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 禅宗 密宗 成实宗 地论宗 法相宗 华严宗 律宗 南传 涅盘宗 毗昙宗 三论宗 摄论宗 天台宗 综论 其它护持
 
 

智谕法师:般若义理的探究 分别解说 一谛

发布人:admin   下载DOC格式文档    微信分享     

 
 
     

 分别解说|一谛

 
 
一空一切空,一假一切假,一中一切中,即是一谛义。说二谛、三谛名者,欲令众生因名悟无名。无名者,即一谛义。佛言,法性外更无有法,即一谛义。
 
细阅《大般若波罗蜜多经》,无非在阐释一实谛义。虽说四谛、二谛、三谛,皆方便说一实谛。一实谛即是无增无减,无染无净,无自性不可得。故一实谛即是无谛。一实谛者「即」一切也,无谛者「离」一切也。
 
四谛、二谛、三谛、一谛、无谛,不过一理应万法,舒之则遍一切,万法归一理,卷之则不二。不二而二,故于一谛说四谛、二谛、三谛。二而不二,虽说四谛、二谛、三谛,还归一谛。
 
所以《法华文句》卷第七云:「有解大乘四谛,次转二谛,次转一谛,次转无谛,皆是卷舒之意。」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第三百八十五,具寿善现问佛,菩萨摩诃萨云何修行般若波罗蜜多?佛答,菩萨摩诃萨如实知一切法无增无减、无染无净、无自性不可得。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第三百八十五〈诸法平等品〉经文云:
 
「佛告善现。若菩萨摩诃萨修行般若波罗蜜多时。如实知布施波罗蜜多无增无减无染无净无自性不可得而能修习。如实知净戒乃至智波罗蜜多无增无减无染无净无自性不可得而能修习。善现。是为菩萨摩诃萨修行般若波罗蜜多时能学布施乃至智波罗蜜多。」
 
「佛告善现。若菩萨摩诃萨修行般若波罗蜜多时。如实知极喜地无增无减无染无净无自性不可得而能修习。如实知离垢地乃至法云地无增无减无染无净无自性不可得而能修习。善现。是为菩萨摩诃萨修行般若波罗蜜多时能学极喜地乃至法云地。」
 
「佛告善现。若菩萨摩诃萨修行般若波罗蜜多时。如实知四念住无增无减无染无净无自性不可得而能修习。如实知四正断乃至八圣道支无增无减无染无净无自性不可得而能修习。善现。是为菩萨摩诃萨修行般若波罗蜜多时能学四念住乃至八圣道支。」
 
「佛告善现。若菩萨摩诃萨修行般若波罗蜜多时。如实知四静虑无增无减无染无净无自性不可得而能修习。如实知四无量四无色定无增无减无染无净无自性不可得而能修习。善现。是为菩萨摩诃萨修行般若波罗蜜多时能学四静虑四无量四无色定。」
 
「佛告善现。若菩萨摩诃萨修行般若波罗蜜多时。如实知八解脱无增无减无染无净无自性不可得而能修习。如实知八胜处九次第定十遍处无增无减无染无净无自性不可得而能修习。善现。是为菩萨摩诃萨修行般若波罗蜜多时能学八解脱八胜处九次第定十遍处。」
 
「佛告善现。若菩萨摩诃萨修行般若波罗蜜多时。如实知一切陀罗尼门无增无减无染无净无自性不可得而能修习。如实知一切三摩地门无增无减无染无净无自性不可得而能修习。善现。是为菩萨摩诃萨修行般若波罗蜜多时能学一切陀罗尼门一切三摩地门。」
 
「佛告善现。若菩萨摩诃萨修行般若波罗蜜多时。如实知五眼无增无减无染无净无自性不可得而能修习。如实知六神通无增无减无染无净无自性不可得而能修习。善现。是为菩萨摩诃萨修行般若波罗蜜多时能学五眼六神通。」
 
「佛告善现。若菩萨摩诃萨修行般若波罗蜜多时。如实知如来十力无增无减无染无净无自性不可得而能修习。如实知四无所畏四无碍解十八佛不共法。无增无减无染无净无自性不可得而能修习。善现。是为菩萨摩诃萨修行般若波罗蜜多时能学如来十力四无所畏四无碍解十八佛不共法。」
 
