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种遂所求。谓诸有所求,皆得圆满。 或复有人忽得恶梦,或见诸恶相,或怪鸟来集,于其住所百怪出现,此人若能以种种众具,供养恭敬彼药师琉璃光如来者,一切恶梦恶相不吉祥事,皆悉隐没。 五百怪长蠲。诸恶梦相怪鸟,于其住所百怪出现,若能供养者,一切怖畏皆得解脱。 六众灾永弥。文分为二:一逢自境难,二逢他国难。此则初也。水火等怖是非情难,诸恶兽等是有情难,谓由忆念彼如来故,一切众难皆得解脱。 若他国侵扰,贼盗反乱,如是等怖,亦应念彼如来,恭敬尊重, 二逢他国难。谓他邦土诸恶王等贪国位故,侵掠封邑,恐动百姓等,是他国难。由念药师如来名故,他方逆贼,不能为害。恭敬尊重者,谦逊畏难言恭,推其智德言敬,一切众中德无过上言尊,敬畏之心过于父母言重。 复次曼殊室利,若有信心善男子善女人,乃至尽形受三归依,不事余天,或持五戒,或持十戒,或持菩萨一百四戒,或复出家受持比丘二百五十戒,若比丘尼受持五百戒, 七毁禁还净。文分为四:一持戒,二毁禁,三供养,四蒙救。此则初也。问:众生何故受三归依?答:《涅槃》第五云:一切众生怖畏生死诸烦恼故,故受三归。譬如群鹿怖畏猎师既得免离,若得一跳,则喻一归,如是三跳,则喻三归。以三跳故,得受安乐。众生亦尔,怖四魔恶猎师故,受三归依;三归依故,则得安乐。云何不事余天者,《智论》第二云:如摩醯首罗天,此云大自在,八臂三眼,骑白牛。如韦纽天,此云遍闷,四臂捉具持轮,骑金翅鸟。鸠摩罗天,此云童子,擎鸡持铃,捉赤幡,骑孔雀。皆诸天大将。是三天爱之,令人得如愿,是三天恶之,令人七世灭。即有如此力,云何不事天?答:是天一切常怖畏,不能除却诸衰苦,有人奉事恭敬者,现世不免没忧海;有人不敬不供养,现世不妨受富乐。当知虚诳无实事,是故智人不属天。又《随愿往生经》说:自作自得,非天与人。问:如受八戒,八种缘具,始成于戒。未知五戒为总受始成,亦通别受?答:《智论》十三云:五戒有五种受,名五种优婆塞:一者一分行优婆塞,二者少分行优婆塞,三者多分行优婆塞,四者满分行优婆塞,五者断YIN优婆塞。一分行者唯受一戒,少分行者若受二戒,若受三戒,多分行者谓受四戒,满分行者尽持五戒。断YIN者,受五戒已,师前更作誓言:我于自妇,不复行YIN。何受持十戒?谓男女等发心出家,创初与受此戒,唯通沙弥沙弥尼受。菩萨一百四戒者,菩萨戒多少,诸经论说咸悉不同。如宋本云二十四戒,唐本云四百戒,今此经本一百四戒。《梵网经》有十重四十信轻,《瑜伽》、《地持》有四重二十五轻。此由菩萨戒多疑心,即是如来随病说药,多少不同。如声闻戒中或五戒八戒或二百五十戒五百戒等,以在家出家及男女不同,差别非一。如来量根优劣,故制有异数,此亦应尔,梵本不同,有此三别。是故译经三藏称本而翻,故有此不同。二百五十戒者,此亦不定,若依《瑜伽》苾刍有一百五十一戒。合一百众学但为一戒,以众学随举三业皆是,不可限以百数。苾刍尼五百戒者,此亦不定,如《四分尼律》及《尼戒》不满四百戒,盖由开合故尔。 于随所受中,毁犯禁戒,畏堕恶道, 二毁禁。谓由破戒故,堕于恶道。 若能供养彼世尊药师琉璃光如来者, 三供养。谓劝诸毁禁者,令修供养药师如来。 决定不受三恶道报。 四蒙救。谓由供养彼如来故,能令重业决定不受。 或有女人临当产时,受于极苦, 八临难蒙恩。文分为三:一遇难,二称名,三遂愿。此则初也。谓诸女人临难之时,受于极苦,或丧身殒命等。 若能称名供养彼世尊药师琉璃光如来者, 二称名。谓劝诸女人等临危厄者,令至心念药师如来, 速得解脱,所生之子,身分具足,形色端正,见者欢喜,利根聪明,安稳少病,无有非人夺其魂魄。 三遂愿。