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 禅宗 密宗 成实宗 地论宗 法相宗 华严宗 律宗 南传 涅盘宗 毗昙宗 三论宗 摄论宗 天台宗 综论 其它护持
 
 

《华严经》 第八地菩萨之严土熟生(下)

发布人:admin   下载DOC格式文档    微信分享     

 
 
     

《华严经》 第八地菩萨之严土熟生(下)
  华严专宗研究所三年级学生 性禅
  三、沈空滞寂,诸佛劝进
  “沈空之难”是指菩萨修行过程中的退堕现象。在十地中之第六地菩萨,观一切法性,了知一切法平等,得入第六地,能随顺忍,无生法忍虽未现前,心已成就明利顺忍;此菩萨以大悲为首,观一切法皆如是相,增长大悲心,观世间都是生灭无常,心常作是念,世间所有受身生处,皆以贪著我;若离著我,则无生处。若菩萨作意起菩提、有情为实有的执著,渐渐转为不作意才能进入第八地。于十地中第八不动地的菩萨深入无相观,上不求菩提,下不度众生,只沈于空寂之理,而不起济度众生的修行;此为“沈空之难”。
  以将第八愿波罗蜜,发起智业会其悲门,智若不发兴大愿行悲,趣寂无由起用。是故十地中至此第八地位,诸佛三加七劝,令念本愿方能生大慈悲,是故二位同名海潮。明第八愿波罗蜜会其悲智一体方得无功大用行,广利而无思,犹如海潮泛洪波而不作像,此位菩萨以无功智化诸群品知根而不失时也,是故二位同名海潮;此会智悲不二。国名那罗素者,此云不懒惰,为第八住入无功之智称本智,遍周利生、无懈、无疲劳、懒惰之心,此位是十地中八地之样。
  诸佛为了引发第八地菩萨以甚深的无功用行,任运趣入佛的智海,所以诸佛摄化给与他智慧。前七地位以下的菩萨未净化此忍智,到了第八地的菩萨才得此无生忍净,兼摄佛的功德、本愿,经过诸佛的劝谏后,不会再想沈空滞寂了,令他生起无功用的差别智业,能知众生根性,而不失时地、无懈怠、无疲劳地来化导众生,严净国土。
  就在第八地菩萨生退怯心时,十方诸佛即规劝勉励菩萨们,应该重振修行之勇气,不要生这种心,当念您的本愿要度化众生,即所谓的“三加”七劝。八地菩萨虽然了解“空”,但是众生却不了解,所以应当累积所有的功德教化众生,共入涅槃;尚未得金色身、三十二相、八十种随形好、无量光明三十二业,至今才得到一种无生法门,不要因此就心生欢喜。这时八地菩萨听闻诸佛的教诲,重生度化众生之本愿,广行六波罗蜜。在此,根据澄观大师与有关华严的典籍,笔者将诸佛的劝谏汇整为七种,即所谓的“七劝”: 
  于中有七者,“七劝”如文亦有总名:一、自德未成劝。二、生愿未满劝。三、本愿未充劝。四、自德未胜劝。五、化业广大劝。六、自己所得法门未穷劝。七、少作能成增进众德劝。……又善男子!汝虽得是寂灭解脱,然诸凡夫未能证得,种种烦恼皆悉现前,种种觉观常相侵害,汝当愍念如是众生。……又善男子!汝当忆念本所誓愿,普大饶益一切众生,皆令得入不可思议智慧之门。
  劝次 劝 名 劝 释
  (1) 劝修如来善调御智 菩萨未得十力、四无畏、“十八不共”等诸佛法,故以此力劝菩萨。
  (2) 劝悲愍众生 菩萨自己虽已得寂灭解脱,然诸凡夫未得,故劝应愍念众生。
  (3) 劝成其本愿 劝菩萨应圆成根本誓愿,饶益一切众生。
  (4) 劝求无碍智 菩萨若证实际,惟与二乘之证果同,不名如来(一切世界智者),故力劝应精进,即劝行精进不舍无生忍门。
  (5) 劝成佛外报 菩萨曾见诸佛身相、国土、果报等之境界,故力劝其应成满所见境界。
  (6) 劝证佛内明无量胜行 菩萨今始得无生之一法明,故力劝慎勿以此为足,应更得诸佛无量无数之法明。即劝学佛无量法门。