「佛告善现。若菩萨摩诃萨修行般若波罗蜜多时。如实知大慈无增无减无染无净无自性不可得而能修习。如实知大悲大喜大舍无增无减无染无净无自性不可得而能修习。善现。是为菩萨摩诃萨修行般若波罗蜜多时能学大慈大悲大喜大舍。」
 
「佛告善现。若菩萨摩诃萨修行般若波罗蜜多时。如实知无忘失法无增无减无染无净无自性不可得而能修习。如实知恒住舍性无增无减无染无净无自性不可得而能修习。善现。是为菩萨摩诃萨修行般若波罗蜜多时能学无忘失法恒住舍性。」
 
「佛告善现。若菩萨摩诃萨修行般若波罗蜜多时。如实知一切智无增无减无染无净无自性不可得而能修习。如实知道相智一切相智无增无减无染无净无自性不可得而能修习。善现。是为菩萨摩诃萨修行般若波罗蜜多时能学一切智道相智一切相智。」
 
「佛告善现。若菩萨摩诃萨修行般若波罗蜜多时。如实知严净佛土无增无减无染无净无自性不可得而能修习。如实知成熟有情无增无减无染无净无自性不可得而能修习。善现。是为菩萨摩诃萨修行般若波罗蜜多时能学严净佛土成熟有情。」
 
「佛告善现。若菩萨摩诃萨修行般若波罗蜜多时。如实知诸余无量无边佛法无增无减无染无净无自性不可得而能修习。善现。是为菩萨摩诃萨修行般若波罗蜜多时能学诸余无量无边佛法。」
 
睹此经文,则知诸法平等是一谛义。诸法平等者,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无自性不可得也。故知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无自性不可得,即一谛义也。
 
一谛之理,譬如虚空。虚空无有分别,而分别十方无量;虽分别十方无量,而实无分别。虚空无生无灭,无增无减。虚空无染无净。虽五浊恶世,虚空无染;虽清净国土,虚空无净。火烧不着,雨打不湿,风吹不动。虚空随缘非一,其性寂然不二。虚空无自性,然随缘能成一切法性;虚空不可得,然横遍竖穷无处不是。一谛之理,亦复如是。
 
一谛者,诸法实相也。实相无相,体本不二;实相无不相,用应万方。实相本不生不灭,诸法随众生心现有生灭。实相本不增不减,诸法随众生心现有增减。实相本无染净,诸法随众生心现有染净。实相本无自性,诸法随众生心,各各现有自性。实相无相本不可得,无相随缘现有诸法。
 
故实相无相,一法不立;实相无不相,一法不舍。一法不立者,诸法实相也;一法不舍者,实相诸法也。诸法实相者体也,实相诸法者用也。依体起用,万法云兴;用全归体,一性寂然。法尔如是,无分别而分别,分别而无分别。
 
一谛之理,亦复如是。由体起用,一谛而有四谛、二谛、三谛;用全归体,四谛、二谛、三谛全是一谛。约性言,理原无二;约相言,事有千差。顺之者是谓佛道,违之者便称外道。其实大道无方,焉有内外可得?不过觉之者得之,迷之者失之而已。
 
一谛者,法界无界也。无界随缘,现有十法界。何故法界无界?以诸法缘生无性,故法界无界也。法界无界,名一真法界。一真法界,即一谛义。
 
一真法界,随缘而有四法界。四法界者,理法界,事法界,理事无碍法界,事事无碍法界。由四种法界,复有十种法界。佛法界,菩萨法界,缘觉法界,声闻法界,天法界,人法界,阿修罗法界,鬼法界,畜生法界,地狱法界。此十法界,一皆随缘而有。
 
十法界不出四种法界,四法界不出一真法界。一真法界不生不灭,十法界现有生灭,然虽现生灭,而实无生灭。一真法界不增不减,十法界现有增减,虽现增减,而实无增减。一真法界不染不净,十法界现有染净,虽现染净,而实无染净。一真法界无有自性,随缘现一切法自性,虽现一切法自性,而一切法皆以无性为性。一真法界无所有不可得,随缘现十法界相,虽现十法界相,而十法界相无所有不可得。一真法界平等无有高下,随缘现十法界高下,虽现十法界高下,而虚妄不实犹如空华。
 
一实谛在明一乘教法。一乘教法者,乃一佛乘也。说一乘者,一切诸乘皆是一乘也。经云,一切众生皆具佛性,皆当成佛。一切众生,未成佛时本是佛,已成佛后还是佛,斯即一佛乘义也。
 