由念供养彼如来故,无诸痛恼,速得解脱,所生孩子,支体成满,色貌端严,睹者钦敬,利根聪睿,寿命延长,不为非人害其魂魄。 尔时世尊告慧命阿难言:阿难,如我称扬彼世尊药师琉璃光如来所有功德,汝信受耶?汝于如是诸佛如来甚深境界,多生疑惑。 三师资办益。文分为三:一佛问庆喜,二阿难具陈,三如来顺成。此则初也。慧命者,叹德也,谓无漏胜解,顺空不断,以此为命,故云慧命。即离五种邪命,如《无上依经》及诸经论说,若在家人,五种不净:一卖刀杖,二贩鱼肉,三货生口,四造毒药,五酤诸酒。以斯存命,故非净命。出家离此,以慧为命。又慧非诸过,亦为净命。或言长老,谓年尊德广,亦是美行之异名。今言具寿,义亦非异。阿难者,此云欢喜,亦云庆喜。欢喜之名,三因缘立:一过去因缘,如经中说,释迦过去行菩萨时,作一陶师,名曰大光。值过去世释迦文佛,父名净饭,母曰摩耶,侍者弟子,名曰阿难。国土眷属,如今无别。因即发愿:愿我当来成佛得道,还如今佛。因斯本愿,今得成佛。故今侍者,还字阿难。二现在因缘,阿难比丘面貌端正,世人见之莫不欢喜,故字阿难。故《智论》中赞叹:面如净满月。眼若青莲花,佛法大海水,流人阿难心。三父母立名,父母何缘与字欢喜,喜时生故。何者喜时,所谓如来得道夜时。如来十九逾城出家,既出家已,六年自饿,身极羸瘦,父王遣人恒往窥伺,知极微掇,常恐不全,菩萨后时知饿非道,受食乳糜,欲取正觉。魔作是念:若佛道成,空我境界,爰道本成,当败其志。遂率官属十八亿万,持诸苦具,来怖菩萨。菩萨于时人胜意慈定,令魔眷属颠坠退落。魔既被降,便作是念:菩萨力大,非我能胜,当恼其父。遂便往诣净饭宫,具唱如是言:悉达太子昨夜死矣。王时闻已,从床而堕,良久乃苏。便为伤叹,念子在家当为轮王,何其出家空无所获。未久之间,菩提树神以佛道成,复持天花庆贺父王。当成佛时,天雨妙花而为供养,故持庆王。其时亦往净饭宫上,唱如是言:大王当知,汝子已得道,魔众已破散,光明如日出,遍照十方国。王时生疑:向者有天言我子死,今复有天云子成道,何者可信?菩提神曰:我言可信,向者是魔故相恼耳。我是菩提树神,以佛于我树下得道,故相庆贺。王时作念:我子在家当为轮王,今者出家为法轮王,彼此无失。向者闻死,今忽闻生,一重大喜;复闻道成,两重大喜。未久之间,王弟斛饭夜生阿难,寅抱诣王:弟于昨夜生此一男。王时对曰:我子成道,汝复生男,众喜并集,与字欢喜。《智度论》说:昔有白种王名师子颊,王有四子:一名净饭,二名白饭,三名斛饭,四名甘露饭。净饭二子:一悉达多,二名难陀。白饭二子:一名跋提,二名提沙。斛饭二子:一名调达,二日阿难。甘露饭二子:一摩阿男,二阿泥卢豆。今此阿难是佛昆季。 时慧命阿难白佛言:大德世尊,我于如来所说法中无复疑惑, 二阿难具陈。文分为三:一彰己谛诚,二惧他不信,三生诽坠苦。就初文中,文分为四:一述,二征,三释,四合。此则初也。今此阿难彰已自信,故无疑惑。 何以故? 二征。何所以故不生疑惑。 一切如来,身口意行,无不清净。 三释。身口意行,无不清净者,夫烦恼未尽,三业有漏,所见不明,所说不定,可生疑惑,如来烦恼习尽,三业清净,所见分明,说必楷定,是故不疑。 世尊,此日月有如是大神通,有如是大威力,可令堕落,须弥山王可得移动,诸佛所言,无有差异。 四合。如日月轮妙高山王不堕不倾,佛言无异亦复如是。 大德世尊,或有众生信根不具,闻说如来佛境界已,作是思惟:云何但念彼如来名,获尔许功德? 二惧他不信。或有众生无明所覆,信根残缺,昏醉衅瞢,于佛深妙境中作无利语:云何但念一如来名,便获无边殊胜功德?由此疑惑而自毁伤。 心不信受,生于诽谤,此等长夜无义饶益,当堕苦趣。 三生诽坠苦。生于诽谤,得三恶果,轮转无际,犹长生死,昏冥如夜。饶者利也,益者乐也。故唐本云:失大利乐,即其义也。利谓世间善果,不谓出世涅槃。