈八事,食且谈一事,谛且谈一事,余义余事,互隶余处。
  蕴处界且谈一事者,蕴,非若有部,是实物有,一实极
  微,亦得名蕴。要知聚义乃是蕴义,非一实物而有聚义。
  缘起且谈八事者,十二缘起,非若有部,体是五蕴。要
  知罗汉有蕴,而无行爱,然经说三际无智为无明等体。
  无明与行,非若有部,过去得名。要知此二通后关系。
  行缘识,非若有部,唯是生有,剎那为识。要知由引业
  力,识附中有,趋赴结生。
  名色,非若有部,识后处前,中间诸位。要知具足五蕴
  ,相续一期,说名名色。
  受,非若有部,是俱有因,与触俱起。要知根境为先,
  次三和触,第三剎那,缘触生受。
  24页
  一心受中十八近行,非若有部,已离贪位,有漏皆摄。
  要知与意相牵,但摄杂染。
  取,非若有部,即系二种,欲贪妙欲。要知但从二生,
  执即不舍,假名欲取。
  缘起,非若有部,起而非生,谓未来法,生而非起,后
  心过现。要知生唯过现,便违经说,生死非未,便坏三际。
  食,且谈一事者,四食,非若有部,段招后有,思住现
  身。要知初二益身,所依能依,有若养母,养已生故﹔后二
  于身,引起当有,有如生母,生未生故。
  谛,且谈一事者,世俗胜义,非若有部,瓶衣俗谛,极
  微胜义,依胜义谛,说有色等,是实非虚。要知如出世智,
  及彼后得世间正智,所取诸法,名胜义谛。如此余智,所取
  诸法,名世俗谛。
  说九事已,且一辨解。五聚隶法,更及九事何耶﹖摄论
  爱、非爱、缘起侪于自相,分之为二。十二缘起,百法不详
  ,详于五蕴。九事摄属,非唯小大。空有两宗,皆同法相,
  是故次之于九事。
  二、卷下
  行之为所治业惑事者,业具谈五事,随眼且谈十事,余
  义余事,互隶余处。
  业且谈五事者,业,非若正量,动名身表。从此至余,
  非若有部,形为身表,别起体实。要知
  25页
  三业皆思,加行起思,思应作事,说名思业,更起作思,随
  前思事,动身发语,名思已业。思及思已,说名表业,表思
  势力,熏起种子,名无表业。无心有种,无表非实,八记八
  破,于此应研。
  又业,非若有部,但立四业,若于时定,熟无不定。要
  知广应八业,时即有定,异业不定。
  又业,非若有部,一业唯一生受。要知一业能感多生,
  现强受二,生但受后,后劣不受,但唯一生。
  又业,非若有部,身语意三,皆名恶行,意恶行三。贪
  瞋邪见,离思有体,要知贪瞋邪见,即是意业。
  又业,非若有部,三毒体别,为思业道﹔前七身语,亦
  思业道。要知恶趣为道,后起为道,贪等即业,离无别体。
  随眠且谈十事者,随眠,非若大众,欲贪心外不相应法
  。非若有部,别实无体,即九十八使,应知随眠非心相应,
  非不相应。烦恼睡位,说名随眠,觉位名缠。睡种随逐,觉
  现缠心,于自体上差别功能,从烦恼生,能生烦恼,说名种
  子,譬如念种,是证智生,能生当念差别功能,又如芽等,
  有前果生,能生后果差别功能。
  忍断,非若有部,有顶皆见,智断皆修,八地所断,圣
  见非修,凡修非见。要知异生不能断惑,或复不能断见烦恼
  。
  26页
  萨迦耶见,非若有部,萨义是有缘无不生心,缘有乃起
  见。要知萨之云坏,迦耶云聚,和合无常,有情法尔。
  戒取,非若有部,唯见苦断,迷苦谛故。要知戒取,通
  见修断,迷苦谛因,四义严弹,乌容成立。