  (7) 劝总修无遗成遍知道 劝菩萨应如实学通达十方无量国土、众生等种种差别事之智慧。
  八地菩萨于菩萨法游戏神通,净佛国土、成就众生,心不喜乐,不乐所以,是因为知道一切诸法皆悉空寂,无生、无灭,如是思惟不生喜乐,既然了知无生,所以说勿滞冥寂。知诸法真常、离心念,二乘也能知道此道理; 八地菩萨得如实觉,即得无量身及净佛土。以前诸地贪修解脱,至此位于生死海中调和解脱,大智、慈悲已圆满,才能学佛的解脱大用,但所不同的是八地以上的菩萨皆悉通达此理,生起慈悲、智慧之业,所以佛以三加七劝,使八地菩萨继续升进,不沉滞其无功用之智;引发其度生的本愿,完成严土熟生的工作。
  肆、第八地菩萨本愿之实践
  第八不动地的菩萨知诸法之空寂灭相,一切法无真实、如幻、如梦、无分别;而不舍离本愿精进地度众生,是名发大庄严。想要使他的心更增进,得不退转、无生法,有所闻法、心开悟解,不用由他人来教授。此地菩萨以大方便善巧智所起的“无功用”觉慧,观一切智、智所行境来教化众生;善知众生的身形,善观察众生所生之处;随诸众生信乐之差别,而为种种的现身,于一切不可说佛国土中教化、成熟众生。
  一、净佛国土──三种世间之自在行
  第八不动地的大愿行是成就相土自在行,庄严清净佛国土当中做化生应形的作用,所得的无生法忍至此修习成熟、深得清净。所谓“净佛国土”在《维摩经?佛国品》中有说:“若菩萨愿得净土,当净其心,随其心净则佛土净。”佛国土即是菩萨发大愿心,成佛时感得之国土,成就当来自己的净土,必须先观察、了知、清净自己的心后,则所见的国土也得清净了,即所谓的“净佛国土”。而《华严经》说:“随其心净则佛土净,是由心异,故所见刹土亦不同,”以众生身喻种种刹。
  佛子!是菩萨得菩萨第八地,从大方便慧起无功用心,在菩萨道观一切智智力。所谓观世界成、观世界坏,是菩萨随世间成彼如实知,随世间坏彼如实知,随业因缘集故,世间成彼亦知,随业因缘尽故,世间坏彼亦知,随世间几时成彼亦知,随世间几时坏彼亦知。
  澄观大师说:“然净土的行业始于凡间,圆满于十地;净土的德业始起于第八不动地,终于如来。”第八地菩萨于净佛国土中所得三种自在行,用以继续完成化众生的工作。
  修前器世间自在行故,得财自在,一切世界庄严之事,悉能示现。修前众生世间自在行故,得生自在随化众生,处处现生,修前智正觉世间自在行故,得六自在:一、得命自在,证第一义成法身故,欲久近住随意悉能。二、得心自在知二谛故,能入无量三昧法门。三、得业自在,于报身中得自在故,一切业报随意示现。四、得信解自在,知如来身,及知声闻缘觉菩萨故,信生信解。五、得法自在知法身故。六、得智自在,知智身故,通修前三故,得二自在:一得愿自在,一切所欲随心皆得。二得如意自在,于三种中随意转故。
  在“净佛国土”中有“三种世间自在行”:一、“器世间”,即国土世间,是化处;为释迦如来所化之境。二、“众生世间”:为释迦如来所化之机类,是所化。三、“智正觉世间”:是能化,具如来大智慧,觉了世间、出世间之法,就是释迦如来为教化一切众生种种差别之智身。此众生世间自在行和智正觉世间自在行二者都清净了,才可称作“净土”;又此三法都能度化无碍,才可名为“自在”。
  (一)器世间自在行:
  菩萨住此八地,观佛度化众生之处所,思惟佛之智力,能了知诸世界相,以大方便善巧为无功用之因,能得自在;基于此因,能随心观察三界的差别不同。这说明他能观一切相的差别,能入不同的境界,而作利益众生的事。
  器世间自在行者:有五种自在。一、随心所欲,彼能现及不现。二、随何欲彼能现。三、随时欲彼即时现。四、随阔狭欲彼能现。五、随心几许欲彼能现。
  接下来说明“器世间自在行者”的类别有五种:
  类号 类 名 类 释