计闻药师佛名,信受恭敬,近得世间善果之利,远获出世涅槃之乐。今为不信,生诽谤故,既堕恶趣,所以失大利乐。 佛言:阿难,若彼如来所有名号,人其耳中,此人堕恶道者,无有是处。 三如来顺成。文分为六:一正明顺成,二甚为难谅,三信微加力,四非谛小机,五受质诚难,六劫穷尽赞。此则初也。谓闻药师佛名,至心受持,不生疑惑,堕恶趣者,无有是处。 阿难,诸佛境界诚为难信。 二甚为难谅。谓药师如来名号功德,是五分别智证如如成故,诸佛境界,诚为难信。 汝今信受,应知皆是如来威力。 三信微加力,阿难信受,是佛威力。 非一切声闻辟支地所能信受,惟除一生补处菩萨摩诃萨。 四非谛小机。举二乘人不能信解,故《法华》第二云:一切声闻,及辟支佛,于此经中,力所不及。唯除一生补处者,如弥勒等,道理通论,初地已上菩萨各得五分别智地,证得真如法界,于佛所成名称功德,随分信解。今言唯除一生补处者,据因位之中,信极者为言,以此菩萨因中见性分明,故作此说,非谓一生已外皆不信解。 阿难,人身难得,于三宝中信敬尊重亦难可得,闻彼如来名号,倍难于此。 五受质诚难。人身难得者,《涅槃》三十四云:佛于一时取地少土,置于爪上,问迦叶。曰:我此土多,一切十方大地土多?迦叶菩萨而白佛言:一切十方大地土多,如来爪上,少不足言。佛言:迦叶,舍于人身还得人身者,如爪上土;舍于人身得三恶身,如一切十方大地土地。三宝中信敬尊重亦难可得者,即为三难:佛宝难得者,《涅槃》第二云:芥子投针锋,佛出难于是。又《法华经》第一卷云:诸佛与出世,悬远值遇难。法宝难得者,彼经云:正使出于世,说是法复难。无量无数劫,闻是法亦难。能听是法者,斯人亦复难。僧宝难得者,如此中说。闻彼药师如来名号复难于是者,虽举六难,意明第六闻药师如业名难,今既得闻,正应信受。 阿难,彼世尊药师琉璃光如来无量菩萨行,无量诸巧便,无量旷大愿,我欲一劫,若过一劫,说彼如来菩萨行愿,乃至穷劫,说彼世尊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昔所行及殊胜大愿,亦不究尽。 六劫穷尽赞。举药师如来利他行愿,说难可尽,劝物定信。无量菩萨行者,谓彼如来本昔行无量利他菩萨行。无量诸七便者,谓今得佛已后以无量后得慈悲,方便利益三乘。无量旷大愿者,谓彼如来非唯有十二大愿,乃有无量旷大愿,利益众生,故应专信。 尔时众中有菩萨摩诃萨,名曰救脱,即从座起,偏露一赙,右膝著地,向婆伽婆,合掌曲躬, 四救脱润生。文分为四:一明请人,二明正请,三劝病修供,四结劝供养。此则初也。救脱者,标请也,斯人悲缠蠢颊,慈被含灵,救现厄顷及恒沙,脱当难念过尘劫,故名救脱。即从座等者,如前辨也。 白言:大德世尊,于未来世当有众生,身婴重病,长患羸瘦,不食饥渴,喉唇干燥,死相现前,目无所见,父母亲眷朋友智识,啼泣围绕。 二明正请。文分为四:一躬缠婴疾,二使者追魂,三染净授王,四随业处断。此则初也。 其人尸形,卧其本处,阎摩使人引其神识,置于阎摩法王之前, 二使者追魂。阎摩者,唐本云琰魔,宋本名阎罗,音有轻重。此云静息,以静息罪人,令后过不起,前过易灭,故名静息。如将罪人至彼王前,恐其拒讳,更增忘语,罪无由息,便以神力,化作罪人,本昔为罪处所相状,令其即伏,由伏罪故,不起拒讳忘语之罪,静息后过,令不滋蔓,故名静息。又以正法劝诸罪人,令于前罪生重惭愧,罪得易灭。故称法王,是鬼趣摄,在于地下五百逾缮那,别有住处,广如《瑜伽》、《俱舍论》说。诸鬼本处琰魔王国,于此瞻部洲下过五百逾缮那,有琰魔王国,从广量等,彼此展转散居余处,或有端严具大威德,受诸富乐,如自在天;或有饥羸,颜貌丑陋,如是等类,广说如经。引其神识置于阎摩法王之前者,若有患人,决定便死,则受鬼身,容可阎王别遣貌为使者而引取之,如未定死则不受鬼身,何有鬼身得引生人之识?