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 禅宗 密宗 成实宗 地论宗 法相宗 华严宗 律宗 南传 涅盘宗 毗昙宗 三论宗 摄论宗 天台宗 综论 其它护持
 
 

真禅法师与玉佛寺的佛教文化事业

发布人:admin   下载DOC格式文档    微信分享     

 
 
     


  自近代史上“庙产兴学”风潮以降,中国佛教界为因顺时代的需要,大力兴办佛教文化教育事业,积极探索弘扬佛法的新形式、新思路。作为全国最大的经济、文化都市,上海在佛教弘扬上当然也走在最前列,上海成了近代佛教史上最为活跃的舞台。近代高僧虚云、圆瑛、太虚、震华、持松、应慈、苇舫等,几乎无一例外地在上海留下了他们弘法的足迹,而玉佛寺又是他们在上海的必到之处。虚云法师在玉佛寺的七七四十九天领众熏修;圆瑛、持松、应慈等人在寺聚众讲经;太虚在寺内创办《觉群》周报,宣扬革新佛教的主张;震华创办上海佛学院;苇舫参编《中华大百科全书》,所有这些都在玉佛寺的弘法史上留下了闪光的足迹,为玉佛寺积淀下了丰厚的文化底蕴。文革以后,面对百废待兴的局势,真禅法师率先恢复上海佛学院以培养人才,撰著《玉佛丈室集》及《玉佛寺小丛书》,以凸显玉佛寺的文化地位,深受社会各界关注,对贯彻党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起到了良好的推动和解释作用。先辈们积极弘扬佛法的传统,为玉佛寺在新世纪的发展奠定了基调,对玉佛寺近年来在弘法工作上新的跨越提供了可能。抚今追昔,在真禅法师圆寂十周年之际,我们不能不对这位爱国高僧致以由衷的敬意,对他在玉佛寺弘法文化事业方面所作的贡献及其所产生的启发和引导作用深切缅怀。
  一、真禅法师的佛教文化修养(略)
  二、真禅法师关于佛教文化建设的精辟论述(略)
  三、真禅法师在玉佛寺弘法文化事业方面的贡献(略)
  四、后真禅时代玉佛寺的弘法文化事业
  弘扬佛教文化是玉佛寺的优良传统。在玉佛寺120余年的发展历程中,十多任方丈弘扬佛教文化之风,代代相传,经久不衰。真禅法师圆寂后,觉醒法师大力继承真禅法师重视佛教文化事业的优良传统,率领全寺僧职人员积极加强佛教文化建设,全面发展佛教文化事业,取得了显著成绩,为探索都市寺院与人间佛教建设提供了积极的借鉴和指导,为大力推进中国佛教文化事业的发展提供了有益的经验。
  进入新世纪以来,玉佛寺结合新时期都市寺院的特点,大胆提出了“文化建寺,教育兴寺”的寺庙发展方针,把文化看成是寺庙品位的象征,把教育当作寺庙发展的主要支撑。由此开展了一系列重大的弘法举措。2000年6 月,《觉群》杂志正式创刊,弘一图书馆修葺一新、对外开放,接着,星期佛学讲座、青年居士学佛班、僧伽进修班、梵乐团、觉群学院相继开办,玉佛寺基本形成了音声佛事与佛法讲演紧密结合、僧伽教育与居士培训互为补充、通俗讲座和专门研究齐头并进的良性发展的文化态势。
  《觉群》杂志是玉佛寺弘法工作的基础项目,现已出满十七期,期期有主题、栏目有重点,深受广大读者喜爱,在全国佛教界及学术界具有一定的知名度。根据广大读者的要求及弘法工作的需要,《觉群》在季刊的基础上,还创立了《学术版》以提高自身的学术品位。
  为了加大通俗弘法的力度,玉佛寺组织部分教内外专家学者撰写《觉群丛书》,分别从不同角度对佛法知识进行通俗易懂、轻松活泼的介绍,目前已有十二本丛书由宗教文化出版社公开出版发行。
  弘一图书馆,经过三年时间的运转,已基本走上正轨,目前图书数量近2万册,吸引了一大批佛教信徒和佛学研究爱好者。经市民宗委批准,目前弘一图书馆正积极筹划与上海图书馆进行共建合作,希望能借助上图的力量全面提升弘一图书馆的管理水平。
  星期佛学讲座,目前已讲完210期,每期均聘请教内外的专家学者、大德高僧莅临讲学,广大听众获益匪浅。听众人数由最初的一、二百人,上升到现在的近二千人。
  针对现代青年有知识、有文化、懂科技、热切渴望了解佛学的特点,玉佛寺开设了青年居士佛学进修班,课程设置以佛教各宗基础理论、佛教历史发展的经验和教训、宗教学理论为主,希望通过一段时间的培训,基本满足他们对佛教知识的渴求,树立他们对佛教的正确信仰,以理智的正信推动佛教事业的健康发展。招生对象都是经过严格筛选的、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优秀青年居士人才,分基础班和提高班进行教学。现已培养出五届近二百名青年居士人才,尚有基础班、提高班各三十余名学员在读。这批学员在居士界的影响已逐步凸显,预计假以时日和机会,他们一定会成长为新时期爱国爱教的居士人才。