  1、 随心所欲者 于此世界随著自已的心想知什么,就知什么,又随众生之心想知道什么,就知道什么,这是“智自在”;它能现、能不现,是神通自在,能现是成,不现是坏。
  2、 随什么想要的,菩萨都能示现 随何业所成?何业所坏?欲知即知,能现同前,业所集;成业所尽,他能知坏智,所以称为“业集尽智”。菩萨入如是分别微尘智中,乃至现前光明成坏智,乃至于一佛国土,身皆不被境界所动摇。
  3、 随几时欲者 菩萨知地界最小的相,乃至知人身是依若干微尘所组成,知地等相之“差别智”,随著菩萨何时想示现就能够自在行。
  4、 菩萨知八地以下的菩萨之随广狭欲,彼皆能示现 于中菩萨随知四大差别、及显相智广狭欲,菩萨能知道这些的智慧,就叫做“境智”。也就是说知道欲界非定地的狭,故名“小境界”;知道定地等上界的广,名“大境界”;佛知无限定、非定地,故云“无量境界”。又知一世界微尘聚散、多少、粗细等。也就是说,于此一世界,菩萨有四种知:一、知外四大尘多少;二、知众生身尘多少;三、知前世界物尘多少;四、知前众生三界六道差别身尘多少;知三界大身、小身、粗身、细身之差别,知六道身由微尘所成,以觉慧分析,知此微尘其性非实。
  5、 随几许欲 指菩萨知三界的成坏、大小等相及知众生相随其现化;于此三界知事的差别,名“境界智”;知法之分齐,名为“相智”。
  (二)众生世间自在行:
  菩萨随著众生身与心的信解,于彼佛国众会示现种种差别身,。现身是为了让众生未信者令信,已信者令信解;如菩萨于沙门众中示沙门形色,应以菩萨身度者示现菩萨形色,应以佛身度者示佛身形色。
  云何众生世间自在行,是菩萨随众生差别信,随决定信差别,彼彼佛国土中,彼彼大会中,如是如是自身示现;是菩萨若于沙门众中,示沙门形色,如是等彼彼国土中,如是自身差别示现。
  所有不可说的佛国土中,为调伏众生身心,如是自身分别示现差别相,去应机救度众生行化自在。菩萨随众生身之信乐差别,乃至彼彼佛国土中,随著众生的身形、心想而示现,于众生世间出入自在。
  (三)智正觉世间自在行:
  指在所化之处(境),及所现之身(体),能作用自在。离身相分别,住于平等,以神通自在适时化现“十身”(即众生身、国土身、业报身、声闻身、独觉身、菩萨身、如来身、智身、法身、虚空身);前三身是染分,后六身是净分,最后的“虚空身”不作二分。后六身之前四者是人、菩萨、佛依因果而有不同;“智身”能生后得智,“法身”是所证法,此十身展现境、体自在的境界。
  云何智正觉自在行,第一义谛智世谛智等。经曰:是菩萨远离一切身相分别;得身平等。是菩萨知众生身、知国土身、知业报身、知声闻身、知辟支佛身……知法身、知虚空身,是菩萨;如是知众生深心起信乐,若以众生身作自身,或以自身作众生身,如是等九身如是,是菩萨;如是知众生深心起信乐,展转自在成,广如地论说,此义是一乘、三乘、小乘、人天中见闻。
  根据《华严经随疏演义钞》的说法, 智正觉世间自在行,可得六种自在: 
  类号 类 名 类 释
  一、 命自在 证第一义成法身故,欲久近住随意悉能。菩萨善知起如是诸身于不可说不可说劫命住持;以一切时施,对死畏得命自在。
  二、 心自在 得心自在知二谛故,能入无量三昧法门。一切处施,对烦恼畏,得心自在,故巧说大法。
  三、 业自在 于报身中得自在故,一切业报随意示现。业自在等依止义,随所欲门,身语意能业用自在。比如财对贫穷畏,生对恶道畏,愿对求不得畏,胜解神通对追求时缚畏。依五神通,随自作业皆得成辨,菩萨善知此事,所以起如是种种之身。
  四、 信解自在 知如来身及知声闻缘觉菩萨故,信生信解。治谤法畏,得信解自在,一切世界中佛遍满示现,以般若为因,内照所知,随顺忆念一切佛法;知身虚妄、空无所有,无所贪惜。