不可人之识在别鬼身中,若不在鬼使身中,识心既不孤游,云何得引至阎摩王前?当知此是药师如来及经之威力,令彼患人第六意识见分之上,起此三种解行相分:一为阎摩王,二为王使,三为己身。为自神识所依,随使而行,至阎魔前,其实神识未曾离身。若是本识随行舍处,则成死尸,不可说离身。若是六七等识,依本识故而得现起,若离本识,五种子故,无由得生。是故八识俱无离身孤行之理,如人梦中师僧父母遣使来唤,梦见己身随使而行,达至师僧或父母前,当知师僧中复父母使人己身,皆是第六意识见分之上,现此三种相分,似有去来,实无去来。所以然者,以一切心及心所取境之时,非如灯明,舒光照物,但如明镜远照,影现镜中,如人在地,远见日月,此亦如是。药师如来及经威力,令彼患人见如此相,似有往来,实无往来。故《涅槃经》第九卷云:若有闻是大《涅槃经》,言我不用发菩提心,诽谤正法,是人梦中见罗刹像,心中怖惧。罗刹语言:咄善男子,汝今若不发菩提心,当断汝命。是人惶怖觉已,即发菩提之心,是人命终,若在三恶及在人天,续复忆念菩提之心,以是义故,是大涅槃威神力故,能令未发菩提心者作菩提因。 此人背后有同生神,随其所作,若罪若福,一切皆书,尽持授与阎摩法王。 三染净授王。同生神者,若约实而言,神即识也,同生神者,即阿赖耶识。以赖耶识是寿生之意,与身同时而生,故名同生。随其所作若罪若福一切皆书者,谓随诸众生所生罪福,皆悉薰在阿赖耶识中。或是阎摩王为令罪人无有忘伏本所作故,作同生神,从生而来,书其罪福。或是药师如来及经威力,现作同生神,书其罪福。尽持授与阎摩法王者,谓由阿赖耶识中具有罪福种子为因缘,药师如来及经之威力为增上缘,令罪福相各现于患人第六意识之上,令阎摩王他心智尽见患人罪福之相,或阎摩化作同生,或佛及经现同生神。 时阎摩法王推问其人,算计所作,随善随恶而处分之。 四随业处断。谓阎摩王推问其人,取其口实,算计所作,若罪若福,随其罪福或多或少而处断之,谓罪多者处人三恶趣,若福多者断令往人天。 若能为此病人归依彼世尊药师琉璃光如来,如法供养, 三劝病修供。文分为四:一正为修供,二缘此魂归,三克日定生,四亲经过息。此则初也。谓有若为此病人归依彼佛如法供养者,必当称遂也。 即得还复,此人神识得回还时,如从梦觉,皆自忆知。 二缘此魂归。即得还复者,谓有实死,虽复修福,识不得还;或有因修福故,彼白王,使所引之识,得还身中,二理不定。如从梦觉者,如在梦中明了自见,此亦即是以梦类梦,故称为如。 或经七日,或二十一日,或三十五日,或四十九日, 三克日定生。谓病人神识得回还时,或经七日,或复乃至四十九日。 神识还已,具忆所有善恶业报,由自证故,乃至失命,不造恶业。 四亲经过息。谓识还之时,皆自忆知善不善业所得果报,由自证见业果报故,乃至失命不造恶业。 是故信心善男子善女人应当供养药师如来。 四结劝供养。谓劝一切信男女等,乃至尽形应当供养药师如来。 尔时慧命阿难问救脱菩萨言:善男子,应云何供养彼世尊药师琉璃光如来也? 五示病救方。文分为二:一阿难问,二救脱答。此则初也。 救脱菩萨言:大德阿难,若有患人欲脱重病, 二救脱答。文分为二:一明脱病,二明除难。就初文中,文分为六:一脱苦,二持斋,三修功,四造像,五续明,六造幡。此则初也。 当为此人七日七夜受八分斋, 二持斋。谓七日夜为于患人修行八禁。 当以饮食及种种众具,随力所辨,供养比丘僧, 三修功。文分为三:一教供养,二教礼忏,三教讽诵。此则初也。当以饮食供养比丘者,是供僧宝。 昼夜六时礼拜供养彼世尊药师琉璃光如来, 二教礼忏。六时礼拜者,是供佛宝。 四十九遍读诵此经, 三教讽诵。读诵此经者,是供法宝。 然四十九灯,应造七躯彼如来像,一一像前各置七灯,一一灯量大如车轮。 