  常我乐净想心见倒,非若有部,乐净想心,唯属见断,
  预流无倒。要知乐净通修,常我唯见,想心八倒,学断未全
  。
  二疑、二痴及与七见,非若有部,止此十一,于自界地
  五部诸法,是能遍行。要知十一以外,爱慢二使,亦应遍行
  。
  无记根,迦湿弥罗依因素是根义,舍慢立慧。健驮罗国
  ﹕坚强义是根义,舍慧立慢,爱痴无记,并立为根。
  軶中欲漏取中欲取,非若有部,说属于界。欲界名欲。
  要知属境,五欲起惑,说名欲軶,欲贪名取,无关界系。五
  盖障五蕴,非若有部,惛睡障慧,掉悔障定。要知掉悔障慧
  ,惛睡障定。
  四对法中四法说远,其时远者,非若有部,去来于现,
  世性各别,虽复邻近,亦说为远。要知去来于现,离法自相
  ,未来未得,法自相故,过去已舍,法自相故,是故为远。
  复次,行之为能治三学事者,戒学且谈八事,心慧学且
  谈二事,余义余事,互隶余处。
  27页
  戒学且谈八事者,近住一昼夜,非若有部,旦日光明,
  能碍舍戒。要知如来方便,观理观根,量而后授。
  斋支,非若有部,七支非斋,八支亦斋,如见如觉。要
  知总斋别支,不可正见,即正见支。
  近事,迦湿弥罗﹕若离五戒,即非近事。健驮罗国﹕但
  受三归,即成近事。
  又近事,非若有部,先已具受,一少多满,持犯说四。
  要知约量多少,随受说四。
  不律仪,非若有部,遍于一切有情界得。要知律仪可尔
  ,非屠羊人至亲损害,为救自命而亦欲杀。
  又不律仪,人受近分戒,至夜正尽,迦湿弥罗﹕若不更
  作,无缘得恶。健驮罗国﹕如停赤铁,赤灭青生。
  又不律仪,非若有部,必无缺支,及余一分,住不律仪
  。要知随所期限,支具不具,全分一分,皆得名住。
  舍戒,非若有部,非犯余罪,有断尸罗,非犯一边,舍
  一切戒,出家受具,应可再行。要知四重随一,勤策苾刍,
  一切俱舍,无惭愧力,更能发戒,岂其故,抑不令再行﹗
  念慧,非若有部,以念持慧。要知以慧住念。
  觉支道支,非若有部,修近菩提,助觉胜故说觉支增﹔
  见道速转,通行胜故说道支增,经随
  28页
  数便先觉后道。要知但于见道建立觉支,如实觉知四圣谛故
  ,总于见修建立道支,俱通直往涅盘城故。
  果事者,且谈十事,余义余事,互隶余处。
  一、不可思议事﹕超理无比,小不能知,如佛举意遍知
  。若在有部,寻常推测,为比为占﹔经部都非,如世尊言,
  诸佛德用,不可思议。
  二、自在事﹕超事无作,小不能知。如佛留寿行,舍命
  行。若在有部,留伏死魔,舍伏蕴魔﹔经部都非,为显自在
  ,死则令舍,活则令留。
  三、大定事﹕超定无入,小不能知。若如有部,佛有散
  心﹔经部视佛,曾无不定。
  四、他方佛色事﹕超量无数,小不能知。若如有部,十
  方世界,唯一如来﹔经部同时,定有多佛,各化三千。
  五、佛化生事﹕超生不测,小不能知。若如有部,佛乃
  胎生,若化生佛,灯灭无遗﹔经部不然,信佛有愿,虽是化
  生,依持愿通,留身长久。
  六、佛依身事﹕超色难量,小不能知。若如有部,归依
  佛宝,但无漏法﹔经部不然,诸佛体性,亦摄依身。
  七、转法轮事﹕超法无上,小不能知。若如有部,法轮
  三转,唯是见道,憍陈如悟,名已转
  29页
  轮﹔经部不然,三转十二相,四谛转三周。
  八、解脱事﹕若如有部,心慧二脱,即解脱蕴﹔经部则
  离脱清净,非唯胜解。