《涅槃经》云,如来所说无有颠倒,故名一实谛。如来智慧不可思议,凡有所说,无有颠倒,故名「正」;于一切颠倒法,无不通达,故名「遍知」。如来正遍知海,以无分别智,知一切分别法也。
 
何故如来得无分别智,即能分别一切法?以佛智无碍故。
 
兹举例说明其理。
 
例如面前虚空,与十方无量无边虚空原是一个。众生为色受想行识所障,自生障隔,是故不知。佛证五阴皆空,智慧无碍,是故见面前虚空,即见十方无量无边虚空。一切法无非等同虚空。何以故?一切法缘生无性故。是以佛得无分别智,即能分别一切法。故称佛为等正觉、正遍知也。
 
佛于《大般若经》中说,若法无自性,是法无性为性。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第三百六十四,佛告善现云:
 
「佛言善现。非但一切相智无性为性。」
 
「色受想行识亦无性为性。」
 
「眼处耳鼻舌身意处亦无性为性。」
 
「色处声香味触法处亦无性为性。」
 
「眼界耳鼻舌身意界亦无性为性。」
 
「色界声香味触法界亦无性为性。」
 
「眼识界耳鼻舌身意识界亦无性为性。」
 
「眼触耳鼻舌身意触亦无性为性。」
 
「眼触为缘所生诸受耳鼻舌身意触为缘所生诸受亦无性为性。」
 
「地界水火风空识界亦无性为性。」
 
「无明行识名色六处触受爱取有生老死愁叹苦忧恼亦无性为性。」
 
「内法外法亦无性为性。」
 
「四静虑四无量四无色定亦无性为性。」
 
「四念住四正断四神足五根五力七等觉支八圣道支亦无性为性。」
 
「空解脱门无相无愿解脱门亦无性为性。」
 
「八解脱八胜处九次第定十遍处亦无性为性。」
 
「布施波罗蜜多净戒安忍精进静虑般若波罗蜜多亦无性为性。」
 
「内空外空内外空空空大空胜义空有为空无为空毕竟空无际空散空无变异空本性空自相空共相空一切法空不可得空无性空自性空无性自性空亦无性为性。」
 
「苦圣谛集灭道圣谛亦无性为性。」
 
「一切三摩地门一切陀罗尼门亦无性为性。」
 
「佛十力四无所畏四无碍解十八佛不共法亦无性为性。」
 
「大慈大悲大喜大舍亦无性为性。」
 
「无忘失法恒住舍性亦无性为性。」
 
「一切智道相智亦无性为性。」
 
「初眼第二第三第四第五眼亦无性为性。」
 
「初神通第二第三第四第五第六神通亦无性为性。」
 
「有为界无为界亦无性为性。」
 
初眼第二第三第四第五眼者,肉、天、慧、法、佛五眼也。初神通第二第三第四第五第六神通者,六种神通也。
 
具寿善现白佛言,世尊!何缘一切法无性为性?佛答如下:
 