四然灯。四十九者,总举大数,故《随愿往生经》云:燃四十九,照诸幽冥苦痛众生,蒙此光明,皆得相见;缘此福德,拔彼众生,悉得休息。造像七躯,明置像安灯方法,谓造七躯像,像别自处一座,又造七轮灯,其轮形量大如车轮,一一像座前各置一轮灯,一一轮上各置七盏灯。如此供养已,依然《灯功德经》,得四种利益:一获福无量,二临终明耀,三死得生天,四当成正觉。获福无量者,若有四种众发清净心,为求福故,或于塔庙诸形像前而设供养,奉施灯明,乃至以少灯炷或膏油涂然持以奉施,其明唯照道之一阶,舍利弗,如此福德,非是一切声闻缘觉所能了知,唯佛如来乃能知也。舍利弗,照道一阶,福德尚尔,何况全照一阶道也,或二三四阶道,或及塔身,一级二级乃至多级,一面二面乃至四面,及佛形像。舍利弗,后所然灯或时速灭,或风吹灭,或油尽灭,或炷尽灭,或俱尽灭,譬如诸龙以嗔恚故,出云垂布,于中起雷,起已寻灭。如是少时于佛塔庙奉施灯明,所得果报福德之聚,惟佛能知。临终明耀者,谓于男女等于佛塔庙施灯明已,临命终时,得三种明:彼善男子善女人等临命终时,先所作福,翻皆现前,忆念善法而不忘失,是为一明,因此便能念知自己先于佛所殖诸善业;又于命终时得如是念,我于佛像塔庙等前已曾供养,作是念已,心生踊跃,是为二明,因此便能起念佛觉;又于命终时见于众生奉行布施,见他作已,起如是念,我亦曾于佛支提所奉施灯明,我今亦当复行布施,得欣喜心已,无有死苦,是为三明,因此便得念法之心。死得生天者,谓信男女等于佛塔庙施灯明已,死便生于三十三天,生彼天已,于五种事而得清净:一者得身清净,二者于诸天中殊胜威德,三者常得清净念慧,四者常得闻于称意之声,五者所得眷属常称彼意。心得欣喜,得病成正觉者,如偈说言:牟尼牛王清净眼,以好灯明照彼塔,得于无漏无上道,其身光明照十方。见四真谛具十力,不共之法亦究竟,得遍见眼成善逝,此果皆由布施灯。 或复乃至四十九日,光明不绝, 五续明。谓经七七日也。 当造五色彩幡长四十九尺。 六造幡。谓造五色续命神幡,长四十九尺,故《随愿往生经》云:幡盖供养已,随心所愿,至成菩提。幡随风转,破碎都尽,至成微尘,风吹幡尘,其福无量。幡一转时,转轮王位;乃至吹尘,小王之位,其福无量。问:唐宋二本明放四十九生,何独隋文阙而不载?答:此文在于译家,义准合有。 复次大德阿难,灌顶刹利王等, 二明除难。文分为六:一灾兴王境,二七难侵民,三皇帝垂慈,四宜修上供,五肃清疫厉,六帝寿遐延。此则初也。言灌顶者,谓最大国太子初登位时,诸小国王及诸群臣各取四大海水灌其头顶,名灌顶王。 若灾难起时,所谓人民疾疫难,他方侵逼难,自界反逆难,星宿变怪难,日月薄蚀难,非时风雨难,过时不雨难, 二七难侵民。问:何故七难俱时出现?答:《金光明经》第六卷说:由王暴虐不修善事,诸天即便舍离是王,令其国败,生大愁恼,兄弟姊妹眷属妻子孤进流离,身亦亡灭。流星数堕,二日并现,他方恶贼侵掠其土。人民饥饿,多诸疾疫。所重大臣舍离薨亡,象马车乘一念丧灭,诸家财产国土所有,互相劫夺,刀兵而死。五星诸宿,违失常度,诸恶疾疫,流遍其国。诸受宠录所任大臣,及诸群僚专行非法,如是行恶,偏受恩遇;修善法者,日日衰灭。于行恶者而生恭敬,见修善者心不顾录。恶星变动,罗刹乱行;三灾并现,七难便起。今此七难,配为三灾。初一难是疾疫,次四难是刀兵,后二难是饥馑。 尔时此灌顶刹利王,当于一切众生起慈愍心,赦诸系闭, 三皇帝垂慈。谓刹利大王应于一切起慈悲心,放诸囚禁。 依前所说供养法式,供养彼世尊药师琉璃光如来, 四宜修上供。谓依前法,七日七夜白受齐戒等。 时灌顶刹利王用此善根,由彼世尊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昔胜愿故,其王境界即得安隐。 