  九、罗汉留寿事﹕若如有部,转富报为寿报,引宿残为
  现用,但资异熟,限于已往﹔经部则转拨宿势,引取未来。
  十、罗汉退事﹕若如有部,初果不退,二三四退,退思
  护住,及与堪达,俱有退义﹔经部不然,罗汉无退,初四圣
  慧,二三世俗,圣慧不退。说罗汉退者,但有漏定,决非果
  退。
  谈果事已,因论生论,而得三事﹕
  一、显于大乘真是佛说事,无着庄严,八因成宗,成于
  大乘,真是佛说。如若俱舍,不必宗因,但选部义,大乘部
  执,义有同符。云何共此一义﹖彼部非佛说,此部说为佛,
  净理得结,应信部执,部义符大,应言大乘。故尝论言﹕能
  读俱舍,能知经部,显于大乘,真是佛说。
  二、凡大立义,有其由来,骤而观之,种子熏习,差别
  功能,俱生分别,一切种种,创自唯识,穷究其源,基于经
  部。因其所有,琢瑜锻金,唯大独妙,室家经始,小亦劬劳
  。故尝论言﹕能读俱舍,能知经部,显于唯识,经历綦多,
  滥觞攸远,精细斯尽,运用之神。
  三、凡小胜进,归其有极,出有部,入经部﹔出经部,
  入俱舍﹔出俱舍,入唯识。如箭引至,如水赴壑,机动势迫
  。故尝论言﹕能读俱舍,能知经部,显于小乘大乘,咸趋一
  致。
  30页
  六、舍经部义取俱舍义 何为如是取舍耶﹖法界法尔,
  现证现知,无不可有,有不可无,若无心所,三性则无,凭
  谁幻力,长夜澜翻。以何因缘,涅盘无住﹖若无无明、爱取
  诸事,第二缘起,因果荡然,一切法坏,曷足胜穷﹗故于经
  部取而复舍,智人顺势,法尔而然。今且略谈,谈于五聚事
  者十二,谈于九事事者八焉。
  谈于五聚十二事者。不染无知,经部所执,体是智无﹔
  俱舍不然,未成佛来,有漏劣慧。
  十大地法,经部则云﹕无如所说。此但三种,经说俱起
  受想思故,眼色伽他,次第义故,说识言故,不离识故,欲
  为根本,不了义经。俱舍不从,而用婆娑十法剎那和合遍有
  。
  三和合触,经部则云﹕经但说彼和合众缘,非实触相,
  和合所生。俱舍不从。
  欲,经部绝非大地,阿阐地迦经所说故。俱舍不从。
  慧,经部此于无明疑俱心品,相用无故,非大地法。智
  与无智,犹豫决定,理不应俱。俱舍不从。
  念,经部但于过境施智行相,明记而转,无别大地,经
  说有失念故。俱舍不从。
  能作动意,于所缘境,此非大地,若于所缘,唯作动意
  ,诸余心所,应不能缘﹔若亦由斯方能缘者,理不应尔,名
  作意故。俱舍不从。
  胜解,经部于所缘境令心决定,此与智相都无差别。俱
  舍不从。
  31页
  三摩地,经部心体缘境,但不流散,非别有体。一者、
  若此三摩,令心住一,岂无此体,心转便多。二者、若谓多
  心,此持令一,唯一堕境,云何又说剎那剎那有三摩地﹖三
  者、但见心住所缘,不见此令必住。四者、法有功能,自住
  自境,何待余法,令彼而行。俱舍不从。
  色,譬喻论师,十种色界,唯大无造,触中许余,无所
  造触。诸或许色,无四大种。离日轮光,孤香独触,又或许
  大,不必具四。俱舍破之,坚非是色,眼何能取﹖色非是坚
  ,身何所觉﹖造外大种,应别说四。
  寿,经部势引,俱舍破之。寿体势引,行而无障,往趋
  无处,毕竟不堕。
  异生性,经部是见所断,俱舍破之。离欲成就,不染无
  记,若是见断,苦法忍智,非名圣者。
  谈于九事八事者。处,经部非一实微,蕴既是假,眼微
  聚成,处亦应假。俱舍破之,多积聚中,一一极微,有因依