「佛言善现。一切相智自性无故。若法自性无。是法无性为性。」
 
「色受想行识自性无故。若法自性无是法无性为性。」
 
「眼处耳鼻舌身意处自性无故。若法自性无。是法无性为性。」
 
「色处声香味触法处自性无故。若法自性无。是法无性为性。」
 
「眼界耳鼻舌身意界自性无故。若法自性无。是法无性为性。」
 
「色界声香味触法界自性无故。若法自性无。是法无性为性。」
 
「眼识界耳鼻舌身意识界自性无故。若法自性无。是法无性为性。」
 
「眼触耳鼻舌身意触自性无故。若法自性无。是法无性为性。」
 
「眼触为缘所生诸受耳鼻舌身意触为缘所生诸受自性无故。若法自性无。是法无性为性。」
 
「地界水火风空识界自性无故。若法自性无。是法无性为性。」
 
「无明行识名色六处触受爱取有生老死愁叹苦忧恼自性无故。若法自性无。是法无性为性。」
 
「内法外法自性无故。若法自性无。是法无性为性。」
 
「四静虑四无量四无色定自性无故。若法自性无。是法无性为性。」
 
「四念住四正断四神足五根五力七等觉支八圣道支自性无故。若法自性无。是法无性为性。」
 
「空解脱门无相无愿解脱门自性无故。若法自性无。是法无性为性。」
 
「八解脱八胜处九次第定十遍处自性无故。若法自性无。是法无性为性。」
 
「布施波罗蜜多净戒安忍精进静虑般若波罗蜜多自性无故。若法自性无。是法无性为性。」
 
「内空外空内外空空空大空胜义空有为空无为空毕竟空无际空散空无变异空本性空自相空共相空一切法空不可得空无性空自性空无性自性空自性无故。若法自性无。是法无性为性。」
 
「苦圣谛集灭道圣谛自性无故。若法自性无。是法无性为性。」
 
「一切三摩地门一切陀罗尼门自性无故。若法自性无。是法无性为性。」
 
「佛十力四无所畏四无碍解十八佛不共法自性无故。若法自性无。是法无性为性。」
 
「大慈大悲大喜大舍自性无故。若法自性无。是法无性为性。」
 
「无忘失法恒住舍性自性无故。若法自性无。是法无性为性。」
 
「一切智道相智自性无故。若法自性无。是法无性为性。」
 
「初眼第二第三第四第五眼自性无故。若法自性无。是法无性为性。」
 
「初神通第二第三第四第五第六神通自性无故。若法自性无。是法无性为性。」
 
「有为界无为界自性无故。若法自性无。是法无性为性。」
 
具寿善现复分别请问于佛,何缘一切相智自性无?何缘色受想行识自性无?……
 
佛分别回答如下:
 
「佛言善现。一切相智无和合自性故。若法无和合自性。是法则以无性为性。」
 
诸法既是因缘和合,故无自性。若法已有自性,何待因缘和合?故一切法无和合自性。
 
「善现。色受想行识无和合自性故。若法无和合自性。是法则以无性为性。」
 
「善现。眼处耳鼻舌身意处无和合自性故。若法无和合自性。是法则以无性为性。」
 
「善现。色处声香味触法处无和合自性故。若法无和合自性。是法则以无性为性。」
 
「善现。眼界耳鼻舌身意界无和合自性故。若法无和合自性。是法则以无性为性。」
 
「善现。色界声香味触法界无和合自性故。若法无和合自性。是法则以无性为性。」
 
「善现。眼识界耳鼻舌身意识界无和合自性故。若法无和合自性。是法则以无性为性。」
 
「善现。眼触耳鼻舌身意触无和合自性故。若法无和合自性。是法则以无性为性。」
 
「善现。眼触为缘所生诸受耳鼻舌身意触为缘所生诸受无和合自性故。若法无和合自性。是法则以无性为性。」
 
「善现。地界水火风空识界无和合自性故。若法无和合自性。是法则以无性为性。」
 
「善现。无明乃至老死愁叹苦忧恼无和合自性故。若法无和合自性。是法则以无性为性。」
 
「善现。内法外法无和合自性故。若法无和合自性。是法则以无性为性。」
 
「善现。四静虑四无量四无色定无和合自性故。若法无和合自性。是法则以无性为性。」
 
「善现。四念住乃至八圣道支无和合自性故。若法无和合自性。是法则以无性为性。」
 
「善现。空解脱门无相无愿解脱门无和合自性故。若法无和合自性。是法则以无性为性。」
 
「善现。八解脱乃至十遍处无和合自性故。若法无和合自性。是法则以无性为性。」
 
「善现。布施波罗蜜多乃至般若波罗蜜多无和合自性故。若法无和合自性。是法则以无性为性。」
 
「善现。内空乃至无性自性空无和合自性故。若法无和合自性。是法则以无性为性。」
 
「善现。苦圣谛集灭道圣谛无和合自性故。若法无和合自性。是法则以无性为性。」
 
「善现。一切三摩地门一切陀罗尼门无和合自性故。若法无和合自性。是法则以无性为性。」
 
「善现。佛十力乃至十八佛不共法无和合自性故。若法无和合自性。是法则以无性为性。」
 
「善现。大慈大悲大喜大舍无和合自性故。若法无和合自性。是法则以无性为性。」
 
「善现。无忘失法恒住舍性无和合自性故。若法无和合自性。是法则以无性为性。」
 
「善现。一切智道相智无和合自性故。若法无和合自性。是法则以无性为性。」
 
「善现。初眼第二第三第四第五眼无和合自性故。若法无和合自性。是法则以无性为性。」
 
「善现。初神通第二第三第四第五第六神通无和合自性故。若法无和合自性。是法则以无性为性。」
 
「善现。有为界无为界无和合自性故。若法无和合自性。是法则以无性为性。」
 
「善现。由是因缘。诸菩萨摩诃萨应知一切法皆以无性为其自性。」
 
是知无性之理能融万法,令万法差而无差,无差而差。语其精微莫能测,语其博大莫能知。犹一水之成千波而摄千波,千波之入一水而现一水。以无分别体而起差别用,无量差别而归无分别。故证得无分别智,即能分别一切法也。
 