五肃清疫厉,文分为四:一除他方反逆难,二除非时风雨难,三除人民疾疫难,四除恶星变怪难。此则初也。其王境界即得安隐者,明他方侵逼难、自界反逆难得除之相。 风雨以时,禾稼成就,国土丰熟。 二除非时风雨难。风雨以时,禾稼成就,国土丰熟者,明非时风雨难、过时不雨难得除之相。 一切国界所有众生,无病安乐,多生欢喜,于其国界,亦无夜叉、罗刹、毗舍暗等诸恶鬼神扰乱众生。 三除人民疾疫难。一切国界所有众生,无病安乐,多生欢喜。于其国界亦无夜叉罗刹毗舍暗等诸恶鬼神扰乱众生者,明人民疾疫难得除之相。 所有恶相,皆即不现。 四除恶星变怪难。所有恶相皆即不现者,明星宿变怪难、日月薄蚀难得除之相。 . 彼灌顶刹利王寿命色力无病自在,并得增益。 六帝寿遐延。谓帝王自身寿命色力等皆得增益。 尔时慧命阿难问救脱菩萨言:善男子,云何已尽之命而可更延? 六令延遐寿。文分为三:三难,二通,三辨。此则初也。明阿难设难。前救脱云,于未来世当有众生身婴重病,乃至此人神识得回还时。既言死相现前,则是寿命已尽,何言亲属为归三宝等,即得还复,寿命更增,故今难言,云何已尽之命而更延。 救脱菩萨言:阿难,汝岂不闻如来所说九横死耶? 二通。文分为二:一返质,二顺成。此则初也。语阿难言,汝岂不闻如来所说九横死耶。 是故教以咒药方便, 二顺成。是故教以咒药方便,是除横法。故唐本云:是故劝造续命幡灯,修诸福德,以修福故,尽其寿命,不经苦患。宋本复云:我闻世尊说有诸横,劝造幡灯,令其修福。又言:昔沙弥救蚁、已修福故,尽其寿命,不更苦患,身体安宁,福德力强,使之然也。此答意云何,夫横死者,皆是不定业,此业若有顺缘资助,则得延长,若无顺缘资助,则持短促。是故劝造幡灯,修敬三宝等福德,以修福德为资助顺缘故,遂使是人尽彼先业所感寿命,终不中途更经枉横苦患也。 或有众生得病非重,然无医药及看病人,或复医人疗治失所,非时而死,是为初横。 三辨。文分为二:一征,二结。就初文中,文分为九:一医治失御,二枉被王刑,三放逸亡魂,四火来焚烧,五津流所溺,六逢兽亡生,七饥馁受终,八起尸相损,九山崖坠落。此则初也。得病非重等者,以无资缘而便至死。或后医人疗治失所者,依《金光明经》第七卷说:流水问父:云何当知四大诸根衰损代谢而得诸病?时父持水而答其子:三月是夏,三月是秋,三月是冬,三月是春。是十二月,三月而说,从如是数,一岁四时。若二二说,足满六时,三三本摄,二二现时,随是时节,消息饮食,是能益身,医方所说。随是岁中,诸根四大代谢增损,令身得病。有善医师,随顺四时三月,将养调和六大,随病饮食及汤药。问:如是诸病,何时当发?答:多风剧病者,夏则发动;其热病者,秋则发动;等分病者,冬则发动;其肺病者,春则增剧。问:诸病若增,云何对治?答:有风病者,夏则应服肥腻咸酢及以热食;有热病者,秋服冷甜;等分病,服甜酢肥腻;肺病,春服肥腻辛热。问:诸病源由,因何而起?答:饱食然后则发肺病,于食消时,则发热病,食消已后,则发风病,如是四大,随三时发。问。诸病相多,食复当云何?答风病羸损,补以苏腻;热病下药,服呵梨勒;等分应服三种妙药,所谓甜辛,及其苏腻;肺病应服随能吐药。问:若风热病等分违时而发,当何疗治?答:应当任师等量,随病饮食汤药。由师失御,不顺医方,遇违缘故,非时而死。故宋本云:有病不治,又不修福,汤药不顺,针炙失御,不值良医,为病所困,于是灭亡。又《法华经》第二卷说:若修医道,顺方治病,更增他疾,或复致死。若自有病,无人救疗,设服良药而复增剧,所患虽轻,实不应死而便横死,是为初横。 第二横者,王法所杀。 二枉被王刑。此人寿命是定业,亦是杀生增上果。故《涅槃经》云:杀生之人,得两种报:一者短命,二者多病。