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 禅宗 密宗 成实宗 地论宗 法相宗 华严宗 律宗 南传 涅盘宗 毗昙宗 三论宗 摄论宗 天台宗 综论 其它护持
 
 

一个跟着导师足迹走的有心人――与体方法师的通话记录

发布人:admin   下载DOC格式文档    微信分享     

 
 
     

{PE.ContentPage id="contentpage" mode="none"}

一个皓月当空的夜晚,我们拨通了体方法师的电话,海峡的那边传来师父那浑厚的男中音。下面是通话记录:
  问:“师父:您好!首先请您谈谈您出家的因缘好吗”?
  答:“我在家时三十岁那年,有一个因缘看到一本关于禅的书,于是焕发起我无限的兴趣和向往,陷入了深深的沉思:生命的终极意义到底是什么?难道只是结婚生子传宗接代?于是我放弃了兴旺的事业,一头钻了进去。好友们不理解我的举止,纷纷劝说甚至指责我,我说:你们不用再说了,二十年以后我们再来辩论这桩事的对错是非。
  二十年过去了,我曾有过身心脱落的体验,还蒙过大师的印证,但我自己知道,那个生死的的问题并没有根本解决。虽然我能辩会论,别人说不过我,但每逢夜深人静时,我扪心自问,心里不能悄然,还有一层透明的薄薄的膜。一个真正为法而活的人,他是不会欺骗自己的。接着,我又涉猎了净土与密宗,还是不能解决那个根本问题。我也曾请教过大师级的人,他说:没有我,谁在生死,谁在修行,谁解脱?当时,我是怎么参也参不透,怎么问也问不出,那种瓶颈的不能突破,心中的苦楚只有自己知道,真的是不得了的苦哇!所以赵州和尚八十岁还行脚,心中未悄然哪!
  就在我无限的苦楚中,一个因缘使我接触到印顺导师的[妙云集],啊,我当下知道:我要找的就是它!于是深入下去,那层膜也就由于这样的因缘而去除了。
  从我自己二十多年的心路历程,我深深知道:佛法中正见的不彰,宗派山头的林立,使众生无法抉择佛陀出世的本怀,是令一切众生皆入无余涅槃而灭度之;不知佛法与世不共的地方在哪里,因此都在方便里头,被欲钩钩住而透不出来。从【妙云集】的深入探讨,我明白了佛法的活水源头在哪里,明白了唯有导师的智慧而能厘清二千多年来佛法的演变。于是我毅然地走上了出家的道路。我要穷毕生之力介绍导师思想的真正用意,希望能使佛教界中正见的抉发有所共识,以消弭宗派的山头之立,或使各人之修行理解有所助益”。
  问:“从八九年至今的十几年里,师父,您都讲了哪些经呢?您是哪一宗哪一派的呢”?
  答:“我没有什么宗派,只是为了弘扬世尊的根本佛法与印顺导师的人间佛教思想,助引众生得以见法、灭苦、安详自在而已。我一直认为,无须经由建寺立宗立派等途径方能传播正法,反而坚信透过讲座的形式,更能让众生纯粹的听闻正法。我们的菩提广讲堂自开办以来,讲了《金刚经》、《解脱之道——四圣谛与缘起的开展和大乘不共慧》、《解脱之道——杂阿含经选集》、《解脱涅槃十四无记》、《性空学探源》、《契理契机之人间佛教》、《中观今论》等,这都是一个系列的”。
  问:“师父,说到《契理契机之人间佛教》,那是导师的论著吧”?
  答:“对”!
  问:“说到导师,他的论著是那么深广,印度佛教及中国八大宗的思想都有,我们智慧羸劣,实在难以摸到导师真正的思想。师父请您开示一下好吗”?
  答:“导师是站在客观的立场,对某一宗某一派进行阐述:如讲真常系,就站在真常唯心论的立场来讲;讲唯识系,就站在虚妄唯识的立场来讲。所以,一般人看不懂,以为,他在弘扬真常等八大宗的思想,其实不是的。导师出家后,先从三论宗开始研究的,后来发现它受中国老庄的思想影响就放弃了。导师真正的立场在初期大乘(也就是中期佛教)之行解,立足于中观的思想(般若经,龙树的中观思想)。他的真正的用心是在《契理契机之人间佛教》,那是导师思想的整个结论,而介绍第一义法义就是《性空学探源》的[阿含之空],那是他真实思想的归纳。在《印度佛教思想史》《性空学探源》《空之探究》《中观今论》《中观论颂讲记》这一系列的论著中可看出导师的真正的思想。你们从妙云集可看出导师的智慧如海,还有他一生行宜的展现,导师有一点点私吗?那些不了解的人还要毁谤他,说一句不客气的话,真是瞎子说瞎话啦”!