此法不可思议,以过思议境界故。一切世间法,皆是思议法。思议法者,不离三相,三相者言语相、文字相、心缘相。凡所有相,皆是虚妄,故一切世间法皆有名而无实义。
 
佛功德智慧不可思议,佛法不可思议,众生心性不可思议,理事无碍不可思议,诸法实相不可思议,空即无量无量即空不可思议。故学佛人应对佛绝对信仰,应对法绝对信受奉行。不可妄起我慢,以思议心测度佛法。
 
诸法因缘起故,诸法性空故,是以菩萨如实知诸法以无性为性。此无性之法,亦名真如,亦名法界,亦名法性,亦名不虚妄性,亦名不变异性,亦名平等性,亦名离生性,亦名法定,亦名法住,亦名实际,亦名虚空界,亦名不思议界。如《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第三百六十五云:
 
「复次善现。一切法皆以空为自性。一切法皆以无相为自性。一切法皆以无愿为自性。善现。由是因缘。诸菩萨摩诃萨应知一切法皆以无性为其自性。」
 
「复次善现。一切法皆以真如为自性。一切法皆以法界为自性。一切法皆以法性为自性。一切法皆以不虚妄性为自性。一切法皆以不变异性为自性。一切法皆以平等性为自性。一切法皆以离生性为自性。一切法皆以法定为自性。一切法皆以法住为自性。一切法皆以实际为自性。一切法皆以虚空界为自性。一切法皆以不思议界为自性。善现。由是因缘。诸菩萨摩诃萨应知一切法皆以无性为其自性。」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第三百八十五并云,无性法中,不可施设有异法。是知诸法无性,即是一谛即是无谛。综观《大般若波罗蜜多经》,旨在阐明谛理。纵言事相,亦是借事明理。在法曰谛,在心曰智,法智又曰境智,由智明法又曰智境。智不孤起,由境而发;境不独立,由智而名。是故境智一对,不二而二,二而不二。不二是空,二是无量,故不二而二便是空即无量,二而不二便是无量即空。知法缘起无量曰智,知法性空无生曰慧。知法空即无量曰智,知法无量即空曰慧。空是无而无量是有,空即无量则非有而有,有而非有。无量即空则不无而无,无而不无。空则性空寂灭不动,无量则缘起横遍竖穷。缘起常有而常空,性空常空而常有。性空则法身不动,当处随缘则报化应现十方。如是则常不动常十方,常十方常不动。是故诸佛常现十方普度一切,无有休息。如是智慧,无上无匹,曰妙智慧。
 
缘起诸法,体皆虚妄,如幻如化。世间人不如实知,执为实有,成遍计执。并于遍计执上,下定义自成学问,如是则堕于常边尚不自知。般若妙智慧则不如此。《大般若经》卷第八十一云,一切法皆如幻化,于般若中,说者听者解者,皆不可得。
 
于般若会上,善现说甚深般若波罗蜜已,诸天子不解。兹引该段经文于下:
 
「尔时会中有诸天子窃作是念。诸药叉等言词咒句。虽复隐密而尚可知。尊者善现。于此般若波罗蜜多虽以种种言词显示。而我等辈竟不能解。善现。知彼心之所念。便告之言。汝等天子。于我所说不能解耶。诸天子言。如是如是。」
 
「具寿善现复告彼言。我曾于此不说一字。汝等不闻。当何所解。何以故。甚深般若波罗蜜多文字言说皆远离故。由此于中说者听者及能解者皆不可得。一切如来应正等觉所证无上正等菩提。其相甚深亦复如是。」
 
「天子当知。如佛化身。化作无量苾刍苾刍尼邬波索迦邬波斯迦。俱来集会。复化作一能说法人。于此众中宣扬妙法。于意云何。是中有实能说能听能解者不。诸天子言。不也大德。善现告言。如是天子。一切法皆如化故。般若中说者听者及能解者都不可得。」
 