若遇顺缘修福等资助,不受王戮,得寿命长;若不修福,曩昔杀缘,则被王害,不得长寿,故名横死。 第三横者,游猎放逸,YIN醉无度,多诸非人,害其魂魄。 三放逸亡魂。言放逸者,依《涅槃经》第八卷说:谨慎无放逸,是处名甘露。放逸不谨慎,是名为死句。若不放逸者,则得不死处;如其放逸者,常趣于死路。若放逸者,名有为法,是有为法,为第一苦;不放逸者,则名涅槃,彼涅槃者,名为甘露,第一最乐。若趣诸行,是名死处。YIN无度者,虽复自妻,须避三长月六乃八王日,谓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亦名八节;曰临产一月,产后一月,及三明下,若有犯者,名为邪YIN。问:人守人嗔,法守破法,应名邪YIN。人自有妻,何以为邪?答:既听受一日一夜戒,堕于法中。本虽妇,今不自在,遇受戒时,则非法守。又为伤身,乳儿时YIN,母乳则竭,又以心著YIN欲,不复护儿,非道之处,故名邪YIN。醉无度者,如鸯崛魔罗饮酒荒乱,YIN匿其母,其母复与外人交通,持刀杀之。如《智度论》,佛语难提迦优婆塞,酒有三十五失。何等三十五?一者现世财物消竭,何以故?人饮酒醉,心无节限,用费无度故。二者众病之门。三者斗争之本。四者裸露无耻。五者丑名恶声,人所不敬。六者覆智慧。七者应所得物而不得,已所得物而散失。八者伏匿之事,尽为人说。九者种种事业,废不成办。十者醉为愁本,何以故?醉时多失,醉已惭愧忧愁。十一者身力转少。十二者身色坏。十三者不知敬父。十四者不知敬母。十五者不敬沙门。十六者不敬婆罗门。十七者不敬伯叔及尊长,何以故?醉间恍忽无所别故。十八者不尊敬仙。十九者不敬法。二十者不敬僧。二十一者明党恶人。二十二者疏远贤善。二十三者作破戒人。二十四者无惭愧。二十五者不守六情。二十六者从色放逸。二十七者人所憎恶,不喜见之。二十八者贵重亲属及知识所共摈弃。二十九者行不善法。三十者弃舍善法。三十一者明智人士所不信用,何以故?酒放逸故。三十二者远离涅槃。三十三者种狂痴因缘。三十四者身坏命终,堕恶泥犁中。三十五者若得为人,所生之处,常当狂骏。由YIN醉无度,恼乱众生,为诸非人害其魂魄,不得长寿,故为横死。 第四横者,为火所烧。 四火来焚烧。此人不定寿业,是焚烧众生增上果。若遇顺缘修福等资助,则不为火焚,寿命延长;如其不尔,则为火烧,寿命短促,故为横死。 第五横者,为水所溺。 五津流所溺。此人不定寿业,是沈弱众生增上果。若遇顺缘资助,则不为水溺,寿命延长;如其不尔,则为水溺,寿命短促,故为横死。 第六横者,人狮子虎豹诸恶兽中。 六逢兽亡生。此人不定寿业,是食肉害众生增上果。若遇顺缘修福等资助,不为恶兽等所瞰,寿命延长;如其不尔,则为兽所瞰,寿命短促,故为横死。 第七横者,饥渴所困,不得饮食,因此致死。 七饥馁受终。此人不定寿业,是夺众生食增上果。若遇顺缘修福等资助,饮食丰足,寿命延长;如其不尔,则饮食困乏,寿命短促,故为横死。 第八横者。厌祷毒药,起尸鬼等之所损害。 八起尸相损。此人不定寿业,是行毒药厌咒增上果。若遇顺缘修福等资助,则不为毒药厌咒中害,寿命延长,如其不尔,则为毒药厌咒中害,寿命短促,故为横死。 第九横者,投岩取死。 九山崖坠落。此人不定寿业,是陷坠众生增上果。若遇顺缘修福等资助,则不坠岩,寿命延长;如其不尔,则寿命短促,故为横死。 是名如来略说大横有此九种,其余复有无量诸横。 二结。以不定业既多,修福又少,是故诸横,实为难可具尽宣说。 尔时众中有十二夜叉大将,俱在会坐。 第五大将解卫。文分为三:一明大将,二明拥护,三明赞劝。就初文中,文分为三:一总标大将,二别列其名,三明其眷属。此则初也。能大将领鬼神,故名大将。 所谓宫毗罗大将,跋折罗大将,迷怯罗大将,安捺罗大将,安涅罗大将,摩涅罗大将,因陀罗大将,波异罗大将,摩呼罗大将,真达罗大将,招度罗大将,鼻羯罗大将。 