  五、 得法自在 知法身故。菩萨布施身时,心常寂静,调伏诸根,救济众生免于险恶诸难,出生一切功德、智慧;入大施海,了达法义,依智慧行,具修诸道;以不坚身易坚固身,对治所有疑惑;于诸佛刹皆能游戏神通地示现,对治疑畏,以般若为因,内照所知,得智自在,应根机说法,得法自在。
  六、 得智自在 知智身故,通修前三故;得二自在:一、得愿自在,一切所欲随心皆得。二、得如意自在,于三种中随意转故。对治大众威德畏,得智自在。已能示现无边法门、佛力无畏、不共佛法、相好正等觉,随所应度的有情意乐,示现种种佛事,此果德寄显在八地自在义,此义通三乘,然而一乘才算究竟,为什么呢?菩萨得智自在、极善决择,若证得此真如已,于无碍解得自在,八地得无碍辩所依止,分证得智波罗蜜多,于一切法不随其言,善能了知其中的义趣,如实成就一切有情受胜法乐。
  从上述三方面的自在行来说菩萨能遍于一切不同的境界,示现依、正报的成坏相,又能随顺不同根机的众生,满足其需求,一身化现多身、来去自如,这都是进入第八地自然而有的功力,能让众生明了世间的成坏、无常,进而发菩提心修行,若不达此第八地,则无法显出菩萨的大愿行。
  二、成就众生──融入三世间之十身
  “成就众生”就是所谓的“众生之类是菩萨净土”,为什么呢?菩萨随著所度化的众生而取佛土。菩萨感佛土,必有所化之众生;佛土之净秽,随著所化的众生净秽而招感,所以菩萨为庄严佛国土而行教化众生;众生随其所教化而力行清净之善业,当来往生彼佛国土,因之教化众生,可说是成就众生。菩萨度化众生之示现方法如《华严经》上所说融“三世间”的“十身”。在此当中的第二国土身,即“国土世间”;第一的众生身与第三业报身乃至第六菩萨身,即“众生世间”;后四身即“智正觉世间”;因此十身融摄三“世间”之诸法而为毗卢正觉之体,故名“十身融三世间”。
  佛子!菩萨摩诃萨有十种成就众生,何等为十?所谓以布施成就众生,以色身成就众生,以说法成就众生,以同行成就众生,以无染著成就众生,以开示菩萨行成就众生,以炽然示现一切世界成就众生,以示现佛法大威德成就众生,以种种神通变现成就众生,以种种微密、善巧方便成就众生,是为十;菩萨以此成就众生界。
  菩萨能观一切世间如幻,示现种种差别之事。不见众生、国土的生灭,菩萨虽然成就佛国土,也知道国土无差别,成就了众生界,亦知道众生皆无差别,普观一切法界,而安住法性寂然不动,虽达三世平等而不违分别三世法。虽度脱众生,而了知法界平等、无种种差别;虽然知道一切法远离文字、不可言说,而常说法、辩才无尽,虽不取著度化众生之事,而不舍离大悲心,转于法轮来度化一切众生。
  《华严经》说佛所具之十身,乃是从融入三世间的十身当中的第七如来身上成立的;菩萨知道众生心之所乐,以众生身作自身,亦作国土身,乃至虚空身等,以此十身与菩萨自身互相融通而无碍,“十身”有下列十种:
  种 类 名 称 诠           释
  (一) 众生身 是“五蕴”共和合而生其身,即有情世间诸众生身。菩萨以众生身作为自身,亦作国土身,乃至虚空身等。
  (二) 国土身 即山河大地、诸器世间和刹土身。菩萨以国土身作自身,亦作众生身,乃至虚空身等。
  (三) 业报身 以烦恼为因,所感的业报身。菩萨以业报身作为自身,亦作众生身,乃至虚空身等。
  (四) 声闻身 指听闻佛的声教,证悟真谛之理,所证的声闻身。以声闻身作自身,亦作众生身,乃至虚空身等。
  (五) 独觉身 出现于无佛之世,独宿孤峰,观物变化,无师自悟,所证为独觉身。以独觉身作自身,亦作众生身,乃至虚空身等。