「天子当知。如在梦中梦见有佛教诫教授菩萨声闻。于意云何。是中有实能说能听能解者不。诸天子言。不也大德。善现告言。如是天子。一切法皆如梦故。般若中说者听者及能解者都不可得。」
 
「天子当知。如有二人处一山谷。各住一面赞佛法僧俱时发响。于意云何。此二响声能互相闻互相解不。诸天子言。不也大德。善现告言。如是天子一切法皆如响故。般若中说者听者及能解者都不可得。」
 
「天子当知。如巧幻师或彼弟子。于四衢道幻作四众及一佛身。处中说法于意云何。是中有实能说能圣(听)能解者不。诸天子言。不也大德。善现告言。如是天子。一切法皆如幻故。般若中说者听者及能解者都不可得。」
 
何故一切法皆如化?一切法皆如梦?一切法皆如响?一切法皆如幻?因为一切法皆缘生无性,虚妄无实,故如化如梦如响如幻。此法唯有如来智慧知之,如来知一切法缘生无性,即此无性,便是圆成实。凡夫众生不知一切法缘生无性,体皆虚妄如化如梦如响如幻,竟执一切法为实有,落入遍计执。虚妄取相、立名,成一切妄想,以其妄想立种种世间法,以致乖乎真智、如如。
 
故一切法皆无所有不可得,以缘生无性故。一切法因缘有,实是幻有假有,当体即空。既是幻有假有,故一切法本来寂灭,本不可得。既然本不可得,故不可谓一切法有性,亦不可谓一切法无性。《大般若波罗蜜多经》第三百八十云,一切法有性无性,皆不可得。
 
所谓一切法者,包括有为法无为法、有漏法无漏法、生灭法涅槃法、世间法出世间法等。如是等法,有性无性皆不可得也。以不可得故,名之曰空。般若所谓空者,既空乎有,复空乎空。于有不可得,于空复不可得。如此空性,是名无上菩提。故曰了达于空性,即名曰菩提。
 
无上菩提,一法有无量名。如圆成实性、真如、法性、毕竟空、第一义、中道义、不虚妄性、不变异性、佛性、般若波罗蜜多,乃至涅槃。
 
即此无上菩提,复名缘起、众生、烦恼、生死……等。何以故?以缘起、众生、烦恼、生死等,一皆有性无性不可得。既然有性无性皆不可得,故当体即是无上菩提。故经云烦恼即菩提,生死即涅槃也。
 
以一切法皆不可得,故理不碍事,事不碍理,且复事事无碍。是故经云,一切法无非佛法。诸佛菩萨如实知曰觉,凡夫不如实知曰迷。是知一切法本无分别,只是觉迷不同而有分别罢了。无奈诸佛菩萨苦口宣教,而众生只是执迷不悟。
 
一切法有性无性皆不可得,却非断灭,而是横遍竖穷,故名一真法界。法尔如是,一真法界即具理法界、事法界、理事无碍法界、事事无碍法界等四种法界。于四种法界,以众生迷悟深浅不同,故有佛法界、菩萨法界、缘觉法界、声闻法界、天法界、人法界、阿修罗法界、鬼法界、畜生法界、地狱法界等十法界。以十法界迷悟不同,佛为度生方便,于是于一实谛,分别说二谛、三谛、四谛。
 
佛于一实谛说四谛时,小乘智劣不识,竟作有所得会。《大般若波罗蜜多经》第一百四十六云,修小乘法者,不识无所得义,皆观法空苦无常。菩萨摩诃萨修般若波罗蜜多,则观一切法无所有不可得。
 
吾人不得谓佛说小乘法,大乘非佛说。亦不得谓佛先说小乘法,后说大乘法。更不得说于佛法中,先是小乘思想,后来转为大乘思想。当知佛说小乘法时,即是密说大乘。佛无异说,佛说是一法,二法是魔说。《维摩诘经》云,佛以一音演说法,众生随类各得解。佛以一音演说法,众生各各随所解。故知佛说法无有异说,只是众生机有高下而已。
 
当知佛成无上觉,是真语者、实语者、如语者、不异语者、不诳语者。不异语者,即是前后所说,乃至无量劫来所说,无二无异也。
 
若谓佛仅能说小乘法,不能说大乘法,然则何得为成无上觉者?若谓佛先说小乘,后说大乘,前后异说,然则何得谓佛是成无上觉者、佛是不异语者?若谓于佛法中,先是小乘思想,后转为大乘思想,那便说明佛前后异说。前后异说,即是异语者。既是异语者,便非成无上觉者。
 
