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 | 禅宗 | 密宗 | 成实宗 | 地论宗 | 法相宗 | 华严宗 | 律宗 | 南传 | 涅盘宗 | 毗昙宗 | 三论宗 | 摄论宗 | 天台宗 | 综论 | 其它 | 护持 |
索达吉堪布:必须面对的真相 六、西北大学问答 |
 
索达吉堪布:必须面对的真相 六、西北大学问答 2011年11月10日下午 』
(一)问:我是陕西省社科院的佛教研究者,也是佛教研究所毕业的博士生。我想请教堪布,我们生生世世不断轮回,到底有没有最早的第一世呢? 答:我们的生命,可以说有结尾(指解脱轮回),但开端因为极其漫长的缘故,相关佛学资料中经常说是“无始以来”。 关于“无始以来”的解释,不同论典有不同的说法:有些认为,众生最早处于一种无记法的状态,这种状态类似于虚空,但又不完全一样;有些认为,最开端是没有的,因为是无始;还有些认为,众生应该有个开端,但这个开端没有历史记载,由于时间过于漫长,才叫做“无始”。 但不管是哪种说法,正如一位大德所言,我们最早怎么样不是很重要,走好眼前的路才是关键。 (二) 问:我是西北大学的本科生。好多人总是在生命的尽头,回顾人生,才明白自己的遗憾。那我们今世的人生,主要任务是什么呢?怎样才能拥有真正的人生意义? 答:确实,不仅仅是普通人,包括历史上的一些著名人物,也会在临死时,才发现一辈子做了很多错事。在生命的长河中,有些人能及时反省这种错误,而有些人从来也没有这种机会。但不论是哪一种人,如果你真想对自己负责,就应该学会善待生命。 善待生命有几种方式:上等的,是用自己的一生为一切众生造福;中等的,为了自己而行善积德;下等的,不做损害其他众生的事,毕竟所有的生命都同等珍贵。以这些方式,可以弥补往昔所造的很多罪业。当然,这些罪业,还可以通过佛教中的忏悔得以清净。 问:人生是由谁决定的?为什么有些人的人生是快乐的,有些却是苦难、充满困惑的? 答:世间有些宗派认为,人生的苦乐由上帝赐予,或者由大自在天决定。但按照佛教的说法,人生的主宰就是自己,并不是别人来掌控的。否则,真有一个造物主的话,他让谁快乐,谁就快乐;他要谁痛苦,谁就痛苦,这是很不公平的。因为我没有做任何坏事,他就平白让我受苦;我没有做什么好事,他却让我天天快乐,这样的话,造物主可能会常常被大家埋怨。 其实,我们的人生之所以快乐,是由于过去做了善事;之所以痛苦,是因为往昔造了恶业——这个概念乍听起来,恐怕有些年轻人不接受,但它对每个人来讲至关重要。就好比你播下毒药的种子,结出来的果只能是毒药,绝不会是妙药。同样,一旦你造了恶业,未来只能成熟苦果,而不会招致快乐。因此,种瓜得瓜、种豆得豆,这是亘古不变的真理。 所以,如果你想今生快乐、来世快乐,乃至生生世世都快乐,就尽量不要造杀生等诸多恶业。否则,只要造了恶业,它要么会在你今生成熟,要么会在来世成熟,迟早都要感受这种痛苦。这就是为什么有些人的人生充满快乐,有些人却饱尝痛苦,这一切苦乐其实都是自作自受。 藏传佛教有位大德叫智悲光尊者,他对因果曾有一个很好的比喻:就如同大鹏在空中飞翔时,影子虽然暂时看不到,但只要它一落地,影子马上就出现了;同样,一个人造了业的话,这个业力便会一直跟着他,只要因缘成熟,痛苦或快乐即会当下现前。这是非常深奥的因果道理,希望大家能经常思维。现在很多人没有因果观念,只要肚子填得饱,日子过得舒服,其他什么都不顾,这种社会现象是特别可怕的。 (三) 问:我是佛教的业余爱好者,读过一些佛经,对轮回转世特别感兴趣。因为一方面来讲,轮回转世和我们息息相关,到底有没有轮回?有没有来世?这关系到每个人的切身利益。再一个就是,轮回转世的理论,对佛教来讲是个基础,如果没有轮回转世了,佛教的其他理论也就变成空中楼阁了。 