  故,若不尔者,根助识生,应非别处,是即应无十二处别。
  三界五受。经部有身有苦乐至四定,有心有忧喜至有顶
  。俱舍不然,色界无男女忧苦。空界无五色喜乐。
  缘起,经部缘先起后,然非一法先至后生。俱舍破之,
  无明等法,各有蕴聚,十二缘起,是说可然。眼色于识,各
  为一缘,岂成聚集,故要起位,即亦至缘。
  32页
  无明,经部说是恶慧。俱舍破之,无明暗钝,无猛利见
  ,然与见应,慧不染慧,无明染慧,不与慧应,应恶慧外,
  别有无明。
  非理作意,缘起何支﹖古时世亲,属取支摄,室利罗多
  ,摄属触支。俱舍破之,佛为众生,除三际愚,说十二支,
  从前生今,今复生后,意别有在。老死有果,无明有因,生
  死始终,此难非理,属取属触,皆不成释。
  此有故彼有,此生故彼生,经部释经,厥有五师﹕
  一师,上座弟子大德罗摩。施设三义﹕一者、依此支有
  ,彼支得有﹔由彼支生,余支得生。二者、依前际有,中际
  得有﹔由中际生,后际得生。三者、无明无闲,亲有于行﹔
  无明展转,行间接生。此之所义,俱舍不从。
  二师,异师世曹。非本无因,诸行可有﹔亦非常因,诸
  行得生。俱舍破之,无因常因,生句已足,有句何须。
  三师,上座同学。由因相续,有果相续﹔由因分生,果
  分亦生。俱舍破之,此欲说生,何缘说住﹖何故乱序,先住
  后生﹖
  四师,室利逻多。依此果有,彼因有灭﹔由因生故,果
  方得起。俱舍破之,经应言灭,不当云有﹔经应先因,不应
  先果。
  33页
  五师,先轨范师。无明不断,诸行不断﹔由无明生,诸
  行亦生﹔有义是种子义,是现行义。俱舍从之。
  生有心,经部异熟受生,初受生得。俱舍不然,欲胎卵
  湿结生相续,定染污心。
  苦谛,有部乐少苦多,谁有智者,痈浇计乐﹖鸠摩罗多
  ,乐是苦因,乐能集苦,有苦希乐。俱舍不然,乐是行苦,
  是名苦谛,一非常法,二违圣心。
  七、舍余部义取俱舍义 所以如此取舍者,入主出奴,
  人言是倚,矫乱漫漶。斯道何由﹖君子日新其德。不拘拘于
  执旧。
  有宗根本在一切有,空宗根本乃在大众,舍于余部而得
  异大众者为十有四,异化地者二,异正量者一,异犊子者二
  。但顺论文隅举其式,若详学派应广搜陈,今姑且置。
  异大众十四事者﹕一者、以识而见。二者、随眠之法,
  是欲贪外,心不相应。三者、不待相续,业与异熟有俱时转
  。四者、下地随乐,能见上色,如生欲界,乃见上天。五者
  、四禅灭定,生意成天,位不在九,而在第五。六者、无色
  界有色。七者、五趣自体,通善及染,以说异熟起已,方名
  地狱,非说地狱,唯是异熟。八者、结生相续,无染污心,
  犹如菩萨三时正知。九者、无有中有,质像有闲,依境而生
  。十者、地狱狱卒,是实有情。十一者、是物生已,自然而
  无,名非择灭。十二者、缘起无为。十三者、预流有退。十
  四者、诸谛顿现。俱舍于此诸谛顿现而言
  34页
  见与缘事行相各别,不可约见而说于顿,见一谛时于余自在
  ,说顿无失。若见苦时,而即断集证灭修道,说顿无失。
  异化地二事者,劫坏无种,风从他方飘种而来,无色有
  色。
  异正量二事者,动名身表,狱卒实有。
  异犊子二事者,两眼互见,离蕴有我。
  八、舍俱舍义取大乘义 何为如是取舍耶﹖有胜利故。
  取于大乘阿利耶﹖胜利无边。择要谈十﹕一者、信有如是阿