当知无量劫来,无量诸佛所说,无有异语,一道清净。法本无二,众生机二而已。过在众生,非是佛过。以己之非,非佛之是,诚颠倒见也。
 
于一切法究竟中,即无一切法,即无一切法之分别。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第三百一十五云:
 
「佛言。善现。如是如是。如汝所说。善现。色究竟中无如是分别谓此是色。受想行识究竟中亦无如是分别谓此是受想行识。」
 
「善现。眼处究竟中无如是分别谓此是眼处。耳鼻舌身意处究竟中亦无如是分别谓此是耳鼻舌身意处。」
 
「善现。色处究竟中无如是分别。谓此是色处。声香味触法处究竟中亦无如是分别谓此是声香味触法处。」
 
「善现。眼界究竟中无如是分别谓此是眼界。色界眼识界及眼触眼触为缘所生诸受究竟中亦无如是分别谓此是色界乃至眼触为缘所生诸受。」
 
「善现。耳界究竟中无如是分别谓此是耳界。声界耳识界及耳触耳触为缘所生诸受究竟中亦无如是分别谓此是声界乃至耳触为缘所生诸受。」
 
「善现。鼻界究竟中无如是分别谓此是鼻界。香界鼻识界及鼻触鼻触为缘所生诸受究竟中亦无如是分别谓此是香界乃至鼻触为缘所生诸受。」
 
「善现。舌界究竟中无如是分别谓此是舌界。味界舌识界及舌触舌触为缘所生诸受究竟中亦无如是分别谓此是味界乃至舌触为缘所生诸受。」
 
「善现。身界究竟中无如是分别谓此是身界。触界身识界及身触身触为缘所生诸受究竟中亦无如是分别谓此是触界乃至身触为缘所生诸受。」
 
「善现。意界究竟中无如是分别谓此是意界。法界意识界及意触意触为缘所生诸受究竟中亦无如是分别谓此是法界乃至意触为缘所生诸受。」
 
「善现。地界究竟中无如是分别谓此是地界。水火风空识界究竟中亦无如是分别谓此是水火风空识界。」
 
「善现。无明究竟中无如是分别谓此是无明。行识名色六处触受爱取有生老死愁叹苦忧恼究竟中亦无如是分别谓此是行乃至老死愁叹苦忧恼。」
 
「善现。布施波罗蜜多究竟中无如是分别谓此是布施波罗蜜多。净戒安忍精进静虑般若波罗蜜多究竟中亦无如是分别谓此是净戒乃至般若波罗蜜多。」
 
「善现。内空究竟中无如是分别谓此是内空。外空内外空空空大空胜义空有为空无为空毕竟空无际空散空无变异空本性空自相空共相空一切法空不可得空无性空自性空无性自性空究竟中亦无如是分别谓此是外空乃至无性自性空。」
 