  僧侣是住持佛教的三宝之一,是佛教生存和发展的主干力量,僧人素质的高低,决定着佛教的兴衰和寺庙的进退。有鉴于此,玉佛寺于2000年下半年创办了僧伽进修班,集中了全寺各部门的青年法师进行系统的佛学理论及文化知识教育。自第二届起玉佛寺还从中国佛学院、上海佛学院、灵岩山佛学院、岭东佛学院、河北佛学院招进了近三十名应届毕业生作进一步培训。通过两年时间的全脱产学习,学员们在佛学研究、文化交流、寺庙管理等方面都有了较大程度的提高。2003年7月,25名学员全部结业并充实到了寺庙管理和弘法岗位,为玉佛寺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为弘扬佛法、进一步发掘佛教优秀的文化遗产,2000年,玉佛寺在原有梵乐团的基础上,正式组建了上海玉佛寺梵乐团。三年来,梵乐团先后数次承担了与弘法有关的大型演出活动,展示了较高的表演水平,给广大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
  佛教是传统的宗教,但“与时俱进”是佛教发展过程中永恒的主题。佛教对于人类文明的成果一向能够积极利用。2000年6月,玉佛寺创办了专业网站,以新颖的形式进行网上弘法,适应了现代人的需要,深受广大信徒的喜爱。
  作为寺院全年文化工作的会演,玉佛寺还于每年九月举办一次觉群文化周,文化周期间重点推出法师讲经、居士演讲、梵乐表演、禅修实践等活动,整个活动隆重而热烈,通俗而又内涵丰富,达到了僧俗交流、雅俗共赏的效果。
  佛教立足于社会,如何与社会相适应;身处都市的寺院,如何实行以“觉悟人生,奉献社会”为目标的“人间佛教”思想,是玉佛寺僧俗大众始终思考的问题。为此玉佛寺分别于2000年11月和2002年11月举办了“佛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都市寺院与人间佛教”研讨会,邀请国内外著名的专家学者、大德法师作专题研讨,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弘法工作不能只停留在表面,必须向纵深发展。为此,玉佛寺在《觉群》季刊、《觉群丛书》等系列文化产品的基础上,先后在弘法部内部组建成立了觉群学院和觉群编译馆。
  觉群学院成立于2001年9月,由原有的僧伽进修班、居士进修班及梵乐班合并组建而成。目的在于实行规范的院校管理,提高教学质量。觉群学院以培养和造就新时期爱国爱教的法师、居士人才为培养目标,是弘法部下属的综合性人才培训机构。三年来,觉群学院的教学工作秩序井然、成果明显:
  觉群编译馆成立于2002年11月,隶属于弘法部管理,主要从事国外佛学名著、名篇等原典的翻译、出版工作,组成人员除寺庙现有的几名青年佛学研究人才外,还聘请各高校在佛学研究方面有较高造诣且外语翻译能力较强的著名专家、学者加盟,作为编译馆的成果,《觉群译丛》首辑于2004年下半年出版发行。
  为了不断加强宗教教职人员的培养,为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及2010年的上海世博会积蓄佛教外语人才, 2004年7月,玉佛寺从上海佛学院应届毕业生中招进10名品学兼优的学员,同时从寺庙常住人员中筛选出5位德才兼备的法师,委托上海外国语大学进行英、德、法、日、韩语培训,通过8个学期的培训,各语种达到相当于大学外语专业四年级毕业水平,并顺利通过各语种的相应等级考试。这样成规模的培训计划在全国佛教界来说应该是绝无仅有的。
  为了提高寺院整体管理水平,玉佛寺自2004年10月开始,委托具有一级管理资质的专业物业公司承担寺院的物业管理工作,一年来,寺院的物业管理工作逐步走上了规范化的轨道。物业公司的引进,为玉佛寺带来了先进的管理理念,为寺院的规范管理提供了有益的参考和借鉴。为了进一步提高寺院管理中高级管理层的管理意识和水平,积极推动佛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将佛教寺院充分融入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大形势中,玉佛寺决定借助高校的力量,为自己培养出一批高层次的管理人才,以促进寺院的整体管理水平跃上一个新的台阶。2005年9月,上海交大玉佛寺高级管理人员MBA课程研修班正式开学,由交大安泰管理学院安排精干的教师力量,利用六个月的时间,对玉佛寺十八名学员作管理学方面的系统培训,以期达到MBA学员的相应水平。这次参加培训的十八位学员都是玉佛寺承担主要管理任务的精兵强将,除已经在各高校进修的学员外,玉佛寺上至寺务处,下至各部门主要负责人几乎都参加了培训。
  玉佛寺近年来在弘法文化、人才培养方面的一系列举措,为玉佛寺今后的发展奠定了基调,是对真禅法师佛教文化思想的积极继承和发扬,对于繁荣和发展中国的佛教文化事业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五、关于现代都市寺院开展佛教文化事业的一点思考
  文化是寺院发展的催化剂,教育是佛教振兴的增上缘。佛教的文化教育事业应该包括化导社会与自我提升两大主题。受真禅与觉醒两位法师重视佛教文化事业的启发,结合玉佛寺近二十年来开展的一系列弘法文化举措,笔者不揣冒昧,拟就现代都市寺院开展佛教文化事业谈一点想法,不当之处,敬请方家指正。
