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北京冰嬉


2014/9/6    热度:292   

旧京时,一入冬季,天寒地冻,风雪交加那古都内外,十里冰封,一片白茫茫的冰雪世界。城内的太液池、什刹海、御河等湖泊河流,城外的长河、通惠河、护城河等,那河水都已冻成的很厚很厚的冰层,不但人可滑行,还可走冰床。紫禁城内皇家御用的冰床非常豪华讲究,并很有气派。御用冰床很大,其四周是用黄缎围成像轿子式样并带有门窗。冰床内还要用毛毡毯围成厚壁,床内设有貂皮软座。冰床下有夹层,内装有炭火炉,使冰床成为一个豪华的暖床。“趋朝不畏风霜烈,御赏拖床太液池。”(燕京岁时杂咏)即这种由太监拖拉的豪华冰床除皇帝及皇眷专用外,有时还作为一种赏赐,让大臣亦进入冰床坐坐。

冰嬉图

清朝的满族官兵是自东北入京都,他们一向善于在冰雪上滑行练武、射猎、作战以及用雪橇,作为交通工具执行公务之俗。所以清代冬日都可见八旗兵在护城河上演练习武,每年的冬至节及腊月里,在西苑三海皆有“冰嬉”盛会。皇帝还要坐在冰床里检阅八旗将士在冰上练武及观赏各种技艺表演,当时称作“冰嬉之制”。八旗兵丁个个穿着戎装,脚着嵌有滑轮的“冰鞋”,进行滑冰表演及冰上足球。列队从远处滑向皇帝的冰床,获前一二名者皇帝会给予奖赏。还有“抢球”、“射球”的游戏。“射球”即将兵丁按八旗分为八队,每队20人左右,每三人一组,一人持旗为先导,二人持弓随后,各队在冰面上滑行向前。在御床附近搭有几座旗门,每门上悬一皮球(即裘皮缝制的球)曰:“天球”,门下悬放一球曰“地球”。滑冰的各队穿越旗门时,每个组持弓者一人要射天球,一人射地球,凡射中球者及射中球多的队皇帝给予奖励。至今北京故宫博物院里还收藏着一幅描绘乾隆时在冰道上游乐演艺盛景的《冰嬉图》这种冰嬉游乐到慈禧执政时又曾出现新的花样。每到新年前的腊月里,慈禧都要在太液池的冰面上搞一次拖冰床游戏。届时中南海的冰面上除慈禧太后的冰床外,还有后妃及各府的福晋、格格十几个豪华冰床均由太监拖拉着,当时的太液池彩旗招展,湖岸上鼓乐齐鸣,中南海岸内外一片欢腾。慈禧为取乐,让人把准备好的五百个银元抛向冰面,然后让后妃福晋格格宫女太监们去抢银元。那银元因冰的光滑滚得很远,那些追抢银元的女眷们被冰滑倒一片,东倒西歪躺倒在冰面上,却抢不到多少银元,只有格格和穿着冰鞋的太监们抢到的最多。这个抢银元的游戏让慈禧无比快乐,却苦了那些后妃、福晋们。

老北京,因古城内外多是土路,每逢雨雪天更感到凹凸泥泞不平,很不利轿车、人、马行驶。所以皇帝及亲眷们出行,多爱用水路及冰河道。夏日里皇帝及慈禧太后去颐和园度夏即从太液池内乘龙船经积水潭然后转入西直门外的长河而到达。冬日时亦充分利用此线路,乾隆16年,乾隆之母圣孝皇太后过60大寿时,乾隆就是让母亲乘“暖冰床”,由畅春园沿长河走冰路入城,再转乘暖轿回紫禁城欢度寿辰的。

明朝人刘侗写的《帝京景物略》曾记载,明代时,京城人常在什刹海坐冰床赏雪豪饮的场景:“雪后,集十余床,垆分尊合,月在雪,雪在冰”,描写了人们在雪夜冰湖上畅饮之情景。“引河一道冻成根,寒玉能坚澈底痕。唤作冰床载人去,顺城门外到前门。”(燕京杂咏)皇朝内坐冰床之俗,在清末民国时民间已很盛行。由于隆冬时河流封冻漕运停驶,那些牵船的船夫为了生计,自制简易冰床在什刹海、二闸、护城河等处做起拖冰床生意。他们的冰床大约像单人床大小,四周围有布帷或有伞盖,床内可坐二三人,乘冰床者多是较富裕家中的子弟或文人墨客,乘冰床是为欣赏什刹海或二闸沿途的冬日冰雪风光,旧京时还有人乘冰床从二闸到通州酱园,慕名去购买酱菜、酱豆腐,曾成为古都趣闻。旧京时亦有些少儿们自制小的“滑车”,即在一块一米长的木板下镶嵌上滑轮或两根铁棍磨成的利刃,木板上钉个小木椅,孩子们手持两个小木棍,借棍力一路在护城冰道上滑行健身游玩。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无量光慈善公众号

五明学习 五福文摘 佛教入门历史传记身心灵生活艺术人与自然 人文杂话其它素食起步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佛言佛语所有一切相都是虚妄的,想它干什么?万法皆空,了不可得,你分别它干什么?你分别错了,你执着也错了。我们生活在这个世间,怎么过日子?随缘就好! 摘录自佛言网由佛前明灯发布