「善现。真如究竟中无如是分别谓此是真如。法界法性不虚妄性不变异性平等性离生性法定法住实际虚空界不思议界究竟中亦无如是分别谓此是法界乃至不思议界。」
 
「善现。苦圣谛究竟中无如是分别谓此是苦圣谛。集灭道圣谛究竟中亦无如是分别谓此是集灭道圣谛。」
 
「善现。四静虑究竟中无如是分别谓此是四静虑。四无量四无色定究竟中亦无如是分别谓此是四无量四无色定。」
 
「善现。八解脱究竟中无如是分别谓此是八解脱。八胜处九次第定十遍处究竟中亦无如是分别谓此是八胜处九次第定十遍处。」
 
「善现。四念住究竟中无如是分别谓此是四念住。四正断四神足五根五力七等觉支八圣道支究竟中亦无如是分别谓此是四正断乃至八圣道支。」
 
「善现。空解脱门究竟中无如是分别谓此是空解脱门。无相无愿解脱门究竟中亦无如是分别谓此是无相无愿解脱门。」
 
「善现。菩萨十地究竟中无如是分别谓此是菩萨十地。」
 
「善现。五眼究竟中无如是分别谓此是五眼。六神通究竟中亦无如是分别谓此是六神通。」
 
「善现。佛十力究竟中无如是分别谓此是佛十力。四无所畏四无碍解大慈大悲大喜大舍十八佛不共法究竟中亦无如是分别谓此是四无所畏乃至十八佛不共法。」
 
「善现。无忘失法究竟中无如是分别谓此是无忘失法。恒住舍性究竟中亦无如是分别谓此是恒住舍性。」
 
「善现。一切智究竟中无如是分别谓此是一切智。道相智一切相智究竟中亦无如是分别谓此是道相智一切相智。」
 
「善现。一切陀罗尼门究竟中无如是分别谓此是一切陀罗尼门。一切三摩地门究竟中亦无如是分别谓此是一切三摩地门。」
 
「善现。预流果究竟中无如是分别谓此是预流果。一来不还阿罗汉果究竟中亦无如是分别谓此是一来不还阿罗汉果。」
 
「善现。独觉菩提究竟中无如是分别谓此是独觉菩提。」
 
「善现。一切菩萨摩诃萨行究竟中无如是分别谓此是一切菩萨摩诃萨行。」
 
「善现。诸佛无上正等菩提究竟中无如是分别谓此是诸佛无上正等菩提。」
 
云何一切法究竟中,即无一切法即无一切分别?因为因缘和合乃有一切法,无一法不是因缘和合而有。一切法究竟,即是一切法性。一切法以无性为性,无性故无一切法,无一切法故无一切分别。色受想行识,乃至诸佛无上正等菩提,皆因缘和合而有,究竟皆以无性为性,无性故无一切法分别。无性乃能随缘,随缘乃有一切法,虽有一切法,而于究竟中,实无一切分别也。
 
是故无性随缘即是诸法,诸法任缘即是无性。故曰空即无量,无量即空,是中无所有不可得。如是之法,名无上菩提,名究竟涅槃,名为实相,名为法界,名为中道,名为般若波罗蜜多。
 
《大般若经》卷第三百六十一云:「非由有所得故无所得,亦非由无所得故无所得。然有所得、无所得平等性,是名无所得。」
 
若谓由有所得故无所得,则无所得便是相待假,是虚妄法。若谓由无所得故无所得,则无所得便是断灭空。所以有所得、无所得平等性,是名无所得也。何谓有所得、无所得平等性?平等性者,色即空、空即色也。何以故?色即空则色不可得,空即色则空不可得,是名无所得也。
 
是知色与非色,受想行识与非受想行识,六根与非六根,十二入与非十二入,十八界与非十八界,四谛与非四谛,十二因缘与非十二因缘,六度与非六度,乃至无上菩提与非无上菩提……总之一切法与非法,皆无自性,不可分别,都不可得也。甚至此无所得,亦无所得,方是一切法根本实性。一切法根本实性,不生不灭、不常不断、不一不异、不来不去。佛得无上菩提,依世俗谛说名为得,不依胜义谛。若依胜义谛,能得、所得俱不可得。
 
凡一切世间、出世间等法,无非缘起者,所谓法不孤起,因缘而起。缘起如幻,故一切世间、出世间等法,无不是化。于其中有声闻化、独觉化、菩萨化、如来化、烦恼化、善恶业报化、生死轮回化。由此因缘,一切世间、出世间等法,皆如幻化。
 
幻化诸法无有实性,无性之法,即是无上道。故如是见者,即是见道。凡吾人六根所接触之法,无非缘起,无非无性,无非是道。故古德言,触目皆道。
 
此如幻无性之法,法尔如是。非声闻乘作,非独觉乘作,非菩萨作,非如来作,亦非余人所作。幻有无性,作而无作;无性幻成,无作而作。作而无作,遍十方而非有;无作而作,毕竟空而非无。遍十方而非有者,千江只一月也;毕竟空而非无者,一月印千江也。如此妙法,有佛无佛,性相常住。住而无住,无住而住。岂一切世间法说有道无者,可以伦比哉?
 

-------------------------------------------------------------------

智谕法师文集专题

智谕法师佛教讲座专集

 

 
 
 
前五篇文章

净界法师:我为什么见到这个花呢?

净界法师:这个攀缘心在哪里你都不知道,你怎么调伏它呢?

妙境法师:修习止观坐禅法要9

智谕法师:般若义理的探究 修习方便

智谕法师:般若义理的探究 结论

 

后五篇文章

智谕法师:般若义理的探究 分别解说 二谛

智谕法师:般若义理的探究 分别解说 三谛

妙境法师:楞伽经四种禅(讲于加州闻思修居士林)

大安法师:《佛说阿弥陀经要解》述义 第十七讲

大安法师:《佛说阿弥陀经要解》述义 第十六讲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五明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