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智度论札记(12) 柳絮 二六五 若菩萨能观色等诸法空无所有,转诸“著心”,故于佛道中“不转”。色等法和合因缘生,菩萨知足有为过罪故,不应此中住。诸法空故,能转著心;转著心故,名“不转”。 二六六 菩萨知一切有为作法,虚妄不实,如幻如羊;无为法空无所有,寂灭相,是故于一切处无所爱著。于亲生中,乃至佛亦不著;于法中,乃至涅槃亦不著。 二六七 萨婆若有种种名字,或说一切智,或说一切种智,或说无上道,或说无量诸佛法,或说菩提,皆是萨婆若名字。 二六八 诸法自相空,印是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翠竞空,即是“如、法性、实际”。 二六九 菩萨虽安住一切法空中,而祟法爱法。何以故?定菩萨不署是一切法空故。又先行次第法,禅定智慧等,然后得一切法空。比空不可得;口说而心著,是故先行次第法。 二七〇 安住者,深入通达,心无所著。 二七一 因缘生法无自性,无自性故卵定单竟空。定单竞空,从本已来空,非佛所作,亦非余人所作。 二七二 所谓“如”,非定色,非离色。譬如以泥为瓶,泥非即是瓶,不离泥有瓶,亦不得言无瓶。 二七三 一切法如相(色如相、受想行识如相、乃至涅槃如相),定名阿褥多罗三藐三菩提。以是故,诸法如,印是无上道。 二七四 智者得譬喻,则于义易解。若无初心,则无后心。初心集无量种种功德,后心则具足;具足故能断烦恼习,得无上道。 二七五 佛法是菩萨道,菩萨道具足故,当得一切种智:得一切种智故名为佛。是诸事,空行为根本。 二七六 不得故不作,不作故不生,不生故不灭。何以故?法性常住,本然不生不减故。 二七七 具足二忍故(众生忍、法忍),不见三事:忍法,忍者,忍处。 二七八 身、口、清净名持戒:意清净名忍辱。持戎时心未能清净,须忍辱守心故。 二七九 所》明一切法不取相。一切法者,色乃至菩提。是法虚诳,从因缘生,自性无故不取,不取故不舍,以不忆念取相故。若菩萨能灭一切法中忆念,卸是“空、无相、无作”解脱门,解脱门印是“诸法贯相”。虽有善根,以取相著心颠倒故不增长;譬如种壳,其苗虽好,秽草多故,不能增长。以泉生忆念故,生三界善不善处:若无忆念则不著,不著则不生。 二八〇 离有为相,无为相不可得。是故无为但有名字,无有自相。 二八一 凡夫说苦,著名随相:诸佛及弟子口说苦而心不著,不著名不随相。圣人随世俗言说,于中无有名相著处。 二八二 一相故名一切种智,所谓一切法寂戚相。无所得印是得,以是得无所得。 二八三 贯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但无所住。有为性虚诳不贯,无为性空无所有,故不可住。 二八四 一切种智者,即是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萨婆若、佛法、佛道”,皆是一切种智异名。 二八五 虽舍小杂祟,当得清净大乐;舍颠倒虚诳乐,得赏乐:舍系缚祟,得解脱祟;拴独善乐,得共一切泉生善祟。 二八六 若法从因缘和合生,郎无自性:若法无自性,印是空无法。 二八七 世谛,第一义谛,无异也。何以故?世谛“如”,郎是第一义如。凡夫虽亦有如,因缘未发故,不能利益泉生,不能行“如”至萨婆若故。 二八八 住十善道,能离欲生色界,离色生无生界。 二八九 离有为不得说无为,离无为不得说有为赏相。是故,是二法不得相离:凡夫谓此为二,是故颠倒。一切法中取相皆是二,一切二皆是有,适有便是生死。何以故?有中生著心,著心因缘生诸烦恼,烦恼因缘往来生死,生死因缘忧悲苦恼。是故说适有法便有生死,有生不得晃老病忧苦。(摘自《慧炬》305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