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 禅宗 密宗 成实宗 地论宗 法相宗 华严宗 律宗 南传 涅盘宗 毗昙宗 三论宗 摄论宗 天台宗 综论 其它护持
 
 

认识人生 系列八 5、善护所缘不随转?决定所修勿增减

发布人:admin   下载DOC格式文档    微信分享     

 
 
     

认识人生 系列八 5、善护所缘不随转•决定所修勿增减

 

  1、令心安住善所缘•莫随烦恼自在转

  那我们在寺院当中,究竟要怎么修?实际上《广论》上面是有告诉我们的:“所言修者,谓其数数於善所缘,令心安住,将护修习所缘行相。”就是对我们所缘的境界要令心安住,那么我们要想方设法来护持我们修习所缘的行相,就是内心当中佛法的行相时刻不能脱离,一直要保持,一直要存在;如果内心当中没有佛法的行相,就没有佛法的力量。

  因为我们没有办法得到佛法很高的一个境界,所以你必须要去建立一个行相。你如果已经有很大的成就了,这个行相就不需要了,因为他就任运,他自己就能够代表佛法,就是所做作为已经自然,任运自然。我们初学的人是不可能有这种能力的,初学的人必须要去建立一个正确面,去建立一个模范,去建立一个典型。社会上面要学雷锋——雷锋很了不起,做好事情。就是树立一个形象,在内心当中树立一个所缘的形象,就能够产生作用。我们佛法修行,要建立一个所缘行相,目的要来调伏我们的烦恼,净化我们的烦恼。

  那为什么我们对自己所缘的行相护持,并令心安住如此重要呢?《广论》里面有谈到,“盖从无始,自为心所自在,心则不为自所自在”,我们内心,我们自己内心,是指我们的分别心、散乱心,狂乱心、意识心,就是我们生命,都是被我们第六意识的分别心、散乱心所把持的,也就是我们往往说的话、做的事情,不是自己要说的,不是自己要做的,他往往是没有经过深思熟虑的。

  比如我们常常跟人家说了很多话,有时候不是说你自己很愿意这么去讲。我们自己讲一讲看,自己对自己,你用不用讲话,你不用讲了,如果说自己对自己讲的话,你拿个录音机录下来,然后再放出来听,那这些话都不能听。为什么?这话都没有意义,不用讲。那么我们讲很多话,实际上都是来应付对方的,是没有用处的,他也可以不讲。他讲,是一种习惯。他觉得,哎呀,我不和对方说话,对方可能会误会我”,要么说我不讲可能会很难过,不讲一些话就受不了,他总是要讲,一种习惯啦。实际上无义语太多啦,太多太多妄语了,就是说,无关痛痒的、没有作用的话,没有意义的话,罗嗦的话太多。所以是内心烦恼的表现。实际上面不是我们自己生命所需要的东西,生命所要去展现的内容——不是的。

  那怎么办呢?“心复随向烦恼等障,而为发起一切罪恶。”因为内心烦恼起现行,所以自己整个生命就会转向烦恼那边去,因为内心趋向于烦恼,就会发起一切的罪恶,就会造种种的恶业,这个时候怎么办呢?“此修即是,为令其心,随自自在。”时时刻刻要去面对自己的生命,而不是要去面对自己的烦恼心,也不是跟随我们自己的烦恼心,而是应该让我们自己生命朝着一个正确的方向去走——“堪如所欲,住善所缘”。“堪如所欲,住善所缘”就是我们所需要的东西,我们所需要的佛法,我们所需要的三宝。能够真正安住这样一个所缘境,“住善所缘”。这不仅仅是我们人的血肉之躯住在这里,我们心有没有住在这里,我们整个生命有没有安住在这里,这是很重要的。有些人他只是身体坐在这里,他的心呢,散乱心跑到很远很远的地方去了,都不知道飘到哪里去了,很难讲的。好一点的话,他只是散乱心坐在这里,意识心坐在这里,意识流在这里了(现在的语言“意识流”,我们佛教的语言“意识”),就断断续续,不太连贯了,人的生命没有在这里,所以就不是真正的安住。反过来说,我们生命的意义、生命的价值、我们的意识心,衬托不起来,就是我们的心没有办法来担负自己生命的意义。我们清醒的时候,我们听到佛法的时候,隐隐约约会感觉到我们内在生命的重要性以及它的珍贵性。但是我们一旦没有听佛法的时候,佛法的力量不起作用的时候,我们意识心、分别心又出来了,就是没有办法来真正面对自己,“随自自在”。

