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 禅宗 密宗 成实宗 地论宗 法相宗 华严宗 律宗 南传 涅盘宗 毗昙宗 三论宗 摄论宗 天台宗 综论 其它护持
 
 

我的浅薄禅学观

发布人:admin   下载DOC格式文档    微信分享     

 
 
     

  我的浅薄禅学观

  很早就明了禅学是中国文化之精粹,亦是东方文化人生修养之中心,是一种红尘之外内心升华的大智慧,只是从来不曾潜心去体味,一是怕自己的浮躁辱没了禅道,二是怕在感悟里埋没了个性,失了自我。所以只是很随缘的买些相关的书来走马观花,希望能让自己在不刻意和不修饰里自鉴内心、做到量身定做的超然于世。而不是为了悟禅而悟禅。

  倒不敢说自己有多高的悟性,但是对人生经历的感悟却属于超敏感一类。书本上的禅道无论讲解脱还是讲空明,最后面对的真正矛盾和敌人就是自己,因为人战胜不了自己的心性,所以才会有无穷无尽的烦恼。自己的烦恼是自己寻来的,只有靠自己去解决。正所谓谁都知晓的“世间本无事,庸人自扰之”的参悟解说。禅的最高境界是空和无,修成正果之人都该舍弃凡尘俗事,对外在的纷扰荣辱不惊。我也傻傻的尝试着这样去做,可我发现失去痛苦和快乐的麻木让我对禅道产生怀疑,对庭前的花开花落和天上的云卷云舒都没有了感动的心境,又怎么能够修行得道。这样的修身养性算不得大澈大悟。一个人空灵得对春夏秋冬、山河草木、男女老幼、喜怒哀乐都听而不闻、视而不见、心无旁婺了,这样的心态还有必要潜心学习禅中道吗?

  禅对世人关注的名利、财产、地位、家庭、身份、情感都觉得万分的可悲,可至少我们知道自己的需求和****是什么,我们需要这些凡俗的东西,因为我们身居凡尘俗世里,不能光沉浸在禅学的空头理论里,它能解决我们的衣食住行吗?它能充实我们的精神世界吗?它能满足我们对情感的需求和渴望吗?虚无缥缈的真理只可以放在思想里去提炼,直到能够达到自己所要求的那种至真至纯的境界也许就是最完美的了,最没有缺憾的了。

  禅师讲究超越对待,要做到一个“忘”字,即“忘我、忘你、忘情、忘境、忘是、忘非、忘有、忘无”,这样除却了所有的俗心,人还是人吗?我但求一切都能够不拘泥于一种形式和负累,来成就自己内心的宽容与豁达。也许我浅薄、也许我凡尘未尽、也许我情缘未了,我是真的真的真的真的做不到,尽管我尝试着去做,尽管我失败了,但是我不曾后悔自己未能修成正果,因为我终究还是舍弃不了红尘里的哀怨伤痛和幸福快乐。我还徘徊在禅师所说的自我里,不愿意舍弃。

  我倒是希望境由我心生、物为我所定,可是我却难以达到那样的修为。既然做不到拿起和放下,那我就宁愿继续抱着得失的心过平凡的日子。管它前世今生、因果起始、是是非非、生老病死、悲欢离合,只要我还活在这凡尘间,就努力过好凡尘间的每一天,与其自寻烦恼的作茧自缚,不如自随心随缘,任其自然轮回。

  突然间,我发现,我已经悟透了禅的忘我境界了,原来禅是在乎无意间的开悟,而不是内心里的强求解脱。

 
 
 
前五篇文章

三论宗的佛性观

浅析“阿弥陀佛”名号

从“念佛救度”和“中阴得度”看佛教死亡教育

试论观音信仰的中国化

千手观音信仰考

 

后五篇文章

我欲收狂渐向禅”——龚自珍的佛教信仰

唐代初期敦煌莫高窟的西方净土变

解惑——第十二世大司徒(泰锡度)仁波切解答

净除业障百咒功德

度母的一百零八个名号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五明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