  众所周知,佛教之所以能流传千古,广被四海,文字般若的传递,功不可没。化导社会的主要手段是出版流通书刊、杂志,创办弘法网站,开办讲经法会,举办内涵丰富的宗教活动,大力开展佛教教理的传播和弘扬。
  粗略算来,目前佛教界出版的杂志有近五十种,由寺院主办的公开出版物也有近十种之多,其他诸如小丛书、专业论著等书籍也不胜枚举,这些书刊、杂志的出版发行,为佛教文化工作的提高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但是,我们也应该理智地看到,佛教界的文化工作还很散乱,有些读物还是停留在初级读物的水平,有必要对全国的佛教类报刊、杂志进行一次认真梳理,明确分工,各管一头,资源共享,以充分发挥有限资金的最大效用。
  现代科技的发达,信息技术已日益为大众所认同和广泛使用,佛教网站也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几乎每个都市寺院都建立有自己的网站,不少网站以自己内容的新颖性、生动性和知识性为广大网友所乐意选择,但是多数网站的质量却难以令人满意,有些甚至到了无人问津的地步。建立一支专业的佛教网站教育员队伍是当前都市寺院的迫切任务。
  讲经弘法是寺院的基本职能,也是人间佛教的基本任务。古人弘法布教,往往都是大座讲经,或者演变为说讲、变文等通俗弘法形式。现在讲经,除在黑板、白板上写字外,已进步为应用投影仪、幻灯机、电视、电台、网络等新颖的技术手段。新科技的运用,为佛教的传播和推广提供了优越的条件,但是我们也不应过分依赖这些新技术,任何东西都会有其局限性,面对面的交流、心与心的沟通才是我们在讲经弘法时必不可少的因素。同时对于经典晦涩艰深的文字表述要进行新的诠释,尽量用浅显易懂、生动活泼的现代语言进行描述,以能为大众所普遍理解和接受为原则,这是佛教成功的经验,也是佛教的立世之本。
  “巧把音声作佛事”是古人采取多种弘法手段的指导思想,音声就是宗教活动,宗教活动的举办常常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严肃认真、庄严隆重的佛事活动,一方面可以作为寺院凝聚信众的纽带,另一方面也能起到感化教育的功效。都市寺院的信徒往往对佛事的要求比较高,对佛事活动的场面、形式、规模都有极高的要求,因此,都市寺院只有在确保传统内容不变的前提下,不断探索佛事活动的新形式,以吸引信徒参与,并从中获取最大的教益,加深其对佛教深刻内涵的理解和把握。
  佛教文化教育事业的开展,自我提升是基本前提。自我提升的途径主要是佛教院校教育及其后续教育。自古以来,佛教的丛林寺院就是提供十方衲子、学士文人参访修道的学校,因此,培育人才是佛教寺院的基本功能。中国大陆的佛教院校教育恢复二十年来,培养了一大批佛教中青年骨干力量,为文革后佛教人才“青黄不接”局面的改变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是我们也应该清醒地看到,佛教的院校教育机制还很不完备,佛教教育的阶梯递进模式的运行并不理想,各自为政,无章无法现象较为严重。全国一盘棋的观念在不少人的头脑中非常淡漠。不少都市寺院所办的佛学院,培养出来的人才难以为整个佛教界所认同,思想活跃、形式新颖常常被视为异端,有些都市寺院的佛学院甚至成了不守戒律、疏于道风的代名词。这其中,都市寺院所处的社会环境及为学僧们创造的学修环境固然有很大的责任,但是对都市寺院的特殊性缺乏必要的理解和交流也是造成这些不必要误解的重要原因。因此,都市寺院佛教教育的开展,既要有良好的内部环境,同时尊重和扶持的外部环境也是必不可少的。
  都市寺院具有较强的物质和经济基础,有着对外交往方面的便利因素,创办综合性的佛教大学应该是有先决条件的,佛教界要积极支持他们创办佛教大学、佛学研究院,将各大寺院举办的佛学院、培训班合并起来,让教界及学界的精英力量凝聚在这里,共同为佛教教育事业的开办而贡献力量。佛教大学的创办,思路一定要开阔,思想一定要开明,思维一定要超前,千万不可造成佛学院扩大化的翻版。培养和评定师资、学员会考、组织管理、教材建设、僧团制度等内容应该是佛教大学创办必须完成的系列工程。

 
 
 
前五篇文章

上海沉香阁导游词(慈云禅寺)

论观音信仰的中国化

佛教与轮回

佛教与感应

真言宗诸流略介

 

后五篇文章

“三朝公主清修地禅宗尼僧之祖庭”———永泰寺

净土第五代祖师------少康大师

禅宗与华严的综合倡导者——从应慈老法师到真禅法师

“真禅法师与当代佛教”

无尽的追思 玉佛寺纪念真禅法师圆寂十周年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五明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