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 | 禅宗 | 密宗 | 成实宗 | 地论宗 | 法相宗 | 华严宗 | 律宗 | 南传 | 涅盘宗 | 毗昙宗 | 三论宗 | 摄论宗 | 天台宗 | 综论 | 其它 | 护持 |
索达吉堪布:旅途脚印 105、感慨 |
 
索达吉堪布:旅途脚印 105、感慨
不管是出世间的大成就者们,还是世间的大智者们,往往在生前会遭遇无人理睬的尴尬。仿佛他们的功德在临死之前并不存在似的。 一次,智悲光尊者在山上静修,在见到无垢光尊者的幻化身时,不解地问道:“全知大尊者,我多年来一直祈祷,为何您今天才现前呢?”尊者回答说:“你们现在都说我是全知,我在世的时候不要说是全知,连基本的吃穿也很困难啊!” 的确是这样,一个具德上师生前常常默默无闻,无人问津。在摄受弟子时,弟子也并不知晓上师的功德,一旦上师辞世,方忆念起上师的伟大,但却再也见不到上师的身影,只留下无穷的追忆与悔恨。 大恩上师如意宝晋美彭措也曾说过:“我死了以后,你们对我的信心会增上。不仅仅是我,许多人都是同样。” 世间也是这样,常言说:“良马易得,伯乐难求。”在智者尚未被人发现之前,其生活状况都是异常窘困的。 贝多芬——这位连接古典和浪漫乐派的音乐巨匠,生前却遭受了诸多不幸,疾病缠身,经济困难,以致于写下《一文钱随想曲》,其手稿上写有:“为丢掉一文钱而愤怒,以随想曲的形式发泄”的字迹,可见其当时困顿交加的状况。舒曼曾为此感叹,而写下了一篇精美的散文。 写下千古名著《红楼梦》的曹雪芹,生前也是过着“划羹为食”的穷酸生活。 古往今来,能象刘备那样求贤若渴,三顾茅庐的又有几人?无数的英雄们都留下了怀才不遇的哀鸣。 生前不予重视,死后即使大肆渲染其丰功伟绩又有何用? 尤其是修行人,更应当在上师在世之时,意识到上师的珍贵。 壬午年四月十七日 2002年5月28日
---------------------------------------------------------------------------------------------------------------- 更多索达吉堪布佛学内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