  赖耶识。二者、信有如是一切法空。三者、信有如是平等平
  等,身亦不可得,法亦不可得,无所用其坚固僻执。四者、
  惑障无边,对治无边,坚固炽然,无所退屈。五者、有情无
  边,悲愿无边,三阿僧祇方便相应,无所用其诞先登岸。六
  者、入大乘光,遍闻十方一切世界如来妙法。七者、如实了
  知一切法相,有即说有,无即说无,无所用其寻思比度,虚
  设劬劳。八者、一切解脱,寂静圆月,圆明寂静,诸苦乐受
  ,皆无有苦。九者、了知成佛,尽未来际,作诸功德。十者
  、现前定然,恬定不惑,渐历诸境,得大无畏。复次,阿赖
  耶识有十大利,小不能知,应深信受﹕一者、有能。生灭因
  果,二缘起故。二者、有依。无色无心,此所依故。三者、
  无外。色心皆识,亲而不离故。四者、无我。本识转识,互
  为因缘故。五者、非断。相似相续故。六者、非常。顿起顿
  灭故。七者、无量无边。染种无始,净种无止故。八者、能
  受能持。
  35页
  无覆有力故。九者、深细。唯佛十力,乃穷了故。十者、方
  便究竟。一切相应故。法界若不如是圆满整齐,则不到今﹔
  法界到今,是必如是圆满整齐。法界观人,一剎那间,证知
  法界,现见如是圆满整齐,非故如是圆满整齐,比合法界﹔
  然言说文字,模填法尔,则亦不妨比合法界,故设如是圆满
  整齐。
  世亲菩萨,小论千部,大论亦千。结小开大,机枢之作
  ,俱舍犹留,大作多佚﹔破毗伽罗三十二品,徒存其目,维
  摩胜鬘,诸论未来,犹足深庆。此土译行除遗教论有二十七
  ,是二十七论者,唯识法相法义俱在。舍于俱舍,取于大乘
  ,马迹蛛丝,昭明可揭。
  (一)二十唯识论成立唯识。此姑谈三﹕一者、极微。外
  境病根乃在极微。俱舍则和合五缘,实微意知。正理则和集
  相资,一多有系。是二家言,施设至巧,若非现证,谁拔长
  沦﹗大乘唯识,极微聚色,觉慧分析,一切俱无。二者、处
  实。俱舍执经十二处别,尚破经部。若非现证,谁拔长沦﹗
  大乘唯识,从自种子缘合而生。佛依彼种说眼处等,无别实
  色。依处而化,入人无我﹔依唯识化,入法无我。然根是种
  生,此言精辨有十一过。安慧救谓﹕由未建立阿赖耶识,破
  彼外色,根发识用,假名种子。若不说种为根,根便离识而
  有。三者、根识和合假名为见。俱舍如是,然根是色法,不
  能量境,现见量体,唯心心所。
  (二)摄大乘释论成立阿赖耶识。且谈数义﹕一者、若不
  信有阿赖耶识,熏习不成。俱舍前
  36页
  念熏于后念,然无二念,一时生灭,熏习而住。若谓同类,
  更互相熏。然异相续,熏违自教。二者、若不信有阿赖耶识
  ,三杂染不成,十二缘生不成。俱舍心所依心,心依心所。
  心所如何能为心依﹖识缘名色,名色缘识,如何兼说﹖中有
  及彼结生相续,然摄大乘论既别立有染污意识,而兼及第一
  ,犹是意存随顺。
  (三)成业论成立第二缘起阿赖耶识。诸破表业,破有部
  形,破正量动,都同俱舍。若譬喻师,色为业性,非显非形
  ,心所引生,能动平等。成业破之,二定细识,是说第六,
  成业破之,而谓细识是阿赖耶,便感当来爱非爱果。
  (四)百法明门论成立唯识五聚。俱舍心法,为一意识,
  百法开六,而加末那,阿赖耶识。俱舍心所,大地为十,百
  法为五,余唯处地开立别境。俱舍善十,而缺无痴。俱舍本
  惑、痴入大随,贪、瞋、慢疑归不定摄,而缺五见。俱舍大