二别列其名。此鬼神名是鬼神语,天竺诸人亦自不解。此三译家皆悉不翻。其中少小不同者,诸来三藏音有楚夏。 此等十二夜叉大将,一一各有七千夜叉以为眷属。 三明其眷属。此诸大将,各有七千夜叉以为眷属。 皆同一声,白世尊言:我等今者蒙佛威力,得闻世尊药师琉璃光如来名号已,不复更有恶道之怖。 二明拥护。文分为三:一荷恩,二归敬,三愿护。此则初也。 我今相与皆同一心,乃至寿尽,归依佛,归依法,归依僧。 二归敬。此三归依,如前已辨。 皆当荷负一切众生,为作义利,饶益安乐。 三愿护。文分为二:一发愿,二弘护。此则初也。为作义利者,依《佛地论》第一卷云:现益名义,后益名利;世间名义,出世名利;福德名义,智慧名利。 随于何等村城聚落阿兰拿处,若流布此经,若复持彼世尊药师琉璃光如来名处,亲觐供养者,我等眷属卫护是人,皆使解脱一切苦难,诸有所求,悉令满足。 二弘护。阿兰拿处者,亦名阿兰若,或阿练若,皆同也。《瑜伽》二十五说:云何名为住阿练若,谓住空闲山林垌野,受用边际,所有卧具,远离一切村邑聚落,如是名为住阿练若。问:几许名一阿练若?《俱舍》十二云:十二指为一拃手,二十四指为一肘,四肘为一弓,五百弓为一阿练若。谓在在处处,流布此经。受持如来名号,亲近供养者,我等神将并及眷属,为正法故,常护是人,皆便解脱一切苦难,诸有所求,悉令满足。 尔时世尊赞诸夜叉大将言:善哉善哉,夜叉大将,汝等念彼世尊药师琉璃光如来恩德者,当念饶益一切众生。 三明赞劝。时佛赞劝诸大将言:汝等若念如来恩者,当念饶益一切众生。 尔时慧命阿难白佛言:世尊,此经何名,云何奉持? 第六庆喜请持。文分为二:一阿难问名,二如来酬答。就初文中文分为二:一问经名,二问受持,双问也。此经何名者是问名,云何奉持者是问持。 佛言:阿难,此法门者名为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昔所发殊胜大愿,当如是持;名为十二夜叉大将自誓,当如是持;名为净一切业障,当如是持。 二如来酬答。文分为二:一答问名,二答受持。名为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昔所发殊胜大愿是答名,当如是持是答持。 时婆伽婆说是语已,诸菩萨摩诃萨,诸大声闻,国王大臣婆罗门居士,及一切大众阿修罗犍达婆等,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自下第三明依教奉行分。闻佛所说欢喜奉行者,依《伽耶山顶经论》云:天亲菩萨明三种清净,所以欢喜。一说者净,明如来是一切智人,普为众生尽说顿说,无有藏法之垢,故说者清净。二所说法净,明所说经教与理相应,随顺善导,句义美妙,故所说清净。三受法者净,明听法之时,一心正信,不相是非,闻即受行,故受者清净,具三清净,所以欢喜。 慧观昔因问道,得履京华,备践讲筵,十有余载。遂逢永淳饥馁,杖锡旋归,疑痼膏肓,罔知析滞。每玩味兹典,常讽诵受持。然粗薄通,粗得文意,不量暗短,辄述所闻,捃摭群口口,口口疏例。岂敢传诸学,私将口口口口坡寻,时闻示过。 立清河王覃为太子,事觉,王矫诏囚覃于金墉城。王司马潘滔说王曰:兖州天下枢要,魏武以之创业。荀曦有大志,久令处之,则患生心腹。若迁于青州,厚其名号,曦必悦。公自牧兖州,经纬诸夏,藩卫本朝,所谓为之于未乱者也王然之。癸卯,王自为丞相领兖。 (按:以上二则出自《晋书》卷六十四《武十三王传》及六十一《苟曦传》,为敦煌写经人所节录。) 佛说药师如来本愿经疏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