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禅公案评说----评南阳慧忠国师禅法(一至五) 《林间的禅语》 禅公案评说 评南阳慧忠国师禅法(一) 古今禅道不二,从古德的行履与应机中,可以领略到祖师禅的风格与真实悟证,又因各各祖师的风格不同,所以形成禅天地的丰富多彩,我们先从慧忠禅师的一生作略来看当人目前的一片风月。 “南阳忠国师,诸暨冉氏子,得法曹溪,居南阳白崖山党子谷,四十余年不下山,道行升闻,肃宗以师礼迎居千福寺。” 评说:慧忠得法于曹溪后,居山四十余年,可见古人悟后含养之道,如果没有几十年的韬光,化尽漏习,透现一切,圆明朗照,何能出世为人天师?后因“道行升闻”,被唐肃宗以师礼迎居千福寺,谁说禅是口头、文字?禅者内证真性、外彻万法,可为帝王之师,能作众生慧灯,超然言教之外,直行方便之法,示现真实之道。可谓禅道如斯矣! 评南阳慧忠国师禅法(二) 神通于达人份上有用吗?化入性地的人神通能见能知吗?从大耳三藏的败迹中看禅人的无相妙用。 西天大耳三藏到京,云得他心通。帝命师试验,三藏才见师,便礼拜,立于右边。师问曰:“汝得他心通耶?”对曰:“不敢。”师曰:“汝道老僧即今在什么处?”曰:“和尚是一国之师,何得却去西川看竞渡?”良久,再问:“汝道老僧即今在什么处?”曰:“和尚是一国之师,何得却在天津桥上看弄胡孙?”师良久,复问:“汝道老僧只今在什么处?”藏罔测。师叱曰:“这野狐精,他心通在什么样处?”藏无对。 评说:大耳见慧忠去西川看竞渡与天津桥上弄胡孙,真有一个东西去吗?没有,于见性人份上只是显现种种境界与变化,本无来去相,但世人或著神通者执以为有一物一相的来去变化,故落于妄计分别之中。当慧忠归入寂体不现时,大耳的神通更无作用了,因为神通何能见到本性?可知有些人以神通测见性人修持高低的虚妄了。所以慧忠喝斥为:“这野狐精,他心通在什么处?”心本无心,通又何通? 后来有僧人问玄沙师备禅师:“你认为前二次还见吗?”诸位认为呢? 还有僧问赵州:“大耳三藏第三次不见国师,不知国师在什么处?” 赵州回答说:“在三藏鼻孔上。” 有僧人后来又问贤沙禅师:“既在鼻孔上,为什么样看不见呢?” 贤沙说:“只因为了离得太近了。” 白云守端禅师说:“国师如果在三藏鼻孔上,有什么难见?绝对没有人知道国师在三藏的眼睛上。” 诸位还见国师吗? 评南阳慧忠国师禅法(三) 这是慧忠国师对侍者的直指公案,是机缘成熟,一呼即见的提机方便,可知见性开悟,并非难事。 一日唤侍者,者应诺,如是三召三应。师曰:将谓吾孤负汝,却是汝孤负吾? 我们先参历代古德对这一段的评唱: 妙喜云:“丛林中唤作国师三唤侍者话,自此便有一络索。 唯雪窦见透古人骨髓云,:“国师三唤侍者点即不到。” 喜云:“灼然,侍者三应,到即不点。” 喜云:“却不恁么,将谓吾孤负汝、谁知汝孤负吾,谩雪窦不得。” 喜云:“谁道?”复召大众云:“好个谩雪窦不得,虽然如是雪窦亦谩妙喜不得,妙喜亦谩诸人不得,诸人亦谩露柱不得。” 玄沙云:“侍者却会。” 雪窦云:“停囚长智。” 喜云:“两彩一赛。” 云门道:“作么生是国师孤负侍者处,会也是无端。” 雪窦云:“元来不会。” 喜云:“雪峰道底。” 