  (六) 菩萨身 菩萨于有情众生之中,既自觉悟,亦能觉他,有情所证为菩萨身。菩萨以自身变现成众生身,乃至虚空身等。
  (七) 如来身 谓乘如实道,来成正觉,为如来身。菩萨以如来身作自身,亦作众生身,乃至虚空身等。
  (八) 智身 为智慧圆明,一切诸法,皆能决了,为智慧身。菩萨以智身作自身,亦作众生身,乃至虚空身等。
  (九) 法身 所证无漏法界之体,而为法身。菩萨以法界身作自身,亦作众生身,乃至虚空身等。
  (十) 虚空身 非众生国土的诸有量身,乃是无名无相之虚空身。菩萨以虚空身作自身,亦作众生身,乃至作法身等。
  进入八地的菩萨知道诸众生心里取向与好乐,能将自己变作众生身、国土身、业报身等,虽有不同的变化身,却实为一“法身理体”;蕴含著一即一切,一切即一,彼此相即相入,这称为佛的十身相自在,所以八地菩萨以此教化、成熟众生,同时也是庄严其国土、完成其本愿工作。
  伍、结论
  第八不动地的菩萨不离本愿修净土行,以无功用行去度化众生,一切烦恼也不为所动,证入无生法忍,进而修成如来身,具足十身功德,成就佛的身业,净佛国土得到三种世间之自在;其果报多作二禅天的大梵天王,以愿度作为他的主要行持。在澄观大师的经疏上说,不动地菩萨不为六尘境界所动摇,不堕落于三恶道,不退于二乘地,不被邪见所扰乱而作邪命,处于不动、不堕、不退、不散的境界。反观前七地的菩萨由于有加行、未能任运自在现相及土;不动地的菩萨以无功用道断无相中作加持行障,证入不随染净而有增减的真如,得相土所依真如,现相及土皆得自在。八地菩萨净佛土对治一切有功用行的过失,就得了自在,及他以所得的器世间、众生世间、智正觉世间的自在行,来继续完成度化众生的工作。
  佛为了不让第八地菩萨进入究竟涅槃、舍弃利益一切众生的本愿,所以用七种劝勉引导其发心去做净佛国土、度化众生的工作;以其方便善巧及无功用觉慧,随其心欲为众生自在地示现世间的成、坏。此地菩萨起大愿力,以大悲心为首,随著修行,得毕竟无过失身、语、意业,善能分别众生根机,勤修智慧,所以般若波罗蜜更增上,能普住无边差别的世界去利益众生。菩萨住此不动地,身、语、意业所有作为,皆能积集一切佛法,十波罗蜜中,愿波罗蜜亦增上;而其余的波罗蜜不是不修行,只是随力、随分去作罢了!因此第八地菩萨所作的一切业行,皆是不离开念佛、念一切种智、念一切智地去严净佛土与成熟众生。
  净土的行业在凡夫地开始,于十地而圆满;净土的德业于不动地起始,在如来地而成就。前七地以下的菩萨未得净化忍智,到了第八地的菩萨才兼摄佛的功德本愿得无生智忍。经过诸佛的劝告,令第八地的菩萨念其本愿生大慈悲心、得无功大用,不沉落于空寂,知其根机而适时地广利、智度众生。第八地菩萨可以观察一切国土与众生的机缘差别不同,随著众生心里所想的不同身形,能进入不同的境界作成熟众生的事;不动地的菩萨在所化之处及所现之身能作用自在;能离身相分别,住于平等,以神通自在化现十身,随其所信乐而示现融会于三种世间而融通无碍,就是所谓的以“十身”融入“三世间”,以做严土熟生之实践内涵。

 
 
 
前五篇文章

华严法界三观

华严普贤行愿忏仪

华严宗 四种缘起说

华严宗五祖圭峰宗密大师年谱简编

原始佛教的教义

 

后五篇文章

“大乘非佛说”初探

于上海玉佛禅寺禅学讲座备课笔记

值得我们学习的观音菩萨(上)

《华严经》四圣谛思想初探—以〈四圣谛品〉为中心 (下)

《华严经》四圣谛思想初探—以〈四圣谛品〉为中心 (上)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五明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