关于轮回转世的证明,刚才您也讲了一些案例。但现在的证明,好像都是基于案例。案例总是有限的、不普遍的,就算搜集了上万个案例,跟人类总数相比,也只是少数。所以,单凭案例很难让大部分人心悦诚服,可能需要一些理性方面的证明,来弥补这个不足。请问堪布,您在这方面有没有开示? 答:我们建立任何一个理论,都需要两种方式:一种是理证,也就是逻辑论证,在藏传佛教中叫“因明”。因明中对轮回转世的证明,最尖锐、最根本的一种推理,就是死时心的最后一刹那延续存在[1]。如果你对这个不能反驳,那不需要其他的,这个理论就已经成立了。 第二种方式,即是案例。实际上,如果你没有能力推翻这些案例,那这个理论也是成立的,我们不得不承认。 要知道,一个理论能否成立,不是看多少人愿意接受它,而应该看它是否站得住脚,用因明术语来说,就是看它有没有所害。假如只是用人数来衡量,唐朝西安有100多万人,大部分都是学佛的,不可能不承认前世后世。而如今21世纪,大多数人不信仰佛教,肯定也不承认轮回转世。但若是一国之君推崇佛教,许多人又有可能一下子转变过来。所以,以人多、人少来判断一个理论是否成立,这不一定很正确。 再说了,如今所谓的科学,也是极少数科学家揭示的,并不是人人都能发现。世间上的纯金非常难得,同样,甚深的真理也很难发现,如果因为不能被很多人发现,就否认它的合理性,这也是说不过去的。 其实,有些人若实在不承认前世后世,可以空出一定的时间,找些藏传佛教的格西,面对面地进行理性辩论,这样比较容易生起真实的见解。 (四) 问:我是西北大学思想文化研究所的研究生,平时对佛教也感兴趣。佛教中讲二无我,没有人我,也没有法我,如果执著有“我”,就是痛苦的来源。但在轮回学说中,轮回有一个“我”的存在才能成立。前边这个“无我”和后边这个“有我”,这两者是不是矛盾?如果不矛盾,怎么协调? 答:这一点都不矛盾。释迦牟尼佛在第二转法轮中,说“我”不存在,万法都是空性的;但在第一转法轮中,又说“我”要解脱,因为“我”是痛苦的,痛苦的根源是烦恼,烦恼通过智慧可以断除。这两者实际上并不相违,至于具体原因,大家要系统学习才能明白。不过,我在这里可以大概讲一下: 万法的实相,是我和我所都不存在,这叫做胜义中不存在;但没有证达这样的境界之前,“我”是存在的,包括轮回痛苦、解脱、极乐世界,也全部是存在的。就像你正在做一场梦,梦没有醒时,梦中的一切都有,有快乐也有痛苦,为了获得梦中的快乐,需要断除梦中的痛苦;可是当梦醒了以后,一切就荡然无存了。所以,你梦中的“有”与梦醒后的“无”,这二者根本不矛盾。 佛教中空性与显现的关系,大家要学习一段时间后,才会比较容易明白。而且这个道理特别重要。比如佛说眼耳鼻舌身没有,这些真正去观察,确实是找不到的。这种找不到,并不是它明明有却找不到,而是用月称论师、龙猛菩萨的中观正理去剖析,它的本体点滴不存。但在迷乱显现中,它又无欺存在。 如果学了中观、《俱舍论》等论典,你们就会完全明白“有”和“无”一点都不矛盾,而且这样说非常合理。若不这样说的话,很多问题就说不清楚了。 问:往前推几百年或几千年,地球上可能只有十亿人,但当今已经六七十亿了,如果轮回学说真的成立,为什么人会越来越多?多出来的灵魂是从哪儿来的? 答:我们这个地球上的人类,最近刚公布达到了70亿。人类虽然有这么多,但在六道轮回中,并不仅仅只有人类,还有无量无边的其他众生。 佛教的宇宙观,跟世间的宇宙观还是有一定差别。按照佛教的观点,世界有无数的世界,众生也有无量的众生。其他世界的有些众生,因为行持善业获得了人身,就会被业力所牵,转生到我们这个世界来。我们这个世界倘若有一天毁灭了,人类又会转生到其他世界去。 如今人类最熟悉的,就只有地球和月球。但佛教中说,我们这个娑婆世界,包括了三千大千世界,这是非常庞大的数目,里面的生命也是不计其数的。 (五) 问:我有一个朋友,她去了拉萨,转经轮转反了,回来碰到很多违缘,然后她对佛法就很敬畏。请问,转经轮转反了该怎么办? 答:转经轮一般都要顺时针转,逆时针的话,确实有很大过失。如果她想要弥补,逆转了多少遍,再顺转多少遍就可以了。 问:现在泰国在发洪水,那是一个佛教盛传的大国,怎么还会感受这种痛苦? 答:泰国虽说是佛教圣地,但是出现一些灾难,这也是正常现象。往昔释迦牟尼佛在世时,释迦族也被琉璃王灭族,即使佛陀亲自劝阻,也无济于事。原因是什么呢?在久远以前,释迦族人当渔夫时,捕杀了大量的鱼。而这些鱼,正是琉璃王及其军队的前世。当时,佛陀也显现头痛,因为他当渔夫的儿子时,看见捕来的鱼在辗转翻跳,禁不住地笑了起来,以此业力,成佛后仍示现头痛。所以,因果是丝毫不爽的,不管是谁,造了业就必定感受果报。 泰国,我以前也去过,确实那里佛教很兴盛,但遗憾的是,除了一些高等大学的博士和出家人以外,在民间,很多人对佛法教义并不太懂。他们只是信仰佛教,经常拜出家人、拜寺院,可是对信心、智慧、出离心、菩提心的了解,还是比较欠缺。就像现在汉地的很多地方,每逢佛教节日、开法会,寺院里都人山人海,但你真正问他对佛教的认识,许多人连“诸恶莫作、诸善奉行”都不知道,甚至一边杀蚊子一边开始拜佛。 现在泰国发洪水,应该也是往昔的业力成熟所致,而他们现在信仰佛法、护持三宝,这对将来会非常有利。要知道,因和果并不是同一时间发生的。包括有些人好心没有好报,这也应该考虑前世的业力。只要以前造了恶因,今生出现恶果是在所难免的。 问:怎么样正确分辨佛教跟邪教之间的差别? 答:最关键是要学习佛法。现在很多人对佛教的了解相当不够,我经常跟一些研究宗教的博士生、研究生讲:“你如果要发表佛教论文,一定要尽量客观公正。不然,你明明对佛教的理念不是特别精通,却打着佛教博士生、佛教研究生的名号,这样的话,你所讲出来的语言,很容易漏洞百出、误导他人。” 若想分清佛教和邪教之间的差别,就一定要提高自己的佛学水平。如今人们对佛教的误解特别多,觉得这个不对、那个不对,全部都是邪见,正见非常少。所以,大家对佛教要多方面地学习和了解,这样以后,才能树立正见辨别真假。 (六) 问:我是善导慈善的一名成员。佛陀在《阿弥陀经》中,讲述了极乐世界的无量清净庄严,但经中又说“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那么,什么样的善根是多善根,什么样的福德是多福德,什么样的因缘是多因缘?什么样的行动和方法,才是往生极乐世界的正因? 答:这在《观无量寿经》中讲得比较清楚[2]。首先,我们应该有虔诚的信心,然后在此基础上,孝养父母、行持善法、不杀生、修慈悲心等,这些都是往生的正因。 藏传佛教的净土法门中也说,最根本是要发无上菩提心,自己愿意往生极乐世界,然后观想阿弥陀佛的万德庄严。以这样的信心,一日到七日之间,一心不乱地念佛,最终即能往生净土。 表面上看来,这好像特别简单,只要闭关七天就能往生了。但实际上,这要看每个人的根基如何。假如没有好好地忏悔,就算你念了七天,也很难达到一心不乱。因此,藏传佛教的大德特别强调忏悔的重要性,如果能清净往昔所造的罪障,这就是特别好的一种往生善根。 其实,汉传佛教、藏传佛教在净土法门方面,若能互相对应、互相学习,对净土宗的弘扬肯定相当有利。原本在往生极乐方面,我还有很多话要讲,但今天因为时间有限,只好把重点放在分析前世后世上了。 要知道,我们的生命十分短暂,所以求生净土有非比寻常的意义。在汉地,依靠前辈大德们的恩德,有“五经一论”这么珍贵的法本,大家一定要值得重视,不但要从理论上学习,更要去实地修持。若能一边念阿弥陀佛,一边发愿往生极乐世界,平时也经常观想阿弥陀佛,当我们离开这个世间时,有缘者一定会往生的。 这一点,对每个人来讲比什么都重要。