  随,失念、散乱及不正知,三皆缺然。俱舍不相应行,缺其
  十一,而多非得。俱舍无为,缺想、受、灭,不动真如。总
  其法数,但七十五,摄义不尽,且多粗误,是以百法则创始
  有作。
  (五)四十唯识颂,八识诸心所,三性二缘起及与五位,
  唯识要义,赅摄无余。是与俱舍,一结小终,一结大终,未
  及长行,遽升睹受,可谓开后论师之始。
  (六)五蕴论成立法相三科异门说假。以蕴摄识,行摄心
  所,不及相应。识开八种,义同唯
  37页
  识,门则法相。俱舍色法立十一种,五蕴则同。俱舍不相应
  行无流转等十,百法则异,五蕴则同。俱舍意界为无闲灭,
  百法则异,五蕴则同。俱舍无为,缺想、受、灭及与不动,
  百法则异,五蕴则同。唯法相门五姓齐破,一雨普润,广矣
  大矣,大小一如。若夫唯识,质唯被大,故与小异﹔然亦可
  说五蕴随顺,百法真实。
  (七)辨中边论成立法相学。唯此唯是法门广义学,世亲
  学于三十颂而得其真,于此中边而得其大。分段义是蕴义,
  种子义是界义,受用义是处义,于因果用无增减义是缘起义
  。如是诸义,俱舍无是义,对治得果,种种别异。然和合聚
  义是蕴义,生长门义是处义。中边有是义,俱舍有是义。中
  边赅广,大小义存﹔俱舍诠狭,唯一小分。
  (八)佛姓论成立三性。佛以因缘,除五过失,生五功德
  。方便权说,悉有佛姓。真俗二谛,不可说有,不可说无﹔
  人法二空,分别依他,以是差别,非有非无。以故佛姓非有
  非无。大论无姓以障诠解,如来藏品同一真如,非水性异,
  但秽不秽,判二佛姓。然观此言,非善方便,似无种子,非
  世亲义,真谛译书,以故难读。
  (九)十地经论成立行果。
  (十)弥勒所问经论成立施戒修三。行相功德,十二因缘
  。一重因果,足显轮转,及离断常施设两重,实为无用,施
  而复施,犯无穷过。十地经论、弥勒经论,都同俱舍,两重
  因果,准
  38页
  窥师说。推勘梵本,地论、瑜伽都无少异,显是译谬﹔而言
  世亲十二因缘论亦等瑜伽,然其书不可得而见矣。净意郁楞
  迦,因果两重,与此无涉。
  (十一)涅盘本有今无偈论。本有今无,本无今有,及三
  世有,都无是处,与俱舍说,微异其义。
  略读世亲十一论已,对于俱舍,非无因承,非无随顺。
  终究其旨,诚舍俱舍,诚取大乘,取舍因缘,亦是法尔,亦
  是胜利,已说无遗。然除俱舍有关系外,唯我世亲犹有多论
  ,应约略叙而得六类十六论焉﹕
  (一)法华涅盘,教所极崇,世亲别义,乘则有三,教唯
  是一,作涅盘论。破二明一,作法华经论。
  (二)般若谈空,遮彼恶取,龙树未及,犹有幽玄,佛义
  始圆。世亲别义,作金刚般若经论,释世尊经,作能断金刚
  论释,释无着论。语意方便,入及大悲,都诠有为,作胜思
  惟所问经论。若百论释,纯明空义,何无一及空外幽玄﹖或
  取破外,或疑他作,是事应研,不应异例。
  (三)净土修持,已成通义,然三界唯心,土原属识。世
  亲体大而思尤精,唯心净土独所明阐,作宝髻经四法论,作
  愿生偈。
  (四)禅定修持,已成通义,世亲有作,作六门教授习定
  论,作止观门论颂。
  (五)法门通义,发菩提心,行菩萨行,教授众生,转于
  法轮,简持法要。世亲有作,作发
  39页
  菩提心经论,说其行果,详于六度。作文殊问经论,有十四
  法。所求满足,有四发心。辩才无碍,有二道十智、十发十