  2、任遇所缘患无穷•莫将恶友作同行

  “此复若随,任遇所缘,即使修者,则於所欲,如是次第,修习而许,善所缘境,定不随转。”那么也就是,我们如果“任遇所缘”,“任遇所缘”就是我们日常生活当中有很多很多的境界,那么我们去修行的时候,一定要怎样呢?“定不随转”。不能随我们自己的意识心、所缘到的境界来转。如果那样,就是很可怕的事情,也是很麻烦的事情。因为我们出门的时候,很难想象说你会遇到什么境界。也有可能人家给你讲一通佛法,那你就会觉得他讲的这个佛法有道理,我们要照着去做,也有可能说他告诉你一个方法,这办法很灵,你也可能会照着去做,这都是会有可能的事情。这样的话,我们自己的内心所缘的行相就会放弃、就会随转,随着“任遇所缘”来转,这个怎么去修道呢?

  那你再换一个境界,再换一个地方,再有一天,你又遇到另外一个所缘,刚好这个时候你的心情跟他相应,那么我们又会认为说“这位法师讲的好,这位法师讲的对,能够了解我的心情,能够对治我的烦恼”。好多人他在起烦恼的时候,刚好有一些人在你这个烦恼上面给你安慰几句。说“哎呀,你这些委屈确实是正确的,别人不了解你”,你觉得,“哎呀,只有这个人会同情我,这个人会了解我的心”。那就会相信他,这个跟我们烦恼时“所应修心”是两回事情。他只是同情你啦,他也只是说来安慰安慰你啦,他本身就是这样一个作意。那么当你情绪极其低落的时候,你刚好需要一个人来安慰你的时候,有一个人来安慰你,我们就会很容易认为说这个人就是我们最好的同行善知识。实际上这样已经成了一个恶知识了。我们会把恶知识当成善知识,会把善知识当作恶知识。那么如果另外一个人同时说:“你不能起烦恼,赶紧去拜佛,你怎么不去上课呢?”那你会把他当成恶知识,“我这么烦恼,你还叫我去拜佛,你这个没有同情心。”你对照佛法,你对一对看,是不是这么回事情?,肯定是这样子的。我们在家里头好,在庙里边也好,我们都是能够看得出来的。所以怎么办呢?“若从最初令成恶习,则终生善行,悉成过失。”你一直这样等流下去,那么这种恶习怎么能够改呢?

  “故於所修诸所缘境,数量次第,先须决定。”我一天要修几个小时,要修几座法,念几卷经,念多少遍咒,念多少佛,磕多少个头,这是数量;次第,早上做什么,下午做什么,晚上做什么,要做多久?一个月,两个月,三个月,一年,两年,做完再怎么修,都要做决定的,要非常清楚。“次应发起猛利誓愿,谓如所定,不令修余。即应具足忆念正知,而正修习,如所决定,令无增减。”这是关键的,因为你数量、次第决定以后,你不要增减,为什么呢?那有时候你高兴起来,你说我今天再加两小时,那么你明天不高兴了,休息一天吧,这都是不对的事情。我们这里,一些同学上课,他上高兴后,天天上,最后上不动了,不行也得上,这个不行的。我刚开始就讲,你一个礼拜上几次,不要多,多了希求心你就断了,就不愿上了。好多人不明白这个道理。我刚开始就一直这么说,,必须要搞清楚这个数量跟次第,要刚好。

  你一天饮食要知适量,修行也是要知适量,同样一个道理,一个是滋养我们的法身慧命,一个是滋养我们的色身,滋养我们的生命。所以我们修行一定要做决定,一定不能增减,一定要善于护持自己所缘的行相,不能随便转。

-----------------------------------------------------------------------------------------------------------------

相关链接

认识人生(目录)

更多佛教基础读物

-----------------------------------------------------------------------------------------------------------------

XC法师佛学内容推荐

XC法师佛学问答

XC法师佛教文章大全

XC法师佛学视频在线观看及下载

-----------------------------------------------------------------------------------------------------------------

 
 
 
前五篇文章

认识人生 系列九 1、染净心生恒修心?往生净

认识人生 系列九 2、参悟茶道空出有?通达空

认识人生 系列九 3、弘法利生依三学?次第学

认识人生 系列十 1、无为功德般若体·都摄六

认识人生 系列十 2、依慧消业修三福·花开净

 

后五篇文章

认识人生 系列八 4、善悟诸喻甚深义?广弘圣

认识人生 系列八 3、欲断烦恼莫逃避?先识自

认识人生 系列八 2、苦乐交参由心生?了达四

认识人生 系列八 1、谛思生命真实义?实相通

认识人生 系列七 5、随力起修种正因?以愿导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五明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