因为我们死时一切都带不走,而生前所造的业力,却如影随形、寸步不离。因此,我们一定要多积累善法功德,就算不能往生极乐世界,也千万不要堕入地狱、饿鬼、旁生,不然的话,实在太痛苦、太可怕了! (七) 问:我是一个初学者。汉传的禅宗讲见性成佛,藏传讲即身成佛。但我们离藏地比较远,学习藏传不是特别方便,如果修汉传的禅宗等宗派,是否有机会在这一世成佛?如果我们发愿这一世成佛,是不是只能修净土法门,往生极乐世界后再修行成佛? 答:记得以前藏地的米拉日巴尊者,在依止上师的第一天,就跟上师说:“请您恩赐衣食与正法,愿我这一世成佛。”上师回答:“衣食和正法不能全部给你,二者只能任选其一。如果你选择我赐予正法,这一世能否成佛,主要还是靠你自己。”后来,米拉日巴选择了正法,一生中历经千辛万苦,特别特别精进,最后获得了金刚持如来的果位。 所以,你能不能这一世成佛,关键还是看自己。假如你把世间的一切抛之脑后,精进修持的话,一定会得到不同程度的成就。这一点,看看古往今来很多大德的事迹就知道了。 其实,不管是密宗、禅宗、净土宗,其究竟教义是完全一致的,没有什么差别,都是要最初发菩提心,中间修习二种资粮,最后现前色身和法身的果位。尽管祖师大德所开创的法门不同,但结果都是殊途同归。 对现代人来说,佛教的真理无懈可击,对人类的很多困惑,也有非常圆满、非常完整的答案,不学就太可惜了。当然,大家在学佛的过程中,也不能把它当成一种消遣,或者用自以为是的眼光去研究,而应该先把自己内心的错误思想倒空,然后再装进新的知识,这样才能对佛教有全面、真实的了解,而不会被很多邪见污染。 问:您没有正面回答我的问题,我需要正面回答。这一世是先修净土往生,然后再修行成佛;还是可以直接发愿今生成佛呢? 答:呵呵,我刚才不是说了吗,这要看你啊。解脱依赖于自己,我已经正面回答了,但你没有正面理解我的意思。(众笑) (八) 问:我是西北大学应用心理学专业的研究生,很高兴能抓住最后一个机会提问。如果我们用催眠等方式,知道了自己的前世,那么这些前世对今生的意义是什么呢? 答:在这个世间上,每个人的习性爱好都不相同。有些人从小就特别喜欢音乐,有些人从小就酷爱写作,按照佛经中的观点,这都是他们前世的习气所致。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也说,对任何一个事物而言,内因主要起决定作用,而外因,则是起到一定的影响。 包括你们在座的每个人,今生选择什么样的专业,在哪个行业中可以发挥自己的才能,都跟前世的业力有关。那么同理可推,你们今生中所作的善法、恶法,对来世也会起决定性的作用。 所以,我特别希望大家能树立正确的见解,来对待万事万物、生命现象、宇宙世界等。若能如此,每个人今生中会了知取舍,来世也会非常快乐! -------------------------------------------------------------------------------- [1]这样说的理由,在《释量论》中有细致入微的剖析。 [2]《观经》云:“欲生彼国者,当修三福:一者、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二者、受持三归,具足众戒,不犯威仪;三者、发菩提心,深信因果,读诵大乘,劝进行者。如此三事名为净业。佛告韦提希:汝今知不?此三种业乃是过去未来现在,三世诸佛净业正因。”
---------------------------------------------------------------------------------------------------------------- 更多索达吉堪布佛学内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