  行、十无尽观、十对治法、十寂静地、七二修行。如此种种
  ,速得菩提。作大宝积经论,十六教授,约广功德。作转法
  轮经论,为二转轮释十四难。作三具足经论,具施戒漏,具
  闻不漏,都具三种得一切智。
  (六)菩萨五明、因明用大。世亲有作,作如实论,详能
  破十四类,及堕负义。论轨论式,惜未来矣。
  九、称赞世亲 野人贡芹,婴儿坛论,见笑大方之家,
  然是下情孺慕,选词切事,以十而谈﹕一者、精进圣人,决
  择有慧,尽舍所短,尽趣所长。二者、精进圣人,大公无我
  ,义悉取人,学不怙己。三者、精进圣人,有度能容,是所
  宗故,不轻婆沙,命名正理,犹称众贤。四者、精进圣人,
  不惜身命,迦湿弥罗,入险出险。五者、精进圣人,不恤衰
  老,留学传学,更别弘学,八十行年,无量文字。六者、精
  进圣人,强勇有力,妙解小义,谓大非佛说,知是谤大,割
  舌以赎愆。七者、精进圣人,不顾己位,广论开宗,初地无
  漏,以明得定,大放厥词,论小以千,论大以千。八者、精
  进圣人,能以一身,普作多情,龙树大空,无着大有,小空
  分别,小有婆娑。曾无一人,亦称小乘,亦号大宗。九者、
  精进圣人,能以诸部贯融一宗,大众分别成实三论。万网无
  纲,散沙乏撮,难可逃异,统不稽同。常山率然,击首而尾
  应,击尾而首应,击其中间,首尾
  40页
  俱应。维我法相,唯独斯妙,谁使然欤﹗十者、精进圣人,
  舍命不舍学,睹史升后,翳光践约,乃谓慈尊说法,义犹此
  闲,周遍圆音,得未曾有。传称无着先殁,世亲著书,然舍
  命不舍学,实不渝于此度。解深密经言﹕我说精进,遍于一
  切。空宗般若,有宗精进,法欤人欤﹗至心皈命﹗
  十、略说其余 问﹕正理论师,弹劾俱舍,不遗余力,
  世亲不救何耶﹖答﹕不救有四义﹕一者、破我救他,不出我
  所已破。二者、不能坏俱舍义。传云﹕我今已老,随汝所为
  ,我破婆娑,不将汝面。汝今造论,何须呼我﹖有智之者,
  自知是非。三者、俱舍有应破义,何用朋护﹖如发智论,仙
  人意愤,布洒他时,得杀诳罪,俱舍破之﹔然今二十唯识论
  ,仙人意愤,反从所破,不惜俱舍,弃之如唾。四者、已舍
  俱舍,已取大乘,不屑屑于细微。问﹕安慧糅杂集,救俱舍
  何耶﹖答﹕大小对法,会归一致。安慧糅杂,别有用意。问
  ﹕光记宝疏,引俱舍师破顺正理,是何意耶﹖答﹕其细已甚
  ,且汇而存。问﹕近有世人,抑记伸疏。又何意耶﹖答﹕以
  小诠小,疏容细密,冶以一炉。记实有心,记多旧闻,疏参
  新义。问﹕治俱舍者何适从耶﹖答﹕都无适从,且读正理,
  详经部义,汇世亲论,剖决从长。
  民国十三年中夏,宜黄欧阳渐叙于支那内学院

 
 
 
前五篇文章

白居易诗中庄禅合论之底蕴

北朝佛教小区共同体的法华邑义组织与活动

禅子观天台(一)

禅子论天台(二)

禅子观天台(三)

 

后五篇文章

以戒为师,构建学、修、慈善一体化的僧伽教育体系

与无修居士论禅与台净两宗异同

原田雪溪禅师悟道的经验

再论《妙法莲华经》之“十如是”译文

中国律学研究的方法论检讨——以弘一法师为例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五明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