  问:“对!他在纪念妙钦法师的文章中说到,‘求真适今四字的佛法方针,作起来是不容易的。因为离开了传统的佛教,不容易开展;依附于传统的佛教,又会受到限碍,这是近代佛教一直存在的问题。我在台湾,只做到不标榜神奇不依赖经忏而已。就这样,也还要受些意外的讥毁。妙钦,这位外表冷漠而怀有为佛法热情、为佛法而伤感的初心菩萨终于病了死了!我想,唯愿以我们共同为法的因缘,能历劫相逢,同为三宝而献身!唯有这样,才能表达我深挚的怀念!’我们看到这里时,都不由自主的留下了感动的热泪”。
  问:“师父您常讲到所谓见法,那是否要不见一切相?因为缘起的相对的现象在实相中是不现的,一切法不见则般若现,这个对我们居士来说,似乎太难做到了”。
  答:“慧解脱不需要不见一切相,所以那是人人能做到的,方法就是先得法住智,后得涅磐智。可见,这缘起法是何等重要,一定要好好用功!而一切法不见则般若现,那是证果,即证入实际的无生法忍。那是见法后进一步的修行而悟入的层次”。
  问:“师父,您从《杂阿含经》而阐发出来的如实观照与一般的如理思维或观心法门有何不同”?
  答:“根本的不同点是在于有为与无为的下手处。一般传统的修法绝大部分是在有为的对治里面,就好比打仗,那敌人是打不完的。因为我们的六根时时刻刻在接触六尘,触境起受,遇缘生情,烦恼就好比秋天地上的落叶一般,你刚扫掉,一阵风刮过,它又落下了。所以要明白烦恼的真相,用如实观照的不迎、不拒、不取、不舍、不下结论、不下判断的六个原则,来观照自己身心的每一个当下,那是无为法的修法。只要在真正的观照中,那个五蕴的功能才是真正的大妙用,离开了意识的分别作用,超越了意识的牵引,一切却是那样的了了分明。真的是具足了戒定慧三学。不然你们要从哪里解脱,又从哪里能见到真相?关于如实观照的方法我曾作过专题讲座”。
  问:“我们有一位同修,刚从您那儿回来,她跟我们讲了一些您的情况:为了租场地讲经,为了流通这些法宝,您亲自带着五个弟子,每天炒花生做花生糖义卖,真是太感动人了”!
  答:“是的。我不做法会,不做经忏。中国的佛教都趋向于度亡,趋向于鬼化、天花,而忽略了佛法的真正意义是让我们解脱生死的,这是人间佛教,而不是鬼、天神的佛教。太虚大师及印顺导师都曾明确批评过,佛陀时代从没有这些的。我们既然在求真适今,弘扬佛陀的佛法根本教义,怎能再做这些违背佛陀真意的事呢?我们不能唱高调,所说的要与所做的相应才行。虽然生活清苦一点,但我们的内心很踏实很幸福”。
  问:“师父,您出家十几年,也讲了那么多的经,为何您一点也没有声息呢?甚至我们在台湾也不易打听到”。
  答:“我个人很平凡,没有什么好向外界展现的。我只是默默的播种,能把佛陀真正的本怀阐扬出来,能将导师的人间佛教思想发扬广大,使众生真正受益,当下的身心能得到佛法的清凉,此心足矣,别无他求”!
  问:“师父,您是导师的传人还是弟子”?
  答:“我不是导师的传人,也不是他的弟子,只是一个跟着他的足迹走的有心人而已”!
  挂下电话,我们的心久久不能平静。是啊!佛陀在《杂阿含经》中对他的弟子们指出:“今我如是,得古仙人道,我得随去……谓八圣道……我于此法,自知、自觉,成等正觉。为……彼诸四众,闻法正向!信乐知法善,梵行增广,多所饶益,开示显发”。八正道就是佛陀发见的一条古仙人道迹,佛陀于此法,自知自觉成等正觉!我们只要照着这条佛陀走过的八正道的道迹走去,同样的在我们当下的生命中能体会到缘起的空寂性,用般若空慧截断生死狂流,在般若空慧的导引下,在人间广行六度万善而同归无得,决定能证无上正等正觉,这是“此有故彼有,此无故彼无”的宇宙万法的必然理则!是从人菩萨而成佛的直接大道啊!让我们与导师一同“愿生生世世在这苦难的人间,为人间的正觉之音而献身”!

 

------------------------------------------------------------------------------

体方法师佛学文集

体方法师佛教视频专题

{/PE.ContentPage}

 
 
 
前五篇文章

论唐代禅宗的“见性”思想佛教中国化过程之研究

从小乘三派说到大乘三系

尊者阿迦曼禅思的方法

印顺导师止观开示之特色── 吕胜强 美东同净兰若

《摩诃止观》的实践方法探究

 

后五篇文章

持名与实相念佛的统一

从安般念到第四禅

比丘波提木叉

弘一之律学

论天台止观的修证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五明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