云门云:“作么生是侍者孤负国师处?粉骨碎身未报得。” 雪窦云:“无端无端。” 喜云:“垛生招箭。” 法眼云:“且去别时来。” 雪窦云:“谩我不得。” 喜云:“却是法眼会。” 兴化云:“一盲引众盲。” 雪窦云:“端的瞎。” 喜云:“亲言出亲口。” 玄觉征问僧云:“甚处是侍者会处?” 僧云:“若不会,争解恁么应。” 觉云:“汝少会在。” 又云:“若于此见得去,便识玄沙。” 喜云:“惭惶杀人!” 翠岩芝云:“国师侍者总欠会在。” 喜云:“犹较些子。” 投子云:“抑逼人作么?” 雪窦云:“躲根汉。” 喜云:“理长即就。” 复云:“唯有赵州多口阿师,下得个注脚,令人疑着。” 僧问:“国师三唤侍者旨如何?” 州云:“如人暗中书字,字虽不成,文彩已彰。” 雪窦便喝! 喜云:“且道这一喝,在国师侍者分上?在赵州分上?”随后喝一喝。 复云:“若不是命根,五色索子断,如何透得这里过?” 雪窦云:“若有人问雪窦,雪窦便打,也要诸方检点。” 喜云:“作贼人心虚。” 雪窦复有一颂云:“师资会遇意非轻。”喜云:“此语有两负门,无事相将草里行。” 喜云:“普州人送贼,负汝负吾人莫问。” 喜云:“放待冷来看,任从天下竞头争。” 喜云:“只今休去便休去,若觅了时无了时。” 复云:“你若来玄妙解会,只管理会国师三唤侍者话,那里是国师孤负侍者处,那里是侍者国师处?有什么交涉,鹅王择乳,素非鸭类,遮个便是国师用剑刃上事。” 又云:“国师还见侍者么,侍者还见国师么?” 评说:个中活机还须活参始能透得活用,否则言句之中难免七零八落,故请诸仁把透出的消息,举示一、二,好与大众平直商量。 评南阳慧忠国师禅法(四) 慧忠的“什么处来?”是极妙的征问,乃至“将得”、“背后”,都是考验禅人是否真明白的话头,试观慧忠与南泉的对话: 南泉到参,师问:“什么处来?”曰:“江西来。”师曰:“还将得马师真来否?”曰:“只这是。”师曰:“背后底聻。”南泉便休。 古德如此评说: 长庆云:“大似不知。” 保福云:“几不到和尚此问。” 云居锡云:“此二尊宿尽扶背后,只如南泉休去为当扶面前扶背后?” 评说:禅悟之人在“来去相”、“真性见”、“背面与前面”等机境中是全然无心,不着迹痕,使活泼的机用不滞于任何一端,来去自由、任性逍遥、超然物外,则自然随机呈露,恰到而妙明。 评南阳忠国师禅法(五) 佛果圆满十身之德位,全在禅悟者的当下一念具足,也只在目前的作用处体现,离开本地更无风光,能彻见此理,透出一切因果境位,即是毗卢顶上行,请看慧忠与肃宗的对话: 肃宗问如何是十身调说御,师乃起立曰:“会么?”帝曰:“不会。”师曰:“与老僧过净瓶来。”又曰:“如何是无诤三昧?”师曰:“檀越踏毗卢顶上行。”帝曰:“此意如何?”师曰:“莫认自己清净法身。” 妙喜曰:“诸人要见忠国师么?只在你眼睛里,开眼也蹉过,合眼也蹉过,既在眼睛里为什么却蹉过?妙喜恁么道也蹉过不少。” 评说:虽然透过一切、超越诸境,全体即是,却要“莫认自己清净法身。”也即认知的完全超越,无论是佛果妙境,也不管自身泄如何清净庄严,要全然超越。 那么,如何是不落法身净境?诸仁请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